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个性在作文中飞扬
  让个性在作文中飞扬
  
  论文概要:
  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缺点: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这与新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格格不入。要想改变这样一种行势,关键的是要打破传统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地发展,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在教学生作文时,一定要防止千篇一律,不能埋没学生的个性,要体现个性,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拥抱生活,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
  二、学会在作品中表达个性化的感受。学会表达个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立意求异。2、文体求变。3、技法求新。4、语言求活。
  三、开展珍视个性创造的评价
  1、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自评与他评结合
  2、用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作文。
  
  
  我们都读过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说明了诗歌贵在创新。哪怕是诗仙诗圣,也不能永远垄断诗坛。诗歌如此,文章亦然。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又道是:“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只有体现出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的文章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像近年来的一些高考满分作文,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赤兔之死》、《糖醋排骨有点酸》、《个人情感网页设计》等,都是以其个性鲜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获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缺点:主题轻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这与新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格格不入,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要想改变这样一种行势,关键的是要打破传统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地发展。这就是说,作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空间,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作文个性化”教学是新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那么,何谓“作文个性化”?所谓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说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直接动力,那么个性则是孕育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心理依据。其最重要的品格是特殊、新颖。所以个性化作文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独有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形式。
  所以,在教学生作文时,一定要防止千篇一律,不能埋没学生的个性,要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采。
  记得有人说过:“个性”是文章真正生命之所在。要体现个性,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拥抱生活,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认为,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的写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他们的个性魅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中多彩的广阔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风光,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意识的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法·罗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分感动,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让他们时时记住,我手写我心,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又都要回到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仅是需要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触到内心深处的共鸣。精彩的文章就在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独特的视角,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个性。
  二、学会在作品中表达个性化的感受。
  学会表达个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立意求异。
  一篇表达个性的好作文,在立意上,能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独到的观察和认识感受。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个性化作文,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个性思维,体现在立意新颖,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应鼓励学生生活中遇事,作文时遇题,多采用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
  2、文体求变。
  现在中考对作文的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指点江山时,可用议论文体,在透辟上下功夫。坦露心迹时,可用记叙文体,在细微上下功夫。燃情抒怀时,可选散文,在形散神合上下功夫。透视人生,不妨学写小说,在形象塑造上下功夫。同一种感受也可以来点另类尝试,比如“幕剧”的形式,网络主页设计的形式,实体报告的形式,日记的形式,标题化的形式,科幻假想的形式……
  3、技法求新。
  不同写作手法的运用对于一篇个性化的文章来说也是不可或缺。文化文学素养深厚的,精当的广征博引,可以使你的感受富有文化品位。辩证思考基础好的,于对立统一之中入情入理,可以使你的感受闪烁理性的色彩。善扬抑者,在意外之中你的感受给人印象更深刻。至于映衬、象征、对比等等,哪一种更适合你的感受表达,你用得最熟练,哪一种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4、语言求活。
  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文章的主题就如人的“灵魂”,材料好比人的“血肉”,结构就像人的“骨骼”,语言就恰似人的“细胞”。这个比喻很能说明语言的特点和重要性,离开语言,一切都是空的。
  语言应在表意明确妥帖的前提下,力求完美高雅,用新颖的语言表达意义。但大多数学生做不到,这都是因为大脑中语言信息存贮少,无源头活水,即使绞尽脑汁也无从提取。解决语言贫乏最好的方法便是读书。让学生多读好文章,多积累诗词名句。这些都是语言中的精品,他们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而是渗透了汉民族的思想体系、文化体系和艺术价值,学生所受的文化熏陶将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再根据自己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文言功底厚者,不妨多一点铺陈对仗,以雅致见长。现实口语好者,可以适当调侃幽默,俗韵也是一种风格。洒脱者,不拘一格求其活;严谨者,规范淳朴见其长:兼容者,淡妆浓抹总相宜,自是高境界。
  三、开展珍视个性创造的评价
  1、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自评与他评结合
  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而长期以来,学生在作文评价上一直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上,只能迎合他人,受制于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具体做法是,学生的自由作文全部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自批时可以自我欣赏,也可以自揭其短,然后根据自批的意见自改。也可以学生与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修改。这个修改的过程是阅读的过程,欣赏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不过,在相互修改作文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要让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比如:在你认为写得较好的句子或词语下面划一条浪线。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学生会兴趣盎然,批改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指指戳戳”。对师生共同拟定的命题作文,则实行师生共同批改的办法。当然“共同批改”也要有所变化。有时让学生先自改,再互批,最后由教师批改。有时采取师生交叉批改的办法,如这一次以学生自改、互改为主,下一次以教师批改为主。
  2、用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作文。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这一评价理念的确立,是对作文教学评价理念的一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的作文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和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被评价的差异,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使学生的习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宽容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学生没有失败的作文,特别是后进生,应及时鼓励,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只要有一点新意,就给予肯定、鼓励、引导。教师通过创设新型的形式,如榜上有名、佳句欣赏、专家会诊等。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成就感,推动作文目标的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学生作文应该是抒写心灵、展示个性过程的窗口。我们老师应该让作文教学与各种实践活动等相互渗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想写就写,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才能,这才是作文教学之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高三作文升格教学探究
有了她,作文高分不是梦!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作文创新不等式
套餐式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益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