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课堂者“失天下”(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有关文件中,对校长领导课程教学有明确要求。其中,听课、评课、研究和指导课堂是核心内容。若校长远离课堂,特别是在课改风起云涌、新模式层出不穷的当下,校长不研究课堂,引领能力必然弱化,老师们肯定会“你说你的,他干他的”,校长就会渐渐失去课堂话语权,结果是失课堂者“失天下”。

    校长进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这种沟通虽无形却有效。如果老师见不到校长,学生不认识校长,情感距离加大,这种由单纯工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不稳固的情感会进一步沙化,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作为校长,不仅该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更应是课堂管理方面的能手。如果校长不了解课堂实情,就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办学质量,学校管理必然虚化。

   课堂的含义不仅仅拘泥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实体课堂,更在于这课堂背后的很多隐性或显性的研讨、交流、反思、总结、学习和提升。校长对课堂的关注,不仅包括师生参与的课堂主阵地,也应聚焦在为呈现高效、精彩、魅力、韵味课堂的相关“课堂”:教研组、备课组课堂、校本研修课堂、公开课示范课堂、教师学堂等;聚焦在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困惑的校长讲堂;聚焦在提升校长个人素养能力的学堂,此为校长必进的“课堂”。“进课堂”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讲堂”是要研讨解决问题,而“进学堂”则是深入探讨问题。这个“大课堂”是师生、校长、学校逐渐提升发展、乃至生命共同成长的空间。因此,校长应该深耕的“课堂”很大。

    一进课堂。校长应该成为走进课堂最多的教育人。进课堂可以是亲自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也可以是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议课,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可以形成校长带头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进讲堂。校长是校园内的“专家”,应该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活动和给予师生人文关怀的“老师”。坚持开展“校长讲堂”活动,就是通过校长开讲座、大家共研讨的方式,解决教师观念和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困惑,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突破瓶颈,疏解教师职业倦怠情绪。

    三进学堂。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航者、校园里的“智者”,校长除了帮助师生解决具体问题,还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诉说的“神秘”魅力,即校长独特的个人修为。无论出于外在要求还在内在需求,校长必须走进学堂学习、充实与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那么大你该去看看
寻访身边的好学校(好校长)142012年,履新合肥六中校长之后,王勇开始了开放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开放办学,让一所高中校生机勃发
60个校长的智慧谈话
课改中的倪邱中心学校
延期开学不是停止教学
凝望大师:洪镇涛的语文教育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