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吁恢复“完中”

                                                      呼吁恢复“完中”

 

 所谓改革,往往不过是“退回去”,停止折腾,退守常识,只要尊重规律,一些困难也就没有了。比如,上世纪末一阵风似地“取消完中”,把高中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分开。最直接的,就是把高初中分开,教育行政管理方面把这项措施叫“剥离”,——原来一些办得很好的中学是“完全中学”,是整体,一纸文件就要“剥离”,要“切割”,像外科手术式的,像屠宰式的,一刀切。行政命令(很可能就是不谙国情的技术官僚一拍脑袋),没有商量的余地,学校“剥离”了。十多年过去,现在,可以用事实说话了,看看后果吧,——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已经没有好的公立初中;上学难,择校成风。

 初中阶段,不过三年,原本独立的初中,影响可能不大;但从完中“剥离”出来的初中,失去依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可能不受影响。原先的完中,大多数学科有六个年级的课程可以实践并交流,教师交换流动的业务范围比较大,可以有更丰富一些的教学经历。我曾主张中学教师一定要完成一两个“大循环”,熟悉课程标准(当时叫“教学大纲”),了解本学科的全部教学内容,然后再相对稳定在某个阶段的教学,这对他的专业素养形成很有好处。以前,我们教研活动时,经常想知道小学语文教了些什么,课堂教学有什么特点,我们为没有机会到小学听课而苦恼,还专门请过小学教研员来给我们介绍。因为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了,有的已经学了6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学习状态,他现在的习惯是哪个阶段形成的,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我们不太了解;因为不了解,也就不敢轻易提出新的学习建议。培养学生学科学习思维,应当有系统性,学制分为三个阶段,但不能把它分为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了解其中的联系,再加上“剥离”,于是就“脱节”了。近十多年,我和一些语文教师隐约感到,高一和初三之间像是隔了一两个学期,有课程方面的问题,有教科书方面的因素,也可能有教学法、学习观念诸方面的问题。而我们学校在十多年前,这样的问题并不明显。

 在学校可以看到,“剥离”后,高师毕业生,到小学工作,问题不大;到中学,任务就定死了,从此便锁在三个年级:教初中的不知道高中会教些什么,教高中的不了解初中学过些什么。在应试教学的干扰下,高中实际教学的时间很短,这就显出初中的“底子”很重要,而教师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初中教学内容。而初中被“剥离”出来后,也失去业务上的支撑,比如,物理课“八年级”开设,化学课“九年级”开设,一个中等规模的初中学校,一个学科只有三五名老师,怎么交流?初中化学专任教师,他的教学真正是“刚刚起步就踩刹车”,因为上一个半学期的课,就要准备“中考”了。 “永远教初三”, 他能有什么样的发展呢?业务视野狭窄,以后也就很难去高中任教。其他学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问题。

 完中对学生发展有利,虽然按规定,学生升入高中须经过中考,但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就读。在完中,有6个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一个初一少年能看6年后自己可能的样子;他有机会认识更多的风格不同的教师,能较早地了解各学科的知识;学校组织活动多,学生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从初一年级起,就有很多“大朋友”,他可以“东张西望”……就连图书馆也大一些。

 十几年了,很少听到同行讲“剥离”的好处,可能只有少数校长不这么想,——在完中他当个不起眼的小主任,“剥离”后有人喊他校长了,找他的求他的人多了,他的“感觉”可以好一些。但是对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未必是什么好事。

 先恢复一些“完中”,难不难?不难,发个通知就行了。毕竟曾经存在过七八十年。但是,也难:官僚和官僚机构的面子怎么办?

 改革就是探索。走错了路,走进了死路,就得走回头路,也只能走回头路。——放心,我们没机会和你开民主生活会,也不习惯和你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了,更没心情看你哽咽流泪。你的面子不重要,孩子们的未来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初高衔接教育之我见
正确定位初中语文教学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素养导向|全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议题式”教学推进会(通知)
初中英语教研组计划
渐新堂公众号 2017年1月——2018年8月目次 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