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教师应有的追求

老教师应有的追求

 

看到一篇文章,主要意思是反对使用新教材。作者的依据是:“广大中老年教师”使用旧教材有许多现成经验,而新教材让他们感到吃力,特别是“广大中老年教师”多年积累的教案“一夜之间成了废纸”,用不上了。作者甚至明确说,“广大中老年教师”之所以对新教材难以接受,主要就是这个原因。估计这位作者年龄略大,否则不会这样反复强调“广大中老年教师”。但是我不太理解作者的观点,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目前沿海省区进入课改,没有一地使用“旧教材”的,即便为了想使用旧教材而跑进内陆深山老林,可能也只能赶上个尾巴。

至于那篇文章能否代表“广大中老年教师”的意见,“广大中老年教师”是否如作者所说的“普遍反对使用新教材”,读者自有判断,无须多言。我的疑惑在于,如按作者的观点,最好的模式是:教师一生只教一种教材,保有一套教案(如果那套教案是他自己的),一成不变一直混到退休。这就是他们理解的“课改”正途。喊“创新”喊到现在,教育改革宣传至今,还有这种言论毫无惭色大模大样地招摇过市,可见教育界思想混乱到了何种程度!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对课改,对教材的更新,对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抵触情绪比较大;也许很久没有读过什么像样的书了,因为他的话语方式(特别是批判的语言),还是二三十年前甚至更久的。

语文教科书中出现新篇目,很正常,对所有的教师而言,都是一个重新学习、提升的机会。至于部分教师感到增加了备课负担,教学有困难,也属正常。换个角度思考:按那种思维逻辑,使用“旧教材”就可以不备课了吗?那本发黄的教案(如果有教案的话)真能适应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那篇文章中说,教师“不得不占用休息时间备课”,我就更不明白了,作为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备课如此吃力,那新手岂不是没法子活了?再者:教师怕备课,正常吗?

作为语文教师,受过专业教育,有过教学实践,解读教学文本的能力应当比一般读者强,因为这是他的专业。如果认为教材中的新篇目会使教师感到教学困难,就此反对使用新教材,按这种观点推论,语文教学是不是“专业”,语文教师是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便大大值得怀疑。

的确,有些教师从大学毕业工作至今,没有好好读过书,他所能讲的,还是当年大学的那一套;有的甚至原本就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却也不肯认认真真地读些书;如有进修机会,则必打听有没有文凭证书,如果没有,坚决不去。

去年曾请一位国内知名教授做学术讲座,内容精彩,盛况空前,许多教师不但笔记,还录音录像。可是教授做完报告却纳闷:为什么坐第一排的一些教师在睡觉?根据我国社会听报告的惯例,实在想睡觉的同志应躲在后排无人处小酣,无论如何不该大模大样地坐在第一排示众的。中学教师听学术讲座睡觉,让教授百思不解。我有类似经历:曾应市里要求作新教材培训,有位迟到的中年女教师,径直走到距讲台正对面一米的座位坐下,我以为她要对话,没想到她从提包里掏出一大叠早报,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看了起来,一直把广告翻完,半个小时内,头也没抬一下。如果不是因为要算“继续教育学时”,她会在这儿表演看报纸吗?像这样的教师还有多少,他们会怎样教书,是迁就他们的“实际情况”,还是加快改革步伐,逼使他们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我想不需要我来回答了。教师的素质差,教龄越长,受害的学生也就越多。有次向某地一校长转达教师的批评意见,校长叹息说:“我对此无话可说。你去问问这几位先生,最近三五年有没读过一本书?教学水平差,骂起学生来却像训犯人一样;几个人天天晚上打麻将、赌钱,闹起待遇来比谁都凶!”我相信他说的是事实。

确实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对课改和新教材持谨慎态度,但绝不可一概而论。1994年,我的学校打算选用人教社的分编本实验教材(周正逵主编),当时有五位老教师接近退休年龄,他们不但不投反对票,全都知难而进,支持换教材。他们说:能在退休之前用上新教材,是幸运。在那三年里,他们和中青年教师一样备课,查找资料,参加交流,还参加了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这就是我看到的“广大中老年教师”的态度。

一些教师质疑课改,绝非是想偷懒。然而各种担心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教育界的各种怪现状。当然,有些同行反对使用新教科书,也有难以言说的原因。一些教师在应试教学中如鱼得水,而使用新教材让大家同处一个起跑线,他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青年教师敏感,因而认为教学优势没有了;更有些教师以旧教材为底本编写的大量教辅失去了市场,“财路”断了,新教科书的内容又难以把握,所以也举起反对牌。

我们有不少同行,习惯于传统做法,迷信自己的经验,非我族类,必欲锄而去之。于是见什么反对什么,然而实在没有可反对的了,他也不会反对自己,不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必要的反思。

我很怕教育界那种无所作为的恶习一代代的传染下去,所以特别在意中青年教师的追求。可是,每次在外地和老师们谈教材,谈课改,都会收到许多递上来的纸条;这些纸条大部分是询问高考信息的,有的具体到问哪个实词哪个文言虚词今年考不考。特别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提问者中有些青年教师,刚教书一两年,全部心思已经扑在高考上,他们诅咒起素质教育的语言也相当刻薄。一代代教师因袭下来的谨慎小心,亦步亦趋,不思作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画上个永久性的句号呢?

    现在我已不去想那个所谓的“广大中老年教师”了。我已经接近退休年龄,我仍旧热切地希望能了解一些新的东西,能思考一些新的问题,能有一些新的发现。一句话,能接受新的挑战,敢于否定自己,重造新我。江苏有位洪宗礼老师,海内知名,七十岁了,编成初中教科书后,仍在从事母语教材研究。他在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敢于自以为非”,——我觉得,当教师的人,就要有这样的胸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有效备课
学期论文-2018.12
个人研修规划(资料)
中学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新教师)
日志四:?老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