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贤人论养德

古今贤人论养德

姚侃

    为了便于借鉴,这里把古今贤人对养生重在养德方面的名言集中列上几点,稍加释语,可举一反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这是《黄帝内经》所传的养生之道,是我国最早的以德养生的精辟言论。

    孔子曰:“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儒家崇德,“仁”是儒家养生学说的最高思想境界,“仁”者“德”也。一次鲁哀公与孔子讨论“人寿”问题,问孔:“知者寿乎?仁者寿乎?”答曰:“知者乐,仁者寿。”孔老夫子将自己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与延年益寿联系起来,他分析道:“贪得无厌,举止不端,是不讲礼仪的表现;尔虞我诈,操戈斗殴,是不道德的表现;图财害命,纵欲行凶,则是不理性的表现”,强调道德养生可“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故尔健康长寿。

    道家崇“真”,佛家崇“心”,与儒家崇“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重视以德健身,道德为人。

    晋朝养生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曰:“若德行不修,但多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曰:“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意思是说,如果不讲道德修养,即使常常服用灵丹琼浆,对延年益寿也无补于事。

    包拯、海瑞和林则徐,是历史上德行昭著的大清官,他们的处世养身之道则是多德寡欲。包、海二位大人,刚直不阿,有口皆碑;林大人刚骨正气,众人皆知,他曾手书一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现今许多人把这一千古绝唱置于庭室,激励自己牢记此铭,作道德之人,走长寿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谊报电子版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养生的基本观点大全(一)
为什么“仁者寿”?
科学家的发现:“善恶有报”是真正科学
儒家的修身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