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均衡优质教育发展背景下的高效教学经验的创造

参加某区域教育均衡化与课堂教学高效研究研讨会。应邀谈一点体会,有此稿。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我国基础教育追去均衡而优质发展的现实背景;二是我国现实教学强调高效率的一般改革思路。

(一)

当今中国教育处于发展转型期,这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也是同步的。在这个特殊时期,教育需求在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民意方面的呼吁,二是政府意志的体现。

就民意需要而言,孩子希望上好学校,选择名师,这股追逐浪潮,还在上涨。前些年时间,教育迎合这种需要,加大了示范校、优质校建设,花钱不少,很多漂亮的学校拔地而起;还有一条发展思路,是让传统的优质校不断扩容,把更多学生装进去。可是,即使付出这么多努力,其实现的结果,与民意诉求之间,却在拉大距离。即当我们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与教育的民意诉求比较,大约是一个相对化的“满意”。大概永远不存在,每一个公民的教育需求,与个人发展的诉求,都得到满足。

教育在后续发展中,势必要在可为之处作为。即国办教育针对特别人群分流之后,服务于大多数,如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全部学生,这个教育自然要有一个公民权利保障和享受基本社会福利的意思在里面。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办均衡教育的现实缘由。在给义务教育作了均衡化定位之后,另外的问题出来了。我国教育在国办教育之外,私有资金支持的教育不能提供高质量的补偿教育,所以在国办教育强调均衡化之后,还要增加一条要求,才能与民意诉求达成一致,即教育的优质发展。

优质教育与均衡化发展是二合一的整体。我们也叫做高位均衡发展。什么是优质教育呢?从目前的一部分民意看,他们眼里的优质教育就是某些考试课程,教出高质量。每一个家长的孩子,在某一所学校里,他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具有相对考试成绩的优势。他们总是希望在不均衡的格局里,自己具有学校占位的优势。这部分诉求的力量还很强大。在这股力量推动之下,形成了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就是学习的课程范围很狭隘,孩子发展是被规定好的,没有发展的主动选择性。从国家利益看,这种诉求的迎合,其实不能为社会提供最适合的出口人才。所以,教育的主流声音,要引导社会舆论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民意诉求中,也开始出现另外的声音,即以中国教育的严苛,课程学习狭隘,与西方某些先发资本主义国家,强调教育的人文性,给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性相比较,以为自己的孩子的学习需要应得到教育的重视,给予条件支持。这个民意诉求,注重个性化发展,这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是吻合的。即国家意志与民意诉求高度统一。我们的教育发展要支持的便是这种逐步增强的民意。

我们从现实出发,会看到国家意志得到民意支持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还比较艰难。就目前而言,我们需要基于学校办学,要努力构建与教育发展适应的多层次、多样化和丰富性的课程体系。在学校层面的课程,其活动课程,校本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教师的讲座与选修课等,都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也未必非得是高大上。从校情、学情、教情出发,开设课程,并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服务,这一切举措都是课程实施。

今天我们到学校的文化现场,除了看到课堂在发生什么,也看到这里的校园文虎与制度建设,以及课间操等。这就是以课程的观念在看待教育。所以,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非要追逐应试,而是重视学校的课程建设。

(二)

学校教学的发展,着眼点在提升教学质量。过去的做法是,剥夺孩子自主的时间,让他们全力以赴,以考试课程学习为核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基本手段是,有些非人道的严苛管理,把吃饭、喝水、走路等全部规范化,即按照军事化管理,让学习的训练强度增加了。还有的做法是课堂不足课下补,搞题海战术等。目前一些课外补习班,其实也是这个训练思路。

这么做,其实引导孩子走到单纯应试的路子上去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想法是落实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白话说,假设国家设定的课程,与给予的课程时间是最合适的,是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在法定的时间内,落实学习任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观。

怎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教学管理上,希望有一个抓手。这个抓手便是,逐步规范教学行为,去除教学中的无效行为,也克服教学中的盲目状态。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最后的教学落点,尽量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起点与落点,两点之间有最优化的设计和实施。也可以叫做教学模式。当今很多学校推行校内的主导模式,也取得了成绩。

教研人员在教师教学实施中,作为教师的身边人,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他往往是最可能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并针对教师教学问题,而提出教学改进建议的人。也正是源于这个优势条件,我们的教研工作也在发生转型,即较多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他的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今天呈现的课堂而言,教师的教学在体现学校设定的模式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化表现。

我以为无法形成最完善的教学,这是在远方的可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就现实教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的应该是最适合的教学。这个适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学校教学的规范化要求,我把这个适应放在最前面,也就是说,不排斥学校发展出特色的教学模式;此外还包括学生的适应性与教师的适应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同样重要。一个人曾经与我在电邮里倾诉:他说自己做了九年教师,可是因为口齿,表达上不够清晰,所以连自己也厌恶自己的教学表现。他非常羡慕那些名师,谈吐雅致,口齿清晰,表达顺畅。他问我,就他来说,他怎样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我可以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那就是曾经任教西南联大与北京大学的沈从文老师。他也是民国时期,一位著名作家,在北京求学不成,就耽在这里写了三十几部小说。因为创作的成绩令人注目,被北大聘为写作课教授。可是他谈吐也不好,讲话没精神,还有口音。这些条件都制约他上课。可是,他以自己的专长,走了另外的一条路子,就是布置生活化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写,写后他再指导。这样教学针对性就增强了。在他的门下,除了冰心、汪曾琪等一批知名作家。

高效的教学经验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生态环境的需要,在基本模式和个人专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独特的经验,就是我们希望在教研中挖掘出来的宝贵的东西。在今天的课堂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程课程——干国祥、何捷谈课程
学生的成长诉求,就是学校工作的方向 ——一所基层学校关于学生成长的专题调研报告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全国的专家、老师、师范生都涌向这所学校,究竟这里发生了什么……
【基础教育】怎样建设学校特色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