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气氛活跃,积极发言作为一种好的课堂气氛的标准。一位名师最能体现这种观点,他说:“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对这种课堂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恰恰是一种“虚假主体性”的表现。
   他发现日本课堂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小学阶段教室的特征是“闹哄哄的,而初中、高中教师的特征是“静悄悄的”。那么,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他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症结所在。他说:“学校(教室)的文化,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不也是很大的问题吗?可以这样来看:如果在幼儿园、小学时代过分地强加以虚假的主体性的话,到了初中、高中后,学生就会尽全力去反抗小学时代被驯服出来的虚假主体性,从而使他们不可能实现自身的自由成长。”
   他进而强调:“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和由此意识而产生出来的教学形式主义渗透了我国(日本)教室的每个角落。”
   这种“虚假的主体性”在我们的课堂里是不是也很普遍呢?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堂状态,就会发现“虚假的活跃”在我们的课堂中比比皆是。学生“小手如林,小嘴常开,并不代表他们经过了认真思考。他们更多时候是为了迎合老师,会得到老师的赞许。而我们老师也往往把这种“活跃的气氛当做教学成功的一部分。
   佐藤学认为,这种表面的活跃实际上掩盖了很多真实的问题。“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
   佐藤学认为,在教室里应该有一种相互静心倾听的氛围,他这样说:“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教师就可以从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而转变为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中国的课堂,小学闹哄哄,中学静悄悄?问题出在老师身上吗? | 好书推荐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共11篇)
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延迟评价,给予空间
第六届"我的教育故事"读书征文选登之27 教育道路上的指明灯
近距离聆听“佐藤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