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破“作文难”困境(杭礼宏)

“作文难”,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也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

作文难学难教的问题之一,是作文训练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本末倒置。作文只关注文章的形式,得到的往往是皮毛,终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甚至让学生落下“邯郸学步”的病根。作文之本应该是“文理通顺”而不应该是“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之类的技巧。

问题之二,是“要学生说”还是“学生要说”。从写作发生学来看,“情郁于中,不得不发”才应是写作的最佳生态。基于此,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完成情感的储蓄,以期厚积薄发。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应在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有话要说。只有让学生有了“有话要说”的内驱力,作文才不会是一条畏途,作文教学才会走向正轨。

让学生有话要说就是要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自己的事。感乎情,发乎言,落笔成文,一切都应是自然之事。但许多教育者目光紧盯高考,将作文肢解为“怎么开头”、“怎么展开”、“怎么结尾”。当学生没有表达的冲动时,又哪里能谈得上技巧一说?作文教学难,就是没有在如何让学生想说方面下功夫,而是以课的形式、作业的形式,将作文变为“我要你说,你不得不说”。

作文要说什么?无非是一个情字和一个理字。善于叙事者,善于架构,能把故事讲得有趣精彩,引人入胜。抛开技巧的因素,熟练的文字无不是披情入文,感人至深。长于说理者,或是围绕时事,针对性强;或是深入本质,振聋发聩。因此,作文之道,无非是运用文字,表达情与理,而能否达到“有趣”的境界,就是水平的高下之分了。

打动人的作文需要真情。而当前状态下学生的情感空间却越来越窄,他们生活在一个唯分数是上的荒岛上,一切的喜怒哀乐围绕学习、围绕分数而生发。生活的扁平化、应试的白热化,使他们无暇关注生活,品味生活。

作文教学当抓好“积累”关。积累不是对历史掌故类的知晓,而是将所读作为自己生活体味的一端,将所读融入自己的生命认知体系,赋予所读内容以新的生命力。没有感悟,也就没有了创造,这样所学到的也只是僵化的、没有生命的“死知识”。当前的语文教学,满足于文本的解构,忽视了学生基于阅读的情感积累,将文本阅读和情感积累割裂开来,让学生总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历史、看生活。一旦生活中要有学生的自我表达时,他们往往会患上恐语症、失语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是积累的重要意义,也是改变当前作文现状的必经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情,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浅谈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
有情方成文
作文教学的播火四阶段
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