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词超迈宋词说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见解




清词超迈宋词说

文/毛天哲

词中兴之说,据我所知,是在近代人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有过这样的论述。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以为:“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按照王氏国维的观点,清词当然不能继宋词,然而果真如此吗?一代之文学,后世真是莫能继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清词的中兴,是对词的初、盛期“唐、五代、两宋”以及词的相对衰落期“元、明两代”相比较而说的。中兴,意味着不可能超越。然而,从文学发展的观点考察,如果不能超越,甚至不过是初、盛期词作的简单继承。那么,这个“中兴”就没甚意义,可有可无。
哲认为清词成就是有超越宋词的。清词虽号称中兴,其实盛况远超两宋,只是宋词的马太效应太大,现代人便往往只知宋词而不知清词。即便读一些清词,也只知道纳兰容若一人而已,殊不知清词诸大家各有锋芒、各擅胜场,济济为诗词苑林一大观。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
宋词之美,在于韵律、艺术之精。然就素质而论,《全宋词》前言明确指出:“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说,宋词的成就不如唐诗,也不如宋诗。其致命的弱点,就在于反映的社会生活过于狭窄。”
我们只须观察一下,宋词所表现的,很多是词家个人“小己”的生活,局限于相思、欢会、饮宴、伤春等内容,大抵用以消遣有闲阶级的光阴,用以粉饰封建王朝的“太平”。苏拭虽拓大了词境,而其自身亦难免杂厕消沉颓废之作。我们看到,虽然南宋爱国词人辈出,而更多的是醉生梦死于销金锅中的人物。
我们不妨拿清词来和宋词比较一下。如发扬爱国精神,则邓廷帧、林则徐为民族英雄,岂在岳飞、文天祥之下。而客观上林、邓的爱国性质已属于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范畴,已不同于抗金抗元那种中华民族内部矛盾的性质。而自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反映民族内部斗争的词作到清后期张景祁、王鹏运、文廷式、朱祖谋、黄遵宪、秋谨等表现反帝斗争的词作,以及其它大量的爱国词篇,以视南宋十余家屈指可数的作品,倍蓰而不止。这是评价清词超越宋词最基本的一条,并不是说清词不存在宋词所有的毛病,但是较量一下大量精英的方面,则弊病便退居于次要。
郑板桥 诗词
在开拓诗词境界方面,清词也胜过宋词一筹。文廷式在《云起轩词钞自序》中就说:“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也。其声多啴缓,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则风云月露、红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迈往之士,无所用心。沿及元、明,而词遂亡,亦其宜也。有清以来,此道复振。国初诸老,颇能宏雅。逛来作者虽众,然论韵遵律,辄胜前人,而照天腾渊之才,溯古涵今之思,磅礴八极之志,甄综百代之怀,非窘若囚拘旨所可语也”。
晚清词学大家文廷式亦认为“词的境界,到清朝方始开拓”,朱祖谋也评论说“清词独到之处,虽宋人也未必能及”(俱见叶恭绰“全清词钞”序)。文、朱二家,是清末词坛尊宿,其论断如此,无疑是犁然有当于人心。哲以为清词开拓的境界至为阔大,突出体现在陈维崧、文廷式等射雕手的创作上,它们的作品内容之真、善、美,颇不易企及,这使得清词承宋之绪而后来居上。
清词有别于宋词的一点是清代词人之主盟坛者或以词著称者,颇多是学人。王夫之是清学开山的顾、黄、王三大宗师之一;朱彝尊是顾炎武赞服的人,撰《经义考》巨著的经学家;洪亮吉是经学、史学、地理学的专家;张惠言是《周易》虞氏学的专家;张琦是舆地学家;周济是史学家;龚自珍是公羊学家、佛学大台宗专家;陈澧是声韵学、算学等学问广博,汉、宋兼采的通儒;谭献是浙东学派专家;李慈铭是多面博学的名家;王阎运是经学、史学专家;沈曾植是兼精音韵、西北地理、辽金元史,并律法、版本、佛学、道藏,为王国维所钦服的大师;文廷式是兼通经学、纬候、玄学、宋元儒学、史学各方面,为沈曾植赞誉为“有清元儒、东洲先觉”的学者;梁启超通史学、佛学;张尔田是史学家;王国维是兼通西方哲学、殷商古史、甲骨文,开创现代治学新风气、新道路的大师。这些是最著名的,即使如厉鹗,也是辽史专家,王鹏运、朱祖谋也是词籍版本专家,郑文焯是词律研究专家。

清词三大家之一 陈维崧
陈衍论晚清诗,有“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的说法。大略来说,宋诗之于唐诗,就是学者诗之于诗人诗;清词之于宋词,就是学者词之于文人词。在诗词创作中,学养被带进了艺境,向下便流于说教,向上便丰富了技法、拓宽了境界。有清一代词苑,也可以说是学人之词与词人之锲合。
回头来看宋词,情况便不是这样。周敦颐、二程、张载、陆九渊不写词,朱熹词仅存十三首,叶适不过一首,比较清词苑学人云集的盛况,宋词莫逮于清词。清人惩明代文人空疏不学之弊,昌明实学,实迈超唐、宋。
清词能高于宋词者,重要一点还在于清词流派的众多,而且清词较之于宋词,能变而益上,呈现出众多丰厚独特且标新立意的词学理论,给词人以启迪。浙派论“醇雅”,常州派论“意内言外”,论“比兴”,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以及刘熙载论流变,况周颐论词境词心,王国维论境界,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理想与写实等等,都深入奥姿,发前人所未发。其它,还有大量的清人词话,其中蕴有宝贵的理论矿藏,也是有很多精辟之论。

禹之鼎《徐元文、姜宸英、朱彝尊三公像》卷
较之宋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之断简,张炎《词源》之论乐律和作品赏鉴者,其精粗广狭的程度,大不相同。清词流派众多,其中已经约定俗成,有开派的宗师,有共同的审美倾向,有一定理论纲领,有丰硕的创作成果的,可以列举如下:
一、云间派:这派的领袖是几社的倡导人陈子龙、李雯、宋征舆以及陈子龙弟子夏完淳。标举的宗旨是以南唐、北宋为法。此派形成于明末崇侦年代,活动延及清顺治朝,余辉远蔼及康熙年代。
二、阳羡派:这派的领袖是宜兴陈维崧,形成于顺治中期,极盛于康熙二十年,余波及于康熙后期。万树、蒋景祁、陈维岳等部属此派。主要倾向在学习辛弃疾、蒋捷,并能融会南北宋词家的长处。多感叹沧桑、关心民生的作品,兼“跋扈”、“清扬”两种特色,而以前者为主。
三、浙派:此派分前后两期。前期领袖是朱彝尊,宗尚南宋,以姜蘷、张炎为师法,标举“清空”风格与“醇雅”宗旨,对明词的颓靡风气有廓清的作用。此派词者有李良年、李符等人。后期的领袖是厉鹗,其创作活动,后于朱氏约二三十年。时己在雍正朝及乾隆前期,文字狱繁兴,士大夫处于窒息的情况下,故在厉鹗词中,已听不到朱氏词中微弱的时代现实感,而大量的出现了写景咏物之作。后来继厉氏而起执浙派词坛牛耳的是吴锡麟,其活动年代已在乾隆后半期和嘉庆时期。以后姚蘷、黄蘷清,下迄晚清李慈铭、王诒寿等,法乳未曾断绝。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杭州人。
四、常州派:该派始于嘉庆二年常州张惠言、张琦兄弟编选《词选》。它的宗旨,一是揭经学家所谓“意内言外谓之词”的说法,强调词主要有“意”;二是重视比兴寄托,认为“《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是作词的典范。这是常州派所谓“尊词体”,是为了纠正浙派“清空”词风的缺点而发,传这派衣钵的,有张惠言的外甥董上锡。中坚人物为周济,他提出了一套词的创作理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五、疆村派,这派的中心领袖是朱祖谋,影响从清末直至民国二十年以至朱的身后,这派的领导人物和成员,除朱氏外包括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张尔田、陈锐等,他们并不是湖州人,王鹏运、况周颐是临桂人,早期同官京师,切磋词学,时人有“临桂派”之称。但王、况词风并不相近,二人说不上派。朱氏之所以成为该派的中心领袖,一则他先在京师时与王鹏运共同探讨词学,趋向基本一致,再则朱氏晚年居苏州,郑、张、陈诸人都聚集于吴下,形成风气。朱氏继王鹏运精刻四印斋善本词籍之后,校辑刊行《疆村丛书》总别集合一百七十九种,还辑“溯州词征”、“国朝湖州词征”和“沧海遗音集”等扩大影响。因此,许多词家,围绕在朱氏周围,成了“疆村派”的群体,陈曾寿、夏敬观也是声气相应求,况氏在词学理论上更有建树,提倡“重、拙、大”,与朱氏词作相契合。朱氏门弟子众多,宣传标榜,其声势超过常州派。
朱祖谋,原名孝臧,字古微,号疆村,浙江归安人。
还要进一步说明的,清代杰出词人并非限于此五大派。清代的杰出词人屈大均、王夫之、曹贞吉、顾贞观、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清中期项鸿祚、周之琦。蒋春霖、龚自珍,以迄晚清的张景祁、文廷式、王国维、黄人、金天羽,都没有派。不以词家出现的郑蘷,以及女词人徐灿、吴藻、顾春、秋谨、吕碧城也都不属于何派。但五大派却在纵深与横贯方面,使清词呈现了众流归海的大观。
回头来看宋词,所谓“豪放”、“婉约”,不过词论家区别风格特征之名,在宋代并不称派,二晏不是派,苏、辛不是派,姜、张不是派,二窗不是派,不象宋代诗家明白标出“江西诗派”、“续派”之名,列为宗派图,刊为宗派集。由此可见宋词在词学流派、词学理论方面是望尘莫及清词的。
复次,词人总数量之多,宋也非清敌。《全宋词》收作者仅一千三百余人,叶恭绰编选《全清词钞》,初选得词人4000余家,正式入选3196家,收词8360余首。这还不过是选录而已,已比宋词多出三倍。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主编《全清词》,仅顺治、康熙朝即得词50000余首,词人超过2100家。据严迪昌教授估算,有清一代词作总数将达到20万首以上,词家将达万人以上,如此众多的词作家与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清词,超越元明,上继两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宋词后又一高峰。二百六十余年间,伴随着清王朝的兴盛衰亡,词坛上呈现了万紫千红、争奇斗妍的新貌。从提倡气节的遗民词人奏起序曲,到号召推翻帝制的民主主义革命词人降下帷幕,其间重大政事如前期南明抗清、三藩兵事、科场大案直至近代鸦片战争、中法战役、甲午之战、戊戌变法、八国入侵、辛亥革命等等,无不成为词人们从正面、侧面、大的、小的进行歌咏的题材,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正确认识与褒贬,凝聚了作者的血泪。清词的优秀篇章,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其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艺术技巧的独创性,都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远胜过宋词。
上所述,可知词至于清,生命力依然旺盛,光芒还是万丈,并不象“一代有一代文学论者”所断言的宋词后世莫之能继。《庄子·养生主》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火传之得以绵延无尽,由于生命力的存在。生命力在,便能发展。文学作品生命之火之所以不至于熄灭,其本身的关键在于变,“穷则变,变则通”。
就词来说,在宋代,比如人的少壮期,生命力正当旺盛,但也未必没有疾病。在清代,比如人已中年以后日趋于老。却老当益壮,原因在于生命之火未到衰竭,光焰还是万丈,这是善变的效果。由此可见,清词不光是中兴,而且已经有超越宋词之气象,这个是我的观点。

2000年8月28日撰写

2009年3月28日修订

2009年12月26日再润稿

毛家小子天哲写于浙江金华

后记:题目有修改,原为《清词中兴考据》,后为《清词中兴说》,今改定为《清词超迈宋词说》。正文里修改增删了一些文字。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勘经籍而南北合一:论晚清四大词家的集大成与千年词学之总结束
《人间词话》解读94-122
论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
朱祖谋:进为国直臣,退为世词宗。
清词
湖州名人研究系列之六 | 朱祖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