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爆竹声声迎新年

爆竹声声迎新年

朱福生

 

新年燃放爆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这是说,刚开始时,爆竹是名副其实的拿竹子来烧的。竹子里面是空的,受热之后,竹子里面空气膨胀,发生爆裂,于是就产生惊天动地的响声。这也是爆竹的由来。唐代诗人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由此也能看到,当时确实是拿竹子来烧的。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周密《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馀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说:“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记载当时除夕爆竹时说:“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明代黎淳有《爆竹》诗云:“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所咏的是“升天雷”,北方称为“二踢脚”。清代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云:“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写出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红楼梦》中对此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古代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至此,新年燃放爆竹已成了辞旧迎新的标志、人们喜庆心情的流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年不闻爆竹声
【来稿选粹】冯顺恒 |爆竹声中的年味儿
新年绘画教程|年味——放鞭炮
春节民俗探源之爆竹声声
从惊鬼到迎神 详解中国鞭炮发展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