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 庸》对人性修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在宋代受到重视,但最早探索《中庸》的并非儒生,而是方外之士—释智圆。智圆之后,司马光对《中庸》作了较多论述。后来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其在教育上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 END ——

欢迎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一起升级知识系统~欢迎大家交流探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大学》、《中庸》
中庸
《中庸》讲了什么?
君子之中庸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