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要意象浑融



——— 关于诗的关联词的 ——一


/胡健 


前不久,在《诗评媒》上读到一场有关诗歌关联词的讨论,很有意思,它多少涉及到对诗歌本体的一些理解,现将一些读后随想写在下面,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据我所知,类似讨论我们古人早就进行过,谢榛《四溟诗话》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记载: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在这个故事中,司空曙之所以为优,其原因正在于只有他的诗才达到了“意象浑融”审美要求,而韦应物、白居易的诗歌孤立地看,也不能算不好——毕竟有了诗歌的意象,但在与司空曙的相比时,它们就逊色了。原因在于,它们的意象没有真正达到“意象浑融”的高度,诸如诗中“将”、“已”、“日”、“时”一类的关连性的概念性词语极大地减弱破坏了诗歌意象的浑融之美。而司空曙的诗则不同,他的诗就好像是电影的一组诗意蒙太奇,就如明人陆时雍所说:“实际内欲其意象玲珑,虚涵中欲其神色毕著”,(《诗境总论》)确实能化情语而为景语,化景语为情语,给人以一种“语不涉难,已不堪忧”的审美感受。

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对诗歌的“意象浑融”的特点是有很好的理解的,他一再指出:“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诗歌意象,才自然能“蕴藉最深,有作景,有作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咏三讽,味之不尽”。所以他还说:“古人善于言情,转意象于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也。”

从上可见,诗歌中的关联词的出现,有时是会破坏诗歌的“意象浑融”美学要求,会使诗出现王国维所说的“隔”。


随便举一些实例吧。

记不清是那位大学者说过,白居易的诗集是很难读,原因之一就在于语言太直白。白诗人是很爱用关连词的一位,如: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何能不泪垂?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枝一枝春带雨

这些千古名句,不能说不好,但读了下面苏轼的句子,就不难发现白诗的粗糙。

故将别语调佳人,

要看梨花枝上雨。

为恐深夜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装。

白居易的句子平面,像是说明,是明喻,苏轼的句子,是动态的,是种表现,是暗喻。苏轼的写法,应该说更符合古典诗歌“意象浑融”的美学要求,能给人更丰富的美感。


三   

西方文化是一种科学的文化,喜欢对事物作分析研究。他们认为诗人与艺术家的才能是一种独特的才能,这就是想象与独创,于是他们把诗人与艺术家用“天才”来称之。亚里多德早在《诗学》中就讨论过诗的语言使用的问题,他认为诗人多用隐喻,可以使诗的语言减少平板与平淡。他还说:

善于使用隐喻字表示有天才,因为要想出一个好的字,须能看出事物的相似点。

“物是胡越,合则肝胆”,隐喻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内在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审美张力,隐喻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浑融地结合在一起,能让人感觉不到一种人工的痕迹。相反关连词在诗中常像是个连缀的针线或生硬的补丁。回想一下前面的白诗与苏诗,这人们就不难理解了。


我对诗有个信念,就是现代诗不同于古典诗,所以我很喜欢用古典诗来说明现代诗,这次或许是个例外。我觉得,在对意象的重视上,古典诗与现代诗在抽象意义上讲还是相通的,但在具体构成上,却很大不同,因为人们的现代生活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的生活了。艾青在其《诗论》中大谈意象,但他所说的意象——如他诗作中的意象——已经是现代诗的意象了。如他的《墙》:

一堵墙

像一把刀

把一个城市切成两片

一半在东方

一半在西方

诗的意象是浑融的,虽然有“像”,但并没影响诗歌意象的浑融,因为这里的“像”不是说明,而是表现,而且它构成的方法完全是现代的,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的思想情感。


这或许是个有趣的故事:美国现代诗人庞德,因为学习中国的古诗,而创立了国外的意象派,但他的诗实在与中国古诗不一样,而是道地的现代诗。如他的名诗《.在地铁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他的意象不再是像中国古诗意象那么情景交融,而是像现代的“集成线路”“立体交叉”,更复杂,更人工,也更自然,更有趣,是现代人的趣味。现代生活的复杂性,思想意识的复杂性,都使现代诗歌的意象明显地不同于古诗,但“意象浑融”似乎仍抽象地延续下来。“集成线路” “立体交叉”式意象的出现,也说明着这点——它想让更复杂的意与更复杂的象,更好地浑融起来,以显示现代。


还是举些例子吧。先看余光中的《乡愁》: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些头

“船票”是“乡愁”的暗喻,诗句内部张力很大,意象浑融。

再看洛夫的《金龙禅寺》: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晚钟”与“小路”、“羊齿植物”与“嚼”,都是暗喻,诗句内部张力很大,充满动感,意象浑融。

还有北岛的《迷途》: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蒲公英”与”眼睛”都是暗喻,诗句内部充满张力,意象也非常浑融。

以上三诗与“情景交融”古典诗中的意象不同,它们都是现代的,意象的构成也都是“集成线路”或“立体交叉”式的,充满了现代诗的诗意。


国外的现代诗中,对关连词似乎也不太喜欢,意象派的诗不用说了,表现派的诗、超现实的诗都是如此,不必举例了。


我个人对诗使用关连词的见解,已经在上面表明了。但我不想把它当作“定见”,因为有些好诗中仍会使用着关连词,而且“意象浑融”只是诗的基本审美要求,也会有例外。

记得韩东在《有关大雁塔》的开头中就说:“有关大雁塔……”,但他的诗是一种先锋的反诗的诗,它的好或许不在于诗,而在于一种激进的文化立场与态度,这已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



作者简介胡健:江苏淮阴师院文学院美学教授,著有《中国审美意识简史》《存在与语言——20世纪西方美学论要》《现代性与中国美学》等。偶尔写诗。



来源:诗评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诗歌鉴赏常见的100个【意象】解析说明——如果连意象都搞不明白,怎么能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离别主题下,意象表达情感和语意转折的妙用
诗歌的美学概念
高考语文:2019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教育考试院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