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六下江南却弄巧成拙:有的事情,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有很多,但是都不外乎为国家江山社稷着想,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有些事情,走着走着就变了,于是变得成为人们口中所认为的乾隆六下江南都是为了去游山玩水。

至于乾隆六下江南的原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为你详细分析一下。


一、笼络民心

当年清兵入关,在江南地区杀掠严重,传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都是对那个时期清军恶行的体现。虽然大清是满人统治,可是毕竟天下数量最多的还是汉人,对于江山的稳定,需要人口众多的汉人来维持稳定。

所以自从康熙时期开始,就经常到江南一带体恤民情,给江南地区一些恩惠,让江南地区的人们感受到大清的福泽,从而才会更加安分守己,不给大清添麻烦。

乾隆下江南,自然这个目的也是其中之一,比如乾隆所到之处,都会对当地人民进行一定的赋税减免,甚至对一些犯人也会赦免及从轻发落。此外,每次乾隆去江南地区,都会对那些退休的官员嘘寒问暖,送些人参之类的补品还有貂皮大衣之类的奢侈品,让这些退休官员感觉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关心。

这些事情,都是为了笼络民心,虽然很多事情可能是面子工程,但是大家看到乾隆如此热情,难免还是内心会有一些感动。当然,乾隆除了看望老人,对那些退休官员的子女或者民间有才之人,也会专门出题临场考试,一旦成绩优异者,还有机会被乾隆选进宫当官。

临场考试

乾隆出的试题比较灵活,注重实用性,为后来大清的江山社稷选拔出一批优秀人才,从这一点看,乾隆下江南的目的还是很不错,很值得肯定的。


二、视察水利工程

在古代,天灾人祸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水灾对江南地区的影响破坏极其严重,乾隆这个十全老人,觉得京城生活如此富裕,也不能忘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江南人民。

在乾隆六次江南巡游中,有五次视察黄河和淮河,四次视察钱塘江工程,其中乾隆第一次南巡的时候,到洪泽湖视察工程,他发现黄河大堤只有三座大坝,一旦雨季水位上涨,如此少的大坝根本无法支撑,就会导致水位涨速过快引起洪灾,所以乾隆要求再修两座大坝来维持安全,并且乾隆亲自将五座大坝命名为“仁”、“义”、“礼”、“智”、“信”。

大坝修好之后,果然对下游地区的安全起到很好作用,到了雨季不会再因为上游涨水导致下游产生水灾,可以说乾隆对民间还是十分在乎的。


三、模仿康熙,彰显皇恩

对于这一点,可能人们并没有太注意,其实乾隆下江南的灵感就来自于他的爷爷康熙,并且他很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就连自己当皇帝的时间,都要以康熙的六十年来标榜,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康熙迷。

为何乾隆那么崇拜康熙呢?原因很简单,大清江山的稳定离不开康熙的付出,康熙在位时,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抵御沙俄入侵,打得葛尔丹闻风丧胆,这些事情让大清江山得以维持稳定,不管内部还是外部都在短时间内不敢侵犯大清。

乾隆虽然没有什么建树,这一点一开始他还是明白的,文韬武略不及父亲雍正与爷爷康熙,乾隆只能通过模仿爷爷康熙来点仁义治国,让大家能够对他满意一些。

所以乾隆学习康熙下江南巡视,虽然学会了样子,却没有学到精髓,康熙每次去江南都是轻装上阵,勤俭节约,乾隆则恰好与之相反。所以说有的东西,模仿者是永远学不到精髓之处的,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做,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四、寻根问祖

这是一个民间传说,说乾隆不是雍正亲生的,而是当时与雍正玩得很好的一个朋友陈阁老家的孩子,当时雍正与陈阁老两家同一天生孩子,雍正生的是女孩,对方是男孩,然后就被雍正将男女对换,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所以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去陈阁老家,虽然陈阁老已经去世不在人间,乾隆也无法知晓自己真实身世,但是他每次都去陈阁老那里待一段时间,有一种亲切感。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民间都说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根问祖,搞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世,不过我觉得这个就当传说看看足矣,实际意义不大。


五、游山玩水

原本乾隆下江南初衷是去干正事,结果后来就变质了,原本游山玩水只是附带进行的一种享受,后来却变成干正事才是一种附带一做之事,游山玩水成为主业,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乾隆六下江南的规模,第一次南巡随行的大臣有三十二人,侍卫章京官员六百一十一名,兵丁两千五百五十九人,马匹六千六百九十匹。以后每次前往江南地区,乾隆身边随从以及各种衣食住行的东西都会越来越多,根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六下江南国库开销2000万两银子,按照当时一两200-500元来换算,乾隆六下江南的经费就是40-100亿,这是一笔多么恐怖的开销,何况还只是国家出的钱。

乾隆每到一个地方,还有各种官员以及地方豪绅等招待,还有主动花钱承担经费的,很多隐形开销我们还不算进去,要是全部算进去更加惊人。要知道当时一个二品官员一年的工资也就200两左右,可想而知乾隆有多奢侈。

除了花钱多之外,乾隆每次出行都要专人开道,在修路时要求必须笔直,中间有个什么民宅什么的,该拆就拆,不拆就强拆,手段极其残忍,而且有的官员为了能够有足够的钱来招待乾隆,不惜一切代价搜刮民脂,增加赋税,让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乾隆出行安保措施严格,有专门的保镖开道,看到可疑人员,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杀掉,比如其中有一次看到一个女子在做饭冒烟,有人误以为女子要杀害乾隆,就用乱箭将其射死。这样的下江南,给人们带来的就是经济负担以及生活惶恐,连门都不敢出,生怕不小心丢掉性命。

乾隆下江南的衣食住行一律按照宫中标准,喝水要喝每个地方最好的山泉,吃住要好,行宫建设得恰似皇宫一样豪华,那些地方官或者民间豪绅为了讨好乾隆简直想尽一切办法,不过乾隆每次看到奢侈的东西,不仅不批评官员,还破格奖励提拔,这就是奢靡之风的真正源头。

正是由于乾隆的好大喜功,引起民间各种奢靡之风,还在江南地区留下各种不好的印象,这些东西对大清的覆灭都算是一种伏笔,可是乾隆一直没有发现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许人就是这样,当你到达一定的身份地位,身边充满各种阿谀奉承之人,你就会迷失自我,忘乎所以,甚至连初心也忘了,正如有的人所说,有的事情,走着走着就变了。

乾隆晚年时期终于幡然醒悟,感慨万千,对大臣说:

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可惜有的事情,错了就是错了,天下哪有后悔药,即使是皇帝又怎样呢?一样还是要承担自己犯错带来的后果,这就是现实,谁也躲不过。


结语

原本好好的下江南,初心难得,可惜很多事总不能尽如人意,走着走着就背离初心,让人哭笑不得,康熙下江南背后蕴含的哲学,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哲学呢?很多时候,我们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后就脱离本质,变得面目全非,当有一天恍然大悟,一切早已悔之晚矣!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打开头条搜索“康熙/乾隆下江南”一起进行讨论。

搜索示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和康熙六下江南有何不同?一个被骂不止,一个交口称赞
乾隆皇帝有什么样的身世之谜?
海宁陈氏?——乾隆帝身世评说
乾隆皇帝活到89岁 有何长寿之法?(2)
乾隆下江南要找什么?74岁还在外奔波,直到如今才明白
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都住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