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活是我,升职是他”,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到底该如何是好?

前些天,有朋友向我求助:"有个同事老是欺负我怎么办?他把工作扔给我,拿我的工作成果向领导邀功,最近还听说,领导要给他升职了,怎么办啊?"

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为什么不拒绝呢?"但是,仔细一想,如果问题这么简单的话,那他也早就不纠结了。于是,我根据对他的了解,尝试性的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在公司脾气比较好,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朋友一听连连称是,并不停的追问:"你怎么知道?"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几乎从来不拒绝别人的请求,只要别人提出要求,他们统统接下来。他们是别人眼中的活雷锋,是救人于水火之中的真英雄。这种人,我们通常称为"老好人"。

而且,不仅仅是普通人深受其扰,就算是明星也不能幸免。比如,天才少女蒋方舟在节目中自曝:"我不会展示自己很愤怒的一面,虽然内心已经积累了很多对别人的不满和想要反驳的"。

(图为蒋方舟,图片来自网络)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他们表现得如此善良,却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善待,要么给别人做了成功的嫁衣,要么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伤害。身边的朋友们欺负他,反正他也不会生气;周围的同事把繁杂的工作扔给他,反正他也不会拒绝;甚至连亲人也会对他提出过分的要求,反正他也不懂得如何反抗。

正如心理学家雅基·马森在 《可爱的诅咒》里所说:"既然你自己都心甘情愿被别人使唤,别人也就把使唤你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如此青睐于讨好别人呢?原因有三点

1.童年讨好方式被刻在了杏仁体中,导致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就采用童年的处理方式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其实,老好人就是那个"不幸的人"。人们之所以变成老好人,最早要追溯到童年时期,那时候他们还小,对于周围人的愤怒无能为力,如果周围人的愤怒会让他们受到伤害,作为孩子的老好人几乎什么也做不了。此时,他们只有唯一的一个选择——避免一切可能会激怒别人的事情,竭尽全力讨好别人。

于是,老好人很快就用掌握了这一套心法,并通过讨好的方式安全渡过了童年。后来,尽管他们已经长大,已经有了更好的处理方法,但是用讨好式处理人际关系的做法却被杏仁核记录了下来,一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仍然会使用讨好的做法。

2.过时的认知仍然保留在潜意识,并演化成了习惯性行为

在这个人与人密切交流的时代,人们制定了很多规则,比如,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这些规则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避免了很多麻烦与事端,但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规则已经过时了,我们却还在使用。

比如说,有的父母会告诉孩子:"捡到的钱要立刻撕掉一个小角,并且尽快花掉,不然就会坏事发生"。年幼的孩子们便当了真,捡到钱了真的按父母说的做,而且即便长大后,明白了"捡钱"和"坏事发生"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也会遵从这一套规则。

因为这些规则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潜意识时,如果不拿出来重新审视,那就会一直影响着我们。而对于讨好者来说,他们的父母可能叮嘱过年幼的他们:"要帮助别人,要与人为善",这一套规则已经印在了讨好者的心里,每当讨好者想要拒绝时,脑海中总是浮现父母的话:"要帮助别人,要与人为善。"

3.不愿意面对冲突的局面,以讨好的方式逃避真正的问题

大多数老好人的讨好,主要是为了逃避紧张、消极的情绪。他们不喜欢面对冲突,一旦他们察觉到可能有冲突要发生,他们立刻改变做事方式。

比如,他们拒绝投诉餐厅的服务、拒绝去商店里退货、拒绝与人争辩等,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还会尽量远离那些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和活动。

他们的讨好更多的来自于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不讨好别人就会受到惩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这更多的时候不过是杞人忧天,他们完全被自己编制的圈套给困住了!

如果发现自己是个"不懂得拒绝、喜欢讨好别人的老好人",该怎么办?

1.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出"老好人"背后的声音

前面我们说到,"老好人"之所以不愿意拒绝别人,是因为过去的做事方法,被刻在了脑海里,他们就像一个全副武装的暴徒,强行要求你做出讨好的姿态,不允许你按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来行事。

比如,你正忙着工作,同事突然过来对你说:"嘿,帮我个忙呗,我今天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帮我把表格做一下呗!"听到有人需要帮忙,你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两个声音,声音A说:"同事有需要,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声音B说:"可是,我现在也很忙啊!"

对于普通人来说,两者的音量都是差不多的,他们会权衡过来再做出理性决定。而对于老好人来说,前者的音量远远高于后者,所以,他们听从了前者的安排。

但是,如果你暂停一下,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自己的声音,而是来自父母、老师或者哪个长辈、朋友的话。尽管这些人现在没有在我们的身边,可是他们给我们的影响却仍然在发挥作用。

你可以把这些批判性的话都写下来,然后想想是谁对你说过这些话,看看是否能想起,曾经有人对你说过这样的话。一旦你意识到,原来这些声音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来自别人,你会立刻用理性的成人脑提出质疑。

比如,前英格兰国家橄榄球队运动员布莱恩·摩尔曾经饱受这些声音的折磨,让他无法好好享受生活。这些声音不断的告诉他:"你只是运动好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后来,布莱恩·摩尔把这些声音想象成《指环王》中的怪物,先是感谢它的"提醒",然后对它说:"现在,你可以走了。"从此,走出了困局。

2.拒绝"死板的个人规则",把"应该"变成"可以"

在亚伦·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中提到了把"应该"变成"可以"的做法。贝克认为"有问题的情绪状态,都是由'死板的个人规则'引起的,这些规则'非黑即白',从来不给人以选择的余地。"

比如,作为一个老好人,他们所秉持的'死板的个人规则'就是:"我应该做一个可以带给帮助快乐、可以帮助别人的人,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应该拒绝别人,让别人感到不开心。"

所以,当老好人拒绝别人、跟别人争吵时,他们不仅会感觉很难受,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为他打破了自己的规则。

而更糟糕的是,老好人在拒绝别人后,甚至还会在脑海里闪过一些画面:因为他们拒绝了帮助同事,所以同事们会对他产生意见,或者彻底的孤立他。正是这些极端的想法把老好人们困在恐惧之中,让他们不得不讨好别人。

那么,如果把"应该"变成"可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比如,同样是帮助别人,"我可以帮助别人"就显得轻松多了,感觉紧张的神经一下就放松了。

"应该"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它剥夺了我们的选择权和快乐,让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些选择。当他频繁的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就会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之中,压得喘不上气来。

而"可以"则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我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拒绝别人,这一切都在于我自己的决策,而不是那些破旧的规矩。

3.挑战"可能的恐惧",从"条件反射式讨好"中走出来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做过一个条件反射的实验:在每次喂食之前发出一些信号,连续多次重复之后,狗一听到信号就会分泌唾液,尽管它们并没有看到食物也是如此。

其实,我们人类也是一样,如果在童年时遭受了很多因冲突引起的恐惧,那么我们也会形成条件反射,一旦发现某些事情可能会导致冲突,我们立刻会逃离或者想办法避免冲突。

比如,在童年时,你因为拒绝别人而挨了骂、挨了揍,并且在内心留下了恐惧,那么,在长大之后,你还是会恐惧拒绝别人,尽管这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因为被拒绝而骂你了。

破解"条件反射式讨好"的要诀在于,挑战那些可能的恐惧,以此来验证这些恐惧是否真的存在。比如,老好人的心理预设可能是:"如果你拒绝了别人,别人就会讨厌我",用挑战的恐惧的方法就是,尝试一下对别人说"不",看看是否真的如你所料。

下次有同事找你帮助时,你可以尝试拒绝一下:"对不起,我现在也在忙,真的没时间。"看看同事会是什么反应,是因此而生你的气,还是毫不在意,只是你自己多想了。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在向别人求助时,其实已经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只是老好人陷入到"拒绝等于灾难"式的圈套中,所以迟迟无法说这个"不"字。想要走出圈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安全的环境中慢慢去挑那些可能的恐惧。

林肯说:"现实中的恐怖,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么可怕。"其实在大多数时候,老好人所担心的画面都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人们也能承担那些消极的后果。

年少时,长辈们总是教导我们:"人心是换来的,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后"。

长大后才发现,这或许只是一个愿望与奢求,在更多的时候,你的好意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你的善心也换不来真心。

当身边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白眼狼时,我们不得不穿起厚重的盔甲。

我并不是想劝大家做一个冷漠的人,我只是想告诉这些"老好人"们:

助人为乐,是你的善良;但是拒绝别人,亦是你的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场老好人”,你被坑得还不够吗?
不敢“变坏”,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涨工资被同事知道了怎么办?学会这2个小妙招,从容应对潜规则!
莫让普通耳鸣变成 “恼人的耳鸣”
职场老好人改掉三种思维,让你在公司既不得罪同事,也能够被领导重用
人在职场,别盲目做老好人,10个人际关系“潜规则”,让你少走弯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