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七夕诗三首,悼亡妻不输江城子、憧憬友情修复和失落内敛
李商隐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触情生情思念亡妻,写下这首《七夕》,此诗不输于苏轼的《江城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七夕本是夫妻情侣相聚时,但是李商隐只能孤零零的望着天空那牛郎织女星。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大图模式
触景生情: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
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大图模式
这是多么的无奈,又是多么的痛苦之情的表达啊!
在世可以盼望如牛郎织女一样总会相聚。但是故人却再无法相聚,只能”争将“,这种争将却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大图模式
有人出书分析李商隐的诗:说李商隐绯闻很多,那证明她并没有真正了解李商隐。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悼亡妻之悲切不输于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所以珍惜眼前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珍重。
大图模式
【辛未七夕】李商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大图模式
时李商隐妻子在这年春夏期间去世:
他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大图模式
隐晦的表达出令狐绹不希望世人皆知两人恢复了交往吧?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大图模式
结合上面《辛未七夕》和李商隐的行踪,应该是851年后离开京城应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
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李商隐于十一月入川赴职。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的四年间,大部分时间李商隐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李商隐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是织女不想要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识灵槎的人。抒发了自己深切的感叹。末句讲的是双星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的秘密,深怪成都占卜摊子上的严老头子懂得灵槎而多管闲事。也许是暗指同令狐绹吧?毕竟李商隐总被打上李党标签,而令狐绹是牛党。
大图模式
后李商隐对于这事向令狐绹写信辩解过多次。
开成三年(838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大图模式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实际王茂元只是同李德裕交好,但是称其为李党并不公允。而李商隐其妻也是贤妻,他也无法拒绝此婚事吧?而王茂元不幸病故,但是王茂元也没有在生前利用自己关系给李商隐铺路,完全可以证明王茂元是个不错的官员。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大图模式
李商隐可能运气实在不好,后来李德裕重新掌权,李商隐母亲去世,再后来跟随另一个学识他的卢弘,结果第二年又不幸去世。但是与其说是运气不好,更不如说唐代科举考试还是门阀政治。
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这种局面直到北宋才彻底扭转和大变革。生不逢时有时也是悲惨命运的原因吧。如果李商隐生在北宋也许又是另一番情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辛未七夕》阅读训练
十首词讲透李商隐:晚唐情圣李商隐的情诗最好
我用情诗说想你——李商隐一生的三个女人
房中曲
“无题诗人”李商隐 ... 卓然
金风玉露相逢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