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出《悯农》的诗人,真的是慈悲为怀“人如其诗”吗?
广告王府百年无子嗣,她嫁入半年后竟一孕五胎!老太君:给我往死里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悯农》诗很多人都很熟悉,尤其是第二首可谓妇孺皆知。这两首诗更是反映民间疾苦的经典之作。
很多人对诗很熟悉,但却不是很了解这两首诗的作者。这首诗背后的作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人如其诗”呢?
这诗的作者是唐代李绅。
李绅的这两首诗写于举进士之前。宋代计有功所编的《唐诗纪事·卷三十九》记载说,李绅曾以《悯农》二首求之于时任御史的吕温,深受吕温赏识,并称赞说:“斯人必为卿相”,说李绅一定能当宰相。最后,李绅真的当了宰相。李绅也因这两首诗被称为“悯农诗人”。
李绅的这种悲悯情怀也源于其从小的生活。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在武皇朝任中书令,父亲长期在乌程等江南诸地任县令。但他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六岁时,其父病逝,由母亲抚养,并亲授经义。
李绅早年的贫困和四方游学经历,使他很早就接触到了社会的底层,对社会民生体会较深,这也有助于其创作《悯农》和《新题乐府》20首,这些诗中包含着他的政治理想和入仕情怀,也使他在诗坛上获得了声誉。
元和元年(806年),李绅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因与他为官执政的追求相去甚远,内心不爽,于是“不乐,辄去”,一纸辞呈炒了朝廷,舍弃别人求之不得的官职,去游历江南了。
时任镇海节度使的李锜仰慕李绅的诗名,征召他到幕府就任掌书记。李锜为官不正,无人敢言,李绅多次劝谏无果,之后李锜谋叛被下狱。李锜被杀后,李绅获释。此后,李绅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李绅入朝为秘书省校书郎。他曾在长安应举时就与元稹、白居易以诗论交,此次入京任职,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元白”二人切磋诗文。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诗体,也就是著名的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惟歌生民病,但愿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以此来推动社会变革。
对此,李绅一气呵成《新题乐府》20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揭露社会时弊,反映民生疾苦,发出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呐喊,以及推进社会变革的强烈呼声。
初入仕的李绅敢于直面权贵,敢于仗义执言,所以也曾施展才干,做出过一些政绩。
比如:任寿州刺史时,治理霍山虎患,为当地茶农解除后顾之忧;在浙东观察使任上积极赈灾,还重修了曾经寄读过的天宫寺;任河南尹及宣武节度使时,更是以执法严峻闻名,曾严惩当地的豪强恶少。
李绅对百姓的关心,对民生的关注,从他前期的诗文中都能感受到。但是,李绅后来官居高位,又卷入朋党之争,渐渐沾染了官僚习气,便不再是那个有着善良心性,悲悯情怀的人了。
据野史记载,李绅做了司空后,生活也过得相当奢侈,据说“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是因他而来。
李绅曾经邀请刘禹锡赴宴,宴会上不仅有山珍海味,还有娇娥靓女、歌舞伴酒。
酒酣之下,刘禹锡对这位陪酒的美女也十分中意,于是便当场挥毫写下了《赠李司空妓》这首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绅倒也豪爽,当场将刘禹锡相中的一名舞伎慷慨相赠。
刘禹锡的诗意是:这种宴席的排场对李绅而言已经司空见惯了,想到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却是自己断肠。由此,李绅生活的豪奢可见一斑。
还有两件事,让李绅被扣上了人品低劣、无情无义的帽子。
《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
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然而,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便是晚年经办的“吴湘案”。
宋代笔记小说《册府元龟》记载,李绅晚年的时候,曾经办过一桩“吴湘案”。当时,有人告发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行贿受贿,强抢民女。
由于吴湘与李德裕有世仇,李绅为了取悦李德裕,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竟然罗织罪名,判处吴湘死刑。朝廷在看了李绅的案宗后,认为破绽很多,必有冤情,经过调查后,发现吴湘所贪金额不大,强抢民女一事不能成立,所以罪不致死。
可是,李绅却执意对吴湘处以斩刑,甚至都不能等复核后便定论。
李绅去世后次年,李德裕被贬,李党失势。这时候,有人再次提起“吴湘案”。经过彻查,皇帝发现是一起冤案,并给予平反。
李绅这时虽已去世,但按大唐的律例,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为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新唐书》评价他:“至务为威烈,或陷暴刻”。李绅威烈,甚至可能有些残暴,得罪人太多,所以纵使人已去,仍有人想要他身败名裂。
李绅的人生际遇,令人磋叹不已。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世功名,转身即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出这首诗,是大坏人?!
悯农诗人李绅任宰相后生活奢靡吗?
《悯农》李绅
【唐诗产生历史背景产生历史背景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及文学风格】
最能体恤农民疾苦的封建官员
《悯农》诗人李绅的另一面你了解吗?他的子孙都被他给祸害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