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从文和张兆和:一场爱情童话的背后,是卑微的背叛

年轻时候的沈从文


其实,简单地把沈从文定义为“渣男”,是容易的。但是,这又是一种极为肤浅的做法。

作家金宇澄曾说:

我们年轻的读者,对三观不正特别敏感。而“渣男”这个词是最不好的,人本身是非常复杂性的东西。这么复杂的人性变化,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去涵盖它。那真的是太幼稚,太可怜了。

所以,掀开历史的迷雾,探究沈从文为什么在娶了“女神”张兆和后,在结婚的第二年便认识了高青子,而且出了轨,一恋八年才忍痛割爱,并非易事。


01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故事,老幼皆知。人们经常用“神仙眷侣”这个词,形容他们。

人们之所以对他们津津乐道,与沈从文苦苦追了张兆和四年,写了无数缠绵悱恻的情书有关。

而张兆和,只回了一封。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是沈从文当年追求张兆和的无数情书之一。包括《边城》,也可算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一封长长的情书。翠翠的清秀相貌,就像极了张兆和。甚至沈许多小说里的女子,都带有张的痕迹。

02

沈从文追张兆和非常不易。

张兆和家境优越,典型的富二代小公主。她有三个姐妹,各个都是民国才女,后来各个嫁得好夫婿。可以说,这四姐妹,各自人生加在一起就是一部精彩的时代大戏。风云一时,丝毫不逊色于“宋氏三姐妹”。

其中,张兆和是三女儿。

她的父亲张武龄在安徽很有名,属于名门之后,又是大富商。每个儿女都有自己的贴身保姆。两个字儿:“有钱”,且善交名流,与蔡元培和胡适都交情不错。在胡适“胡叔叔”当校长的学校里,张兆和如鱼得水,追求者无数。张兆和的姐姐张允和曾说,张兆和把追过自己的男人进行过编号,沈从文很“荣幸”地排到了“癞蛤蟆第十三号”。

民国有名的合肥四姐妹和她们的父亲


其中,有看上张兆和家里有钱的,也有看上她这个人的。

叶圣陶就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那一年,聪明可爱、单纯任性的张兆和18岁,在中国公学读书,还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沈从文26岁,是张兆和的老师。



老师追学生好追么?好追,也不好追。因为缺乏自然。沈当年只是一个从湖南来的,有点才气的小作家,张兆和有点佩服老师的文采,当然也仅限于此。如果你偶尔辅导下她写写作文,也许她能对你有好感,但你别误会,人家条件摆那儿了,她的思维,特别是恋爱思维,还没打开,更没形成,连她自己都搞不懂要什么,如果你一旦拉开架势猛追,她一定跑得快。 

事实就是这样。

沈从文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有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这就让张兆和非常反感。

可越是反感,沈从文的劲儿越上来。他是多么想听到张兆和几句明知故问的回应,或是打情骂俏啊。可是没有。张兆和一个字儿都没回他。

那段时间,沈从文坐立不安,精神恍惚。本来课就上不好,他会写,但不会说,湖南湘西小地方儿来的。这下,连日子都过不了了。

怎么办?可爱情这个东西,哪怕是单相思,也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爱情最初的冲动,如同中了魔,往往自己都不知身在何处。这不,一封不回,沈从文方寸尽失,一口气写了几十封,感情当成文学创作了。

有一封仅写了一句:

“我不但爱你的灵魂,更爱你的肉体”。

沈从文要疯了。

结果是,张兆和告了胡适胡校长那里了。告他骚扰。胡校长劝说了两句,意思是有人追还不好呀,可张兆和说她很烦,学都不想上了。胡适赶紧说,别别,我和你爹关系好着呢,我去说说沈从文沈老师去。

胡适经常干这种事儿。不是撮合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就是当这个那个的证婚人。

胡适还担心沈从文精神出问题,影响教学,可沈从文自称“骑虎难下”了,“死不回头”了。

沈从文无不用其极,情书玩儿命写,一封又一封。1931年6月,在一封信中,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后来还是张兆和父亲的默许,加之二姐张允和的帮忙。有次张兆和和沈从文约好见面,但沈老师到了,张兆和却放他“鸽子”,去图书馆了。弄得沈很窘,立在墙角,不能动弹了。张允和后来把兆和骂了。

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


这一骂,还真管用。张兆和同意沈从文到张家给她和几个小弟弟讲故事。

这一讲,就是几个月。多少扳回点儿张兆和对他的印象。

可印象归印象。距离爱,还很遥远。

03

情书写了一捆了,张兆和的父亲也同意了,姐姐那边的工作也做到位了,管她同意不同意,有没有真爱,1933年春节刚过,沈从文就迫不及待地向张兆和求婚。

据说,张兆和毕业后回了苏州老家。沈说:“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后来回复的电报,上面只有八个字: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其实还要感谢那个时代。当年的张兆和,可以为自己的感情犹豫再三,但婚事,并非她一个人说了算。家庭占了很大比重。


追到手,结了婚,就真的会幸福么?沈从文可是个文人,不是找个居家过日子的女人就行,如果那样,在湖南老家一抓一把。再说张兆和也不是那个类型。沈从文需要他爱的人,同样像他迷恋别人一样迷恋他,爱他,能懂他的小心思,在他需要感情抚慰时,一杆子就能撑到他心坎儿上,让他的心开出花来,拨开他的苦闷,纵容他的多愁善感,让他痛快、放肆,享受幼小骑单车下坡时突然的“一松手”。

可这些,也许张兆和有,但她心底的爱,没有被点燃,没有被激发,没有被撼动。婚后很久,张兆和略感压抑,沈从文也感到压抑,甚至还有点“不值得”。原来,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追来的老婆,并不是那么有趣,尤其是心里,时时有种“咋到现在,我还没走到她心里去呢?她心在哪里?”

说句实话,张兆和对沈从文,并没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甚至可以说,直到沈从文去世之后,她才算多少了解了一点沈从文。

04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相爱就不易,相处就更难。

他们的婚姻的第一个危机,出现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沈从文离开北平南逃,张兆和不愿同行。其实他俩本就不是一类人。一是身份差异,一个出身于湘西乡下,一个出生于合肥名门。二是性格、气质和爱好都不一样。张兆和爱听昆曲,沈从文不喜欢;沈从文喜欢收藏古董文物,张兆和对他“打肿了脸充胖子”;沈从文爱交朋友,请吃请喝的事儿没少干,张兆和说过日子的钱都不宽展,喝酱油发酒疯,天天交些狐朋狗友。张兆和不爱看沈从文写的东西,看了,也是经常帮他改语法儿。张认为语法儿是“命根子”,可这样一来,沈从文文字里独有的野趣儿,也荡然无存了。

纵观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太多的幻影,更少的真实。这样的爱情,一旦通往婚姻,不散,也是千疮百孔。张兆和不崇拜沈从文。可沈从文需要崇拜者。

于是,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沈从文又遇到一个让他心动的人:高青子。他的粉丝。

05

彼时,高青子正在沈从文的老乡熊希龄家里做家庭教师。一次,沈从文去熊家,高青子特意穿了件沈从文小说里女主人公的衣服,沈从文会意,于是二人频繁联系。

后来南逃,张兆和不愿同行,这时沈从文悄悄把也南逃的高青子,安排到他工作的西南联大的图书馆里。后来他们的交往,从心到身,都格外通泰。从两人的照片都能看出,沈从文和高青子,那叫“身心契合”,从里到外,都是开着花一样,盖都盖不住。

同样是合影,沈从文和张兆和站在一起,沈总有点沾沾自喜,张却只是有点配合的意思,看不出来和沈一样的热情。

左一为高青子

沈从文敢爱,但胆小,还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他很快向张兆和坦白了,但张兆和痛苦是痛苦,却没有沈从文想像的痛苦,更没有要死要活。而且夸高青子“长的很美”。

是真理性?还是真不爱?这,是一个问题。

反过来,反而是沈从文不知所措,更纠结。1936年,他向“情感大师”林徽因倾诉,林对他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你要学着慢慢去化解。

后来沈从文回家了,也忏悔了。张兆和原谅了,但这个原谅,略略有些勉强。懂一个人,懂一个男人,没那么容易。而且,张从当初对沈的“无感”,到后来有些“懵懂的将就”,张的心扉到底对沈打开了多少,真不好说。

努力,能成就感情,但不能成就爱情。这个世界唯一不能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东西,就是爱情。

沈从文和高青子交往了整整8年。1942年,高青子退出了沈从文的生活,据说后来嫁给了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

高青子是真爱沈从文,沈从文也是真的爱她,他们都能走近对方心里,并享受这种浑然天成。可以这样说,和高青子在一些,沈从文才真正品尝到了何为“情投意合”。爱是必须讲回报的,以心报心,否则就“无趣”,就“不过瘾”,就让人觉得“不值得”。

沈从文其实一直把心中的幻像,强安在张兆和身上。张真的不好征服。但真的征服到手了,张就是“不来电”,他们之间有点“隔”,沈无可奈何。

断了与高青子的交往,沈从文的家庭得以保全,但沈的灵魂也被抽空了。他痛楚地说:“自从‘偶然’离开了我后,云南就只有云可看了”。

大概天才的作家和诗人,内心总是充满了无数浪漫的星火,是琢磨不定的,是虚无缥缈的,永远不肯真正为一个女人驻足。

沈从文和张兆和到底没有离婚,因此众人一再艳羡和颂扬。在世人眼中,他们的结合更成了美好的“爱情童话”。

06

后来,进入新时代,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分歧更明显。沈是理想主义者,美是他信仰,张则是现实主义者,对生活适应性强。《看虹录》的发表,被郭若沫冠上“桃红色作家”的名号,从此不能写作。

毫无疑问,以沈从文的文学天才,他不会妥协,去写那些违心的歌颂之作。


再后来,沈从文被大学生贴大字报,被发配去扫女厕所,甚至得了精神病,可张兆和适应得很好,还当上了期刊编辑。她和两个儿子都不理解沈从文,儿子曾回忆说:

“(当时)我们觉得他的苦闷没道理,整个社会都在欢天喜地迎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你得个神经病,神经病就是思想问题!”

因为妻子的不理解,以及更多的分歧,沈从文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分居一度分居多年。

07

电影《廊桥遗梦》,弗朗西丝卡遇到了罗伯特。如果她一生没曾遇见,她可能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她遇到了,但她不想伤害老公和孩子,她没有离开他们。

有一种悲欣交集,叫遇到真爱。这样一段关系,有时会让人怀疑婚姻。另外,特别考验的,还有当局者最终的选择。

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对高青子,沈从文是她崇拜的。沈完全可以因此找到更多的自信。而对骄傲的张兆和,他则一生卑微。也有人说,沈从文的背叛,可能只是想引起张兆和对自己哪怕是一点点的注意。

真爱到底是谁,也许只有沈从文才知道答案。

老年的沈从文和张兆和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临终遗言: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还有一句:三姐,我对不起你。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之后,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慢慢地,她才开始理解了沈从文,写下: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2003年,张兆和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有人拿着沈从文的照片问她是谁。她说,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

可以说,除了少有的几年快乐时光,沈从文和张兆和实际上一生都活在痛苦之中。他们无法处理好和对方的关系,误解了对方一辈子。也许,有了张兆和的理解,沈从文会继续他尚未完成的写作事业,而不是去研究什么古代服饰。

唏嘘。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到最初,去读读沈从文那封卑微的情书:

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

公众号 I see 原创作者团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从文与马泽蕙、张兆和、高韵秀的爱情_赵冬的blog
婚前,沈从文给张兆和写4年情书;婚后,他给高青子写了8年情书
“黑玫瑰”张兆和嫁给了爱情,丈夫沈从文很爱她,但事实却不是
沈从文转入精神病院,妻子始终未探望,临终前对妻子忏悔:对不起
沈从文婚后遇到真爱,问林徽因怎么办?林徽因的回答让他悔恨终身
沈从文张兆和:恋爱有多热烈,婚姻就多惨淡,晚年复合仍貌合神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