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月销量看点:比亚迪登顶,合资品牌没落,汽车行业变革即将到来

乘联会4月销量出炉,比亚迪以105475辆的成绩创历史登顶,超过一汽大众,成为当月品牌销量冠军。同时,这也是38年来,国产品牌首次超越合资。疫情影响产能的因素的确存在,不过这个4月依旧可以看做是一次里程碑事件,同时,合资品牌集体走衰,销量下行的拐点已经到来,同时,新能源占比相比去年明显增长,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倒计时。

4月,比亚迪零售销量10.48万辆,位列第一,第2名一汽大众销售8.11万辆,第3名广汽丰田,销售6.4万辆,第4名东风日产5.76万辆,第5名吉利5.47万辆,第6名长安,5.37万辆,第7名东风本田5.23万辆,第8名上汽大众5.22万辆,第9名上汽通用5.01万辆,第10名广汽本田4.32万辆,第11名上汽通用五菱,4.24万辆,第12名一汽丰田3.72万辆,第13名长城3.56万辆,第14名奇瑞3.55万辆,第15名奔驰3.5万辆。

一、颠覆燃油车的比亚迪

汽车行业4月全面下滑,所有品牌都是负增长,就只有比亚迪逆市飘红,而且同比暴涨138.4%。似乎疫情笼罩之下,这个月冠军比亚迪有点“胜之不武”,实际上,销量受产能影响最严重的恰恰是比亚迪!比亚迪产量即销量已经持续了1年时间,产能持续爬坡,从去年的月销4万开始,几乎以每月1万辆的增速稳定增长,就只有在春节旗舰,受到用工荒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才有两个月的停滞,今年3月、4月,已经连续两个月突破10万大关。据了解,比亚迪现在尚有50万订单未交付,如果产能不受限的话,月销50万是夸张了,不过稳定在20万应该问题不大。

有人说比亚迪总部在深圳,工厂在长沙、西安、重庆、柳州等地,受到上海、吉利疫情波及较小。这方面因素的确存在,不过根源还是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对零部件供应的依赖程度低。最近两年,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始终存在,芯片短缺,博世的ESP甚至一度出现断供。可是,比亚迪芯片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甚至能少量外供,博世在上个月最困难的时期,ESP只对三家车企保障供应,分别是通用、丰田和比亚迪,原因无他,因为这三家都有自己的ESP技术,一旦断供,生产线会立即重启,博世也怕养出个竞争对手来。

比亚迪的崛起不是偶然,是技术上的厚积薄发,同时也是战略上的高瞻远瞩。比亚迪最先看到了汽车行业的未来,最先押宝在新能源上。作为全世界首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今天的比亚迪已经把三电系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成本优势。而这些优势决定了,它今天的势不可挡!

二、合资信仰破灭,走衰的拐点到来

4月,除了比亚迪登顶之外,同样也是国产品牌月销量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了57.7%。这也是38年来国产车销量第一次超越合资

合资品牌的消退是全面的,像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车企的确受到了上海和吉林的直接影响,产能受限。像是一汽集团,从3月中旬停产,一直到4月11日前后才陆续复工,上汽更是几乎整月陷入停滞。

不过疫情影响只是一部分因素,以受影响最严重的上汽大众为例,根据上汽集团披露的产销快报,上汽大众的批发量只有3万辆,而零售5.2万辆,说明经销商手里尚有库存,并非是无车可卖。对比比亚迪每月产量即销量的势头,只能说明疫情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并非决定性因素。

像是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车企,并未处于疫情中心,受到波及较小。销量依然近乎腰斩地下滑,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以广汽本田为例,根据广汽集团4月的产销快报,4月广汽本田生产30921辆,批发23879辆,产量大于批发量,可见产能并非瓶颈,就是没卖出去。而4月广本终端零售量为4.3万辆,远大于批发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经销商在清库存,没有进货欲望呢?要知道广本受疫情影响较小,产量大于批发销量,并不存在交付难的问题。

类似的情况在合资车企中普遍存在。比如说东风日产,零售量5.8万,批发量4.2万。一汽大众零售量8.1万,批发量5.7万。东风本田零售量5.2万,批发量不到2.3万辆。广汽本田零售量4.3万,批发量2.3万。一汽丰田零售量,零售量3.7万,批发量3.1万辆。上汽大众零售5.2万辆,批发3万辆。

的确,南北大众受影响比较严重,零售大于批发量,可能存在产能或交付问题。但本田、日产虽然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产能并未明显下降。批发量下降,大概率是经销商对后续销售信心不足。有消息称,奇骏针对员工的七五折优惠,只要买车就能拿到,曾经三四十万的楼兰,现在起售价不过17万。

与之相对应的,国产品牌,除了比亚迪一骑绝尘以外,一线品牌批发量都是要大于零售量的。吉利零售量5.47万辆,批发量7.2万辆。长安零售5.37万辆,批发6.15万辆。奇瑞零售3.55万辆,批发5.19万辆,长城零售3.56万辆,批发4.06万辆。可见经销商对国产品牌的信心越来越足,愿意为之压资金

同时,还有一组数据放在一起,可以更明显地看到合资品牌的颓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1-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大约有1400家4S销售服务网络退网,其中合资品牌退网占比高达57%

从产品角度看,主流合资车型,包括丰田、大众、日产和同级别国产车型相比,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动力、油耗、配置、空间、售价,全维度的落后。之所以近些年仍旧能占据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无非是靠消费者的思维惯性,吃过去的老本而已。汽车作为现代工业集大成者,其复杂程度、专业程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门槛太高了。以一般人的认知程度,很难分清优劣,于是,本能地认为国外的技术更先进,优先选择合资品牌。

而现在,国产车的进步肉眼可见,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产车。到了4月这个节点,国产车首次超越合资!

有不少人不懂车,是看销量买车的,总觉得跟着大多数不会错。一些合资车的信徒也总拿销量说话,说什么消费者不是傻子,销量决定一切。而现在销量的风向也变了!销量冠军是国产品牌,看批发量的话,第二是吉利,第四是长安,第六是奇瑞。国产车的销量占比达到了57.7%!我曾形容看销量买车,只能成为羊群效应里的一只肥羊。而现在,头羊已经拐向了国产阵营,日后,会有越来越多“随大流”的消费者回归国产,留给合资品牌的时间不多了,而这一切无法避免,终将到来!

4月,可以看做是国产品牌吹响了反攻的号角。曾经我们技术不行,实力不行,只能用市场换技术,可是市场给了,技术却没换来。只能凭借一代代汽车人坚持不懈地研发、学习!现在,汽车领域的这场角逐,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我们这一方,国产品牌即将由守转攻,收复失地!

三、汽车行业的大变革即将到来

3月,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有人说比亚迪本来燃油车卖得就不好,这个逻辑显然是错误的。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别克、雪佛兰,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新能源车也卖得不好,为什么它们不宣布停产新能源车,专注于燃油车的开发?什么叫大势所趋?这就是大势所趋

4月,所有品牌全都近乎腰斩的大幅度下滑,为什么就只有比亚迪逆市飘红,甚至现在十万的销量依然不是比亚迪的真正实力,如果产能足够,订单都可以交付的话,它单月20万销量都不成问题!如果比亚迪真的达到了20万销量,它占据的是谁的市场?

我们不妨掰开了说。以秦PLUS DM-i为例,10-15万,如果没有这款车,这部分客户会选择什么车型?这个价位大概率是合资燃油车吧?汉系列,订单已经破十万了,车友群里大部分都是BBA的原车主或者是准备买BBA的。秦PLUS DM-i叫燃油轿车颠覆者,宋Pro DM-i叫燃油SUV颠覆者。比亚迪先颠覆了自家的燃油车而已……

为什么就比亚迪一家逆市飘红?原因很简单,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新能源车型,不管是插混还是纯电,而选择新能源,做得最早,做得最精,现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就是比亚迪!

时间回到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当时5%)。在2021年4月,也就是一年前,新能源渗透率就达到了11.2%,到了今年4月,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29.6%!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国家的五年规划,甚至还超出了9.6%!

可见,新能源的普及,的确有国家政策推动的作用,可是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甚至比国家政策规划还要快得多!我在一年前就曾撰文:3年以后,从现在计算是2年以后,消费级乘用车领域,不会再有新的纯燃油车车型上市。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一款车从立项到上市,至少需要3年,而去年的局势就已经非常明朗了,这时候没有一家车企会再上马新的燃油车项目!而现在停止研发,意味着3年后就没有新车型上市。

时代抛弃燃油车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其实不然,种种迹象都表明,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就是时间问题,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汽车圈对此是有共识的,只不过大多数消费者仍旧后知后觉。既然有缘看到这篇文章,有耐心看到这里,希望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SUV销量榜单出炉!这比亚迪月销超6万辆 买它们准没错!
比亚迪的营销策略为何总能引爆人心?
新能源汽车赛道,留给日系车的时间不多了
五大原因分析,为啥“市值第一”的比亚迪,还不是“国产一哥”?
比亚迪第1,宝马第3,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出乎我意料
别再说比亚迪不挣钱了!比亚迪单车利润比日系三强还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