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龄前儿童可以不学“数学”,但不能不训练...
学龄前儿童可以不学“数学”,但不能不训练“数学思维”!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准备10枚大小一样的硬币,5个一排,排成两排。一开始,两排硬币排列地一样宽,研究人员问参与测试的孩子:“你觉得两排硬币,哪一排更多?”孩子认真地数了两遍,发现每排硬币都有5枚,所以她回答说:“一样多”。接着,研究人员当着孩子的面,把其中一排硬币的间距拉宽,又问小女孩:“哪一排的硬币更多?”结果小女孩却自信地回答离她远的那一行硬币更多:“因为,它们更长。”这便是著名的数量守恒实验。全世界3-5岁的孩子在重复这个实验时,几乎都是同样的结果。但这并不是小朋友“笨”,而是因为6岁以前的孩子认知发展正处在“前运算阶段”,他们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自身的知觉,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在头脑中将硬币之间的距离缩短再计算数量,所以低龄儿童会自然地认为距离更长的一排硬币数量更多。很多家长在教孩子数学时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通常想的是像1+1=2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教很多遍吗?殊不知,孩子的认知水平远没有达到成人水平,他们也并非不用心,而是“硬件”条件发展规律就是如此。所以爸爸妈妈们要理解,即使我们吼再多遍,孩子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即使孩子哭得再梨花带雨,他不懂就真的是不懂。皮亚杰将儿童发展认知分为四个阶段:0-2岁左右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左右为前运算阶段,7-12岁左右为具体运算阶段,12岁及以后为形式运算阶段。学龄前儿童正处在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会比较受眼前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缺乏层级类概念,且该阶段孩子的思维不具备可逆性。可逆性是指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思维运算活动,分为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不具备反演可逆性思维的孩子,无法认识到已改变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回归原状或原位,就像上文实验中,研究员将硬币距离拉大后,孩子意识不到硬币还可以复原。而不具备互反可逆性思维的孩子,无法进行逆运算。比如A=B,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但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所以有些家长问孩子2+3等于几的时候,孩子知道等于5,但问孩子3+2等于几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不知道了。基于上述原因,学龄前儿童并不适合过早的进行数学学习,尤其是运算学习。这就是为何要在6岁后才上一年级的科学原因,但必须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下期接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研究表明,对学龄前孩子来说,1+2≠2+1
如何简单理解认知的守恒性和可逆性
[理论学习]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父母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学业、身心健康
儿童智力发展的第二阶段
懂点发展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