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信息时代的新一代优秀教师

  柳栋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了。他请我来谈谈。我想谈什么呢,就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培养信息时代的新一代优秀教师》。我想围绕三个问题来谈谈。第一个呢,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反思,就是怎么看待当前教育信息化,特别它还存在哪些问题,取得的最主要成果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看看趋势,包括世界上的发展趋势,而且不仅是基础教育,今天我想特别谈谈高等教育的趋势,因为高等教育如果不改的话,它对基础教育是个瓶颈。最后呢再讨论一下教师怎么适应信息时代的这种新的生存方式。

  第一个问题,我们想讨论一下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反思。教育信息化,我觉得我们应该放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讨论,至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15年基础教育变化非常快,但归结起来,我觉得是这三大主题,一个是素质教育,一个是课程改革特别是现在的新课改,第三个是教育信息化。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还远远不够。所以我注意到这个新教育实验是把这几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那我今天重点谈谈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真正的推动是在2000年那次教育部开的教育信息化的动员会、誓师会之后,因为那次会议教育部做了一个重大决策,就是要用5到10年的时间,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中国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跳跃式发展。第一次跳跃式发展是普九,用了15年时间。普九完成以后,到底抓什么,当时争论很大。最后教育部坚定不移地决策要抓教育信息化,而且出台了两项政策,校校通工程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且作为必修课。当时由我来做的专家报告。在我听了陈至立报告后,很感慨。陈至立说了这样一句话,信息技术要不要成为必修课,这个问题争论很大。这个问题不要争论了,就是必修课。有人说基本条件都不具备,怎么上。她说现在不是上不上的问题,是必须列为必修课。为什么,她讲了个道理,现在全世界都在走向信息化,再过5年到10年,当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走上社会上时候,他身处是信息化的环境,如果他在学校没有学过,那他走到社会以后,还要象下岗工人接受培训那样接受培训,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质疑我们的教育,你们5年10年干什么去了,到时候我们要负历史的责任。听了当时我很感慨,接着我做专家报告的时候就讲,我说教育部的部长能有这样的一种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当时参加会议的是各省的主管教育的副厅长,基教处处长,电教馆馆长。所以我说,怎么使得各级领导都能有这样一个对未来的责任感,所以那次会议以后,全国教育信息化推动非常快,而且当时估计有些省份没有条件搞信息化的,象贵州等等,但是一年以后,他们用各种方式都筹集了资金,在很多学校里投入了大量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所以这五年发展起来确实是惊人的,那概括起来,到目前为此,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成果是什么?我概括了四个方面。第一是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第二是硬件软件资源建设超常规发展,第三是新型学习与教学模式的探索犹如雨后春笋,第四是新一代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迅速成长。但是同时各种矛盾问题也逐渐产生和暴露出来。教育信息化现在存在的问题我也总结了四点,第一是教育信息化目标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调整,第二是投资和管理体制亟待健全、改革和完善。很多都没有制度化,都是随机性的,临时性的,找到一笔投资就投进去了。而且这些投资下去以后,它的日常费用增加了。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成本大大增加了,这对于贫困地区很难承受的一个东西。另外更大的一个问题,谁来管这些。现在学校可以几十万上百万建这校园网,但是谁来管这校园网,没有编制。一般都只好从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里面抽出来去管校园网,所以这就造成了非常大的设备的浪费,资源的浪费。另外呢,教师和教育管理的培训现在很重视,也抓,但培训的形式主义,培训内容的不切合实际非常严重,所以应该更加求实和不断深化。再有呢信息化与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必须加强。

  对我们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一个外国人的眼来看一看,这位戴维是英国很著名的一个培训专家。他专门给非英语国家的中小学老师培训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学习。所以在世界30几个国家很有影响,他四年前到广东做了三次考察,最后写了一个报告,我概括了一下抽出了几个观点。他说广东信息化的硬件设备配备相当出色,上网快速可靠,而且学校还有大量软件。还有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意愿,他很吃惊,他说这个在英国做不到。他看到在学校里老师花大量时间做了好多课件,而且一看好多是业余时间,他说这件事要在英国这么做的话,老师早就罢工了。他说中国的老师非常难能可贵。但是呢老师做出来的课件他感觉到低层次重复的太多。然后呢教师培训他也进行评价,他说教师都受过二级培训,但是从培训的内容来看,仅仅集中技术而非教学,而且大部分培训似乎是以技术为导向的。这点我们原来感受到但是不强烈,后来他来做培训,英国使馆文化处和广东省教育厅合作搞了一个项目,英语教育和互联网,戴维来培训,邀请我做中方的首席顾问。所以我们看他要培训什么内容,因为我们主要是尊重他的意见,当时他想搞的范围小一点儿,深入一点儿。但教育厅跟他讲,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那么大,那么多人少了哪儿行啊。所以一定要求他增大培训量,争来争去,最后达到一个妥协,就是22个省重点中学,每个中学派一个既英语好,信息技术又好的英语老师来跟他培训,都是高中老师22个学员。我一看他的培训计划,培训什么?怎么用WORD。我说这个还用培训吗,我们老师都很熟练的。但是他开题了,我也不好说不让培训。那我们看看吧。所以第一次呢,我带着我的助手,带着研究生跟他谈,看完我很感慨。我没想到WORD有那么多功能,而且在英语教学中怎么用WORD。这些我个从来不知道啊。再有搜索引擎,我们老师都会用啊。最后他来讲,搜索引擎怎么搜索,世界互联网中的英语教学资源,我们看了大为吃惊。下面他还讲了一个问题,软件不少,但是缺乏标准。很多是现行教科书多媒体化版本,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黑板搬家,教科书搬家。他尤其吃惊的是资源不能共享。一个是资源不能共享,另外一个学校不仅买硬件还买软件资源呢。好多学花钱买资源库,但是你看看资源库里面,多少东西?大量的是垃圾,而且好多是把第一线教师网上东西拿来了。很资源库都互相重复,反过来怎么提炼这些东西。另外呢以买了之后,学校之间不能共享,我买的我怎么能给你。这些内容他觉得不可理解,最不可理解的是花钱买了这么多东西,但是最好用的东西没有。比如他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培训,全世界英语老师最喜欢用的那些东西,比如说工具,比如说英文杂志,电子杂志,比如很多网站。他选了几个典型的,最受全世界欢迎,而且是免费的,老师上网什么都好的,搜索也会,但一问,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问的那些东西。他更不可理解了。所以后来他说,我来培训。那培训下来以后,30天的培训以后,英语老师非常感慨,非常适用。比如说,出英语的考题,他介绍一个HOT POTATO热土豆,这个拿回去老师马上就都用起来了,回去出题全用这个。那很多很非常好的东西。另外呢专门训练听力的网站,阅读的网站,写作的网站,大把大把的。这就是网站已经先成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社区啊。

  所以通过这样的培训以后,我感受到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是在硬件上,也不是在我们理解的软件上,而是对资源的掌握和驾驭。所以我觉得现在在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中已经把教育信息化程度,已经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了。还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好啊,他说(最后一句话)。本人所遇到所有教师,专业能力都很强,数学老师教数学很好,英语老师英语也很好。但是却面临着方法论和教学法的难题。这话当时不太理解,后来他举了例子,例如说怎样最佳地利用网站。特别是后面一句,如何在满足学生兴趣和达到考试要求之间找到平衡。这个问题转化成我们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他要应付考试,考试是很枯燥的。互联网上的学习要让学生充满乐趣,这两者怎么平衡?这都是有深度的问题。其实发达国家都在探索。所以我觉得教育信息化决不能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建设。而必须能够用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所以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中间红的那段话,这是4年前文章里写的)我说最根本的目标,应该能够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出能够适应数字化生存环境的新一代公民,并且尽可能缩小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重点学校和基础薄弱学校之间的数字鸿沟。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觉得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而且必须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的政策导向和大量的个案。所以这几年,我原来在北师大,在北师大20年,后来到97年到华南师大,转而搞教育技术,在广东6年,去年回到江苏,回到老家,到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创建一个新的教育系而且就一个专业,教育技术专业。在南大创的教育技术专业决不同于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应该反映教育技术的前沿和趋势,所以我们括号叫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专业。就是要培养新一代教育家。新一代教育家是什么,他不仅在大学里培养,更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在广东的6年,就在发现培养指导这样的人才倾注了我全部的精力。但这个过程中我与大量第一线的老师交流联系,把他请到我的实验室来,请到我的研究生课堂上来,请到我的培训班来,因为全国的园丁工程培训,国家出钱培训一万名学科带头人,分到各个学科以后,分到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学科,当时不叫信息技术教育叫中学计算机教学,只有一个培训班,是师范司给我做的。所以全国选的最优秀的中学计算机老师,每个省一到三名,三名的很少,一共是43个学员,31个省市自治区,都是最厉害的。到我那儿集中培训三个月,然后远程网络化的培训9个月,然后回来以后答辩。一年国家一个人出一万元,这一年的培训,使我面向活跃在第一线的教师,因为都是各省选出的尖子,你比如北京就一个北大附中的李冬梅,天津也一个,都是最优秀的人。这些人来让我培训,我怎么去培训他们?所以我们就开发了全新的一套课程,而且全部是用新模式,而且让他们本身,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他们相互之间的共同学习和交流,所以43个学员最后难舍难分,现在在网络上我们QQ群组还非常活跃。反过来他们回去以后,因为学习了三个月,回去9个月,远程的学习交流把当地带动起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去培训他们,我就觉得不单是教授讲课,当然我们会请国内最有影响的专家来讲课,从北京从各处,在另一方面我这个培训班专门请了一批第一线的教师来给他们上课,这些教师大多都是高级教师,甚至还请中学一级教师给他们讲(还有没有提到高级教师,后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到高级教师的),因为信息技术涌现出来的很多优秀教师,学校里面还不一定认,我就把这些人请到课上来,给他们讲。开始他们觉得我们是高级教师,你找一个不是高级教师来给我们讲,最后讲完都服了。哎呀,觉得这才是趋势,所以我就告诉他们,在信息时代不要论资排辈,我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呢,我也深感,这些一线的优秀教师眼前障碍重重。在信息化中脱颖而出,但很多方面得不到支持,甚至得不到理解,所以我就用各种办法来支持他们。而且有的人,有一段时间曾经搞得很好,但是后来越搞越搞不下去,他觉得受不了,精神上的压抑,各方面的障碍,后来有的是挥泪而去呀。再也不搞了。所以你们搞实验不容易啊,你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你闯这步路是很艰难的,你能不能坚持到底?所以总的来说,我作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参与者,推动者,既济身其中,又要需要保持一种研究者的客观和清醒。这使我获得的感受是惊喜、兴奋和苦涩。为什么苦涩,因为我看到一批在信息化中优秀校长、教师甚至教育局长,是戴着种种枷锁在跳教育改革之舞。很幸苦很累。很多人跟我说,我坚持不了多久了。另一方面,大量的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并没有取得就有的效益,不仅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浪费,而且助长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好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这一点已经有了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共识和对策。最近我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今年第3期,刚刚发出来。是广东的一个课题的总结叫《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这里面我提出,当今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评价体系和游戏规则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提出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必须提升,由学校向区域提升,而且具体提了三点对策。

  另外呢,从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的理念、方法论的高度,倡导、提出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对话观、整体观、过程观和绩效观。具体可去看这个文章,我就不讲了。而且我觉得现在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特别是需要对目标的反思,我们教育信息化搞了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教育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教师、校长承担的各种压力越来越难以承受。很多校长都跟我谈,我们到底追求什么?好象离和谐美好的理想越来越远了。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师的自尊与自信何在?所以我看了这个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我很兴奋,尽管我还没有与第一线的教师,但从这些理念来说,我觉得恰恰是和目前的这些异化完全不同的一种声音。好在现在中央全会在倡导一种新的战略,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以最近我到处讲的时候都强调一个观点,我说构建和谐社会,学校怎么教育怎么办?我觉得应该提出一个口号,就是缓解过于激烈的教育竞争和社会竞争。四个转变是什么?首先,我觉得基础教育信息化这场新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这场竞争的重点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游戏规则。这游戏规则的改变最主要的我认为有4个方面,一个是从资金和硬件投入的竞争转向投资效益的竞争;第二从教师做课件的个体行为,提升为新一代优秀教师跨学校跨学科,共同创建科研、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的群体行为。第三,从教师闭门设计教学提升为师生共同创造新型学习模式。第四从学校各自为政的封闭竞争,转向以区域为基础的资源整合、和教师跨时空协作研究、和专题网站开发为基础的校际联盟。由此必须导致教育信息化投资、管理、教师培训、乃至区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系列相应变革。那这些变革具体怎么做,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我觉得这几年,最值得回顾的是在广东发现培养了一批数字化生存、应用的新一代教师。他们闯出了一条新路。

  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潘华东。他是先得化学联盟的创始人。他本是顺德一中的一个普通的一个中学老师,开始他是应试教育的姣姣者,他从初中到高三都教了几轮,然后让他集中搞高二高三,他带出的几届学生高考成绩很好,后来又搞化学竞赛,化学竞赛培养出了一些尖子,而且得奖了。但是他搞了这些以后,觉得不是想搞下去了,后来他搞CAI,搞信息技术。通过这样搞呢,因为顺德一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培养模式,就是在第一线优秀和选拔出的能够作为学校,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年青教师,给他一个特殊政策,你每个作为选拔出来的教师可以自己去找两位导师。而后学校出钱,每年争取能把这导师请到学校来,给大家做报告,然后具体指导你。所以他第一位老师是请的搞化学竞赛的、我们国家的第一把交椅、北师大的化学竞赛的首席专家,请的是他。后来他又要请我。当时我在北师大,我说我又不懂化学,他说我是想跟你学你的教育哲学、未来教育和教育技术。后来我就让他到北师大参加我们为北师大三个附中老师搞的暑假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了两门课。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教育理念的学习。后来他开始办起了化学教育资源网,办完以后,我觉得当时他要再往下搞的话,他就必须要脱离学校环境有一段培训,才能超越得了,我请他到未来中心来,做一年高访学者。高访学者,都是给大学副教授以上培养,然后升教授的一个培训。我破格吸收,他当时是高级教师,他学校不放,我跟校长说他的培训费我出,不要你出,一年的培训费,你就请他来就行了。后来副校长说,这么好的事儿,你还不让他去,最后就支持他去了。到我那儿去,我提出了两条,我说你现在网络资源搞得很不错了,但你到这儿培训一年你得有两个超越,一个是超越化学老师,一个是超越中学老师。最后一年下来,他最感慨的就是这两个超越。后来,他这几年在虚拟教研中心的创建中,因为他在我们那儿时候,我们一起提出虚拟教研中心的概念。后来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几年他的虚拟中心迈了几大步。开始是先得化学教育联盟,后来在顺德区主持虚拟教研中心,后来他调到深圳南山区,他在南山区创建南山的虚拟教研中心,现在他在主持整个广东省的虚拟教研中心,四年迈了四大步。而且提出了很多理念,虚拟教育研究中心最根本的就是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益,这是他们提出的口号,所以潘华东应该说是影响很多在网络上第一线的教师。而且创建很多新的理念,闯出了很多新路,比如说,他最大的成功,我觉得是他能够在网上把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这种信息化的化学老师,吸引到这个网站上来,他靠什么?他靠自己的,把自己的所有资源拿出来共建共享,另外一个给这些教师提供支持服务,他是自己一个人搞的网站啊,开始很多年没有任何人支持他,没有任何人投入,他还教着很繁重的教学任务,包括带高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办起了网站,吸引了那么多的老师参加。其中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当时他几个版块,因为他要办好,一定是第一线老师最爱看的东西,比如高考,老师关心高考,所以他首先第一批加盟的是浙江省的一个中学化学老师,他把一辈子积累应付高考的资源,全部放给潘华东了,从52年到99年的(当时是99年)每年的高考试题和试题分析。但这个人在当地一直得不到理解和接受,5年以后还不被理解和接受。所以我到浙江去开三级教研室主任会,我说你要请我来做报告,我有一个要求,你给我把这位老师请来。后来他们说,这位老师是挺不错的,但这位老师太傻了,他把他所有的东西都给广东了,我说你错了,我说你把他请来,报告开始,浙江省三级教研室主任会上我介绍他了,他是网上知名度极高,而且正是他的这种共享,减少了很多老师这种重复性劳动。第二个例子,后来搞化学竞赛,化学竞赛版块,竞赛题,竞赛的分析,竞赛怎么分析,竞赛怎么训练,这一套东西也很受化学老师欢迎。化学竞赛搞得最好的是哪儿?是长沙一中,潘华东就将这版块交给长沙一中的这批老师组织,办得有声有色,后来呢,学校领导有意见了,说,我们学校的东西,你给搁到潘华东的网站上,不行全部撤回来,我们自己办。撤回来了。自己办了,结果又投资,又弄。费了很大劲儿还办不好。后来他们明白了,这个互联网上,放在哪儿不重要,放在潘华东的网上,还是你的不是潘华东的。当然潘华东网站人气就旺了,这就叫双赢。但是宣传的是长沙一中,是这些老师啊,反过来,你拿回来,一个原来学校一分钱都不要投入,另外这些老师省事,他不要管理,管理潘华东网站把它管理得好好的,你只要把这个版块放进来。他们都熟了。一点儿不费事,反过来因为那个网站大量的凝聚了化学教师都来看了,大家碰撞交流很多,那是一个大家最便于交流共享的一个舞台,你要撤出,自己来搞,所有的这些工作都要自己重新起步,那么容易啊?所以后来呢,他们说服了校长,最后又放回去了。这就是互联网的精神,放在哪儿,第一个网速一定要快,你这个访问的群体应该是最快的。另外一个呢是管理要好,包括周边的这种信息管理要能够搭配得好。所以要选择这样的地方,所以这就是虚拟教育社区创建的很多新的经验和原则,规律。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是曾惠蘋,他也是顺德一中的地理老师,他开始搞CEI,他要比潘华东年轻7-8岁。所以后来看到潘华东的路子对他启发很大,就从搞CEI转成搞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网,他也率先把他做的大量资源放出去,最后就凝聚了一批这样优秀的老师。他也是被评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原来请的一个地理老师,是首师大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地理教育的教授做他的指导。后来,他看了潘华东看了潘华东在我这儿学习了以后,他也来找我,说我也要到你这儿来学一年。学校校长不同意,他对校长说我辞职也得去。后来就跟我学了一年。

  所以中小学第一线的老师,到一定时候,确实要创造一种条件,就是脱离开你的工作环境,这样静下心来,有一个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各级教研部门,包括校长应该给他们创造这种条件。这几年我搞一些区域的信息化的研究,我就说服局长包括进修学校的校长,在体制上做文章,比如海州区的,我们就动了体制。现在最大的体制的问题就是基层的基教、教研、科研、电教、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学校这几块是各自为政。这很不利于校长的工作,学校的工作,教师的发展。怎么合?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合了,明合实不合。我们这几年在海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就探讨了一个实质性结合的办法。而且搞了很多机制创新。我说我们进修学校的老师不要铁饭碗,因为很多第一线优秀老师,一到进修学校去,他屁股坐到进修学校以后他就不愿到基层去了,因为基层很辛苦啊。反过来,他脱离第一线以后,他就越来越没有活力,马上他进了那条评价体系,要发表文章要什么这样那样的。他就在那条轨道上走。异化得就很厉害。所以我就提出了,进修学校要有三分之一的体制是流动的。第一线的教师做得好了,到这儿来搞课题,搞半年甚至一年。反过来,进修学校的老师应该下去。创造一个流动的这样一个体系,包括信息技术的教师,包括网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资源奇缺。一个学校没有几个,承担的任务重,所以如果以区域为中心建立的体制呢,他们就可以共享人才资源。

  所以曾惠蘋做了这些以后呢。当时他的网站主要是面对教师的。后来在我那儿一年以后,一个是理论上的提升和经验总结以后,后来就创造了地理家园。我说你的网络一定要把学生带进来,因为老师都非常忙,这个网站老师来建老师管,没有生命力。而且长不了,他想他本身工作压力那么大,但是一但把学生带进来 以后就全活了啊。所以他地理家园的成功,对地理教学资源网的超越是学生的家园,是师生共建共创的家园。那就大不一样,所以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反过来学生的精力,他只要感兴趣,你想像不到的他的创造。这是曾惠蘋做的。

  再有呢,这位是李轶涛,他是初中的生物老师。他当时是比较少第一批上网的,跟柳栋他们都熟悉。李轶涛当时做得最成功的就是他做的一个课件,网络课件,叫“芽”。后来,在香港的一个交流会上获奖,所以马上在全国影响很大。后来他到我们那儿以后就提出要把三个世界的学习整合起来。这三个世界呢,因为很多人认为,将来的方向就是在互联网,在屏幕上来学。我不赞成这个观点。人类学习首先是经验中,生活中的学习这个永远不能替代。不管科学还是人文。后来,发展出书本知识,语言文字世界中的学习;语言文字世界中的学习其实也是虚拟的学习啊,现在老是说虚拟学习。语言文字世界也是虚拟世界。不是真实世界,所以书本知识学习是间接经验。而后来,学校教育发展以后,就出现了理论脱离实际,让学生光学书本,这就是现在学校的异化。现在又出现第三种学习形式,虚拟现实中的,就是屏幕上的网上的学习。很多人认为将来屏幕上风上的学习会代替前两者,不可能。他代替不了经验中,生活中的学习,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也代替不了语言文字世界中的学习。我们做过大量研究,学生做看屏幕上的文字很烦,不愿意看,老想跳过去,一上屏幕就爱看视频、看动画。但是语言文字是要细细的嚼的啊。细细的品味的,而且很多抽象思维发展是在语言文字世界发展出来的啊。所以它不能代替的。所以他后来搞了以后呢,他接受我的观点以后,他就征得校长的支持,就做了一个现实的海洋实验室。因为他有机会到西沙群岛做了一次考察,带回了很多标本。就在学校一个不大的一块天地,做了一个海洋实验室。什么孵化小鲨鱼啊,等等。非常受学生欢迎,然后他用视频随时随地采集这些变化,做了网站。所以又有海洋实验室现实的活动,又有网络的活动。所以后来就发展得非常好。而语文教育也是一大批第一线的教师,这个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

  我特别想介绍一下,一位小学的英语教师,就是这位中间的叫吴秉健。吴秉健是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在广东的贫困山区教英语,教小学英语,在韶关。但是这几年吴秉健在网上的名声非常大,尤其是在国外,那他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因为英语的本质是交流,他中师毕业,英语水平也不高,但是韶关虽然是贫困山区,但它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一次一个美国的小学校长带着一个旅游团,到韶关旅游,他就要求看看中国的小学,因为这个美国校长用互联网做国际化交流的一个美国的典型。他是三十几个国家的小学在网上共同学习。所以他很想把中国也发展进来。所以到韶关以后呢,他说要看小学。到小学一看以后呢,小学校长一看美国人来了,只好让英语老师来做翻译啊,吴秉健结结巴巴也做不好,但是建立了联系。回去以后呢,校长就建立班级之间的交流,就寄了一些他们小学生的各种作品,还有礼物。那寄来以后,这校长说这怎么办?吴秉健就说,这样就交给他带的这个班,5年级的小学生,但有一条,这礼物给谁,一定那个学生能够看懂这信,然后写好回信,我才给你。这一条很灵,小学生农村的孩子不爱学外语的,外语水平也低啊。一看美国来信啦,然后他就来看了,来看老师指导他们看懂了,然后结结巴巴写了回信。这样他就获得礼物。这还是90年代初期什么互联网,那时刚刚进来,贫困山区什么都没有啊。然后就把这些信收集好用传统的交流,他也写了信,然后给美国寄过去了。寄过去以后呢,美国也很高兴啊,然后又寄回来,这样一种交流吴秉健全是他自己出钱。他工资很低的,但是他找到了感觉,就是跨文化交流的对他英语课堂影响非常大,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后来他就发现了邮寄这个太慢,所以他就自己花钱买了电脑,学校什么都没有的。山区啊,买了电脑,然后电话线拨号上网,啊呀他感觉到插上了翅膀。后来他就全部用E-mail来交流,后来他发现E-mail不行,得建网站。所以他在99年,就在美国建了两个英语的网站,带着他的班级,其实开始就是加入到美国的网站里面,美国国际化的网站,然后他加到里面,后来他自己独立地办了一个网站,他办了三个网站,两个是放在美国的,全英文的,一个是中英文的。而且他都是申请免费空间的,这样交流以后呢,他的名气就越来越大。后来他就在网上加入了很多国际的课题,我们现在在国内申请一个课题不容易啊。他在网上申请了很多国际化的课题。一般老师都不知道的。你看他们做的。这是山区的小学老师,带着孩子们的来做的。参加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的协作学习项目。而且,他们开始办中外文化主题的协作学习项目。比如说美国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比较,都是带着孩子在做的。参加包括美国、欧洲、以色列,他还吸引国内的老师参加,远程指导了很多老师,包括成都的沧州的宁波的,等等。小学很多教师参加到他的活动里面来。然后就是这样一些活动。到03年他的学校才建第一个计算机教室,那时候他已经用电脑交流很多年了,网站做得很好了。后来他进修完了专科的课程,最近已经进修完本科课程。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他的英语提高非常快。但是他感觉到学历教育给他英语的提高,远不如现场教育。所以后来他一口流利的英语啊,我们很多国际会议上都是他来做翻译,交流的水平非常高。我办22个中学优秀英语老师培训班,请戴维来培训,培训完教师觉得收获得大,但是跟我说,说桑教授,回去以后用不上。为什么呢,回去还是应试教育模式啊,后来我说应试教育模式同样能用上,但是他们半信半疑。另外,特别是这种研究性学习、网络化的交流这些东西,他们觉得用不上。但是我这个项目第二期扩大了,扩大到初中和小学的老师,就把吴秉健扩大进来了。吴秉健来了一讲,所有高中老师都服了。你们做不到,小学山区的老师都做得到,为什么?而且吴秉健的英语把他们都镇了。最后我们项目检查,英国使馆文化处的专家,专门从北京过来验收这个项目。他听完吴秉健的介绍,非常激动,当时他就邀请你能不能到北京,我们的文化处工作一段时间。英语水平地道的英语交流,反过来,他培养了几个英语老师。你看这位老师原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英语老师,一直跟着吴秉健做课题,现在她特别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特别强,而且他们的孩子都特别厉害,你看他们办网站,写信也好都是用英语在那儿交流的。而且吴秉健很会抓各种机会。后来美国的那位校长因为跨文化交流成果显著,获得了美国的总统奖,当时小布什刚上台颁发的奖。颁发完了以后,授奖仪式上,他就介绍,我这个项目不是我个人的成功。而是全世界小学老师的参与,而且只有信息时代才有这个机会,才有可能。还专门向美国总统介绍,这里还有中国的,然后授奖以后就把这些情况发给了吴秉健,而且在网上都说了,吴秉健就马上组织他5年级班级的学生给小布什发了一封E-mail,汇报他们参与的情况,感谢美国校长跟他们的交流,小布什马上就回E-mail了,而且当时就派美国住广州的总领事,亲自到韶关去看望吴秉健和他的班级。这样一来,学校是支持的,但是上面教育局都不知道,都无所谓,这回美国总领事来了,那就大不一样了,不仅教育局长,而且副市长都出来了。所以他们这才发现原来有这么一个惊人的典型,各个报社都来采访,发现大批的资料,所以那段时间报社大量报道它这个典型。后来,03年1月,美国这个学校的校长就组织了一个代表团,专门到它这个学校举行一周的活动,这个代表团有教师有家长有孩子20多人的代表团。到执信小学举行一周的交流,其中有一个家长呢是联合国的官员,所以他专门争取了在执信小学立一个和平柱,和平柱是联合国的一种标志,就是奖励和表彰在跨文化交流和和平中做出贡献的地方,在广东这是第一个。所以这就引起了当时很大轰动,因为授奖啊,授仪式,都是授给吴秉健的,实际上一式两份也授给领导,所以是韶关市副市长接受的了,所以这个仪式是搞得很大的。而且甚至到这种程度,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都误认为这个韶关是中国的一个省。他对中国不了解。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老师这样一种对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的教育的贡献在网络时代,这绝不是一种神话。你看后来,这个活动以后,他们这个项目就发展得越来越快,特别是最近一年进展非常快。你看这是他们做的东西。参加了很多项目,和日本和比利时和以色列、奥地利、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综合能力,不仅外语水平,这个学校小学的外语水平非常高,就是通过这些活动,而且网络的技能,信息素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包括对世界和平的关注。你比如说,发生海啸了,海啸以后,当时斯里兰卡的学校的孩子们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会发生海啸呢?然后全世界都帮他们找原因,直行小学也做了一个网页,马上从网上找资料,中国的学生给他们解惑。又促进了他们的地理的学习,科学的学习,而且对人文的关怀。最近我们这个课题结题,这是广东的课题的一个结题。他执信小学结题的弄出的五摞资料。很惊人,而且大量的是外文资料,没有别的人帮助,我们研究生去指导指导,基本上是一线老师搞出来的,而且结题非常规范。很多事谁培养的?是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培养的。所以小学生在吴秉健和一批年轻老师带领下,真正创建了WEB课堂,走向了世界。他最感慨的是以色列的一个研究者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个背景,蝴蝶扇翅膀。蝴蝶扇翅膀是最前沿的一个非线性科学的一个理论,就是混沌学里面的一个理论,就是说太平洋那边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会引起这边的飓风。它就是这种远程信息的传递放大效应。所以以色列学者就用了这个典故,说如果一只蝴蝶扇动时所发动的力量能使另一个国度产生飓风般的骤雨,那么这股力量就是世界各民族孩子们之间的协作式学习。这种全球协作式学习具备共创我们美好世界的潜力。所以吴秉健这件事确实是很让人感动的。这就是当时我们搞的ETIP项目,就是英语教学和互联网。这个项目吴秉健参与以后,使得很多中学的英语老师为之感动,重新思考自己的水平,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发展,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

  再一个例子,就是跨学校的这种合作,我们办省培训班时,汕头来了6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我们在省培训班里就非常强调团队学习的理念,后来他们就深感到,他们最大的困惑是回到学校里以后压力太大,什么事都是他一个人做。后来怎么办呢,他们就商量,说我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团队,但他们又顾虑团队活动校长支持不支持?所以回去以后这6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就组成了一个汕头教育信息化联盟,组织了很多活动,包括培训所有信息技术的老师和学科老师。开始校长有点顾虑,说我们的老师给别的学校干活儿这都划不来?后来他们设计好了,每次活动,比如半个月活动一次,今天在这学校,明天在那学校,后来校长说这好,到培训的时候,别的学校的老师都来帮他干活,他这才体会到这种共建共共享的价值。但是怎么更深刻地推动这件事儿,所以我就抓住一个机会,在汕头教育城域网开通的仪式上,因为城域网开通的时候,汕头的副市长参加的,教育局局长请我去一场报告。做报告的时候,我就专门介绍了这6位老师,并且把他们请上台,让他们在台上汇报他们的做法和价值,然后我就说,这就是在信息技术教育老师奇缺的情况下,充分发掘人才资源的一个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我说校长们、局长们你们应该支持他们,还有企业,我说企业你们也投资支持他们一下,这种投资会带来巨大的回报。正是那次活动之后,这6位老师的联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过了一段时间,又遇到很多很多问题。所以我就感觉到,很多的体制不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很多很好的发出的芽就会被扼杀掉。

  总之呢我刚才是举了这些例子,这是在信息化发展中生长出来的一些很难能可贵的典型。但是要想保证教育信息化沿着科学的道路发展的话,必须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目标和方向。现在不少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还是在片面追求信息化评价体系中的硬件指标,结果就是教育信息化变成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投资行为,而且造成大量的浪费和低效。解决这个的根本出路,我们提出要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从以学校为单位,封闭、孤立的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体制,提升成为以区域为立足点的教育信息化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但是真要实现这种转变不是一件简单事,因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革的过程,变革不仅要打破成规,而且势必涉及到对现行利益格局的调整。而且变革要求人们超越各种习惯势力和熟悉的行为,因此存在风险,而现行教育系统对变革的抵抗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领导者,包括我们校长,你们搞新教育实验,你要充分估计到你的阻力,你的风险。尤其要对变革的阻力做出必要的预测和准备,而且变革需要时间,需要资源,变革者更需要学习,适应、调整和反思。那出路还是要学习,学习才能实验,因为传统学校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学校的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个是和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是基本适应的。我们现在的学校为什么是以学校为单位管,因为管的人财物比较简单。而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对物质资源和学科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更需要对信息资源和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而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最根本区别在于,物质资源是不断消耗不可再生复制的,而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复制,而且只有在共建共享中才能带来最大的效益。而且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如果以学校为基础配置,不仅没有专门的编制,而且按现行教育体制政策,也很难聘请到高水平的人才。这些都是以学校为基础,激烈竞争的管理体制根本冲突的。而现在中小学校园网投资不断加大,学校办学成本越来越高,既缺乏资金和网络管理人才,更难以建立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而且地区学校之间互相攀比、又互相封锁,设备、信息、人才、资源又不能共享,这种造的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的产生极大的浪费。出路何在?出路就是必须改变以学校为单位孤立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局面,提升决策管理层次,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协调发展。我觉得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或者说成为瓶颈。还有另外一种合作的格局,就是你们的课题组这样一种合作。这种合作有它的特殊的好处。因为以区域为基础合作,我这几年分析下来有障碍,什么障碍?就是学校要评比的,就是一个区域,同类学校绝对不愿合作。合作了以后,谁上去了我就下来了,你死我活的竞争。所以你看校长们在一块儿开会,好象很亲热,但是一到关键地方,就不说真话了。是不是?但你要跨区域,竞争就不那么激烈,所以我觉得网络的这种虚拟的合作有一种特殊的好处。所以怎么把这种最有利的体制机制把它调动起来,创建一种新的体制。我觉得课题组下一步完全可以在体制上做很多新的创新。而且我觉得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我们国家信息化实践迅速发展,教育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教育行业正在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转化。所以教育系统中的投资、成本、技术、知识含量迅速增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教育中的生产力在发展。那生产力发展了,它必然和原来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产生矛盾。这是最基本的有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这种矛盾它将推动我们冲破原有的体制,所以,我们这种课题研究,应该在更广阔的改革事业上来寻找出路,寻求发展的目标。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来看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这趋势,我想介绍两个大学的例子。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的改革发展对中小学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高考的瓶颈,所以为什么这种实验在小学里发展可以很快,到高中就不好搞了。那我们看看大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MIT麻省理工学院的例子。麻省理学院2001年一个大的举措引起世界反响很大。他和微软合作,微软投资一个亿美元,再加上比一个亿美元更大的就是技术的支撑。然后但准备用10年的时间,把MIT的所有课程,都变成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要干什么?是不是想赚钱?他不是他放在网上免费让全世界共享。这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人不明白他想干什么,后来呢很多战略家分析,这两家做了一件最聪明的事儿。(出示投影图片,然后对着图片讲)这是MIT院长和他的理念,这是项目的总负责人,虽然是个女的,但是很有气魄。这是第一批放出的课程的院长教授,你可看到它涵了各个不同学科。怎么看待这个事?MIT这个举措,大拓展了高校的教学的时空舞台,而且更深刻的变革在于哪儿呢?他使大学教学从教授的个体行为转变成真正的群体合作。这个建设的实质是什么?大学在信息时代的激烈竞争的基础是课程,而过去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教授的个体行为,你们想像一下,在同一个时间,不算时差,比如早上8点,在全世界大学里都在同一门课,比如高等数学的有多少个课堂?很多。但是没有关系,没有竞争。你别说全世界,就同一个学校,比如我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系开高等数学的肯定不止一个教授。但是几天下来以后,大家反应这个教授讲得好,那个教授讲得不好。但是对不起,你只能听那个教授的,你没有选择。所以没有竞争了,但现在MIT把他的课程扔出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要向全世界同类课堂宣战。怎么才能获胜,它就在改变大学细胞,那大学细胞原来是什么样儿的?现在大学的细胞是或者是大学的教师的行为方式是两个模式,一个是小农经济的模式,一个是工业流水线模式。老师从备课到上课到写教材、教案到看作业,顶多有助教管管,个体行为。尤其是现在,包括中小学也是这样,个体行为。比如说教研室、教研组有活动吧。原来,教研室教研组在15年前活动得还不错。现在因为教师工资管理的改革啊,都要进工作量,而且要评优。这种体制使教研室只有行政功能了。为什么,同类的教师竞争很激烈,这样一来就强化了教师的个体行为。包括为什么不愿意共享啊,我花了那么东西做了,给你?所以这样一种教师管理体制,就不利于共享的,共建的。这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管理体制,再有呢就是机械化灌输加标准化考试的这个模式,这是工业流水线的模式。而这种教师的行为越来越不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那信息时代要求,真正要在网络上拿出高水平的课程。包括课程的资源,靠什么,靠高水平教授的团队。而且光是同行专家还不行,还要有高水平的网络教学设计专家指导。还要有技术的支撑,艺术的支撑,所以已经变成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所以现在大学的课程正在经历一种深刻的数字化的变革。那个大学这种变化完成得快,它就在将来的全球范围的课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要想竞争,拿出高水平的课程,而且不是拿出一次就完啦,他得不断更新。因为他一拿出的,就公开了,是免费的,那全世界都看到你做到什么程度。那别人也可能拿过来,然后别人又可以超过你,这是一个公开的竞争。所以MIT它院长的这个举措就是把他的教授行为方式促使他们改变,大学的细胞开始改变。大学再不是小农经济的也不是工业流水线的。而是,一个同行的专家群体,而且谁不愿意合作就会被开除出局。再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打天下的时候了,同时一定要和技术的合作,网络设计人员的合作,所以这就意味着大学的细胞在变化,那么同样中小学的课程如果进入网络化的时代以后,要不要发生变化?接着就是学校的管理服务体系的变化,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以及网络管理,电教管理,图书资料的管理。而且,管理的整合以及管理的服务化。这就是大学正在发生的变化。

  第二个例子,现在另一个大的趋势和潮流就是创建学习型学校。而这场变革的推动者不是教育家是企业家,(出示图片)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圣吉。彼得.圣吉是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的专家。他在世界的最大成就就是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这都怎么创造好起来的呢,因为他发现,20世纪的世界的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在这场竞争中每天都有大量企业倒闭。所以他就研究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就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什么?专门研究长命的企业。寿命在100年以上,还有竞争活力的企业他来研究,这些企业长寿的奥秘是什么?最后研究以后就发现一个奥秘。凡是百年以上还有活力的企业,都是学习型组织。学习本来是教育的概念,他拿来研究企业发现,他是学习型组织。但他这个学习的概念和我们有点儿不一样,我们理解的学习有很大的异化,我们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学习。他的学习更还原到学习原来的本意。他的学习是什么概念?就是通过学习获得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学习型组织就是企业的核心层,企业的上上下下都在学习中认识自我,认识面临的挑战,然后超越自我,取得共认超越自我。凡是这样的企业他就能生存发展,因为他能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迎接环境的挑战,然后超越自我。相反不是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就是不能认识自我,不能超越自我的,那肯定就要被淘汰,就是恐龙模式了。对不对。恐龙模式他不变,那当然被淘汰了,现在社会变化多快啊。所以适应激烈的竞争,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是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不是一个个体能够完成的必须是一个团队。所以他就提出了团队学习的理念,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他用这套理念来进行企业培训,改造企业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很多企业要跨台了,他来组织管理改造以后再生了。一个最有典型的例子,就是壳牌企业。荷兰的一个百年的老企业。当时面临很多危机,最后用学习组织的理念来重新创建,焕发了生命活力。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所以后来,彼得.圣吉就概括总结出了,怎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经验,他概括为五项修炼。所的他的那本《第五项修炼》书风靡世界。成为当代企业管理企业培训的圣经。后来,他又写了两本书,一个是《第五项修炼的实践篇》,一个是《变革之舞》企业改造的经验。这三本书现在风靡世界,而且风靡中国。中国的企业家是必读的书。但是遗憾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长们很不关注这些。我把他介绍给很多校长,他们读了以后很有感触。而彼得.圣吉做的最新的一项工作,第四部著作是什么?台湾翻译过去了,大陆没有翻译过来,叫《学习型学校》。这是他正在推动的一项大的工作,就是对学校的改造。他提出,现在的学校不是学习型学校。甚至是从根本上违背学习规律的。是扼杀学生创造力的。所以他的观念提出后,引起非常大的争论和轰动。他是把学校的学习理念拿来改造企业,现在又把变革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反过来改造学校。推动了全球范围的学习型学校的创建的运动。什么是学习型学校啊?他说学习型学校应该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自主的建构系统完整的知识,灵活运用的概念,并且形成带得走的能力。我特别用练字标出来。我们现在学校给学生的知识是带不走的呀。考完试就还给老师了,而社会上激烈竞争生存需要的这种能力,学校没有给他。尤其是终身学习的能力,自我超越的能力,团队化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太缺乏了。所以我看到我们这个实验学校里,大量在培养这种能力,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实际上我们也在参与着这种学习型学校的创建,而这个背景是越来越加快的信息化,所以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信息化的进一步趋势是什么?我们看看专家的观点。这位是汪成为院士,他是钱学森的助手,国防科工委的,他这十年对中国信息化影响非常大。他最近的几个报告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他讲有四个转变。一个是从人围着计算机转,到计算机围着人转;从计算具有联网功能,到网络具有计算功能;从源于符号获取信息,到源于信息获取知识;从人应用计算机增长了人的知识,到计算环境被人应用的同时也优化了计算环境的功能。这是他分析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四个趋势。然后他讲中国怎么跨越式发展,他总结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绝窍。他整个儿概括了这40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和瓶颈,发现基本上每十年是一个阶段,从70年代到80年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是处理器的速度,所以当时你们看奔腾一代一代的发展,就超越了处理器速度的瓶颈;但到80年代处理器速度已经达到一个高度了,所以瓶颈转化为存储器的容量,所以80年代到90年代,你们看计算机的内存硬盘容量越来越大,现在256兆是很普遍的了,95年我到韩国三星参观,256兆刚刚出来,当作试验品。当时流行就是32兆,现在256兆是很普通的,一个G的优盘都有了吗,也不贵;到90年代到2000年是网络的带宽,而2000年前后网络带宽基本解决,就是基本够用了。我们国家的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是出在体制上。因为我们的体制是分割的,所以我们的网就又有教育科研网,又有邮电网,又有广电网,又是铁通网。各个网内部都特别快,而网间通不畅。这个是中国体制造成的。国外没这问题,到了美国,我们问问你是上哪个网,他就奇怪,还有哪个网?就一个互联网。而21世纪前10年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是海量信息处理。怎么在知识的海洋里迅速地处理信息加工信息。为人的需要服务,所以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成为突破点。所以我们在南大建的这个专业就叫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这是教育技术下一个生长点。这是技术发展,而中国要跳跃式发展就得把握这个规律。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展研究,不然你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总之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这样一个时代,各种高效益的学习和教育的形式正在世界各地被创造出来。

  最后一个问题,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怎么创造高水平,高绩效教师学习发展新模式?课题组总结了很多经验,我觉得最主要的,要讨论数字化生存环境对教师素质提出哪些新要求。总的要求就是要提高信息素养。这个大家很熟悉的,我不多说。因为00年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三个字十五个方面的,这个网上都有。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被认同的比较高。我不说了。那么把这个理论转化为现实?促成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变革,所以我化了三个层次十六个圆圈,就是新一代教师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开设哪些教师培训的课程。我觉得,首先第一个层次,他总体结构上应该有教育理论基础,应该有技术基础,应该有艺术基础。而把这三大基础整合起来的是什么?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管理,所以新一代教师一定要比较熟练地掌握和驾驭网络教学的设计与管理,当然可以加上网络课程与教学。这是新一代教师必备的技能,那我们再分别到三个基础里去看看。新一代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基础,现在培训教育学、心理学,我说光是传统教育学、心理学是远远不行的。应该也有三个新的结构,一个是网络学习论,一个是网络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是网络教育传播理论。这些都是现在教师继续教育里面非常缺乏的。而反过来,第一线教师大家搞实验的时候,涉及的都是这问题。所以师范教育滞后,教师培训滞后,因此实验的现场可能是培训的前沿。你看柳栋老师他们那些,都是很超前的,所以请他们那些老师来去做培训是最受欢迎也最有效的。而把这三者整合起来的,需要新的方法论,就是系统科学方法论。我们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我始终是不以为然,好多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陈旧落后,而且是不科学的。貌似科学,你们这不算科学,实验得要严格控制,实验班,对照班,我80年代搞过实验,我就感到不行,为什么,你亲自下去搞搞你就知道了。搞实验班,对照班矛盾就在了呀,实验班的高兴,我是实验班,那对照班?你叫我当对照班,老师也不愿意,学生也不愿意,家长也不愿意,那你不就是让我出丑吗?你不要证明我是错的是失败的吗?所以有的当对照班的老师啊,他别着劲儿,我也要搞实验,他就看他怎么搞。所以你根本没法控制呀,对不对?你控制得了吗,而且你什么必要控制?你有什么权利来控制?你既然你说这个好,你怎么不让他搞?你让他严格按照旧模式搞,这不是害人吗。学生是当实验品,做牺牲品能行吗?所以觉得这套不行的。你这样一搞就出问题了,而且我觉得不需要,为什么,你不要人为地去搞个对照班,你可以和任何一个班级的常模对照。干吗非要人为地去搞个对照班呢?反过来这套理论是怎么来的,是心理学里的。心理学的实验,它在实验室里做的,而且它好多是用动物做实验的。所以它控制条件没问题,反过来他实验目的是什么?是验证他的心理学假说,他是为理论的需要来做的,所以是这样一条方式,他严格地控制被试条件,但是教育实验是什么?教育实验是现实的学生,现实的学生怎么能象动物一样来控制呢,不行啊,所以全世界的教育家们,真正搞实验的都倡导自然的实验,而且实验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他不是为了证明你某一个学术,某一个理论啊。另外呢,教育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复杂的巨系统现行的最前沿的方法论是复杂性理论,是非线性科学,所以现在应该让第一线的老师更多的接受这些,复杂性理论,非线性科学的教育,分析混沌,超循环。这些恰恰能解决很多复杂的教育问题,而我发现第一线老师对这些是基本不了解,分形了解吗?混沌了解吗?超循环了解吗?不仅教师们不了解。教育的专家们,有的都不了解,因为这是系统科学的前沿。反过来,前沿不等于第一线老师不能理解接受,越是前沿的东西,越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反过来,越是原来那种东西越抽象,所以我觉得教育科研方法论亟待更新。另外呢,学习理论,我觉得我们教师培训的最缺的是新一代学习理论,原来的学习在哪儿呢,在心理学里面,讲学习理论,但是都是讲的各种流派。而现在需要的学习理论,是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所以这7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大学开了一门课,后来这门课给教师培训开。开始叫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这本蓝的书是01年出的。《步入信息时代学习理论实践》我就光讲心理学那些学习理论,流派不行太抽象,反过来,要讲信息时代学习发生什么变化,而且不能光讲理论,还要讲实践,所以开了这门课,后来这门课变成网络课程。去年这门课总结了7年成果再版了,是高考出版社出的,叫《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是首批国家精品课程,有一本书,有个光盘,光盘里我的报告全在里边。视频的都有。还有大量学生学习的案例。另外还有个上网卡。现在全国好多学校在开这门课。我们这门课是讲授学习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改变很多观念,因为我们现在的大量学习其实还是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虽然说建构主义,但实质上骨子里都是行为主义。而且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又有很大的误区。现在建构主义深层的理论他没有理解,就是照猫画虎,去什么抛锚啊,什么什么弄的这些东西,一套一套的。结果就导致了很多误区,台湾就尝到苦头哪,开始都搞建构主义。其实建构主义就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流派,他某些地方能适应,某些地方不适应啊,比如说,大记忆训练性的死记硬背的东西,建构主义就不适应。大量的知识要进来不适应。研究性学习学比较适应,所以每个学习理论流派都有它适应的舞台,行为主义没有过时,行为主义也在不断创新,而且各种理论都有它的所用的地方,所以台湾他们就说开始就搞建构主义,我们大陆现在也是,后来好多第一线老师就跟我说,校长尤其有意见,原来是满堂灌,现在变成满堂问,他说这满堂问比满堂灌还糟糕。为什么,满堂灌灌的都是科学的概念啊,满堂问,学生乱七八糟说的好多是错的,结果把孩子们的脑子弄得很混乱。而且浪费很多时间,就追求课堂的活跃。所以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个的误区了,而根源呢还是对建构主义没有搞清楚。前年我在华东师大那个建构主义的国际讨论会上我有一个报告讲了这些观点,后来他们一直让我写出来,两年没时间写,最近写出来了。第四期华东师大的全球教育展望第四期有我一篇建构主义的文章,我这篇文章写了20年实践尝试,叫做《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教育解读》。所以我们学习科学与技术里就介绍大量的学习科学的新进展,最后呢我们概括成,几项学习技术,因为学习呢,不仅需要理论方法。开始我们上这门课的时候,讲学习理论,然后讲学习方法,学生觉得学习理论太抽象,学习方法又太锁碎,都比较难掌握。后来我们发现问题出在哪儿啦,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中介和桥梁。就是学习技术。这学习技术不是我们理解的用计算机网络,不是这个概念,而是从学习理论向学习实践转化的技能。这个技能我们概括为五项,一个是目标导向技术,教会学生怎么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且怎么修定目标,怎么用目标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者才可能是高效的学习者,这要教的。有的是订的计划很高,脱离实际,最后就扔了。所以怎么教会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用这个目标指导自己的学习。第二是自主学习技术,第三是团队学习技术,这两个都是我们原来教学里缺的。我们只会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技术。还有第四个动力激发技术,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学习动力不足,厌学严重。所以怎么培养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动力。还有反馈调节技术,其实就是学习评价技术。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所以这五个是最重要的学习技能。而指导这五项的是系统思考,是思维技术。这是我们这几年概括出的学习技术。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技术会大大提高他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包括老师,老师的学习技能也不高的。总之呢,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更困难。第二个层次是老师必须掌握技术基础,那给老师用的技术不能太复杂啊,我最重要的也是三个圈,一个是多媒体技术,这是网络教育的前台技术。第二是数据库技术,你的资源怎么整理,怎么存储、提取。第三是通讯技术,通讯技术其实很简单,是应用的的程序技术,天网怎么用,地网怎么用,最简单的你得会用计算机吧。会用计算机就是人机通讯啊,找到最适合你的用计算机的方法。比如说我开始打字都慢,所以我是第一批用语音输入的,我现在写东西还都是说话。我用语音输入七年了,用得非常好,这个计算机很听我话的。因为我是标准的普通话,另一个我有很多技巧,它识别率在90%以上。我就这话的速度它都能认识。而把这些技术都整合起来的是什么?因为给老师的技术不能太复杂,太复杂他就不愿意用了。这就是教育人工技能技术。所以教育人工技能不是单是技术专家发展出来的,而是技术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发出来的。而且我觉得现在教师培训技术的内容确实需要探索。给教师学什么?我一直就反对大量的时间培训Authorware。Authorware不是给教育设计的软件。所以搞技术的人学习有用。教师学一个太复杂了,另外一个它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还有做出来以后在网络上也跑不动。反过来,给老师用的应该技能化程度很高的技术,也就是傻瓜化的技术。傻瓜化的技术是智能化的技术。而且要筛选,比如说我们这几年比较受欢迎的就是脑图。脑图现在网上大量的,今天我在这儿碰到专门研究这个的老师。我们这几年在老师学生里介绍脑图,非常受欢迎。这是学习科学技术这门课的脑图。这个工具半个小时全部学得很好。然后,你把要用的东西都放进去,然后你把你要用的东西都放进去,可以放视频,可以放图片,可以放文字。你说这太复杂了,太复杂了你可以收起来,一直到收成一本书。既可以备课,又可以整理你的资源,而且半个小时就可以学会,而且脑图有好多种版本。反过来,这是一种新的记笔记的方法,整理资源的方法。你看这是另外一幅脑图,每一章的提要,它就把抽象的概念范畴形象化了,结构化了。脑图的这个理念是谁提出来的呢,是一个著名的大脑先生托尼普赞。他搞这样研究30年了,风靡世界。他认人脑的结构是网状的,而现在的印刷时代印刷体的书籍和形成的记笔记写字的习惯,都是线性的。而且这种线性习惯与大脑结构是相悖的。如果大脑按线性来排列,我们脑子里装不了多少东西。反过来由于大脑是网状的,错综复杂的网状,大脑皮层打开以后跟一个篮球场一样大,容量会很大,但是我们的写字的习惯,我们看书的习惯,我们整理资源的习惯都是线性的。所以说容量太小,由此他看到一个人类潜能开发的大的契机。所以他的记笔记的方法就是用这个网状的脑图,当时没有计算机。后来成效非常明显,当时波音公司培训本来用传统的方法,用他这方法以后,就这一项节约一千万美元。所以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大,英国BBC广播公司电视台跟他合作30年,把他的这个推向全世界,后来到计算机时代,网络时代又把它扩展了。去年英国才第一次到中国来,30年他的足迹没有踏上中国,去年他到中国来,走了三个城市,在广东的时候,他们请我去主持他的报告会。后来我们交流以后,他很兴奋。所以我这本书里大量介绍他们的成果,包括新的计算机的进展,而且让学生用,而且我们这本书每一章和总体都是有脑图。他看了以后,非常兴奋,我讲这个图给他看的时候,他说你停下来,我要跟你照个像。今年他还会来的,那脑图有什么用呢,有大量的用途。所以选择这样的工具来给第一线老师。可以记笔记,可以复习,可以教学设计,可以评价,可以小组讨论,可以整理资源等等。从理论上我们也有很多介绍,这是各个学科老师用这个做的。很成功,这是脑图的网站,现在的网站很多,国外的网站,工具也很多,模板也很多。另外呢,这几年比较流行的受老师欢迎的社会型软件。最典型的一个是blog 一个wiki。这大家都很熟悉了,用得很方便。就这种给老师提供最简洁的平台,最快的就能掌握,然后让他超越技术的瓶颈,直接用,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才是最好的。最后呢我觉得,新一代教师还必须具备艺术修养,因为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科学、技术而且是艺术。传统教师的艺术修养是什么?是语言文字艺术。当一个好的老师,口才首先得好,然后文笔得好。口才不好当不了好老师,学生这一开学了,听老师的课,一听,这个老师口才特别好,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那个老师结结巴巴说不清楚,学生觉得这学期倒霉了,所以语言文字艺术啊,是老师必须下大功夫,提炼的培养的能力。艺术修养和艺术基础,但是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时代光语言文字艺术不够用了,要增加两个基础,一个是数字视觉艺术,一个是数字听觉艺术。而把这三个概念整合起来缺一个概念。所以我三年前倡导了一个概念叫数字文化艺术。现在慢慢被接受了。我说数字文化艺术,就是新一代优秀教师必须培养和具备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基础。为了提高我自己的文化艺术,2000年在网上我做了一个数字摄影作品展览。我们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放在网上随便下载的。我当时把照的好多数字照片,分类,其中一类用色彩做主题的。这是红的辉煌,是21世纪第一个日出,当时我在广东六祖惠能的诞生地国恩寺。00年元旦,我就一早在那儿等着太阳出来,在那宝塔顶儿上风铃边上照的日出,叫红的辉煌。这绿的朦胧是都江堰的夜景。黑的俊秀,峨嵋山照的一个剪影照,逆光的。另一个名字叫悬崖的对话。白的圣洁,新疆的塔尔寺,早上照得非常神秘和虚幻。还有沙之魂,草之梦。这沙之魂是在敦煌的鸣沙山,一阵风吹过之后,把沙丘吹得象一个中国的太极图,所以取名为沙之魂。我把一些照片结合起来做了一个FLASH,而且写了一个哲理散文,叫《心灵自然与数字》,把它编辑起来,用一个FLASH整理由我来朗诵。(下面一段是播放的这个FLASH)这段散文是21世纪降临的时候写的一段哲理斯文,它表现了我对数字化生存时代的一种感悟与各位老师同仁和朋友共享,谢谢各位。

  我从教25年了,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是最好的学习,什么是最好教学,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学习,因为在以讲授灌输为主的课堂里面,倒霉的肯定是两头的学生,好学生肯定吃不饱,差的学生肯定跟不上,但你只能适应大多数。而数字化生存的新环境就给个性化的学习创造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那什么是最好的教学,我觉得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的教学,古今中外大教育家都倡导对话,孔夫子各苏格拉底都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留下的是他的学生记载的和老师的对话。但是对话不要形式主义的理解,现在好多研究性学习,就老倡导师生对话。结果浪费的时间很多,效率也不高。而现在呢,什么叫对话?所以我提出虚拟对话。比如今天讲的报告,我一个人讲的。但是呢,我实际上,我在来之前,我就在准备怎么给你们讲,选择哪些你们感兴趣的问题,你们有困惑的问题。所以实际上我是在跟你们进行着对话,因此好的教师的对话,就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概括出学生最想了解的这些东西。而学生不爱听的就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当然我今天的对话做得还不是很好。另外呢,还有非实时的对话,互联网有非实时的对话。所以各种新的对话形式都在出现,所以,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教学。那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总之我觉得教育信息化时代使命,就是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人力资源的多层开发与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教师的生产力和师生的创造力,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我们的网址,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前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困难的分析——与D校长交流
人工智能取代不了教师,但不会使用科技的教师会被取代!
2015全国推进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发言选登(中)
校长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几个关键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