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鼓励式教育也许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我不会赞扬儿子已经擅长的东西,而是会赞扬他面对难题的时候能够不屈不挠。我向他强调,当你在挣扎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成长。

——萨尔曼·可汗

好友薇薇有一个读一年级的儿子。

上周,我们正在客厅里面聊天,薇薇的儿子在书房用电脑下围棋。突然,小男孩从书房冲了出来,开始在客厅里面狠狠地摔玩具,大喊着:我不要输,我不要输。薇薇赶紧上去准备抱住他,没想到小男孩十分气愤,扬手一巴掌打在薇薇脸上。

打完之后,小男孩似乎也被自己鲁莽的动作也吓了一跳,继而开始放声大哭。

看着鸡飞狗跳的一幕,我赶紧冲上去拦住准备揍儿子的薇薇。

等待一切都平息,小男孩说:我不要下围棋了。薇薇问:为什么?男孩回答: 怕输,丢人。

薇薇很无奈,她说一直希望孩子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即使能力不够,即使对手强大就算失败也会选择不怕

现在却事与愿违。

无独有偶,表姐的女儿六岁,还在上幼儿园的大班。

表姐曾经提起了一件事情:女儿在幼儿园做一个“勇敢者游戏”的体能训练,学了几次没成功,就再也不去做了。

表姐两口子在家尝试着引导女儿,疏导她的情绪,也请求老师多多鼓励,但是孩子还是提不起兴趣。后来表姐有意观察,发现孩子做一件事情如果感觉不好,会立刻选择放弃。

表姐问女儿:为什么要放弃?孩子只是回答说:做不好,不想做。

这些孩子都是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

《终身成长》一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鲁克教授,在对成功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

她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研究后,得到结论:人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多地受到人类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而思维模式分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书中,卡罗尔教授这样分析了两种思维模式对于人的影响: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相信个人能力固定不变,他们害怕失败,不愿接受挑战,以及任何考验。

因为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如果你够优秀,一切都是唾手可得。如果失败了,那就意味着你不聪明也没天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得到发展的。他们相信成功的关键不是个人才华而是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他们相信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从而完善和提高自我。

固定型和成长型这两种思维模式同样存在于孩子当中。对于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倾向于做安全的事情,或者更愿意去做“心理舒适区”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不会失败。

相反地,对于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在挑战中成长,当挑战越大,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卡罗尔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拼图测试,让一群孩子去做选择:是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还是拼一个难度更大的拼图?

有些孩子会翻来覆去拼那些简单的拼图,即,做出安全的选择。他们的潜台词是:我要确保自己不出问题,我要保证成功。

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他们会选择难度更高的拼图,他们会说:为什么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拼同样的拼图?我渴望拼好这些很难的玩意儿!

对于固定性思维孩子来说,选择“心理舒适区”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们成人都知道,只做让自己觉得舒服的事儿,一生都要庸庸碌碌地度过。

正如蔡康永说的那就话说:当你15岁觉得游泳难,就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当你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只好说“我不会”。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后悔当年的放弃。卡罗尔教授虽然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拼图测试,却能隐隐窥见孩子们的未来的模样。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次行为都会向孩子们传递出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当父母说的这句话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比如:你的能力就这样了,我正在对你的智力进行评判。

当你说的这句话是发展型思维模式的,比如: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我对你成长的过程很关注。

没有哪个父母会想:我今天能做点什么来害我的孩子呢?

破坏他的努力,让他变得不爱学习,阻碍他挑战困难?

但是大多数父母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因为他们成天嘴里说的那些话语,自认为有帮助的评价,或者激励孩子们的技巧,都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你可能觉得只是说几句话而已,但是真相是,孩子们对于父母所传达的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的程度是非常惊人的。

仔细想一下,你是不是这样夸过孩子:“你真聪明,一学就会。”“这个题那样难,你都能解决,你长大肯定是天才。”

听起来这的确是夸奖,可是仔细想一想你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孩子会隐隐地感觉到:“如果我没有学得那么快,我就不聪明了。”“如果别的题我解决不了,我就不是什么天才了。”

身为父母,究竟要怎么才能去夸孩子呢?

-01-

夸奖一定要注意细节,要夸得很具体

“这次作业,你反复阅读了书本,找出重点,方法很棒!”

“你的画里面用了很多绚丽的色彩,手法大胆,我欣赏你”

“你这次作文里面用了好多排比句,开头也非常好。”

“你的故事写得很美,观察地很仔细,事例非常恰当。”

想想我们小时候,老师给你作文的点评,如果有是三四十个字,是不是就比一个“甲”更让你印象深刻,心情愉快,并且愿意加倍努力。

就算你没有看到孩子具体的付出也没关系,你可以提问地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努力过程,然后不失时机地加一点评,最后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02-

要记住:浮夸不如不夸

不要把夸奖当做一种口头禅。

当你都觉得要变成口头禅的时候,你的态度一定是随意的,心不在焉,张嘴就来。

孩子表现稍微好点,你嘴里的“你真棒,你真牛”就跟来了。你一定要知道,不切实际的表扬根本毫无意义

我们作为成人,对于敷衍和虚情假意的赞美几乎是一眼洞穿。孩子虽然没有成人这样的判断力,但是也有起码的直觉。那些随随便便的称赞,真得让孩子觉得没什么存在感

-03-

带着期望的表扬不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认可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数学考90分,拿着试卷回家给爸妈看,爸妈看了笑了笑说,真不错,要是下次能考100就更好了。

从那以后,你再也不想给父母做任何一次考试成绩的报喜了。原来90分,在父母心里还是不满意。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父母,

因为怕子女骄傲,怕孩子自满,就担心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翘尾巴,所以在孩子渴望赞美的时候,父母还要不失时机地打击一下。身为父母,既然想给孩子一个有效的赞扬,就请放低自己的期望值

孩子内心是通透的,如果他不是做了极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多,是不可能拿到你面前请你看的

-04-

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请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写的:

男孩在和父亲一起在做手工活,一不留神,男孩把钉子撒的满地都是。

他内疚地看着父亲:天呐,我笨手笨脚的。

父亲:我们把钉子洒了一地的时候,不应该说这样的话。

男孩:那应该说什么呢?

父亲:你应该说,“钉子撒了,我要把他们都捡起来”

男孩:就这样?

父亲:就这样。

为人父母,都很清楚要结果的重要性,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更多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放眼望去,尽是挫折和失败。

所以,请给孩子灌输要勇敢面对困难的意识,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做出积极的行动,让孩子明白:这件没有做好的事情,只是一个行为,不是对自我的评判,更不意味着“我不行”

千万不要在孩子做了错事,就冲着他们大呼小叫:你真没用/我怎么生的你样笨的孩子/你活着还有什么用……

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看似不经意的语言,往往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尤其那些消极的话,一定要在脱口而出之前,控制自己。

当孩子小的时候,你一天夸他十遍“你真棒”,他长大未必会变得有多棒,但是你一天骂他十遍“你真笨”,他长大之后的人生肯定晦暗无比。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并不鼓励过多去赞美孩子,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在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只有努力学习好好表现才看见爸妈脸上的微笑,有时候甚至要特别努力,特别拔尖才能得到一个嘉奖。

所以,我们的心里大多都住着一个“渴望赞美的小孩”,而这个内心的小孩,在我们成为父母之后,将这种潜藏的意识不自觉地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就像薇薇说的,在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全家都宝贝到无法控制。一定要给予全部的爱和关注。小两口每天对待孩子如同对待九五之尊,

穿个衣服,说一句“宝宝你真棒”;吃个辅食,说一句“宝宝你真棒”;拉个臭臭,说一句“宝宝你真棒”……

等到三岁之后,孩子偶尔背个小诗,哼个小曲,那恨不能是文曲星下凡,要普天同庆。

是的,我们都认为只有持久地表扬孩子的头脑和天赋,就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心。

但是现在来看,过度的夸奖,或者夸奖不当可能真的会把孩子培养成为“赞美的奴隶”。

当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燃起必胜的信念,反而会首先怀疑自己是否具有这个能力,当做的不好时候,就不去尝试,不去改变。

没错,孩子都是喜欢被表扬,因为这会带给他们喜悦,但是这样的感觉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的自信心会消失,积极性也会跌倒谷底。

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才能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身有效的办法。

尹建莉曾说:儿童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不确信的情况下,才需要有外在的赞美和肯定帮助他稳固自信

无论在什么事情上,只要孩子已经形成了较为确定的能力,就不要再去夸他了,否则孩子也会觉得你的夸奖是廉价的,要是你说的再多了,他会产生怀疑的。

所以,请父母走心地,具体地,称赞自己的孩子,请珍惜嘴里表扬孩子的次数,掌握好度,夸奖他们通过有效地学习,自律地坚持,达到他们内心的小成就,真正地让孩子养成健康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只能通过他人的赞美去填补内心这块空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样夸奖孩子,可能正在伤害他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别再用这句话坑孩子了!
教育专家:有四种表扬方式,孩子会更受用,将来往往更出息
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行,心理学教授:别让固定型思维害了孩子
夸孩子“你真棒”已过时!斯坦福教授:请用这个方式表扬孩子!
父母语言大能量: 对孩子的思维力和价值观有深远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