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诗歌中的菊花意象
userphoto

2013.05.27

关注
http://weike.enetedu.com/play.asp?vodid=147225
http://weike.enetedu.com/play.asp?vodid=147610

菊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花卉,同时也是诗人笔下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古往今来,涌现出了大量的有关菊花的诗篇佳作。

最早使用菊花意象的就是屈原,其中有这样两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从这两句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认为春天的木兰和秋天的菊花,均为这两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诗人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们来看一下。菊花绽放于秋季,但到底是秋季的哪个月份呢?《礼记?月令》篇中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古人使用“孟、仲、季”来给每个季节排序,季秋指的就是秋季的月末也就是晚秋,早春木兰和晚秋菊花共同的特点就是傲寒绽放。这里的兰花指的是开放在早春的白玉兰花而非兰草,也就是所谓的“木兰”。木兰盛放于三月早春,木兰花瓣洁白硕大,顶着大风度过严冬,不待绿叶生发,便于早春傲然开放。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餐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晚餐咀嚼秋菊初开的花瓣。这里要澄清一桩文字公案,这里的“落”字做何解?这里并非“掉落”的意思,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屈原使用早晚食用的芳物,来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所以他不会食用凋落在地上干枯的花瓣。更重要的是,如果了解菊花的特点,就会知道菊花有着“枯而不凋”的特性,在下面我们还会详细讲授。与其它花卉不同的是,秋菊凋谢之时,不会洒落一地花瓣,而是枯立枝头。南朝郑思肖《咏菊》就说明了这样一个特点。《咏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以“落”在这儿是初生、初放的意思。

可以说,屈原开创了一种菊花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到了东晋的陶渊明被发扬光大,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饮酒赏菊可以说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爱好。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当中,有这样一句“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劳)靡(米)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是其晚年之作。当时的陶渊明早已习惯了归田闲居的生活,最喜欢的节日就是重阳节。因为这一天,可以喝着酒欣赏他最喜欢的菊花,可惜却身无分文,虽然菊花满园煞是好看,可手边连一杯浊酒都没有,只好咀嚼几片菊瓣,将内心的感慨写成诗歌。

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显然屈原不仅仅想表达菊花可以食用这样一个生活常识,而是有更深刻的用意在里边。诗人是用“饮”和“食”这两个具体的行为动作,将菊花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用秋菊的孤傲来表征自己内心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屈原才华横溢,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却因性格的耿直被身边的小人谗言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在强秦攻破楚都之际,屈原愤而投入汨罗江,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宁为玉碎”的人格追求。可以说在诗人的心目中,菊花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的确,菊花是孤傲之花,也是坚强之花。菊花没有在春暖之际同百花争艳,而是选择在晚秋向寒而立,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菊花的魅力来自于强大的生命力,敢于直面风霜的挑衅,敢于直面困境的磨砺,在与困难的斗争中绽放了自己灿烂的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第三部分
为什么说古代诗人喜欢借菊花明志,以花传情?
浅析古诗词中菊花意象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10)|傲霜的菊花(第306期)
诗画寻芳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观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