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的智慧79

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译:调和大仇怨,也必定遗留余怨,怎样才能做到“善”始“善”终呢?所以从道的圣人手持借据,但并不向债务人索取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并不讨债的人那样宽厚,无德的人却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天道虽然并不偏爱任何人,但常常佑助那些(唯道是从、勤而行之的)“善”人。

非道有亲,善者自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怨之解,和非良法。何以有怨,根源何在?对症下药,方能怨解恨除。怨之生,多为利益或情感纠葛,无利益冲突,无情感伤害,何有大怨余怨。

治病于未病,治怨于未有,是为上策。唯得道之人,无私无我,不积有余,尽其力为人,倾其有与人,执大象,天下往,何怨之有?

得道者则有德,施恩而不求报,给予而不索取,包容而不苛责。如有德之债主手持债据而不苛求债户,而不像无德之收税者苛刻无情。

善者有德,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道者,与万物为一,四海皆兄弟,有情于众生而无私怨。

天地不仁,天道无亲,本无亲疏远近,但常佑助从道行善之人。善人,亦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正所谓,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非道有亲,善者自善,度人亦度己矣。诚如“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谓“不争之争”、“无私之私”。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人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为善”是不是最佳选择?一个真正的有德者,如果不是为了“责于人”,何必要执左契呢?何必要保存左契呢?

一个有德者是不是要有自己的利益?是不是需要牺牲全部的自己,真真正正地施恩不图报?

一个真正的有德者是不是一个被道德绑架的人?如果无德者代表了有产阶层的利益,而表现了“无德”,那么有德者又代表了谁的利益,是天道吗,还是自己?有德者是得道的有产者、有权者?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有善与不善之分,既然“无亲”,为何还要“常与善人”,为何不“常与不善人”?这是道德说教吗?还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达?

善人,不是我们常讲的善人,应该是从道合道的人,“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从道者顺应万物,合于大道,得到道的佑助也是正常的,“善有善报”,其实是合乎天道的因果律,这与利人则利己、害人则害己是一个道理。

在道家看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万物为一”,天地万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整体,利人即利己,善人即善己。因此,从道者的“善”是一种自然行为,而不是一种道德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25.《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
《道德经》讲义(第30讲)
为何孔子求“仁”,而老子却教人“不仁”?他们二人到底在说什么?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九章
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三)
道德经-连载439:只有遵循真正的大道,才能心想事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