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莘农院士针灸临床“三要”
【名方】益智灵
【组成】太子参30克,天冬20克,熟地黄15克,香附10克,法半夏10克,制胆星10克,川芎15克,炙远志6克。
【功能】涤痰醒神,化瘀通络,补肾生髓,健脑益智。
【主治】中风痴呆,脑血管性痴呆及脑萎缩所致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精神抑郁,早衰等。
【用法】本方原为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而2次服,每服150~200毫升。也可根据需要制成膏剂、片剂、口服液,以便服用。

【名方】心痛宁方
【组成】当归15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栝楼15克,薤白10克,檀香5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
【功能】活血祛痰,宁心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痰瘀交阻,虚实夹杂之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每日1剂,每剂药煎2次,每煎滤液200毫升,混合后两次分服。
【方解】

  按“百病兼瘀”、“百病兼痰”、“痰瘀同源”之说立方。方中当归辛甘温,养血活络止痛;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养血宁心安神;红花辛温,活血祛瘀通脉;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止痛;檀香辛温,理气散寒止痛;栝楼甘寒,利气化痰,散结宽胸;薤白辛甘温,辛开行滞,甘泄痰浊,温通心阳;厚朴苦辛温,行气祛瘀,宽胸消结;桔梗苦辛平,祛痰并能载药上行。诸药配合,可使瘀去痰消,脉络通畅,疼痛自止。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祛痰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脏射血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使血液浓、粘、聚的状态减轻或恢复正常,其中某些化痰药尚具有镇静、降脂、抗凝的功效。因此,此方应用于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甚效。
【加减】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又突出地表现为痰阻和血瘀,而痰瘀互为因果,如痰浊阻滞可使血滞为瘀,若瘀血停积,阻滞脉道,乃使津液难行,聚为痰浊,因此在治疗心绞痛时要注意使经隧通达,气血流通,宜取痰瘀同治之法,临证运用心痛宁方治疗心绞痛可按标本缓急、痰瘀孰轻孰重、寒热虚实进行加减:痰湿偏重加桂枝、法夏、菖蒲、远志等。痰热偏重可重用肥栝楼,加竹茹、郁金、炒山栀;血瘀偏重加生蒲黄、炒五灵脂、乳香、元胡等;心痛胸闷诸症缓解当兼顾本虚之证;气虚者加黄芪、黄精、炒白术、茯苓。阴血虚者加生地、沙参、元参、丹皮、赤芍、郁金,去厚朴、川芎。

【名方】生脉活血汤
【组成】太子参15克,寸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全当归15克,炒赤芍12克,紫丹参20克,茯苓12克,柏子仁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6克(早搏频发时倍量)。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主治】心悸胸闷、气短口干,脉细或结代之气阴两虚、心血瘀滞之证,即现代医学中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用法】每日1剂,头、二煎合并分早晚服。
【方解】

  生脉活血汤系据“生脉散”加活血化瘀等品而拟。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敛汗、生脉;当归补血活血,入手少阴,其味带辛而甘,入行血药则使血行;赤芍功能清热、凉血、散瘀,为治瘀血之品;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功专活血散瘀。当归、赤芍、丹参合伍,共奏活血化瘀之功;柏子仁养心安神,主疗心悸;茯苓利窍宁心而安神;生牡蛎益阴而潜上越之阳;炙甘草补三焦元气,使和诸药,且能通经脉利血气。诸药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之效。
【加减】胸闷者加合欢皮12克、佛手6克;心前区痛加川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娑罗子(开心果)10克;失眠加酸枣仁10克、生龙骨30克(先煎)、首乌藤15克;口干、心烦者加黄连5克、生地15克;纳少脘胀加炒白术10克、炒枳壳10克;便秘加决明子12克、枳实10克;脘痛加白檀香3克、砂仁5克(后下);胁痛加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心动过速加灵磁石30克(先煎)、炒枣仁10克;心动过缓加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注意事项:凡过早搏动辨证属阳虚或痰浊者均不宜应用本方。

【名方】益气升降汤
【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台党参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玉竹30克,炙甘草6克。
【功能】补益宗气,调畅气机。
【主治】太息症:自觉胸间憋闷,压迫感而深吸气,然后以呼出为快,或兼心悸、胸痛、乏力、多梦、眩晕等。
【用法】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取汁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
【方解】

  本证多见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多属“心肺气虚”之证,是宗气不足或宗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心脏受邪日久不解而致功能失调变为虚证,出现心肺功能失调或低下的太息症,故从补养入手,补气升陷为主,调畅气机为辅,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补益宗气,为方中主药;张锡纯有“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之说,在此配以枳实理气中之滞,与桔梗配伍一上一下,使气机伸展,因此定名为益气升降汤;五味子、玉竹为培气之本,防气之涣;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补益宗气,调畅气机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可治疗冠心病、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中的太息症,而随着症状的减轻和好转,心电图也随之改善。应用时,心悸怔忡加酸枣仁15克,黄连12克,丹参15克;全身乏力、动则气短酌加黄芪、人参量;口干渴加元参、石斛各15克,知母10克;津气两虚加三参饮;血虚加当归、阿胶各10克,熟地15克;失眠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烦躁不安加知母、炒栀子、竹茹、竹叶各10克;虚热加地骨皮15~30克;心冷背寒加桂枝10克,干姜10克;项背肩胛不舒加葛根30克;脉迟加桂枝10克或官桂、附子各10克;脉压差小者,炙甘草增至15~30克。

【名方】定眩饮
【组成】僵蚕10克,蝉衣10克,片姜黄10克,天麻10克,白术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生甘草6克,枳实10克,吴茱萸3克,焦山栀3克,龙胆草3克,晚蚕砂6克,寒水石10克。
【功能】暖肝和胃,清胆安中,升清降浊,理气化痰。
【主治】眩晕,症见头晕目眩,恶心欲吐或呕吐痰涎胆汁,头痛头沉;口干口苦,纳呆腹胀,大便不爽等。西医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取汁500毫升,分2次服或少量频服。
【方解】

  本方由半夏白术天麻汤、升降散、吴茱萸汤、宣清导浊汤、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成。以丹溪“无痰不作眩”及“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促升”为理论依据,针对痰湿中阻,挟风上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郁生热,胆胃失和,三焦不利而设。本病位在脾、胃、肝、肾。《脾胃论》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本方中半夏、天麻加二陈汤为主,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升降散乃清·杨栗山治疗火郁三焦,寒遏于外之湿热病的名方,其中僵蚕、蝉衣升清解郁宣达,姜黄、大黄降浊泻热导火。本方中用枳实易大黄,即有大黄通腑降浊之效,又辛温燥湿化痰,助中焦健运。仍为二升二降,升清降浊,内外通达,气机调畅,阴阳平秘。肝之经脉行于额顶,痰湿为阴,得温则化,吴茱萸味辛性热,归肝肾经,下气降逆,中温脾胃,下暖肝肾,暖肝和胃,助痰湿之化。湿郁日久,化火生热,用龙胆草、焦山栀清利肝胆之热,以助和中。晚蚕砂、寒水石宣清导浊,行滞通腑,分利湿热,以助升降散升清降浊。全方共奏暖肝和胃,清胆安中,升清降浊,理气化痰之功。

  应用:本方用于治疗属于湿痰阻滞,挟风上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胆胃不和的眩晕,常见于西医美尼尔氏征、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本方的基本作用在化痰理气,升清降浊。
【加减】若湿邪化火不著者,去龙胆草、焦山栀;呕逆不重者,可去晚蚕砂、寒水石;血压偏高者,加生杜仲、生白芍;头痛明显者,加细辛、升麻;纳呆少食者,加砂仁、内金;夜寐不实者,加远志、枣仁;大便不爽者,加生大黄。本方经40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名方】温阳复脉汤
【组成】熟附片10克,红参20克,炙麻黄4克,细辛3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淫羊藿10克,鹿角霜10克,黄芪20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炙甘草15克,淮小麦30克,红枣6枚。
【功能】温阳散寒,益气复脉。
【主治】由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寒凝气滞,损阻心阳,心阳不得宣发,心脉鼓动乏力引起的心悸、胸痹、脉沉迟等。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见有心阳不振,脉沉迟,或结、代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以上药量为成人用量,儿童用量酌情减省剂量。
【方解】

  本方系由参附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及生脉散等古方加味衍化而成。方中以附子温经助阳,红参大补元气,合而振奋心阳,益气复脉为君;少量炙麻黄、细辛以助附子温经散寒,宣通寒凝,并用麦冬、五味子以助人参益气生津,敛阴复脉,四药共为臣药;淫羊藿、鹿角霜温补肾阳以助心阳,黄芪、桂枝、丹参益气活血以促血行,以上五药为佐药;炙甘草、淮小麦、大枣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具有助阳散寒不伤阴,滋阴生津不碍阳之特点,共奏温阳散寒,益气复脉之效。

  临床应用:本方立方,以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型为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学“心悸”、“眩晕”、“胸痹”等疾病的范畴。本病多因素体阳虚,寒邪凝滞血脉,气血瘀滞致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见于脉象则呈迟脉,或迟数交替,或结、代脉不等。亦有因年老体弱,气血亏虚,精气亏乏所致者。总之,主要病机以心阳虚、心肾阳虚、或兼脾阳不足为本,同时可挟有血瘀、痰浊之标证,故本病乃属本虚标实。一般临床可分为阳虚型(主型I型)、气阴两虚型(主型Ⅱ型)、挟瘀型(兼型I型)、挟浊型(兼型Ⅱ型)四型。由于心阳虚衰在本病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故立本方为治本病阳虚型的主方。如遇紧急情况时可嚼服少量红参(2~4克),短时间可提高心率10次左右/分。兼痰浊内阻者,可酌加全栝楼12克、薤白12克、菖蒲10克、远志6克。兼瘀血内阻者,可酌加桃仁1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田七4克(研末分2次冲服)。

【名方】三奇汤
【组成】人参3克,天冬15克,熟地20克,女贞子15克,丹参15克,仙灵脾15克,阿胶10克,鹿角霜10克,黄精20克,羊蹄根10克,黄芪20克。
【功能】益气养血,补肾填精。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白血球减少,及其它免疫机能低下等疾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人参另冲服或单独炖服。
【方解】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病在祖国医学属“虚劳”、“虚损”、“血证”的范畴。“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精字从米,饮食入胃化于脾,生精微以滋养脏腑,灌输血脉。肾主骨,藏精充髓。生血之源,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二本为人体生成之终始,五脏六腑之根本。因此,血液的生成,有赖于脾土肾水,脾气充沛,肾精不竭,互为融贯而代谢无穷,若脾营肾精生化之机受损,导致血生障碍则出现一系列虚损症状。人体由阴阳维系平衡,一阴一阳,互为消长,若阴阳失去维系,各走极端,偏寒偏热诸证蜂起,而成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之证。何老根据“阴阳互根”、“阴生阳长”的理论,创立新方“三奇汤”,立意通过调补脾肾之阴阳来纠正脏腑气血虚损。三奇是指人体精气神而言,此三者是人体维持生命的根本。天地人三才,损一不可。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熟“地”补血滋阴,“天”冬滋阴生津,以天冬、熟地、人参三味补气滋阴养血,并以黄芪补气升阳健脾,藉补气之力还可生血。以女贞子补肾滋阴,以仙灵脾补肾助阳,二味合用,补肾之阴阳。丹参凉血养血,活血祛瘀,“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能补血活血”。阿胶补血止血。鹿角霜温补肝肾。黄精补脾润肺,“补诸虚……填精髓”。羊蹄根凉血止血,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及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作效。
【加减】阴虚甚者加龟板、生地;阳虚甚者加紫河车、巴戟肉;气虚甚者加党参、白术,倍用黄芪;血虚甚者加鸡血藤、制首乌、白芍;发热加水牛角、鸭跖草、山栀、黄芩;出血加仙鹤草、大小蓟;高热加安宫牛黄丸。

【名方】益肾生白饮
【组成】淫羊藿l5克,补骨脂l0克,枸杞子l5克,人参l0克,当归l0克,黄芪20克,鸡血藤30克,炮山甲l5克,甘草10克。
【功能】益肾健脾,补气养血。
【主治】虚劳(癌症放、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等)。
【用法】头煎加水500毫升浸泡1小时以上,文火慢煎,煎取20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文火慢煎,煎取200毫升,混合,早晚分两次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两剂。
【方解】

  癌症患者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表现为头晕乏力,腰膝酸软,面色不华,气短神疲等,多属中医虚劳范畴。恶性肿瘤本身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又加放疗、化疗严重损伤人体正气。邵老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脏受损,肾不藏精,精不生髓,则血不化生,脾不运化,后天失养,气血俱虚,五脏失调,百节失养,而成本症,关键在脾肾,治当求本。方中淫羊藿、补骨脂为主药,具有补肾、升阳、填精益髓之功,使肾强而藏精,精生髓,髓化血,以固根本。邵老根据临床经验,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淫羊藿有刺激骨髓粒系和干系造血的功能,通过反复筛选作为主药。辅以人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顾后天;当归、枸杞子生血补血,以治其标,标本兼顾,生血迅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枸杞子等含有多糖,有显著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进白细胞生成,又能抑制癌细胞生长。佐以鸡血藤、炮山甲以活血升血,使补而不滞,血脉通畅则生化无穷,甘草以健脾而调和诸药。共奏益肾健脾,补气生血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肾两虚,以肾虚为主的癌症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贫血、阳萎等。症见面色不华、萎黄或(Huang)白、唇甲色淡、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神疲乏力、食少瘦弱、脉细弱或虚大无力、舌淡、苔薄。本方对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特别对癌症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有效。经数千例临床应用,生白作用迅速,3天有效率达57%,6天达79%,9天达90%。并可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放化疗合用有增效作用。若有口干、舌红、心烦等阴虚内热表现者加生地、何首乌、杭白芍、天花粉;若肢冷畏寒、面白、阳虚明显者加肉桂、巴戟天、淡大云;若食少恶心、腹满等脾胃不运明显者加砂仁、木香、川朴花;若有出血倾向者加三七粉、白芨、茜草根;若面黑、舌暗、舌下静脉瘀滞等瘀血较重者加丹参、三棱、莪术;若心慌、失眠、多梦等血不养心或心肾不交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或加少量肉桂等。
【名方】清肝饮
【组成】青蒿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橘叶10克,川楝子10克,金钱草30克。
【功能】清肝胆风火。
【主治】肝胆风火,遂循脏腑之经络表现于皮肤的红肿疼痛、瘙痒、水疱透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女阴瘙痒、带状疱疹等疾患。
【用法】水煎,1日1剂,分3次服。
【方解】

  肝属风,胆属火,风火为阳,火动则阳失潜藏,阳亢则风更剧生,风火相煽,遂循其脏腑之经络,表现于皮肤的各种不良反映。方中青蒿、柴胡、黄芩均走少阳胆经,以清肝经风火、止瘙痒;丹皮走肝经以清肝火;桔叶、川楝子走肝胆经以疏肝行气、清肝经风火;金钱草走肝经以清利肝经湿热,诸药配伍,疏肝行气,清肝利湿。
【加减】男女脱发、头痒、白屑多加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洗头,每日1次;小儿耳内烂、流水、痒痛不止加杭菊、玫瑰花、月季花、生蒲黄;腋下起疙瘩、红肿痒痛不止加牡蛎、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男人眉毛烂、胡须烂,瘙痒、抓破流水加生蒲黄、王不留行、三棱、五灵脂、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洗患处;妇女乳房瘙痒、红肿、起硬壳加丝瓜络、王不留行、穿山甲、竹茹、三棱、葱白;男女外阴瘙痒,抓破流水加地龙、茜草根、怀牛膝,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洗患处。
【名方】皮炎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
【功能】清营凉血,泄热化毒。
【主治】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油彩性皮炎),日光性皮炎。
【用法】水煎服。
【方解】

  方中生地、丹皮、赤芍清营凉血,散瘀化斑;知母、生石膏清肺胃与肌肤之热,泻火除烦而不伤胃气;银花、连翘辛散表邪,清热解毒而不伤阴;竹叶轻清透散,除烦热利尿;生甘草解毒和中。综全方,取其白虎化斑之意,类清瘟败毒之功,具有清营凉血、泄热化毒、化斑保津之用。

  本方临床治疗范围除上述主治外,辨证只要符合血热外壅证的,证见口渴咽干、小便黄赤短少、舌质红绛、苔净或薄黄、脉细滑或数、皮肤大片潮红、红斑明显、触之灼热者,病机属于热入营血、血热沸腾、外走肌腠者,均可使用本方化裁治疗而取效。如过敏性紫癜、痤疮、玫瑰糠疹、银屑病进行期、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等。尤其头面部急性红斑明显的病证,其疗效更佳。
【加减】热重、舌苔黄厚者,加用黄芩10克、马尾连10克,加强清热燥湿解毒之功;湿重、皮损渗出者,加用茯苓10克、泽泻10克;阴部有皮损者,可从导赤散意加用木通6克;如浮肿较甚者,同时行水消肿可加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克。
【名方】消瘀散结汤
【组成】鹿角20克,浙贝母15克,栝楼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香橼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功能】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主治】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
【用法】诸药收入容器内,加水浸泡1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约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方解】

  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象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缘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此乃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

  消瘀散结汤功可舒肝脾气结,活血化瘀,促进气散血行,乳核脉络通畅,俾气散则无痛胀,血行则不成疮。药取舒肝理气,通络消瘀,配以酸甘化阴,以养肝体。因肝恶燥而喜润,润则肝气平和,燥则肝气、肝火妄动;动则恣脾,肝脾失冲和之气。方中鹿角味咸入血软坚,性温通络,能消肿止痛,又善治恶疮;香橼、白芍味酸同气相求,入肝平气、入脾通壅,能解木土之郁,但香橼辛散之力有余,酸敛不足,故配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润肝体而平肝气;辅以牡蛎增强软坚散结之效,并固精气;浙贝清热疗恶疮瘀毒,取寒温互用,药归和平,并助以乳香通窍宣络以理气,没药化瘀以理血。诸药合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本方临床屡试不爽,疗效颇佳。
【加减】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栝楼至50克;甘凉润燥,清热而祛满,加青果5克,平肝开胃而化瘀。乳腺肿胀痛甚者加川芎10克、郁金10克,利用其气香窜,能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外用木香100克、鲜生地200克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湿浊不化,加白术10克健脾燥湿,鸡内金3克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若硬结不消,宜加甲珠10克,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药消坚止痛。若用此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伴有寒热者,加柴胡15克、黄连15克、蒲公英50克。
【名方】银花连翘汤
【组成】银花15克,连翘10克,槐花炭10克,地榆炭10克,公英20克,椿根皮10克,仙鹤草3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全栝楼30克。
【功能】润燥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痔红肿疼痛、滴血射血、大便秘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名方】消瘿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30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昆布10克,姜皮10克,法夏10克,川贝12克,青皮10克,牡蛎15克,夏枯草20克。
【功能】舒肝解郁,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颈前结喉一侧或两侧发生柔软圆滑性的结块,吞咽时可见结块上下移动,一般无疼痛,当随着肿块增大致喉部气机受到阻滞时,则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声音嘶哑,部分病例可并发食多易饥、性情急躁、多汗、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消瘦(甲亢证候群)或便溏肢困等症。
【方解】

  上述病证称“肉瘿”(《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类似现代医学之“甲状腺良性腺瘤”,多因忧思郁怒引起,使肝气疏泄失调而致湿痰凝结、气血壅滞而成,亦可转化至热胜伤阴或湿胜困脾。

  本方为《伤寒论》中“四逆散”方加味衍化而成。方以“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以舒肝解郁;以青皮、法夏、川贝、姜皮理气化痰;以牡蛎、昆布、夏枯草软坚散结。如兼热化而见口苦、心烦者加用芩连;如兼阴虚而见性情急躁、口干、消瘦者加用白芍、熟地、麦冬;如兼湿重困脾而见便溏、肢困者加用山药、茯苓、白术。

  注意事项:(1)少食或禁食一切刺激性食物,如酒、葱、蒜、韭、姜等。(2)须避免紧张的思维活动,保持胸襟开朗、达观。(3)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可作X线及其它有关检查,以辩明有无向恶性肿瘤转化的倾向。
【名方】补肝四苓汤
【组成】夏枯草10克,制香附10克,猪苓2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生大黄(另包后下)10克。
【功能】疏肝泄热,通腑导滞。
【主治】肝郁化火、邪热内结所致眼胀痛,视物模糊,眼压增高,黑睛雾浊如呵气,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点状沉着物,瞳神稍大。全身伴口苦心烦,夜寐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名方】消胃痞方
【组成】黄芪20~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丹参15~30克,檀香8克(后下),枳壳10克,白芍15~30克,薏苡仁30克,蛇舌草20克,猪苓15克,乌梅15克,黄连5克,山慈菇10克。
【功能】健脾益气,养胃生津,活血化瘀。
【主治】中医胃痞证,西医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纳呆,嗳气,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消瘦乏力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
【加减】脾胃虚弱者,加山药、山楂、鸡内金、砂仁;虚寒者再加干姜;肝胃不和者,加柴胡、佛手片、玫瑰花;脾胃湿热者,加厚朴、蒲公英、白蔻仁、佩兰;胃阴不足者,加北沙参、麦冬、百合、天花粉;胃络瘀血者,加郁金、川草、玄胡、三七粉。
【名方】消坚散结丸
【组成】人参3克,黄芪6克,白术2克(滑石粉炒),水蛭1克去足翅,焙虻虫1.5克(制霜),桃仁3克,生地6克,天冬5克,大黄1.5克,生牡蛎3克(醋炙),鳖甲5免(醋炙),乳香1.5克(醋炙),没药1.5克,牛黄0.O5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犀角0.05克(水牛角粉0.8克代替)。
【功能】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恶性肿瘤,术后癌细胞转移,肿瘤放疗或化疗后的白血球降低,癌症恶化后的疼痛。
【用法】制成浸膏和粉末共20克炼蜜为丸,每日两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
【加减】徐氏在立方遣药之际,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不同,很重视依病势之深浅,正气之盛衰,邪气之轻重,兼证之不同而随证增减。如治疗脾胃系统的肿瘤,则以乌贼骨20克、浙贝15克、瓦楞子20克、仙鹤草20克煎汤送下;如用于肝癌,则以柴胡15克、郁金15克、三棱15克、甲珠10克、佛手10克煎汤送下;如治疗肺癌,则以制黄精30克、百合20克、冬瓜仁20克、炙百部15克、杏仁15克、鱼腥草30克煎汤送下;如治肾癌,用六味地黄汤送下;如治疗骨癌,则以骨碎补20克、沙苑子15克、淫羊藿20克、续断20克、杜仲20克煎汤送下;如治疗直肠癌,则以苦参15克、败酱草20克、苡仁10克、佛手10克、广木香10克、枳壳15克煎汤送下;如化疗或放疗所致的白血球降低,以黄芪30克、当归15克、灵芝15克煎汤送下。如系手术后的癌细胞转移,则以该药温开水送下。
滋水益肾汤-何嘉琳
组成葛根30克,鲜石斛12克,天花粉10克,鸡内金15克,白芥子10克,川牛膝15克,五味子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郁金10克,川断15克,虎杖15克。
功效 滋水育肾,养阴生津以调经。
主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过少、闭经,证属真阴不足,火热煎灼炼液成痰,症见月经先后不定,甚至闭经,量少色红质稠;面部痤疮,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细滑者。
用法上药加水500ml,先煎石斛30分钟,加入其他药物共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煎20分钟,两煎混合均分两份,早晚温服。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为君,入阳明经以鼓舞胃气上行以生津液;石斛滋养肾中真阴,悦脾益胃生津,具有“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之效;天花粉清热泻火,擅通行经络,能助津液通行;鸡内金清热泻火,擅通经络,助津液通行;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其化痰软坚散结实胜于半夏、南星;川牛膝补肾活血以祛瘀通经;当归、白芍养血补血,川断补肾,虎杖、郁金滋阴凉血。方中最妙取五味子为引经药,使诸药直达病所,共奏滋水育肾,养阴生津之功效。
加减若患者便秘、痤疮、面红气粗等热象逐渐消退,处方时可酌情加用制首乌、制黄精,不但能补肝肾、益精髓,而且还能降血糖、祛膏脂。
临床运用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异质性、遗传性、难治性以及终身性的特点。因此,在中药汤剂调理治疗后,月经趋稳,痰湿、火热等表象已消,可以丸药代汤剂,达到峻药缓图,巩固治疗的目的。此外,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控制体重。尤其对于青春期月经不调的女孩要提早干预,预防为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两味药65方剂】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书籍 方剂学
提高身体功能——中药之最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7页
朱良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