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你私人定制的资讯客户端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养生运动。学习太极拳教学就是一个放松过程,能愉悦心情,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太极拳内功中的基本要求。

松是太极拳内功心法最基本的要求

什么是松,松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放松,松是相对紧和紧张而言的,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大喜大悲的时候,精神会瞬间高度紧张起来。

表现在外部,就是表情的惊愕、紧张,肢体的僵硬,有时连毛孔都会在瞬间闭合。反映在内心,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些都是精神紧张引起的反应。

还有,环境也会引起我们的紧张,比如阴暗的角落、骤冷的天气,恐怖的场景等,也都会使你的肢体变得僵硬、精神紧张起来。

我们练习太极拳要掌握的是内功心法,为什么要讨论松呢,强调松,松的状态,松对我们练习太极拳有什么益处,怎样才能达到全身放松呢?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阐明的是太极拳所言之“松”是个相对的度量用词,与生活中的松的指向有所不同,含义也有所不同。我们大家都知道,健康的身体取决于经络的畅通,取决于气血的调和以及体内阴阳的平衡。

而放松的肢体和平和的精神,恰恰有利于经络的畅通、气血的调和,有利促进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使我们的精神和肢体都保持放松,什么事情都能放得下。

习练太极拳时更要求精神、肢体的放松。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不当的方法和能力的有限就会引起我们的紧张,这种紧张包括精神的和躯干肢体的紧张。

练习太极拳放松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精神压力,特别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来几招太极拳能让你幡然醒悟,让你神清气爽。

举两个会引起紧张的例子,当我们屈腿下蹲时,人的下肢会随着承担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发硬紧张,并且是越往下越紧张、能力越弱的人越早紧张(这就是能力的不足引起的紧张,而这种紧张正是我们不希望的)。

还有,处于正立姿态的肢体容易放松,有倾斜度的站立姿势不容易放松。这是因为在肢体倾斜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体为了保持站立状态,不至于发生倾倒或踉跄,有关的肌肉就会自然参与运动,就会自然引起肢体的紧张。

这在人体运动学里叫着“肌紧张”,意思是说当人的不平衡度增加时,为了保持人体的平衡,有关部位的肌肉就会自然参与运动而引起紧张。

也就是说,只要是人体的肌肉参与了运动,无论是正当必需的运动还是不当不需要的运动,都会引起肢体肌肉的紧张。所以说,为了减少、消除紧张,尤其是为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我们就应该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以至消除不必要的动作。

当然,话要说回来,习练太极拳本身就需要我们做动作的,做动作是会引起紧张的。因此,怎样在运动中消除紧张,就显得尤为重要,会牵涉到放松的方法和理念。说到方法和理念,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匹配对应。

即在运动时,该动的部位动,不该动的部位就不要去动,尽量减少、以至消除不必要的动作。

还有,尽量用最经济的能量来维持运动,俗话说的好,“杀鸡不用牛刀“,能不用力就不用力,能用小力就不用大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反复不断地阐明、强调、重申的一个的重要理念。

下面,让我们再来进一步探讨、分析、和说明白“松”在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松的程度是衡量太极拳习练者能否登堂入室,进入太极之门的标志。“学太极、先要松,否则难得太极功”。松就好比是进入太极门墙的钥匙、名片、通行证。

杨澄甫先生曾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 郑曼青先生在回忆他随杨澄甫学太极拳时说,澄甫老师教拳时很少说话,但一个“松”字,每天都要讲个几十、几百遍。

澄甫先生还讲了一句话,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都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当时就怀疑了,难道讲一个‘松’字,就三辈子都学不到、学不会吗?

五十年后郑曼青先生又说:“就一个“松”,恐怕不但三辈子难学好,也许六辈子学不到都难说。因为太极拳的松之所以难,难就难在自己挡住了自己,不知何谓松,明明不松自曰松,其实还是不肯松,不愿松,自然也就不会放松”。

吴图南先生一生都在告诫他自己的弟子:“要练好太极拳,首先是要练好太极拳松功”。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太极拳的松功“。阐明了松功是学习太极拳最紧要的基础的观点。

吴老阐述太极拳的松要一松到底,完全放松入静,要毫不含糊地进行大松、大静、大虚、大柔、大空。松,要做到先松其心、再松其神、复松其意、再令气松,而后才是形松。

形松要外松筋骨皮肉、内松五脏六腑。全身九大关节要节节松开,又要节节贯串,通体无间,无微不至而周身一家。

李雅轩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是太极拳的宝贝”。他特别强调练太极拳要大松、松透,松得周身都毫无拘滞之力,两臂如绳子吊着重物一样,能感觉到大地对手臂的吸引力。

“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排除掉身上的刚气、躁气、浮气、僵气,存积体内的真气、元气、宗气。才能达到“卸僵、弃木、化柔、润活”的效果,才能练出轻灵柔韧而又富有弹性的太极内劲来。

有些拳友认为,不使劲就是松,这并不完全正确。松,是指精神上和形体上的全面彻底的放松。以求达到松净,即彻底的放松干净,不存半点拙力、笨劲。

当然,这只是相对理想的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也是个无限追求的过程,一个渐次践行、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分懈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也就没有收获,任何少花功夫,不下苦功就想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着手解决放松问题的方法很多,例如:怎样松肩、松胯和锻炼胸腰运化、胸腰折叠等等。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留待以后上训练课时再详细讲解。今天,着重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松的含义,启发大家能从根本上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了,太极拳要求的 “松”叫做“松透”。要求松的干净、松的透彻。形容地说,目标就是要松开、松柔、松圆、松沉、松活、松通、松展、松空、松灵。

方法即是松的开、松的柔、松的通、松的空、松的灵、松的展,松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要在大脑皮层入静、思想意念导引之下,有序地将全身各个脏器、肌肉、韧带、关节等各个部位处处松开、伸展、拉长。

有的拳家把这样的状态形容为是“鬅松”。什么意思?就好比是血脉的贲张、气息的鼓胀,有一股由内向外扩张的感觉。好比能把一个瘪着的皮球吹鼓起来。

我曾试图给这样的状态定义:“产生由内向外均匀膨胀的、能使习练者的阳面皮肤张平的意念和能量”。就好比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使自己有了膨胀的球体感(产生气感、或者说是气场),内气从球心向球面均衡地膨胀开来。

球心在哪里?球心就是丹田,就是小腹。(小腹有无气感也是衡量、评判习练者是否入门的标志)如果你练出了这种膨胀力,如果你能持续控制这种膨胀力不至消失(什么意思?掤劲不丢呗)。

那么,你的放松就不会出现松懈软塌干瘪的弊病,就不会有软弱无骨、形如稀泥的窘像。说到这里,自然引出了另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观点,就是松的方向。松的方向不仅仅只是要往脚下往地下松,还要能够向身体四周呈放射状地松。

要真正达到松的目标,是要能在松的基础上用内意神气将身势鼓涨开来,动荡起来,使其具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让全身都布满气感,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其具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韧劲,所以说,正确的放松方法应该是向四周扩散放松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放松应该是使你的躯干鬅松变粗,四肢放长,是变大而不是缩小。就像拳论中说的那样:“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对拉拔长”,“逢上必下”,“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领拔,下沉坠,上采天之气,下接地之力“等等。

这些要求通过对称张开、对拔拉长的做法,正是为了达到内外鬅松的目的。

松的状态需要时时检验、处处调整。怎样检验你的松功程度呢? 要在习练拳架的过程中,在完成每一个动作的过程中,用心感受对拉拔长式的放松展开,使拳势动作既匀整灵活,又有弓弦对张时的膨蓄,更要有四平八稳、八面支撑的稳固气势。

这样,就能在意、气、劲中得到对称、平衡、折叠、匀整的矛盾统一;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济。

松的高级境界是松空,全身空灵,应物自然。松的程度越高,功夫也就越深。反过来,若想功夫深,对松的质量追求也就应该越高。什么叫“全身空灵、应物自然“,就是指人的功夫练到相当松空的程度时,在什么状态下都能虚若无物。

那时的松空就成了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了。杨式太极拳传人、李雅轩先生的弟子林墨根先生曾这样评述,松干净了就是松空,不要看得太玄了。

练太极拳至少要有四空

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练久后则熟能生巧。

第二要手空,两手心空松,手心松空劳宫穴就开,气息进出就无阻碍。

第三要脚空,两脚心要空松,足心空,则足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气机自易流出。

第四要胸空,胸心涵空气息自然下沉而不至上涌。

松空,是练习太极拳通达无形无象高级阶段的途径与方法,探索松空的奥秘,是练就太极拳功夫的必由之路。前人总结的“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气不通”的格言,什么意思?

就是要变“不“为”要“,按照”肘要张、肩要松、胸要开“的要求去做、做到,才能使内气畅通“。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松肩不是懈肩,张肘不是翘肘,开胸也不是挺胸。

只有做到合理的张肘松肩开胸,才能产生内气畅通的效果。才有可能在这个松至空无的锻炼过程中不断增加内气、增长内劲,达到“全体透空”的境界,锻炼出刚柔相济的、轻沉兼备的、松活弹抖的整体太极劲来。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

1、思想人静

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

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

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结语:看了上文对松的阐述,您对松是否理解了呢?太极拳是一项博大精深的学问,练习前我们要仔细的研读拳理拳法,在慢练中,领会太极拳的精神要领,摸索放松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身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呼吸”直入核心!
怎样理解太极拳的百练不如一站之说
[转载]胡耀贞的子路太极拳
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第498期:太极拳的“气”与“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