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文学断代与 90后作家创作

忧思 “陕军断代”

陕西一直以来都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文学大省和文学强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作家就继承中国新文学精神,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直面社会,思考人生,探求真理,形成了陕西文学创作特有的“陕派气质”。从早年在延安时期成名的柳青、柯仲平到杜鹏程、李若冰等,以及后来被称为陕西文学三驾马车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一大批作家的崛起,陕西作家群一直都是蔚为壮观的。甚至在上世纪 90年代掀起的“陕军东征”,足以让陕西作家群自豪许久。

但陕西文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度成为陕西作家群十分忧虑的命题。青年文艺评论家马平川曾在《文艺报》发表《陕西文学:寻找 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引起文学界对陕西作家“断代问题”的思考。《陕西日报》也曾推出专版,刊发了陕西评论家周燕芬、李震、常智奇、邢小利等对“陕西作家是否面临断代”讨论文章。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高建群、李星、常智奇、刘卫平、李国平等作家就“断代”现象均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力图通过各种平台推出一批在创作观念、风格和方法上更有探索性的作品的陕西青年作家,“加大对青年作家的培养力度,将青年作家扶上马、送一程,早日跃上全国文坛。”

2008年 4月,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冷梦向省政协提交了一份提案,这份名为《解决“断代现象”危机,加快陕西文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得到了许多文艺界委员的支持,同时也得到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同年,陕西省作协设立柳青文学奖,并在第二届评奖项中增设新人奖。 2014年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 2016年又组织实施“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这无疑是对当下陕西青年作家创作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因此,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作家群的 70后、 80后作家不断涌现。近几年,陕西 90后作家亦在全国初绽芬芳。在省委宣传部接受两项计划的 90后作家中,已有多人在全国核心文学期刊崭露头角,成为一股新生力量,直接影响着陕西文学未来的发展。

新芒 90后作家现状

2016年 10月,《文艺报》与《作品》、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 90后作家——正在成长的文学力量”专题,首期推出“ 90后”小说作家十名,其中陕西占了三名。这应该是值得陕西文学界喜庆的大事,“ 90后”陕西作家这股新生力量,已迈出了自己青春的坚实步伐,极力走向全国。而这似乎已向人们证明,十多年前陕西文学界对“陕军断代”现象的忧虑与思考问题已迎刃而解。

这股新生力量犹如麦芒一般,已闪耀着锐利的光亮。

三位 90后作家分别为范墩子、王闷闷、宋阿曼。从《文艺报》的推介来看,小说写作者应是本次推介的重点部分,其实,陕西 90后作家还有一群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却一直被我们忽视。比如程川、高璨、高一宜、王安忆佳、杨可欣等。笔者以为,他们组成了陕西 90后作家写作的新格局,也可以毫不逊色地说,范墩子、王闷闷、程川可以被视为陕西90后作家的“文学三剑客”,引领着未来陕西作家创作的新方向和新格局。而宋阿曼、高璨、高一宜、王安忆佳、杨可欣则是陕西 90后文学的“五朵金花”,为文学的创作增添新的气象和活力。

对于“文学三剑客”,从地域来看,王闷闷出生于陕北榆林,已出版长篇小说《咸的人》 《米粒》,目前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任职。范墩子出生于关中永寿,在《作品》 《西部》等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获“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小说提名奖,已被推荐就读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程川出生于陕南宁强,目前就职于四川某出版社。他们三位与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出生地域完全一致。而他们的文学创作风格居然也与这三位著名作家前期风格惊人地相似。王闷闷一直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范墩子致力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程川写诗歌,偶尔写散文,但篇篇散文均是精品。从影响力而言,三位 90后作家均已受到了全国重点文学媒体的关注,尤其当《作品》在 2016年推出“ 90后推荐 90”栏目后,范墩子和王闷闷获得了媒体的极大关注,而程川则凭借作品《忆江南》获得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提名奖后,被多次报道。

在“五朵金花”中,宋阿曼虽然生在甘肃平凉,但目前于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小说和诗歌都有涉猎,发表作品受到当地文坛较高的评价。高璨, 9岁开始出书, 11岁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迄今已出版多部诗集和散文集,被媒体称为“中国十大 90后作家”,目前就读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杨可欣,生于西安,已出版《我要成为谁》 《十一月影子》等作品。高一宜,受父亲影响,爱好写作, 8岁发表作品, 12岁加入陕西省作协,已在《诗刊》 《美文》 《青年作家》等发表作品数十万字,已出版作品集《别说话》等,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安忆佳,生于西安,已发表童话、散文、诗歌、小说多篇,多次在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获奖,出版有《丹妮和她的魔法书》 《花开有声》等作品。

从各位 90后作家文学简历来看,王闷闷、范墩子、程川均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作家,他们作品的精神源头仍在出生地。而宋阿曼、高璨、杨可欣、高一宜、王安忆佳,她们均是在城市里长大的青年作家,故创作风格和作品的精神源头与他们成长的环境也有很大影响。但这八位作家创作的作品,无论地理意义和文学意义,都是以陕西(或紧邻陕西)的三秦文化内涵为拓展,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此外,生于陕北延川的曹江,目前在小说创作上也有不错的成绩。生于府谷的王春天,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生于汉中的高短短,已在《人民文学》 《诗刊》 《作品》等发表大量的诗作,并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佳作奖等。

在 90后网络作家中,献乐谋(网名“执往昔”)因编剧 2015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小品《卖画》成名,网络小说代表作有《剑啸残阳》 《群侠乱世》 《飞刀幻影》等。现居杨凌的安心对阳,已创作包括“阿里文学”重点签约作品《媚医凰后》 《首席秘爱》在内的网络小说逾百万字。

而宝鸡 90后作家群中,孙雨婷、张斌、康远飞、马婷等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孙雨婷接连完成《公主的预言》 《穿子双星》 《寻找消失的古国》三部长篇小说,实力不俗。张斌出版作品多部,曾获中国少年作家杯特等奖等。康远飞少年成名,受到全国多家媒体关注。马婷笔名鱼子亦,已出版散文集《忆梦昔年》等。

思考 如何让 90后陕军崛起

对于陕西 90后青年作家何时崛起,我始终充满信心。这八位陕西 90后作家目前能够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说明陕西文学未来的发展至少不存在“断代现象”。我们发现了这些有潜力的“禾苗”,不正应该“呵护”他们茁壮成长吗?

曾经,我们在讨论陕西 70后和80后作家写作时,时常拿其他省作家的状况与陕西作家比较,“甘肃小说八骏”、“广西三剑客”、“宁夏文坛新三棵树”,这些一度让陕西文坛“羡慕”的文坛新苗突然出现,让我们似乎已经落后了。但随着这些陕西 90后青年作家的不断成长,我深信随着他们步伐坚定地前行,一定会扛起“陕军东征”的大旗,得到全国文坛的关注与认可。已故的原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曾说过,年轻作家要有勇气,敢于探索,走向全国的读者。他也曾寄语青年作家,创作从开始到终结都需要不断突破,要有阶段性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只有不同凡响,才能出类拔萃。“陕西作家要有大心胸、长眼光,把目标盯向全国,不能在省内取得了成绩就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作家自己要善于寻找突破。”这是作为陕西文坛巨匠贾平凹对青年作家的鼓励和寄语。而作为陕西青年作家的组织机构之一——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一直致力于青年作家的培养和发现,并在《延河·下半月》的“青年进行时”栏目,对王闷闷、范墩子、程川、高璨进行隆重推荐;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程川、高璨、范墩子均摘得殊荣;《西安晚报》也曾举办青年散文大赛,并以重酬鼓励青年作家创作。因此,笔者以为,应该用新的姿态和思维去为 90后作家建立一个平台,利用现有的文学阵地,让这八位甚至更多的陕西 90后作家尽快在陕西的主要文化媒体进行一次集体亮相,或者对他们进行摸底调查,对近期和远期的写作予以关注,以备在合适的时机,令他们面向全国、集体出征。

再次,陕西文坛要有包容的心态。程川、高璨属于从陕西走出的陕西籍作家,他们或外地求学,或在异地工作。高一宜与王安亿佳目前还是学生,她们是否以后定居陕西还是未知数。宋阿曼则是甘肃籍目前在陕西求学。但无论如何,既然这几位能够成为陕西这片土地上的佼佼者,陕西文坛也应该有义务和责任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

期待 陕西文学再出发

当我们重新探讨陕西 90后创作内在的纯粹的文学与文学力量,却也一直用一种眼光和姿态去看待他们,感觉他们缺乏虔诚的写作态度,感觉他们缺乏乡村经历和生活阅历。其实,当下的文学写作,不光是乡村的,也是城市的,文学的多样化与写作的多样化,让他们的写作素材也呈现多样化状态。尽管他们的部分作品还显得稚嫩,但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对人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良知、正义的承担和对社会历史进程中苦难意识、悲悯情怀的深切关注和体恤,作品的艺术性也不断增强,具有一定的阅读性。

所以我们期待,新一代的 90后作家能够写出纯粹的、清洁的、澄明的,有精神向度的、厚重大气的扛鼎之作。正如马平川所说,陕西年轻一代作家要成为一支朝气蓬勃的创作队伍,要在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氛围的滋养中,时刻牢记陕西文学的革命传统,坚持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反映人民心声,贴近时代、挺立潮头,要在作品的思想深度、生活厚度、情感力度上下功夫,作出个性化的、卓越的努力。甘于寂寞,开阔视野,勤奋创作。在与时代、自然、人民、土地、生命血浓于水的交融中,获得丰沛的元气和鲜活的生命力。这是有担当的陕西作家的期待,也是陕西文坛的期待。希望陕西 90后作家在吸取前辈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走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并在当下的创作困境中突出重围,为“文学陕军再出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扶小风,原名李宇飞,扶风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柳青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著有长篇小说《左年》,散文集《湋川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子红——我们为什么没能走出去
王 炜:范墩子的“虎面​”
新青年·新势力 | 春天很好,你们都在场
边缘时代的玉溪文学——玉溪新闻网
怀念路遥,那个用生命写作的人
想起了杰克·伦敦(书人书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