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早期吴伟二十三幅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前期,这一时期是以仿“两宋院体”为主。花鸟画方面,继承了黄荃父子工笔重彩的画风;山水画方面,有的宗法郭熙,而大多数人物山水画,则完全效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虽师法古人,还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面貌,形成了明代院体的特有风格。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形象精确,法度严谨,色彩艳丽。明画与宋画的区别主要是宋代院体画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谨严,风格朴厚,而明代院体画,早期画风还比较严谨细密,多用水墨稍带写意,下笔轻快。

前期有院体画派林良,【秋林聚禽】,吕纪【残荷鹰鹭】吴伟【鱼乐图】戴进【风雨归舟】,这里介绍明朝早期吴伟绘画作品。

明代吴伟(1459-1508年),明代著名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吴伟父亲早逝,年幼时被湖广布政使钱昕收养,来到江苏常熟。吴伟从小就流露出绘画天赋,七岁时画了一幅画,并题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令老师十分惊讶。后来,吴伟的画名逐渐传开。十七岁时,他闯荡南京,受到成国公朱仪赏识。朱仪惊呼吴伟为小仙人,从此,吴伟便以“小仙”为号。代表作品有:《溪山渔艇图》、《渔父图》、《东方朔偷桃图》、《歌舞图》、《琵琶美人图》、《江山渔乐图》、《长江万里图》、《武陵春图》、《松下高士图》、《词林雅集图》、《画刘海蟾》、《雪渔图》、《灞桥风雪图》、《醉樵图》、《临流读书图》、《湖山清夏图》、《樵夫图》、《北海真人像》《寒山积雪》、《柳岸闲步图》、《芝仙图》、《松溪渔炊图》《学渔图》等。

明代早期吴伟《溪山渔艇图》赏析

明代吴伟《溪山渔艇图》轴,明,吴伟作,绢本,设色,纵270cm,横174.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溪山渔艇图》(又名鱼乐鱼),渔乐图是吴伟经常描绘的题材,他浪迹江湖为职业画家时,“独乐与山人野夫厚”,熟悉下层人民,所绘渔乐、栖憩、耕读等内容,亦多取自现实生活,形象质朴,环境真实,境界自然,极少文人稳逸画中的理想化色彩,此图即为一例。图绘湖山相接渔艇栖泊的港湾,布景简略,近处几块嶙峋山石,数株偃蹇老树,三五泊岸渔船;中景一片亘绵山峦和一角延伸沙碛;远处是溟蒙的峰岭。但布局丰富多变,S形的构图,使近、中、远三景显得曲折起伏又虚实相生,诸景既相互系连,又不显迫塞,富有层次感和深远感。整体境界开阔,气势雄伟,生动地传达出江南渔港之美。

作品展现的渔乐生活真实可信,无论栖息者、垂钓者、闲话者,都是衣着朴素、形象淳厚的山村渔夫,而非飘洒闲逸的文人高士。渔港环境也是喧闹的劳作或栖息场所,而非隐士向往的幽居怡情胜地。画面散发出较浓郁的世俗气息,反映了吴伟鲜明的艺术特色。

此图画法也不拘一格。劲健的用笔,淋漓的水墨,源于南宋马远、夏圭;断续短促的山石勾皴则近似戴进;形同“披麻”的皴法和浓淡有序的墨色又受元人影响;而迅疾的用笔和雄阔的气势则显现自身本色。与他创作的其它渔乐图相比较,此图更多集大成特色,故当绘于技艺精熟的晚年。

明代早期吴伟《渔父图》赏析

明代早期吴伟《渔父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代吴伟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

此图人物面部、手足以淡墨勾勒,略施淡彩,构图取南宋"半边一角"构图法,笔法则变南宋人的沉着凝重为清劲飞动。抒发幽栖超脱,自鸣高雅的情怀,是其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写照。左上署款“小仙画”,下有“江夏吴伟”朱文印。

明代早期吴伟《东方朔偷桃图》赏析

《东方朔偷桃图》 绢本水墨 1346厘米 876厘米,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王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画中未作任何背景,仅绘银发长髯的东方朔左手捧着硕大的仙桃,右手紧握书卷,一边疾步奔走,一边转首回望,其紧张与机敏之态,栩栩如生。以散乱的笔触和淋漓的运墨表现出腰间所围毛皮的蓬松;顿挫跌宕的运笔又令衣袍、帽带在风中自如地飘举翻转,呈现出作家吴伟写意白描豪放纵逸的画风。

明代早期吴伟《歌舞图》赏析

《歌舞图》 纸本墨笔 118.9厘米 6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倡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明代早期吴伟《琵琶美人图》赏析

《琵琶美人图》 纸本水墨 124.5厘米 61.2厘米,美国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在表现技法上,吴伟此画属与工笔白描一体,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较之画家早年的《铁笛图》,更加流畅秀润,风神俊爽。《画史会要》、《明画录》等著录。画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折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无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明代早期吴伟《江山渔乐图》赏析

明代早期吴伟《江山渔乐图》纸本,设色,纵:270厘米,横:173.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少时生活孤苦,由常熟钱昕收养,后流落于南京,因而对民间渔民的生活抱有极强的同情心,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厚,在表现技法上较清新和自由。此画在空间处理上,真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浙派画家常画鱼翁、农民、贩夫、走卒,且把渔、樵、耕、读画在一起,称之为“四乐”。此幅《江山渔乐图》即是这一类题材中的典型作品。图绘湖边高树坡石,中远景山湾盘曲蜿蜒,峰峦层叠,云气迷蒙,水天相接。江边停有许多渔艇。渔民有的在备炊,有的在闲谈。江中还有不少渔民或在下网,或在收船。渔民均粗衣短衫,满面风霜,形象纯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图画法从南宋院体马远、夏圭一路变化而来,山石作斧劈皴,连皴带染,笔墨奔放,纵横挥洒,但比之马、夏的刚硬静穆,则略显柔软骚动。

明代早期吴伟《长江万里图》赏析

明代早期吴伟《长江万里图》长卷,绢本,墨笔,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山水画中仅见的长卷巨制,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并以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画面峰峦起伏连绵,江河湖港气象万千,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及环境而设,点缀于山川湖泊之间。长卷构图,起伏多变;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美而显生机。用笔筒逸苍劲,横涂直抹,峰壑毕露,枯湿浓淡,一气呵成,痛快淋漓。集中反映了画家以气势取胜的艺术特色。

明代早期吴伟《武陵春图》赏析

明代早期吴伟《武陵春图》 纸本白描 27.5厘米 93.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当时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自幼喜读书,能诗,且能谱曲。相传她曾与传生相爱,后传生获罪被徙,她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哀伤成疾而逝。此图背景和陈设都很洗练,武陵春坐于石案前,低首凝思。案上放有笔、砚、书、琴。以极简洁的象征手法衬托出这位才女的高尚情操。人物纯以白描勾勒,笔法细腻,但已与其二十六岁是绘制的《铁笛图》不同,此画显得更加流畅秀润。画上无名款。钤“小仙”、“次翁”二印。有洞泾居士题二行。

明代早期吴伟《松下高士图》赏析

吴伟 松下高士图 立轴 绢本纵170厘米横111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松下高士图》是吴伟吐露心曲、纾发块垒的作品之一。画中高士坐于画幅下半正中,削肩垂臂,右手操翰,眼望画外,似在沉思。面前石桌上尺纸随意舒卷,右边小童研墨悄然。由“高隐”生发出去,又营造空灵寂寞的配景:两株老松,粗笔勾勒,欹正往还、倾侧向背;近旁流水潺潺,仙鹤悠闲踱步;远山青黛,长空深阔。整幅呈现一种宁静高隐的世外情致。这种景致只能是吴伟的憧憬而非现实。对吴伟而言,一方面,他是鄙视权贵而渴望高隐的。另一方面感觉自己社会地位低贱,被视为与戏子甚至娼妓为伍。吴伟放着宫廷画家不做,而甘为民间画工,可见他与权贵其实是道不同不为谋的。吴伟不得不将心中对宁静出世的渴望诉诸笔端,以画笔曲模心曲、纾发块垒。

明代早期吴伟《词林雅集图》卷赏析

吴伟 词林雅集图卷 绢本墨笔 27.9厘米 12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词林雅集图》,通过图像表现方法来记录这一以棋、文、书、画形式相聚的雅集茶会。该画作汲取了送行、雅集、宴乐类图画之创作手法,“创造了雅集图的新形式”,而且还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这次聚会的一个局部场景,其中绘有10个人物,除了两位童仆外其他均戴官帽、着官服,且呈坐姿状。画面背景为金陵城某园墅庭院,粗壮的苍树巍然高耸,假山、桌凳相处其间。该图右侧二人正聚精会神地围桌对弈,此刻已沉浸在设局斗智的激烈思绪中,其中一人欲从围棋子罐中摸子出击。另外还有一人坐旁观局,大概是因为棋势厮杀之险恶缘故,不禁张口惊叹起来。三人表情皆充满了神韵;画面中间一人捧书阅读,另一人双手展卷欣赏,彼此之间又似在品议着什么,桌上摆着书籍、卷轴。一童仆正在旁边忙着煮茶照应;该图左侧三人坐在凳子上尽兴品茗,个个情绪悠然,桌上则放置笔、墨、砚台及茶具等,其中一人好像在侧首唤人,另一童仆伫立于假山旁捧盒恭候。

采用白描人物画法,笔墨苍劲有致,中、偏锋互用,线条魅力独特,浓淡枯湿变化丰富。不仅充满了闲适、放达的雅集气息,也体现出吴伟晚期绘画的笔墨功底及娴熟技法。

在画面左端行笔款识“吴伟”。该图引首篆书“词林雅集”,系同样未参与这一雅会的徐霖(字子仁,号九峰道人)手笔。而画卷尾纸上首先为罗玘题序,接着依次乃李梦阳、刘淮、王守仁、陈沂、陈钦、李熙、何景明、顾璘、刘麟、杭淮、范渊、边贡、谢承举、王韦等参会者题写的诗词赋文。其中第八、十、十六、十七、十九段文字未落作者款识。此卷另有“洪舫”、“哲洛”、“西溪翁”、“巢云外史”、“神游心赏”、“大名成氏象贤堂珍藏图画印”等若干方阴()文鉴藏印。

明代早期吴伟《画刘海蟾》赏析

明吴伟《画刘海蟾》绢本,纵49.2公分 51.2公分

刘海蟾本名刘操,五代宋初人,道号海蟾子,弃官学道成仙。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为“刘海蟾”三字演绎。一说仙人刘海收伏千年金蟾,金蟾能吐金钱,周济穷人。另说刘海父为官甚贪,死后被化作三足蟾投入秽海,刘海得道后以一串金钱钓出。

幅上“小仙”为明代吴伟称号,然疑后加之款。完成时代约在明末。墨画。款。小仙。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明代早期吴伟《雪渔图》赏析

吴伟《雪渔图》藏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吴伟的《雪渔图》,不论构图、技法、意境均有很高水平,堪称吴伟的代表作。此图为绢本,水墨画。纵245厘米、横156厘米。画面形容的是:在湖山相接的港湾,渔民冒雪网鱼的景况。图右渔舟十八只,星星点点。渔人二十八,他们头戴笠帽,身披蓑衣,或撑船,或撤网,稳练地左右。形象差异,姿态分歧。图左山石树木,近处有数块嶙峋山石,斜卧湖畔。几株老树,枝干叠错。中景一大山,重峦亘绵。山上植松树,山间雪佛寺。山旁小坡缓下,山与水自然相连,远方之山峦,亦多有层次,渐隐于茫茫天水之际。图右上款署“吴伟”。铃“次翁”、“小仙吴伟”二朱文印。图中真实地反响了渔家的通常生存。渔家的清茶淡饭,粗衣短褐,在水天一色的大自然景色中,给人以自然纯朴的风趣。此图由同为江夏人氏的湖北大收藏家漫步可的后人在1960年募捐给湖北省博物馆。

明代早期吴伟《灞桥风雪图》赏析

《灞桥风雪图》明 吴伟 绢本淡设色 183.6厘米 1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又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之说,故画家亦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这幅作品,描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岩,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明代早期吴伟《醉樵图》赏析

 此幅《醉樵图》,纸本,纵101厘米、宽34厘米,自识“小仙画”3字,钤白文篆章“吴伟”,系常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是吴伟人物画中难得的精品。这画曾经被嘉善查有铣收藏,又经吴湖帆鉴定题签。画面中一醉汉,立于枯树老崖下,将柴担搁于一边,双手扪胸,双眼斜窥,人物面、手、足部采用皴擦勾描和烘染,而衣服则用粗线条勾出,用笔细致,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在造型和笔墨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寄托了吴伟孤高傲世、冷视一切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

明代早期吴伟《临流读书图》赏析

吴伟 临流读书图 绢本。设色。此图为吴伟本色画风,豪纵宕逸。画山麓溪边平坡上两士人坐在树荫下,各执书卷、羽扇,神态悠闲随意,似在纵论诗书。人物衣纹用钉头折芦描法,用笔劲利迅疾。远山、近坡、老树的画法粗简纵放,极具气势。水纹的勾勒则柔婉流畅,弯弯曲曲向深处迤然而去的涓涓溪流,给充满雄强健拔之势的画面注入一丝宁静的气息。

明代早期吴伟《湖山清夏图》赏析

吴伟 正德丁卯(1507年)作 湖山清夏图 手卷

钤印:小仙吴伟、钦赐画状元直文华殿吴伟印题识:正德丁卯润月望日,湖湘吴伟写。按语:吴伟擅山水、人物,面目多变。有工细精准如《铁笛图》者;有清隽秀朗如《谈道图》者;有粗豪雄远如《渔乐图》者。可见,他被钦赐画状元并非皇帝的偏爱。当然他也有粗率少韵的作品,但与同时张平山、蒋三松辈相比,显然要高出一筹。此卷写江南湖山,画法南宋而笔墨腴润,画境清越旷远,咫尺千里,美不胜收。

明代早期吴伟《樵夫图》立轴 赏析

吴伟,樵夫 立轴 绢本。题识:江夏吴小仙笔。 钤印:吴伟 吴伟,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山水。曾以画供奉内廷,得赐“画状元”。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追随者众,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明代早期吴伟《北海真人像》赏析

明代画家吴伟人物国画《北海真人像》

吴伟是继戴进之后,“浙派”最重要的画家。画幅右侧有“小僊”款字,与“吴伟”的印记,是一幅有款印的画作。吴伟以转折顿挫、力量蓬勃、充满动感的笔调,描绘人物轮廓与衣摺,是属于他粗笔风格的人物画作品。本画主题是描绘道教神祇--北海真人,上方有文人画家沈周对于真人的题赞:“踵息一闭九千岁,凌空游行犹带醉”,将真人形容为饮酒而醉,而且个性豪爽的仙人,也似乎暗指着画家“小僊(仙)”吴伟的豪迈性格。真人的形象是跪乘灵龟,手持如意,眼神镢铄,至于灵龟则摆首回身,听命于真人的指挥。真人与灵龟凌虚御空、遨游水面,营造出如同幻境般的神仙想象世界。

明朝时期吴伟《寒山积雪》赏析

明代画家吴伟人物国画《寒山积雪》

本幅左侧为“小僊笔”的署款,并有“小僊吴伟”的朱文方印,可知为吴伟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吴伟以雄浑奔放、具有表现性的笔墨技法描绘山水,除了以迅速的飞白笔触与墨点,描绘山体轮廓线,呈现山石的质感与量体,并以留白表现雪地覆盖山丘之景象。至于树林叶子也以雄强奔放的笔触绘製,人物则以简笔描成,刻意营造严寒冬季中枯寒、寂寥、荒率的景象。在儒学经典《论语》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句子,画家或以严冬比喻逆境,松柏类的树木譬喻君子,表现君子在劣境处,更能彰显坚毅气节的寓意。画中躬着身躯、瑟缩前行的策杖高士,尽力抵挡寒风吹袭,彷彿也唿应了在逆境前行的意义。

明代早期吴伟《柳岸闲步图》轴赏析

吴伟 柳岸闲步图轴 绢本设色 167.8×101厘米天津博物馆典藏。

明代吴伟的《柳岸闲步图》,画面中一位长者和书童正行至一棵大树下,书童则怀抱着一把琴,累的弓背弯腰。同样画面前景是草石、背景是树木、山水,只不过这幅画里的柳枝刚刚发芽,俨然一派初春景象。此幅作品,衣纹线条劲挺流畅,行笔多顿挫转折,笔力雄壮,自马、夏一体变化而来。近处坡石用斧劈皴,远山以淡墨渲染。全幅构图简洁,笔墨酣畅,为吴伟代表作之一。

明代早期吴伟《芝仙图》赏析

吴伟 芝仙图水墨绢本,立轴,纵57厘米,横26厘米 此作为张学良定远斋旧藏。

此画取“半边式”构图,将主体人物以及修竹奇石安排在画幅右侧,在画作左侧大片留白,使观者有无限的想象。作者以沉厚顿挫的笔致描绘凸凹嶙峋的怪石和手持宝芝的高士,墨气浓郁而笔力雄健,不仅达到了衬托和譬喻人物性格的目的,而且也与左侧的空旷取得了一种视觉的平衡。同时,作者也注意细节的刻画,如人物的五官、神态以及手中的灵芝,无不传达出作者对放逸自由的生活的憧憬,以及对道家思想核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感悟,代表了吴伟晚年道家人物画的风貌。

此幅《芝仙图》卷色老旧,在这幅作品中,他采用刚健奔放的勾勒与水墨晕染相结合的手法,挥洒纵横,表现了画家以雄强风格取胜的艺术特色,在宋元以来放笔写意一派的水墨山水中有其独特的创造性。作者自题:“湖湘小仙作”, 钤印:“吴伟”。题签:(张学良)明吴伟芝仙图定远斋珍藏。题跋:(乾隆)水月精神土木形,闲行适读罢黄庭,紫芝采得何须饵,名注丹台骨本青。辛巳初夏御笔。

明代早期吴伟《松溪渔炊图》赏析

《松溪渔炊图》轴,明,吴伟绘,绢本,水墨,纵122.8厘米,横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远山如屏,水烟渺茫,近景山崖峭壁,老松虬曲,溪岸泊船,一翁低头吹管助燃炉火,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此图画法主要从南宋马远、夏圭而来,取一角之景,大斧劈皴山石,大片水墨渲染水面,人物衣纹方劲简练,笔锋迅疾外露。而笔墨和线条独具的粗劲力度、纵放气息,整幅画作表现的野逸之趣、透露出的反雅谐俗之气,则是吴伟的自家特点。本幅自识:“小仙。”钤有李智超收藏印多方。

明代早期吴伟《学渔图》赏析

《学渔图》是吴伟的巨作,画面高245厘米,宽156厘米。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吴伟擅长人物画,山水画,时常绘制巨大的山水画卷。此画就是其中之一。作品对民间渔民的生活抱有极其强的同情心,此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厚,在表现技巧上比较清新和自由。早年画风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明》
难得一见,画坛“仙”踪!
明 吴伟绘画作品欣赏
鉴赏之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四)
明代江夏派之首吴伟馆藏经典《长江万里图》卷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两位画家曾享有“画状元”之誉,他是第一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