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恩来早期学习经历,居住地方漂泊不定,生活艰难仍不忘刻苦学习
userphoto

2022.07.21 加拿大

关注

在我党的历史上,周恩来可以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可以说是个毫无污点的革命家。

曹操有句名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周朝的一个贤相,毛主席在给柳亚子写信时曾经说过:“周公确有吐握之劳。”毛主席称呼周总理为“周公”,足以说明他对于我党的价值所在。

图1 世纪伟人——周恩来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尤其是在外交方面,光辉事迹数不胜数,对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好多人都称其为毛主席的“张良”。

周恩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为人友善,平易近人,而又不失威严的人设,自然离不开他早年受过的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周总理早期的教育经历。

年少时期的私塾教育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身于江苏淮安,当时的在中国正处在晚清的统治之下,在列强的围攻之下,大清政府风雨飘摇。

百姓面对着西方列强和封建官僚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好在周恩来的祖父是当时大清的“公务员”,在当地的县城当了个小官。家庭生活还算美满。

图2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周恩来故居

但是,好景不长,祖父周起魁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不幸因病去世了。从此家族逐渐没落,周家也逐渐从当初的中产阶级沦为了普通家庭。

周恩来的父亲是一个忠厚的老实人,平时大多时间在外省打零工,虽说挣不了啥大钱,但是养家糊口还是足够的,母亲万氏是个当地大户人家的女儿,非常有文化。

但是遗憾的是,周恩来只能称呼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干爹”、“干娘”,因为周恩来不满半岁的时候,他的十一叔就得了重病,生命垂危,家族里有个习俗,这种情况下,周恩来要被过继给他的十一叔,这也是为了十一叔这分支将来有个根。

正好当时家庭也不富裕,周恩来的生父生母就顺势遵从了这一习俗。所以,真正抚养周恩来成长的,其实是他的叔母。

毕竟出身名门望族,嗣母陈氏凭借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小时候经常教周恩来背诵一些唐诗宋词之类的。由于父亲死的早,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由母亲负责,周恩来的母亲精通人情世故,把家族关系打理的井井有条。

图3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可能是受母亲的影响,周恩来从小便待人和善,非常善于与人沟通,这一性格特点使他后来成为了我国的外交部长,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评价过周恩来:“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家。”

1903年,按照《周氏家训》年仅五岁的周恩来,开始进入私塾上学,也正是在这时候开始使用了“恩来”这个名字。周恩来的第一个私塾叫做周家塾馆。

当时的私塾并不像如今的学校一样,不同年龄的孩子会分配不同的年级、班级。毕竟是私人开设的教育机构,不管孩子年龄多大,都在一个教室里学习。

周恩来走的也是那个年代读书孩子普遍走的路,到了私塾后,先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这些基础的书籍开始学。

但是周恩来从小就爱学习,他并没有局限于这些简单的书籍,他还经常听先生给学长们讲“四书五经”,并且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周家塾馆,把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当做重要教材,所以周恩来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

图4 宋代周敦颐作品《爱莲说》

在周家塾馆读了一年之后,由于周恩来跟随父母去位于清河县的外祖父家,于是只能告别周家塾馆,去了万家塾馆寄读。那么周恩来一家为啥要远走清河县呢?

这还要从一次彩票中奖说起。当时的周家已经没落,仅仅靠父亲一个人那点工资来维持生计,一家人也没少受叔叔们的帮助。

有一次周恩来、周恩溥兄弟二人随母亲万氏回娘家过年,在清江浦十里长街游逛时,面对小贩的软磨硬泡,周恩来的母亲和十八舅一起凑钱买了一张彩票。

没想到,这张彩票居然中了大奖,一共是一万块大洋,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周恩来一家人啥也不干,都能花到下一代。

由于是合伙买的彩票,这笔钱最终被平分,周家得到了5000块大洋,原本这笔钱能让贫困的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万氏和孩子们回到家后发现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周家被挤满了人,曾经的熟人、轿夫、短工等等,都来讨喜钱,甚至周恩来爷爷那辈的债主也都纷纷来讨债。

如此一来,周家这5000块大洋最终可能剩不下多少,周恩来的父母商议之后决定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准备迁居到清江浦,从此周恩来、周恩溥便进入了万家塾馆读书。

但是,万家塾馆的老师是一个落榜的秀才,此人整天梦想着继续考试,去朝廷谋个一官半职,根本无心教书,每天上课的内容还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这些东西周恩来早就能倒背如流。

于是,周恩来便与老师达成了协定,每天自己按时来,然后去外祖父的书房学习,到点以后跟同学一起回家。但是好久不长,这事还是被周恩来的嗣母陈氏发现了,这样的老师明显不合格嘛。

正好,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泼出去的水,万氏带着孩子在娘家生活,并没有得到娘家人的好脸色,毕竟在那个年代,女儿嫁出去,就是周家的人了,理论上跟娘家没啥关系了。带着孩子一直在这蹭吃蹭喝,这不太成体统。

于是,万氏和陈氏商量,买下了十里长街以南的陈家花园的十四间小房子,作为周家在清江浦的临时住所,然后自己请老师为孩子教书,开办了自己的私塾。

两位母亲找的先生不仅教学态度好,而且知识渊博。在陈家花园塾馆,周恩来的文化知识大有长进,这主要还是源于他自身刻苦努力。

当时周恩来的表妹万怀之回忆:“我七哥(周恩来)学习非常刻苦,我当时还在学习描字时,他就已经能够悬肘写字了。”

但是,周恩来一家人在陈家花园生活没多久,母亲万氏就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结核,由于当时医疗水平太差,万氏在1908年不幸去世。

当时周恩来过继的那个叔叔也是因肺结核去世的,所以嗣母陈氏也被传染上了此病。于是陈氏决定回到宝应娘家,毕竟自己的侄儿陈式周懂点医术,没准能治好她的病。

图5 周恩来的老师是陈式周

于是周恩来便和嗣母陈氏来到了宝应的陈家。陈式周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曾经当过李鸿章的家庭教师,还做过上海《申报》的编辑,因为小时候曾经在周家塾馆借读,因此对周恩来的到来非常欢迎。

陈氏非常关注周恩来的学业,于是向陈式周提出,是否能让周恩来去陈家塾馆继续学习。陈式周与周恩来聊天后被周恩来的知识水平感到非常吃惊。

年仅10岁的周恩来,不仅对古代百家思想均有独到的见解,还熟悉各个朝代的历史。于是陈式周说:“孩子已经有了很扎实的文化基础了,就别再让他上蒙馆了,我家的塾馆只能教授那些蒙童孩子,如果愿意,让他去我的书房读书吧。”

于是周恩来并没有进入陈家塾馆读书,而是在陈式周的书房里读书学习,陈式周也在空余时间对周恩来进行指点。

也就是在这时候,周恩来接触到了《西厢记》、《醒世恒言》等更深层次的文学著作,这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但是嗣母陈氏的病日益严重,在宝应呆了三个月后,母子俩还是回到了清江浦陈家花园。

陈氏回到清江浦没多久,就告别了人世,周恩来为嗣母办完丧事后,带着两个弟弟返回了淮安的周家。

这时候的周家更为没落,稍微有点力气的男丁都出门干活去了,家里只有周恩来的八叔和八婶在苦苦支撑。

从小而爱学习的周恩来不愿意自己的学业就此荒废,希望八婶杨氏去淮安城东岳庙的龚家进行说情,只求能让自己在龚家塾馆继续学习。

杨氏带着周恩来、周恩溥、周恩硕以及周恩寿四兄弟来到了龚家,周恩来的表舅龚荫荪对四兄弟进行了考核,最终只有周恩来通过了考核,得到了在龚家继续读书的机会。

由于龚荫荪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派,所以在龚家书房里有很多进步的书籍,比如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邹容的《革命军》以及《中华时报》等。

图6 严复,曾留学英国,翻译了《天演论》

这些书籍给周恩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革命的种子从此在他的心中埋下。除此之外,在龚家塾馆周恩来还学习了魏碑,最终形成了周恩来颜体加魏碑的独特书法风格。

但是,周恩来在龚家只学习了一年的时间。由于龚荫荪是革命党人,他很快被朝廷注意到。1909年,龚府被清政府所抄,周恩来失去了在老家读书的最后一个地方。

1952年秋天,周恩来视察上海时,与自己的姨表姐龚志如见面时说过:“表舅(龚荫荪)是我在政治上的启蒙老师。”

离开私塾,进入学校

见老家再无自己的容身之处,周恩来便跟随自己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奉天省银州(辽宁省铁岭县),并一直寄居在伯父家里,同时进入了当时比较有名的银岗书院读书。

银岗书院在当时是理念比较先进的学校,周恩来就是在这里开始接触了西式教育,从小接触古典文学的周恩来对西式教育感触很深,这对他的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

尽管在东北的这段时间,周恩来转了好几次学,但是凭借其刻苦的学习态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除了学习之外,周恩来还特别关注国内的形式,尤其对孙中山的革命派颇为感兴趣。先后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图7 陈天华,中国同盟会成员之一

清王朝被推翻后,周恩来在学校带头剪掉了象征着封建思想的辫子,“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口号就是在这时被提出来的。

1912年周恩来的一篇作文被评为甲等,题目是《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在文中提出了“在学习中应奋勉学习”,“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1913年,由于伯父的工作调动,周恩来跟随伯父来到了天津,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学校。

在校期间,周恩来更加发奋图强,品学兼优,尤其是对当时具有民主思想的报刊、书籍非常关注,经常在业时间看一些例如《民权报》、《民立报》、《大公报》这类的报刊。

南开大学期间,由于受西式教育的影响,周恩来已经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了,他还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宣传爱国事业,也就是在这时,练就了较高的演讲水平。

不仅热衷于读爱国文章,自己也经常在《敬业》、《校风》等刊物上面发表自己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大力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抨击政府的黑暗,对穷苦百姓表示同情。

他的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呼吁青年学子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救国救民,不要被金钱蒙蔽双眼,要做个心存报国志向的人。

1917年7月,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毕业后,决定赴日留学,临别前他去东北看望了自己的伯父,然后启程去了日本。并在临行前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一著名的诗句。

周恩来在日本仅仅学习了17个月,得知南开学校将要创立大学部,于是决定回国,报考南开大学。

回国时,正值当时“五四”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周恩来便以南开校友的身份,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周恩来经过严修、张伯苓的批准,免试进入了文科班学习,大学期间,周恩来成立了“南开出校学生通讯处”,也就是后来的南开校友总会的前身,主要职责就是为广大校友服务。

图8 南开大学里周恩来的雕像

在南开大学期间,周恩来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领导爱国学生运动上,并创建了革命团体——觉悟社。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学生领袖带领数千人到北洋政府请愿,但是遭到逮捕。在狱中,周恩来深入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后来经过多方施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周恩来等人。

远赴欧洲

在狱中,周恩来就有了去欧洲寻找真理的打算,这个想法得到了严修与张伯苓的支持,并设立了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另一个学生出国的费用。

为此,严修还专门给北洋政府的驻英公使顾维钧写信,还专门在严家账上为周恩来立了户头,每半年支款一次,由顾维钧托人负责转寄。

图9 中国最早的外交家——顾维钧

尽管后来周恩来成为了共产党员,但是严修丝毫不追究,并说:“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周恩来对此十分感激。

在欧洲期间,周恩来一直与严修、张伯苓等人保持着亲密联系,并积极与旅欧的其他中国学生联系,还成立了留欧南开同学会。

图10 南开系列学校创始人——严修

在欧洲期间,周恩来学习了多国语言,这为他日后成为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奠定了基础。并认真研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坚信了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拯救中国。

回国后,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在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期,给予的我党很大帮助。

由于待人谦和,又有大量的与人沟通经验,周恩来回国后一直负责我党对外沟通的工作。从最初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到建国后我国的系列外交成就,都离不开周恩来的贡献。

回顾周总理的教育经历,从进入私塾的那天起,就一直心存救国的伟大志向,永远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并且在学习上有着强于常人的定力。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为日夜操劳,永远的离开了人世,我不想过多的强调他的功劳,看看当时长安街上追赶总理灵车的群众,就足以说明一切。

图11 邓小平出席周总理的追悼会

周总理的逝世是中国的损失,他像一颗蜡烛一样,在他燃烧殆尽之时,照亮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周总理把一生都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然而,这位世纪伟人却一生无儿无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总理与南开同学的情谊
严修想把爱女嫁给周总理,被婉拒后他做了一件事,周总理很感激
摄影:周总理10张珍贵的青年照,比现在任何明星都帅!
微头条
周恩来与他的四位母亲
周总理的诗人情怀: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