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粮油检验综合知识
1、粮食定义:粮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块根、块茎以及加工产品的统称。《条例》中粮食的含义是指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
2、原粮、成品粮和粮油副产品的定义:原粮亦称“自然粮”,一般指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如稻谷、大麦、小麦、玉米、大豆等。成品粮由原粮、油料经加工而成的符合一定标准的粮油制成品的统称,如面粉、大米、小米、玉米面、大豆油等。粮油副产品是指粮食油料在加工过程中除成品以外的其他产品,如麦麸、花生饼、米糠等。
3、粮油标准的定义和分级:粮油标准通常是粮油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名词术语、包装、标签等标准的简称。我国以现行粮油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代号以GB(汉语拼音头两个字母,表示。如《GB1350-1999稻谷》表示标准名称是稻谷,标准级别是国家标准,标准序号是1350,标准发布年代是1999年。
4、粮油质量标准四种形式:我国粮油质量标准形式分为:“三项质量标准”(水分、杂质、不完善粒)、最低等级制标准、“半等级制半增减价标准”和“全项目增减价标准”四种形式。目前实行的是“半等级制半增减价标准”
5、粮油检验的定义和任务:粮油检验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油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检测和分析的一门专业技术。它贯穿在粮油收购、销售、调运、储藏、加工、进出口等流转环节中,是整个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检验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粮油质量标准,进行粮油质量的检验和监督,正确贯彻依质论价政策,促进粮油质量及出品率的提高,监测病虫害、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对粮油的危害和污染,以保证粮油的安全储存和合理利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粮油检验方法: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感官分析。
6、粮油感官鉴定的几种方法:(1)、视觉鉴定法(2)、嗅觉鉴定法(3)、味觉鉴定法(4)、触觉鉴定法。
7、检验粮油样品的定义及分类:从一批受检的粮油中按规定扦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称为粮油样品简称样品。样品可分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和试验样品三类。粮食油料的原始样品一般不少于2kg;油脂的原始样品不少于1kg.对于调拨、出口的粮油要保存不少于1kg的原始样品,经登记、密闭,加盖公章和经手人签字后置于干燥低温处妥善保管一个月,以备复检。
8、扦样的定义及原则;所谓扦样,是用适当的扦样器具从一批受检的粮油中平均的采取有代表性的原始样品的过程。扦样的原则有以下几条:(1)受检的粮油必须是同种类、同货位、同批次并且品质基本一致的。个别部位品质异常的应单独取样检验。(2)扦样部位要按扦样标准规定的方式分布均匀。(3)各扦样点所扦取的样品数量要一致。如果发现原始样品数量不够时,可增设扦样点扦取样品。(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时每个扦样点一般不大于0.5公斤)。
9、扦取粮油样品的单位和数量:在粮油检验上,将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的粮食、油料或油脂划为一批,作为一个检验单位。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200t,特大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50t。(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大型仓房和圆仓均以不超过2000t为一个检验单位,分区扦样,每增加2000t应增加一个检验单位。)
10、粮食和油料的扦样方法:按不同的仓型、不同的储存形式、不同的运输方式,可分为散装扦样法、包装扦样法、流动扦样法、零星收付扦样法以及特殊目的扦样法。
11、散装扦样法:(1)仓房扦样法:对散装的中、小粒粮食、油料,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1〉分区设点:根据粮堆面积大小分区,普通房式仓每区面积不超过50m.高大平房仓按350m左右分区。各区设中心和四角五个点。区数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相邻两区交界线上的2个点共用。粮堆边缘的点应设在距墙边50cm处(高大平房仓的边缘点距边缘1m处)(如图1所示)。〈2〉分层:按粮堆高度分层,堆高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3m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以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如遇堆高在3~5m时,应分四层,堆高在5m以上的分五层,第一层距底部30cm处,第二层为堆高的1/3处,第三层为堆高的1/2处,第四层为堆高的3/4处,第五层距 粮面以下20cm左右。〈3〉扦样: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点扦样。各点扦样数量一致。(2)圆仓(屯)扦样法:对散装的中小粒粮食、油料,圆仓(屯)扦样方法是分部设点,分层扦样。〈1〉分部:按圆仓(屯)直径分内(中心)、中(半径1/2处)、外(距仓边缘30cm左右)三部(如图2所示)。〈2〉设点:圆仓(屯)直径在8cm以下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2、4共7个点。直径在8cm以上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4、8共13个点。〈3〉分层:同仓房扦样。〈4〉扦样: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点扦样。(3)对散装的特大粒粮食、油料(如花生果、桐籽、大粒蚕豆、甘薯片等),均采取扒堆的方法,参照“分区设点”的原则,在若干个点的粮面下10~20cm处,不加挑选地用取样铲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图1 散装粮食、油料分区设点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区五点)     (两区八点)          (三区十一点)
12、流动扦样法:对于在机械传送中的粮食和油料的扦样,首先按受检粮食和油料的数量和传送时间,定出取样次数和每次应取的数量,然后定时定量从粮流的终点处横断接取样品(严禁在输送带或绞龙中取样)。
13、包装扦样器的扦样方法:扦取包装粮食和油料的样品时,手握器柄,探口向下,从袋口一角沿对角线插入包中,转动器柄探口向上,粮食、油料即落入槽中,平直地抽出扦样器,注意扦样口恢复原状。注意扦样式不能抖动,每包扦取次数要一致。中、小粒粮食和油料的扦取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5%。
14、原始记录表(簿)的填写要求:(1)填写原始记录应使用钢笔或中性笔,不允许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晰、易于辨认。(2)记录测定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所用计量器具的测定精度一致。即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3)测定结果的计算值比标准的指标值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报出的结果应是经数据处理和修约后的最终特定值,其数值与标准的指定值有效数字位数保持一致。(4)数字修约以“四舍六进一,遇五看仔细,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为零看偶奇,五前为奇则进一,五前为偶应舍弃”为依据。(5)原始记录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已废除的或非法定计量单位严禁在原始记录中出现。(6)原始记录表(簿)中所有空格均应填写,如有的项目未进行检验,则应在空格中画一斜线。(7)书写出现错误时,应按规定方法进行改正,即在要更改的数据上画横线(要保留原始记录的字迹清晰可辨),再在其上方或近旁书写正确的数字,同时更改人应在更改处盖上更改人的印章或者签字。按月统计更改率,每人每月不得超过1%。
15、分样器分样方法:分样时,将清洁的分样器放稳,关闭漏斗开关,放好接样斗,将样品从高于漏斗口约5cm处倒入漏斗内,刮平样品。打开漏斗开关,等样品流尽后,轻拍分样器外壳,关闭漏斗开关,再将两个接样斗内的样品同时倒入漏斗内,继续照上法重复混合两次。以后每次用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按上述方法继续分样,直至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接近需要试样重量为止。
16、四分法的定义和分样方法:用分样板将样品充分混合,按2/4的比例分样的方法称作四分法。四分法适合于原粮、油料和成品粮,也适用与大粒粮食、油料(如甘薯片、花生果、蚕豆等),但对散落性大的粮食、油料如大豆、豌豆、油菜籽、薯类不宜用四分法分样。分样方法:分样时,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0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四、五次,将样品摊成等厚得分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数量为止。
二、部分粮油检验项目相关知识
1、杂质的概念和分类:杂质是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没有食用价值的物质和影响粮食、油料质量的异种粮粒。杂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筛下物:通常指通过规定筛层的物质。如:小麦通过1.5mm,稻谷通过2.0mm圆孔筛的物质.(2)无机杂质:一般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的泥土、砖瓦块及其它无机杂质。(3)有机杂质:一般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的无食用价值的粮油籽粒或异种粮粒、杂草种子,自然脱落的稻壳、植物体及其它有机杂质。
2、不完善粒的概念:有虫蚀、病斑、生芽、热损伤或未熟等缺陷但仍有食用价值的粮食、油料颗粒的统称。小麦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霉变粒、病斑粒、生芽粒、破碎粒;稻谷不完善粒包括:未熟粒、虫蚀粒、霉变粒、病斑粒、生芽粒。(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的囊壳。黑胚粒: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的颗粒。)
3、粮油水分的定义及测定方法:粮油水分是指粮食和油料中所含水分的量。一般用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粮食油料总重量的百分率来表示。按水分在籽粒中的分布状态,有自由水和结合水。测定方法:105度恒重法(仲裁方法);定时定温烘干法;隧道式烘箱法;两次烘干法;电子仪器快速测定法。
4、标准水分、安全水分的定义:标准水分是指粮油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标准,它是计价的重要依据。安全水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储藏的水分,一般认为粮食中的水分,几乎都是结合水时,才能保证储粮的安全。安全水分与温度有关,各地温度不同,安全水分指标也不同,所以又称相对安全水分。安徽省小麦、稻谷安全水分分别为:13.0%,14.5%。
5、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高水分的定义:只能保证粮食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存,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水分,称为粮食的半安全水分。易造成粮食发热霉变的水分,称为粮食的危险水分。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标准,称为高水分,半安全水分和危险水分均属于高水分。高水分粮食不利于安全储藏。
6、隧道式烘箱法的原理和方法:原理是在一定规格的烘盒内称取一定质量式样,在规定加热温度的烘箱内,烘干一定的时间,烘干前后质量差即为水分含量。隧道式烘箱是将象限称和烘箱结合起来的一种测定粮食、油料水分含量的专用仪器。使用该仪器烘干式样后,无需冷却,即可直接用象限称称量,并可在象限称上直接读出试样的水分含量,无需计算,因而大大简化了操作和设备,进一步缩短了测定时间,测定一个试样的时间减少到只需20min,并可连续测定试样,测定值与105度恒质法测定值之差不超过0.5%,适宜广大基层采用。隧道式烘箱法测定谷类水分的温度为160℃±2℃,时间20min,试样质量10g,烘盒规格:直径7.5cm,高2cm。
7、容重的定义及影响小麦容重的因素: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称为容重,单位用g/L表示。影响小麦容重的因素:(1)水分的影响;(2)杂质的影响;(3)未熟粒的影响;(4)籽粒形状、大小及千粒重的影响。
8、小麦硬度指数的定义: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占试样的质量分数,用HI表示。硬度指数越大,表明小麦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麦硬度越低。(制备样品时,应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和破碎粒)。
9、稻谷出糙率的概念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稻谷出糙率是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检测稻谷出糙率时,试样应不包含糙米。(2)在砻谷前,生芽粒、生霉粒需单独剥壳检验。(3)称量糙米质量前,应检验砻糠抽斗中砻糠中有无混入糙米,如有应取出,一并称量。
10、整精米、整精米率的定义:整精米是指糙米碾磨成加工精度为GB1354规定的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大米时,部分米粒破碎,其中长度达到该批大米完整米粒平均长度3/4(含)以上的米粒。整精米率是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的质量分数。
11、谷外糙米定义:混在稻谷中的糙米粒。
12、黄粒米的定义: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三、小麦、稻谷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1、小麦的分类:(1)硬质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2)软质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质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3)硬质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4)软质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5)混合小麦:不符合以上四点规定的小麦。
2、小麦质量要求:各类小麦质量要求见表1.其中容重为定等指标,三等为中等。
表1 小麦质量要求
等级
容重/(g/L)
不完善粒/%
杂质/%
水份/%
色泽、气味
总量
其中:矿物质
1
≥790
≤6.0
≤1.0
≤0.5
≤12.5
正常
2
≥770
3
≥750
≤8.0
4
≥730
5
≥710
≤10.0
等外
<710
注:“—”为不要求
3、稻谷的分类:(1)早籼稻谷: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2)晚籼稻谷: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部分较多。(3)粳稻谷:粳型非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胀性较小。(4)籼糯稻谷: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或细长型,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状,粘性大。(5)粳糯稻谷: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状,粘性大。
4、稻谷质量指标:各类稻谷以出糙率为定等指标,三等为中等。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2.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3.
表2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
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含量/%
水分含量/%
黄粒米含量/%
谷外糙米含量/%
互混率/%
色泽、气味
1
≥79.0
≥50.0
≤1.0
≤13.5
≤1.0
≤2.0
≤5.0
正常
2
≥77.0
≥47.0
3
≥75.0
≥44.0
4
≥73.0
≥41.0
5
≥71.0
≥38.0
等外
<71.0
-
表3  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
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含量/%
水分含量/%
黄粒米含量/%
谷外糙米含量/%
互混率/%
色泽、气味
1
≥81.0
≥61.0
≤1.0
≤14.5
≤1.0
≤2.0
≤5.0
正常
2
≥79.0
≥58.0
3
≥77.0
≥55.0
4
≥75.0
≥52.0
5
≥73.0
≥49.0
等外
<73.0
-
“注:-”为不要求。
5、 《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中,对收购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各项指标增扣量办法:(1)水分:实际水分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但低于标准规定指标2.5个百分点及以上时,不再增量。实际水分含量高于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00%,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2)杂质:实际杂质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实际杂质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5%,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矿物质含量指标超过标准规定的,加扣量0.75%(荞麦除外),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荞麦中矿物质指标每低于或高于标准0.1个百分点,增扣量0.5%,低或高不足0.1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3)不完善粒:不完善粒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扣量0.5%,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4)整精米率:整精米率低于白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1个百分点,扣量0.75%,低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扣量;高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整精米率低于38%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整精米率低于49%的粳稻,不列入政策性粮食收购范围。(5)谷外糙米:谷外糙米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2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2个百分点的,不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6)黄粒米:黄粒米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7)互混率:互混率高于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扣量,互混率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籼、粳谷中混入糯谷,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5个百分点,扣量1.0%,高不足5个百分点的,不扣量。(备注:标准中凡规定质量等级的,一律以中等为计价基础。)
6、《关于提高2011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的通知》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2011年继续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93元。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
7、稻谷、小麦储存品质指标 :(见表4、表5)
表4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
项目
籼稻谷
粳稻谷
色泽、气味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脂肪酸值(KOH干基)/(mg/100g)
正常
正常
基本正常
正常
正常
基本正常
≤30.0
≤37.0
>37.0
≤25.0
≤35.0
>35.0
品尝评分值/分
≥70
≥60
<60
≥70
≥60
<60
表5  小麦储存品质指标
项目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
正常
正常
基本正常
面筋吸水量/(%)
≥180
<180
--
品尝评分值/分
≥70
≥60且<70
<60
计算题
某粮库2010年6月6号收购卖粮人小李120包小麦,净重为10800公斤重,经检验质量为:品种为白小麦,色泽、气味正常,容重755,水份13.1%, 杂质1.6%, 不完善粒9.5% ,硬度指数61。1、判定此批小麦是什么等级?什么品种?2、计算小李所售小麦的实际入库量。
解答:
1、此批粮食判定为三等硬质白小麦。
2、质量扣量%=水分扣量1.00%+杂质扣量1.5%+不完善粒扣量0.5%=3.0%
质量总扣量=净重×质量扣量%=10800×3.0%=324(公斤)
实际入库量=净重-质量总扣量=10800-324=10476(公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粮油商品基础知识
粮油检测知识整理
粮食检验—大米
现行粮油国家标准目录
粮食工程导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