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孤独之旅》设计

知识目标:

1、结合《草房子》,了解“孤独之旅”的前因后果,引发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兴趣。

2、细读文本,理解文中杜小康在这趟放鸭之旅中的心理变化轨迹。

3、培养学生在成长途中的抗挫折意识。

 

教学过程:

(每个环节请括号注明渗透什么知识点?贯穿什么理念?)

一、谈“昨天的杜小康”

   有个男孩,他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当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而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可不再是这样的了。下面,让我们跟着他,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放鸭之旅”中成长的杜小康,激起学生对《草房子》的阅读兴趣,让原著来帮助学生更一步了解文本中的形象。) 

 

二、感受“今天的杜小康”

1、阅读第一段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散文:《前方》  ppt显示

 

①杜小康就要离家了,他的离家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  

明确:无奈  

(借助曹文轩的一句话来作为解读文章的一个窗口,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纵向的深入,深化文章的主题。

你们从哪个词读出了无奈?

 明确:只好 

(品读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呢?

  明确: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放鸭之旅”,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

(检测预习情况,对故事的主要内容的复述)

  资料链接: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船上有被子、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因为,那边鱼虾多,活食多。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那时,就在苇荡围一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ppt显示

 

2、阅读2--27自然段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曹文轩散文:《前方》  ppt显示

  能让学生带着一种精神预设走进文本,走进杜小康,同时也能让小说教学更显宽度。①请同学们阅读227自然段,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杜小康有怎样      

的心理感受?请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们心理的词语。

  明确:茫然和恐惧、害怕、胆怯、恐慌。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路上风景不错,跟着父亲的杜小康怎么会恐惧呢?(提示:通过环境描写去感受人物心理。)

 1、无家:“就什么都没有了”、“熟悉的树木……遥远之物”、“陌生的天空……从未见过的面孔”、“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为了无家的漂游者”(家里本来有母亲、有朋友、有学校、有熟悉的环境)

2.无声:“没有其他声音……使人感到振奋”、“杜小康想听到声音……不可能”

3、无知:“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4、无人:“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第一缕炊烟……惟一的炊烟”

5、无尽:“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6、无助:“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

7、无期:“明年春天”

8、带着挽救家道的使命去放鸭,而不是去旅游的,这种精神压力让人恐慌。

9、父亲的精神缺席:“杜雍和沉着脸……置之不理”、“仿佛稍微慢一点下来,他也会像儿子……茫然和恐慌”、“父亲显然是有所慌张的”

(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中,感受杜小康的恐惧,在品读文字的同时,对这份无奈和恐慌身临其境。)

3、阅读第三部分

 ①日子一天天过去,杜小康碰到了最大的敌人“孤独”,请同学们找出体现“孤独”的词句?

明确:1、无法比拟的孤独:“……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

2、无人可见的孤独:“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3、无话可说的孤独:“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

4、无处不在的孤独:“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5.无法忍受的孤独:“我要回家……”

 (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想象力,感受语言背后的文字空白)

②面对这份孤独,杜小康接受了现实,请你研读文章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明确:1、父亲“几乎晕倒在地上”,而杜小康却“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还是分头去找吧。”(从“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到“我要回家”再到现在的“还是分头去找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杜小康从逃离孤独转变成了直面孤独。(勇敢)

            2、“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 “将一些芦苇踩到……”(坚强)

            3、“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 “抠了”、“嚼着”(乐观)强调动词“抠”的字形

   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曹文轩散文:《前方》  ppt显示

  (品味语言,在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放鸭旅途中的孤独,成了杜小康成长的舞台,不断地壮大和发展自己;暴风雨下的杜小康,学会了坚强、勇敢、乐观,直面孤独,甚至享受孤独。

  品读“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份惊喜,杜小康为什么如此惊喜?

  明确:1、父亲的承诺:鸭子下蛋了便可以回家了,学费也有着落了,可以说,“鸭蛋下蛋”是他这段孤独之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前方”,正是对鸭蛋下蛋的期待支撑着他面对孤独。

        2、收获的喜悦:鸭子下蛋了,表明他的这段日子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了,一个孩子,第一次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第一次品尝到了生活的赐予,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激动啊。

  (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体悟杜小康情感。)

 

三、拓展孤独

  题目为什么不是成长之旅放鸭之旅,而是孤独之旅

 明确:抓住“孤独”在小说和杜小康中的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分享学生对孤独的理解,检测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抗挫折意识落实情况,让学生把课堂走向生活。)

 

小结: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孤独之旅走完了,而我们的小康他还得借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陌生的前方在等着他。

                                                                            

 布置作业: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把语文走向生活,体现人物关怀,引导学生会孤独的积极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市赛稿)(一)
孤独之旅(优质课实录)
《孤独之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孤独之旅(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部编九语上教案」16* 孤独之旅
孤独,让思想一路生花———语文教学随想录(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