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都区2005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自验报告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根据《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在建项目专项检查的通知》(鄂农办函[2006]19号)和国家、省、市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的要求,我区于8月下旬在市农发办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专家组对200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自查自验,现将自验工作情况及自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验方法与措施
    2006年7月11日,我办接省办文件后,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区财政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根据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检查的范围和重点,制定了区级自查自验的方法步骤,按照标准严格、形象突出、功能齐全的总体要求对200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和资金管理进行了全面整改。具体检查组织工作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办于7月11日和7月12日分别召集农发办人员和检查组专家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学习了鄂农办函[2006]19号文件精神,会上就检查专班组成、检查方式方法、检查时间安排、检查职责分工进行了详细地安排部署,通过学习确保全体参检人员充分认识到此次检查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新时期农发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突出重点,明确方法。在检查内容上,我们重点突出八个方面,即项目前期准备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建后效益发挥情况、建后管护情况和资金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乡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情况、资金“三专”管理和报账制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在检查方式上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议、五结论”,即听项目镇(办事处)情况介绍和工作汇报;看项目建设内容、质量及整体形象;查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由各参检人员对照验收考核评分标准逐项进行评议打分;由验收组长最后作出综合性验收总评结论。
    3、开展自查,自我整改。由于这次检查的涉及面较宽,时间较紧,我们一方面组织专班清查整理财政资金和县级报账的有关资料,主要是看计划执行是否严肃,有无调整计划和增减建设内容的情况,无偿资金县级报账是否规范,有无资金支出与项目计划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对照5月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项目县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级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的情况,开展自查整改。另一方面要求以项目区乡镇为单位,对2005年度农发项目和资金开展一次普遍自查自纠工作。
    4、组织专班,全面检查。7月23日—26日我办组织农、林、水、审、财等有关部门专家一行7人组成检查专班,对2005年度在建项目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具体分四步实施,第一步:由检查组集中听取项目区关于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汇报;第二步:对照上级批复计划和国家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资金管理规定及验收标准等文件,现场查验项目区的建设和管护情况,座谈、走访项目区的干部、群众,听取他们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看法和要求;第三步:清查资金到位拨付使用情况,对照工程检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清查文档管理情况;第四步: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议,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
    二、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情况
    2004年以来,我区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政部29号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和省财政厅、农发办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按照集中连片、滚动开发的思路,牵头制定了《曾都区2004—2010年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重新修订了《曾都区2004年-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划》。将全区85万亩基本农田按粮食主产区、灌区或者是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统一规划为何家、安南、府河、曾北等8个土地治理项目区,实行分年治理。目前,我区的高产农田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主核心区,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项目参与并向四周扩展的建设格局。在农发项目的选择和申报上坚持五看一定:即一看项目申报乡镇是否纳入《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范围;二看乡镇是否诚实守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偿还;三看乡镇领导班子强不强、是否团结,能不能、会不会为群众办实事;四看群众有没有积极性,是要群众干还是群众要干;五看配套能力是否具备,群众筹资投劳能否落实等。在勘察设计上本着科学、实际、实用的原则,坚持资质专家设计、专班专家评审,逐一对沟、渠、路、桥、站等项目工程定点、定位、定量,严格按照省下达投资额度和有关规定,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扩初设计,保证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库管理上,对所有开发项目按备选、在建、竣工分类纳入项目库实行项目微机动态管理。
    三、项目计划完成和工程质量情况
    1、开发任务全面完成。国家批复我区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2个,涉及淅河、万店、唐镇、万福四个镇、办事处,计划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4.28万亩,实际完成4.28万亩,所有项目工程建设基本上按国家、省批复计划执行,没有擅自变更现象。各项治理措施完成情况如下:(1)水利措施:建拦河坝2座,新建及改造排灌站18座,新打机电井2眼,输变电线路配套2公里,新建和扩建加固小型蓄排水工程13座,开挖疏浚沟渠68.85公里,衬砌渠道74.68公里,修建田间建筑物2230座, 分别占计划的100%。(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6000亩,修建机耕路50.1公里,建良种晒场5400平方米,购置和配套农业机械68台(套),分别占计划的100%。(3)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0.4万亩, 占计划的100%。(4)科技措施:技术培训26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5台,示范推广4500亩,分别占计划的100%。
    2、工程建设质量良好。近年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将建设重点始终放在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针对制约项目区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采取主攻措施,重点突出了“水袋子、旱包子”的治理,采取合理布局沟渠和建设排灌泵站等方式,结合冷浸田或旱包子的治理,消除了项目区及周边的水利死角和岗地周围低洼的渍洪灾害。在严格筛选立项的基础上,项目区的泵站、涵闸等主体工程建设标准较高,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过去的“水袋子”和“旱包子”,变成了涝能排、旱能灌、排灌畅通、地下水位可控的稳产高产田。在水利措施方面,项目区普遍使用混凝土U型渠、管道输水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排灌沟渠布局合理,田间配套建筑物规范齐全;排灌泵站的各类设备相互匹配,综合设置标准较高;骨干蓄水建筑物安全可靠,利用合理。在农业措施方面有较高标准的机耕路、生产路,田块整齐,田面平整,田间道路宽密度适宜,有一部分机耕道铺设砖渣、碎石并进行了硬化,机械化作业通道设置适宜。在林业措施方面,农田防护林采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树种,林相整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也较好,长势较好,明显改善了项目区生态效益。土地治理项目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桥涵闸相配套”的农业生产格局。2005年度农发项目经过区级检查验收,万店先觉庙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唐镇石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都被评为合格以上的工程,自验评分分别为  94.5分、 95.5分。
    四、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在工程建设队伍选择和主要建筑材料采购上采取招投标制。凡是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工程建设队伍,把好工程质量关;对泵站机电设备、预制U 型槽等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生产供应商;对2005年度项目区工程建设涉及的重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的9座泵房、2座漫水桥、8000米硬化排灌渠、泵站机电设备、预制U型槽及全部压力管、涵管等19个标的共计500余万元财政资金进行了招投标,招标结果大大促进了农发“阳光工程”建设,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把项目区镇、办事处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及第一责任人。三是在项目监督管理上强化工程监理制和项目资金公示制。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监理单位——随州曾广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对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部纳入监理范围,对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进行重点监理。将项目申报、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投入额度、施工及监理单位、工程预决算及审计结果在项目区采取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公布,以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四是在项目管理上严格区、镇两级农发专管员职责。按综合、项目、财务等岗位职责分工和区、镇级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区级农发专管员和乡镇农发专管员管理办法,将农发专管员按岗位职责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区级农发综合专管员、项目专管员、财务专管员及乡镇项目区农发专管员;固定两名副主任和两名办事员作为区级农发项目专管员,在日常工作中与项目区镇、办事处农发专管员和工程监理员一起负责项目区的工程施工和验收报账工作,综合、财务专管员根据省市农发办各主管线上的要求做好各自对口的工作,促进了农发监管工作由临时性向日常性转变,保证了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增强,为我区农发高产农田建设提档升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1、资金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国家和地方资金投资计划为18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5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41万元、区级财政配套85万元),占总投资68%;自筹资金598万元,占总投资32%;按用途分:水利措施997.5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17.41万元;农业措施685.2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67.37万元;林业措施2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12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项目管理费42.22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其中工程监理费26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 18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5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41万元、区级财政配套85万元),自筹资金598万元。拨付财政资金1088万元,待拨付财政资金192万元;分项目区为:万店镇先觉庙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拨付财政资金  605.2万元, 待拨付财政资金106.8万元;唐镇石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拨付财政资金482.8万元, 待拨付财政资金85.2万元。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128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817.41万元;农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267.37万元;林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 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128万元;其它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42.22万元,其中工程监理费26万元。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1088万元,其中:水利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694081万元;农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46.09万元;林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96.5万元;其他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5.6万元。
    2、资金管理情况。一是健全了制度。按照国家、省办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文件规定,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曾都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曾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单项工程验收和资金报账实施细则》。二是坚持区级财政资金配套制。区财政每年都将农发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坚持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 “三专”管理。四是坚持执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对项目建设单位上报的施工合同、竣工决算等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验证,明确规定“三不”,即项目建设单位各项报账资料上报不全的不予拨款;项目建设随意降低质量标准的不予拨款;农发办专管员不到场审核或审核不通过的不予拨款。五是坚持国库集中收付制。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资金筹集、划转支付环节和程序由以往间接拨款模式变为直达模式。
    六、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情况
    “三分建,七分管”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2004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建后管护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长远大事来抓,把建设和管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发项目发挥长远效益,具体做到了“一统一、二移交、三负责、四落实”;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项目竣工移交。项目区建成经过国家或省(市)验收后,区办将会同项目区乡镇,搞好工程决算、办理工程项目移交手续,落实项目工程管理;二是制定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根据农发项目工程特色、详细制定单项工程管理制度,公约和规程、使管护工作有章可循;三是落实管护责任。要求把每个单项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对有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对无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要落实责任制,使项目工程最大限度地不受损坏和损失;四是落实管护资金。为长期保持工程设施完好率,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区办要求,对有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要做到承包自养,对其他工程项目维修资金乡镇村组可采用“一事一议”政策筹集解决。通过以上管护措施,真正实现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一片,管护一片,见效一片的开发目的,以保证工程运行良好,持续发挥效益。
    七、项目建设效益完成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农民期盼已久,但自己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维持了农业生态平衡、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社会效益显著。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农民期盼已久,但自己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淅河镇先觉庙项目区阳光村地处先觉庙水库溢洪道附近,看得到水但是用不到水,村里原有的耕地因为用水没有保证而只能种植芝麻、花生等旱作物,通过在该村新建谌家湾、白鹤嘴等2座泵站、开挖衬砌渠道 12900米,将该村耕地全部改造成稳产高产适合种植水稻的当家田,亩平均增收350元;该项目新建的塔儿湾漫水桥和先觉庙漫水桥,彻底解决了淅河、万店两镇5个村1.2万村民的出行问题和近50万吨粮食、蔬菜、水果、农资、建材的出进问题,当地村民欣喜的称之为“连心桥”、“致富桥”;通过在唐镇石伏项目区新建油坊湾泵站,解决了杨寨村民老少三代期待四十多年而未能解决的用水问题,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被誉为“连心工程”。
    (二)经济效益可观。项目区经过治理后年可新增灌溉面积0.4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96.25万公斤,棉花5.33万公斤,油料13.9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47.97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584.89万元。通过与银丰麦面公司签订“优质小麦订单”,由银丰麦面公司向项目区农户免费提供良种,走“龙头企业+项目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路,项目区种植优质小麦面积达80%以上,户均增收60余元;通过灌排渠道的硬化,农业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原来一个星期灌溉用水不能到田块,现在放水只用两天时间,今年整个项目区提前十天插完秧,年亩平节水50余方。
    (三)农业技术先进适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办通过对项目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累计在项目区培训农民2600人次,取得“绿色证书”的有450人,发放农机补贴68台套12.97万元,示范推广了“银丰一号”和“9023—8”等优质小麦的大田种植,推广了高产抗病杂交中稻新品种Ⅱ优205、Ⅱ优084,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Ⅱ优87以及双低油菜华杂4、5、6号,高产优质鄂杂棉4号等名优新品种25个,示范推广优质粮棉油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水稻软盘旱育抛栽技术、油菜直插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病虫害综防技术、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等,示范推广面积达4500亩。把我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真正建成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推广区、粮食稳产高产区。
    八、自我评价
    我区200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在省、市农发办的直接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相关规定,强化责任,服务“三农”,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施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保证了项目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二是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计划方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各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明显,经济效益高,农民得实惠多。四是在项目建后管护上探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五是执行了单项工程验收,严格了工程监理制度,确保了工程量完成和工程质量达标。六是规范了资金管理,实行了单项工程报账拨款,有偿资金债权债务落实。
    总体评价是:项目选项合理、规划设计合理、建设标准较高,工程质量较好、园田化农田设施配套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其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们认为我区2005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任务已全面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严格规范,达到了国家、省、市规定的验收标准。
    九、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一是在项目建设上,存在项目区之间建设进度不平衡的问题,部分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不高的问题,少数项目区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配套工程与园田化形象建设。二是在项目管理上,存在部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部分项目区对水利设施和田间配套工程施工监督不力,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够高,有的项目区标志牌和建筑物的编号不够规范,有的排渠的清淤除杂抓得不力,工程竣工移交相对滞后,给建后管护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在资金使用与管理上,一是存在单项工程报账迟缓,报账手续不够规范。二是资金管理重视报账程序,忽视对实际工程的监管;重视对计划的监督执行,忽略了实际工程施工中项目变动的跟踪问题。三是在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回收中抱有用观望攀比心理,缺乏切实可行的回收措施,年度回收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2、改进措施。一是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质高产农田示范建设,加强前期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开发的整体水平,积极探索项目区农民增收的路子。二是对项目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整改,保证计划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工程管护,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搞好移交,落实责任,保证项目工程长久持续发挥效益。四是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对农发财会人员的培训,规范农发财务核算管理;进一步强化有偿资金的管理,确保有偿资金的回收。
    (二)几点建议
    1、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亩平投资标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是高产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亩平投资标准平原地区为440元(财政资金为300元)、丘陵地区570元(财政资金为400元)与高产农田建设亩平投资标准1000元相比差距较大,导致项目工程质量不能从整体上达到高产农田建设的要求。因此,建议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亩平投资标准,并使之与高产农田建设亩平投资标准保持一致。
    2、取消或适当减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中群众筹资投劳比例。因为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公益性强,加之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以老、弱、病、残者居多,在项目受益范围内进行筹资投劳可使每一农户承担数额占家庭收入比重过大,导致项目区农民负担过重,迫使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从而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在各级政府要求给农民减负的情况下,农民群众再大量投入实物或现金进行项目建设有相当难度,同时,涉及的又是千家万户老百姓,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议取消或者适当减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中群众自筹比例(不超过中央财政资金20%为宜)。
    3、建立健全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央及省级财政有偿资金呆坏账核销机制。当前,由于受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负担过重、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回收异常艰难,地方财政包袱沉重。据统计,我区自1989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到期未收回中央财政有偿资金985万元,其中因厂垮人散而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286万元,因自然灾害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306万元,因公路、铁路、开发区建设占压农发项目区而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239万元,因其它原因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154万元。这些数量可观的呆、坏、死农发财政有偿资金落在基层而无法核销,现已严重阻碍了我区农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此以往将非常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议国家、省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机制,定期对往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进行核销,逐步化解沉淀在基层的财政有偿资金债务,以利于基层的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能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把服务于“三农”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搞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祁东县 - 老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瓜州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康乐县财政局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细则
冀农发办〔2011〕40号《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办法(试行)》
浅谈如何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