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画

画花鸟科是三科画种中普及率最强 但又是最难突破的画种之一。 近年来,虽然关于花鸟画创作理论的研讨会既各地的花鸟画展览铺天盖地,但是,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并不多见,事实上,在中国画学术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许多的花鸟画家普遍认为花鸟艺术是中国画传统程式最完善、兼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想最广泛和最深厚,也是最难突破的绘画艺术形式。纵观二十世纪花鸟发展史,自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现代花鸟大师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花鸟画成就平平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已有许多相对成功的尝试,但总体还是缺乏对传统恰当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深刻体会。恰当地运用写意语言。写出既具时代精神,又具有传统韵味的生活花鸟,表示传统意义上特定空间,这个特定空间不先是由内容所引发的比兴,寓意,拼弃大师所形成的固有模式,而是把许多的感受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内再因素,以及中国艺术精神与技术相互交融的高度,让我们感受到其作品既有文化气息,又有强烈的艺术个性

      这里,我们还要讨论在继承与发展的话题上讨论传统精神上技术的延续,在继承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和个性化的继承选择,探讨对于开拓特定空间的思考。

一、 传统的意义

     传统这一庞大的体系的确影响着当今花鸟画的发展,其意义就是在如何面对传统,在这个问题上,如何能动的,而不是僵化的去理解传统艺术与其时代的对称性,并从视角的效果,到笔墨技巧已总结其大致的发展脉络,同时以时代的延续性上尽可能产生出继承与发展的可能,使学习传统而不是拘泥传统,正确对待在各个时期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意识及创造的独立性。企图使能够求其渊源而启示未来。

1 时代的变化:

      花鸟画自唐、五代、两宋时期形成,到明清的大写意水墨画的出现,从边鸾的花鸟画写生到五代两宋的花鸟画。产生过“徐黄异体”的差别,然后又经历元代短暂的过渡,终于形成了明清以大写意为基本格局的传统,并影响至今。在这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花鸟画在视角形式上明显经历由重写实到写意的变化过程。在这两次变化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的独立性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譬如,唐人边鸾写生为一变。这一变道出了唐人所追求的“写生”并非我们今天的对物写照,也非以临摹为目的的学习方法,而是以“比兴”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花鸟画在形神境界上的追求,追求似与真。把“妙得其真”当作艺术的最高境界。到了五代和两宋时期,虽有“徐黄异体”的变化,但画家艺术追求又转入“寓兴”的范畴。同时以自然与人,自然与生活的体验去对待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寄寓一种人文思想。同时也否定了那种只认为花鸟画不过是一种对自然物象的简单描写或者在形式语言上,以变化手法为目的的结果,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又超出了寓兴关系,在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同时,无形中创造出了“不似似之”的形象,强化形与意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主观的自然美的表现,至此,也就有了中国花鸟画写意传统的开始。明清两代是花鸟画最活跃的时代,作品思想的容量,以及艺术样式的丰富,表现手段的多变,及作品中形、神、意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所产生丰富而含蓄与内涵,出世与入世境界的并存。为花鸟画添加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为此,这种不同时期独立性审美意识之变革,使花鸟画的传统光芒四射。这样,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走出这种特定空间的目的所在。

2.艺与技的关系

 最优秀的艺术也是技巧与心灵最完美的结合。当我们巡现实各种不同时代的花鸟画时,总是要讨论笔墨功用在作品中的地位、这也就是我们无法摆脱笔墨是否是传统绘画的艺术中的问题,历代艺术品所呈现的多样性的笔墨效果,笔墨构成的图画,使我们感到眼花缭乱。“笔墨”极乎成为传统的代名词,但是传统绘画意象是形的实质,本来是在三度空间的危晴中,与不同的中国技术的笔墨材料所发挥出来的艺术魅力而生成结构样式的独特,使得传统的意象造型又回到了二度空间之中,所以空间框架与笔墨构成之间的关系只为我解决了技术阶段的问题。当然技术层面对于作品新境界升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仍然是一种艺术作品创作的表现手段,并不包含作品的全部。常言道,艺术创造并非感情,靠思索,技术水平是为了促使这种思索感情,及完善,更完美的表达。只有这种注意笔墨技法,在发挥过程中,意趣的发现注重作品思考内容的发泄,注重于把对象观察过程中灵感显现转化为视角形象的开始,从而去到神遇的境界,也就是一种精神的人生境界的视角形式的转换。它不管是结合的,还是怪异的,我们都应进行选择,让更多的学科知识在花鸟画领域中得到表现。结合与消化为文化语言意识加以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对传统的画卷才能明确而深刻,艺术的活化与发展才能在研究与改变对象的本身中得到方法。

 二. 现状的思考

  花鸟画发展到今天,商品经济泛起大众文化的虚拟泡沫,花鸟画成了大众文化的牺牲品。面对艺术市场的混乱,花鸟画的低级泛滥,面临各种困境。而作品缺乏艺术活力与时代生命力是其关键。画面视角组合,平淡,媚俗,流于形式,另则是借助与大师作品形式或局部加以改头换面,或对今人的作品东拼西凑,陈陈相因,从而导致现代以来的花鸟画乏力。“新文人”或“新文人画”画家,作品低级趣味,错别字连篇或题画诗,词不达意,充其量抄袭他人作品,画几只猫儿,狗儿,鸟儿什么都不是,然竟能入选中国画“十杰”,“百家”艺术界到底怎么了。这里有许多问题的存在,我们不得不从本体与本质问题上进行一番思考。           

.   程式问题的思考                                                                                             

         程式是中国画传统特点之一,它表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核心结构。程式也使繁杂紊乱的自然形象通过传统的笔墨样式使其更加条理化,单纯和理想化,而其方法是在理、法、,意趣,原理制约之下进行塑造,它也是一套相对稳定的艺术语言。并且这种艺术语言又是一个个笔墨样式的单元组成,通过各个单元之间的组合,对比、穿插、虚实、呼应、重叠、夸张,统一的变化,而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所以掌握和运用程式的形美的规律,对于中国绘画传统的记录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程式几千年已经定格,如果我们运用不当,将会抑制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动性,特别是花鸟画那种传统的折枝花卉程式将会变为单纯化,程式和过分追求笔墨的趣味化,从而使境界由理性的真实美感转为笔墨的趣味化,如介子园花卉图式将会使大批模仿者在其艺术个性,气质,学养等主体因素不足,这种程式的利用和借鉴很快变得僵化和腐朽,为此,当代花鸟画创作中,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分追求笔墨情趣画与笔墨的程式,从而导致对绘画艺术自身的根本问题,即艺术品中所要呈现的人生哲学意境的研究与表现,艺术与现实社会及文化各层面之间关系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传统的程式语言是否可以利用其文化种的设计加以多元化组合,如花鸟与山水,花鸟与人物等等在造型原理上予以变异与嫁接,也许只有多样化组合才能才能使花鸟画表示出以往程式所以成的低俗,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艺术本身潜在的途径。它不但可以从笔墨意识,造型方法,色彩情感构成形式以及人生境界的思考等等艺术本身命题中找到突破。也可以在借鉴西方艺术及传统与典型艺术过程中批判的吸收。但又不失于民族艺术在特定含义上加以创造。总之艺术创作不光是简单地靠程式去表现,而是要在作者情感,思索,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程式,并加以主动的发挥,从而赋予新的时代感。

2. 艺术创造中情感的表现

  在艺术创作中情感的抒发,往往由重视客体的传神到主观意识的表现,笔墨技巧无疑在造型中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笔墨是以达情传意的手段。形神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至于传神论的典籍可谓汉牛充栋。但有一点必须关注,即一曰活,二曰脱。艺术的本身就是技。笔墨技巧的巧妙运用,无疑对强化作品的升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代花鸟画的造型观,是现代花鸟画突破的关键,在花鸟画创作中,花鸟视角形象的处理与利用是历代画家一直关注的问题,由于传统形式的制约,使现代画家脱离现实生活,使花鸟造型脱离特定生活空间,似乎是传统造型的样本,运用各种情态下的空间,另则是盲目追求笔墨画上以及笔墨趣味所形成的固定笔墨结构创作方法所致。因此,我们强调视角造型个性思维模式是解决作品思想灵魂的关键。一个作品没有新颖的个性语言,就容易流于一般大众化的泥潭,当然这也与一个画家基本功、训练方式及自身的造型意识有关,因为视角形式的提炼不是一种单向的临摹物象的轮廓而得到视角形象的实体。它应该是视角物象在作者感悟之后一种经验上的把握,是一种用虚体的形象综合来说明实体存在的一种精神的创造,这也是艺术造型中情感的表现。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顿悟和开端,总之它是一种有感而发的本质意象,其中包容了画家情感的全过程。我们常言,意之提取来源于对物象观察过程中某一瞬间的形象加以夸张,概括或是根据物象实际局部特点,加以塑造,以点带面的说明了整体物象的意义,达到简中有趣,神变无穷的作用。这其实也是中国艺术写意和尚意的两大特点,应该说,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却遵循物有常态,艺无定型,无穷变化谓之神的规律。它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学上赋、比、兴、喻是一脉相承的。

3. 个性化语言

     一幅好的作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有自家样式,同能不如独旨,也就是个性格化语言的表达。尽管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因素很复杂,如思想内涵的表现,灵感转化为视角形象的开拓,表现视角对象中笔墨样式的选择与发挥等等,而现代花鸟画最缺乏活力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绘画语言个性化不足,没能形成新的笔墨造型观。这也是艺术个性化突破的关键。

绘画语言虽出于手,实根植于心,它包容了具体的笔墨表现形式,作者的美学思想,创作理论的总结,以及如何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等各方面的学养。的确,我们在前面已经认识到笔墨在绘画创作中的地位。但是,当我们完全成了视角主体的经验把握之后,其面临的还是笔墨的含义。这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所以,如何完善有生命里存在的视角形象的技巧语言时,我们又不难看出有两条很艰辛的道路面临的选择:一是在固有的传统笔墨形式上加以丰富,注入极多的个人感情。二是在视角主体形象的探索中寻求与自身画面最贴切的,也是最有利的表现手段。这就是每个时代都要解决的一个艺术课题。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去研究,组合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笔墨、水、纸、色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比较实际的把握住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清晰认识,才能使模糊的观念转化实际的出入口。同时也会因此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并举关系,那也就是个性化语言的不断的拓展的同时,作品的境界才有可能与时代同步。

                 三. 生活的选择

对生活中花鸟形象的理解,及花鸟画作品中生活基础的体现,是花鸟画创作的灵魂,也是我们寻求突破格局的重要焦点,对大自然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以及表现手段的运用,在处理生活化鸟的每一个细节,却将影响我们对花鸟画改革的过程,对生活的选择也就是对艺术的选择。

1.画外的生活:

  “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动态,只有选择才算到了微妙的境界“生活是大千世界中都可以用花鸟画创作,生活关键是发现,联想与选择。我们需要多角度的选择组合,合并起来,善于联想,如生活中人之动态,山之雄浑,花之妖艳的特征都可以综合在一条水平线上求得顿悟。为此,它在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气氛的同时,也十分有力的回避了与当代人及当代人作品之间的更多雷同,这也就说画外生活在审美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完成画外生活选择的同时,画内的生活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他的重点不在笔墨的一招一式,而在于笔墨的文化精神下的组合,这庞大的视角形象组合,在许许多多流传有序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系列固有的方法,来锤炼在生活中的物象特征,同时文化在作品中形成有机可寻的生活形象作为切入点,虽然我们可以说,花鸟画的生活基础很难像人物,山水那样刻意与塑造。但是花鸟画比人物与山水画更具有丰富性,但是画家总离不开花鸟画那约定俗成的概念去体验生活,虽然我们說花鸟形象在笔墨协调上有很多难点,但是生活形象笔墨程式上又如何呢?当然这一点也只能也只能在画面中找出各自的独特点和延续性。

                    四.

当我们认真的对艺术创作中的几项内容,如时代性,生活体验,现状思考等做一番审视后,既然我们可以把诸多的绘画因素如笔墨色彩作为绘画语言的话,那么绘画空间是否也可以作为一种思考,就是说如何摆脱花鸟的视角形象转化为一种语言因素去表达,再加上完全发挥笔墨变化色彩情感的表现。

当我们在观看花鸟作品的专业画展或画展中某些作品时,常常会有选择一种看法,即似曾相识。这似乎是一种很平静的认识,其实,也暴露出了花鸟画创作的诸多问题,所以花鸟画的创新除我们以上所谈的思考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如何彻底摆脱花鸟的视角形象作品为主体去抒发的程式经验,而应该努力的追求把花鸟视角形象转化成为一种语言因素去表达,再加上完全发挥笔墨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把有机的把各视角的因素转化不同于传统观念下的语言意识。诸如:

一 可聚焦形的空间意识  

       就流传下来花鸟画作品及观绘画创作而言,多是由一个较为单一的主体思想约束下的视角形象的组合,用这种带有强烈情节性的组合结果去解释等一种过程所带来的联想,也可能会有强烈的文字效应,也可能会有较丰富的笔墨情趣与生活意境,但是仔细品味之后,你也似乎觉得这种画面,在当今艺术思潮变换中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即使诗中书画既结合文人画精品也不例外  ,我本人一直认为明清以来诗书画印为一体,一方面可以说明文人画参与绘画之后对艺术的修养,艺术语言等等各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诗文的内容,印文的词句,画面的主题形象表现力的贫乏与限定,从某种意义上约束了观者与作品欣赏之间更多的关系。现代花鸟画要具有很强的视角效果表现和广泛的社会意义,今观者可歌可泣之感,还是要在传统   空间样式构成之外,注意对其抽象规律的掌握,这样花鸟创作中那种固有的意识才能被打破,才能在原有的焦点反射出更多的光点。

   2.多维性空间样式的探试

当一个物体把文化开启再重新掂量出带有本质视角形象,其难度於视角形象的意义的深度要比物体本身去描述本质视角形象要复杂得多。即是八大山人与自然之间那种休戚相关的命运关系,,给人以兴奋、痛苦、苦闷、激扬、鞭策等等的由出世列入世的过程,其借助的也是特有视角形象来表现。这也给我们带来一种信息,便是不再强调视角主体而向外面刻画,而是把文化作为视角语言因素加以强烈的人格化、拟人化。这种组合又通过大量虚化边缘线的做法,把主题引向画外使得画面构造的视角效果更为若隐若现,一下子抓住了观者内心变化的感受,所以说八大山人的作品首先打破了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花鸟单一文学性,情节性进而用视角各个语言因素去表现自身的苦痛和各种悲切的愿望,但是在我们的时代这种卓越的艺术感染力似乎又把我们拉出一段距离。因为现在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多元并举,中西相撞,艺术创作极为丰富和不断变化的时代,如何把作者复杂的心理借助大自然的某些视角形象表达出来,并予以花鸟画更多人性思想的注入,的确经花鸟画创作带来更严峻的问题。

  3,风格的定位

  提到风格,人们自然回想到“风格即人”的名言。这一高度概括又显得有些含糊的警句,的确道出了艺术风格的一个核心的本质的特征。艺术风格的创立,它首先取决于思想境界和个性的表现手法,时代风尚在纯度上的体现。缺一不可。

哪么,这些个人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是怎样制约并作用与作品风格呢?在这方面有两个直观重要的的中间环节,一是个人独特的审美观,一个是藉以把这种独特的审美观付诸于作品中去的相应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较为外在和直观的环节,而审美观则是比较隐蔽,所以,文化并不总是为人们自觉所认识,然而,文确实是在暗中默默起着重要作用。

 

 

 

 

我一直认为艺术这个东西是没法教的,更多应该是一种自我的揣摩。当然,大家就会问既然如此,还要那些艺术院校干什么。艺术虽然没法教,但是可以引导,可以启发,可以给人一种点拨,一种思考的参照。我这么说不是没有根据,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大师都不是教出来的,但一定都是受到过别人的启发和点拨。所以今天我在此,绝没有教人的资格,仅仅是把自己多年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一些观点、思考、心得与大家交流。

    从事中国画近三十年,现在发现想说的东西不是很多。中国画这个东西跟中国文化一样,太难说了。谁也不敢说谁能一言蔽之,一句话给予概括。说的人只能说明他的浅薄和无知。因为人类的文明进程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东西弄不明白。文化这个东西就是人类脑子不断折腾、变化出来的。不同的人群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彼此就是不同的,这跟经济、政治、社会一样。现在时代变化是那么快,很多东西日新月异,潮流更替让我有点跟不上趟。所以对我来说,我不说我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我只说我还明白的一些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今天,我要说的,有三个前提:一、我是说中国画;二、我是说传统中国画;三、我所说的既有古代又有现代的中国画。我是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来说中国画,但并不代表保守,也会借鉴西方艺术理论来帮助表达自己的意图。

    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充斥着各种文化垃圾。很多东西根本算不上人类文化的果实,不会流传下去。坏的东西看得多了,结果是很严重。但什么是好的,则各家有各家的见解。最近中央美院大四的一群学生邀请我去看他们的习作,很诚恳,我只好去。看完之后他们要我做评价,我说你们的作品就是ΧΧΧΧΧΧΧΧ,是你们三位老师的组合,遮住名字我看不出是谁谁的作品。本科学了四年只能这样画,不可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中央美院是最高艺术学府,学生毕业时却对自己作品没有一点自信,这是一种失败。因此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在这个艺术风气败坏乱世保持住自我,保持警惕,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我们可以去读齐白石论画,读黄宾虹论画,读李可染、潘天寿、李苦禅论画。但对时下一些流行美术理论和观点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参禅要求人有定力,道家主张有所不为,弱水三千,只取于己有用的一瓢足矣。

    搞艺术的人,做中国画,实际做的是精神,而绝对不是职业。画画,是精神之事,是思想情感之事,是文化修养之事,是一个人的生命品格。古人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有人主张不要把道德和艺术联系起来。这说法经不起推敲,不可能没有关系。品格在绘画领域,更表现为一种文化品位,个人修养。一种关于艺术、生命、生活的一种修为。现在国画界,有人玩技术,有人玩花样、形式,有人玩主题、内容。其实一幅画应该给人一种独特的内在感受。

每一种画派都有自己独特的好,都有雅品俗品。不要拿风格说事,哪种风格都有好的作品。比如写实主义——唐画、宋画画得叫个好。它的写实不让你觉得腻烦,千笔万笔亦不嫌多。徐渭舍形而悦影,吴昌硕画气不画形,都好。有人现在说不要老搞文人画那套高雅,要画俗、画艳,也没问题。比如画裸体,这是极为高雅的。可有些人画的即使穿衣服也显得非常庸俗、色情。所以不在于外表在内涵,不在形式在品格。品格是艺术的生命,不管是东西方艺术,不管画什么画。总之,搞艺术的人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艺术不是职业,是一种人格的参与。荣格说过艺术就是一种神秘的参与。这种参与就是艺术的脉。各位要从这个角度去找寻到自己的艺术。

    关于中国画,我想以黄宾虹为例,因为他比较具有代表性。新中国画创作,从传统来考察,主要就是辨证。中国文化就是辨证的,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辨证。阴阳平衡,五行相合,最后就是化为中庸。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而另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合代表了中国哲学的特征。黄宾虹画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辨证。张仃先生的山水、焦墨,以偏为盛,然而他缺少温润的一极,用中国文化的太极思维来说就是独阳无阴。太极思维博大精深。有人偏刚,有人偏软,都在寻找自己的平衡点,这叫允执其中。看黄宾虹的积墨画,感觉里面干湿浓淡、焦浓重淡轻全有,你才觉得它丰富。石涛说,精神灿烂,出于纸上。太极拳功夫达到高境界,就是神意。任何一个动作里都有道,都是圆满的。招招圆润。以这种角度去看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都能获得这种感受。

    我们现在是一个混乱盲目不择食的年代,艺术处于混乱之中。造作,是这个时代的风气。而人类的伟大艺术能够沉淀写入历史的人,一是开创时尚的人,一是独立于时尚之外的人。我这里强调一下情与理的合一。齐白石为什么高,在于他的情。他来自于社会底层,有对家乡生活、农村气象的感情和印象。他朴素的像个老农,他画了一辈子农耕文明。这恰恰是他可贵的地方。他有机会升官富贵,但他并没有这样去做。他的人性中闪烁着光辉。平民文化就是齐白石艺术的灵魂和魅力所在,他是中国市井平民文化的代表。他对万物、生活、自然的热爱,他的情,成就了他艺术上的独特高峰。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而黄宾虹就是画理的代表,画中国文化的道理。所有他的画都是在画这个道理。他对中国文化史、绘画史的学养和鸟瞰,是他绘画潇洒的本钱。所以,齐白石的情趣和黄宾虹的理趣都是非常伟大的。

    当然,相对来说,齐白石的情趣更接近生活,也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而黄宾虹的过于精深,需要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才能够了解。齐白石可以说讲究通俗,黄宾虹追求文雅,潘天寿也是如此。他们的文雅需要他们的文化来给予支撑。

    情与理之外,还有情与景,意与境。中国人说:意与境会,是为氤氲。意是画家的意,是他的主观;境,是我要制造的世界,是我要面对、取材的客观。意境是个主客合一,是造化与心缘的结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能制造一个主观世界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的脱离自然,脱离生活,否则就是太主观了,变形,夸张了。中国画不走这个极端,只追求所描绘世界与自己的意思合为一体。说李家山水,说李可染画的山水,就是说他的画里带着他自己的气质:严肃、深沉、执着、庄重,富有责任感、使命感。他对这个时代、生活、自然有感情,他要为祖国山河立传。有人说他是政治型的画家,画了很多革命题材。我认为李可染的感情是真实的,他对祖国河山的那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中国画在他看来,是一颗蒙尘的明珠,他要东方既白。他不再去画古代的文人山水,是因为他的感情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他被这个时代所感染。他不仅创造了一种画法,更重要的是他在画背后所注入的精神含量,他的精神世界。厚重、沉甸甸,反感轻浮、滥用聪明的人。他是大智慧,却一直是在藏拙。总之,在中国画中,情理相合,意境相符,是非常之高的境界。

    看中国画,如何看虚与实。有人说中国画不科学,留那么多的空,那么多的虚,看人家西洋油画画得多么厚实。对于此,我只能说这恰恰就是中国画的妙处所在,你看不懂,对不起,是你自己的事。中国画就是用虚不用实。并不是说不能写实,唐宋画就把写实主义搞的很好。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中国人的思想受道家影响深远,不愿心为物役,追求境由心造的平衡心态。我极其推崇梁漱溟在《中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说的一句话:中国文化是向内的。这一句话道破了中国文化的天机。而论及中国画,黄宾虹的画即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如果你不能看虚,看不了虚,你就不能欣赏中国画。黄宾虹谈论围棋时说下棋要做活眼,活眼多则满盘皆活。用棋话来看他的画就是如此,有笔墨的地方就是黑龙,没笔墨的地方则是白蛇。龙蛇狂舞,整个画面显现一派虚白之气。就他本人而言,是在世俗之中做着事业,内心却带着出世的超然,不求世俗功名。中国的艺术我以为就是人文主义,不懂人,不懂人格,你就不懂中国画。所以黄宾虹是得了大道的人,他看出来自己的东西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他也没打算去追什么时髦。然而他的文化主见、艺术思考一点不比当时流行的差。因此如果说齐白石、吴昌硕是开当时的时尚而伟大,那么黄宾虹则是独立于时尚而伟大。他不是靠炒做,而是他自身的艺术魅力。

    从黄宾虹的画里我还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你要懂得。这是中国文化的要义,是个核心词。理解了气,才能知道中国文化讲究什么,它自己的一套规律。黄宾虹画的是中国文化的气运和气脉。他的虚实黑白体现的就是太极之气象。清人说: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无相生,虚实相成,以此来陈述中国太极文化的道理。他也不是为了故意的出奇,有意的作怪,但我们觉得气在其中,就如潘天寿所说的:平中见奇。故意地做出一个险怪的形状的奇,是可见之奇。只有在平凡的、平淡的、平常的、平正的景致中能让人感到不平,这才是更耐看的奇。因此可以说只有类似黄宾虹这样的中国画,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品位,耐人把玩。现在人画中国画,画山水画,是把所有的聪明,所有的想法都露在画面上,不耐看。就比看谁画的大,谁更能吸引眼球。结果是画虽大,气局真小,做不到小中见大。黄宾虹的画不大,但就是让你感觉到小中现大,平中见奇。画的很少,意味很多。这其实就是中国画非常独到的地方。这与西方实验室式的、逻辑的文化方式根本不同,中国人是直觉主义,重视直接的领悟、感受和体验。李泽厚说中国的美学是实践美学,我看应该是体验美学更合适些。中国人说气,是既抽象又形象的。所谓的气,可以理解为生命之气。说一个人气象不凡,就是指他的生命之气旺盛。道家说,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懂得气,它既是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的本身,同样也是艺术生命的感悟。所以可以说中国画随着气的美感而动,无与伦比。虚与实必须通过气的往来。中国画不能画得太腻,又不能画得太空。黄宾虹晚年时期,他早年对自然的观察、写生,对文化的研究都已成过去。所有的绚烂归于他现在的平实。此时的他已经达到了无象无形的主观挥洒的忘我境界。从他的画我们看到的,是大。他没有雕琢于一个小的东西,他没有拘泥于一个小的形象,然而好多意想自在其中。中国画的观察办法因此也就是要以大观小,鸟瞰人生,品味风物。老一辈人常常教导后辈要注意的笔气墨气,说的就是你与生俱来的性情。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看黄宾虹的画,他里面留的一些气眼,留的一些白,闪闪烁烁。不象现在人画画,弄得实黑,堵得死黑一片。黄宾虹的画里都透着活气,它有呼吸。就象赵无极说的那样,画画要喘气。时下很多人画画不喘气,堵死闷死了算。这不叫厚重,而是呆滞、凝滞。高明的中医看到病人,先说你经络不通,气血不周流。现在的中国画最大的毛病也在于此,气血不周流,没有气韵。山无脉络,水无源流。从虚实又可以讲到中国画的另一个内涵——藏与露。各家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古人云:善藏者未必不露,善露者未属不藏也。藏和露是相联系的,只藏不露,那别人无从知道;只露不藏,一味地表现,江郎才尽,不达高峰。

    有人批评黄宾虹的画没有造型,我倒要问问什么是造型。黄宾虹的造型就在这奇与不奇、乱与不乱之间。有人说鉴定黄宾虹的画困难,我说没那么难,首先看积墨的部分,如果没有层次井然的笔墨,或者是依次叠加,一目了然的层次,那就不是真品。他作品的高明就在于在表面的纷乱之下,山川草木的景致隐然于中。笔墨、线条的运用非常清楚。还有人说黄宾虹学古人,却没一笔象古人。这恰恰就是他高明的地方。现在中国美院的高年级学生临摹古人可以弄得非常好,以假乱真,一点没用。一到自己画,什么都不是。学而为自己所用,跟临摹字帖一样,惟妙惟肖,自己一写,一塌糊涂。黄宾虹是以做学问的心态来把握古人的笔法、墨法、章法,并不求一笔不差,是意思上、气韵上非形迹上来学。我们现在的临摹往往就只在形迹上求象,所以对于临摹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黄宾虹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若论深度,黄宾虹第一;论真率,齐白石第一;论凝重,李可染第一;论风骨,潘天寿第一;论平淡,陈子庄第一;论质拙,关良第一;论苍老,吴昌硕第一。黄宾虹最具深度。

    黄宾虹曾说:入蜀方知画意浓。进入四川以后,沿山做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这是他以点作皴的开始。我也去过四川青城山、峨眉山,感觉要画四川的山水,传统的皴法确实是不行的。而二十世纪的代表性画家,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陈子庄、陆俨少、李可染等都生活在或路经过四川,此后而声名大震。原因就在于四川的草木朦胧,不见山骨。要进行描绘,用折带皴,不行;用斧劈皴,更不对;用鬼脸皴,顶多是接近。所以傅抱石创造了个傅抱石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确实是没招了才以至如此。黄宾虹的方法是以点作皴,皴、点、染结合。四川的山水水气迷离,烟峦迷朦,草木浑厚。只有这样画,才能表现出来。再结合刚才讲的黄宾虹虚实结合,黑龙白蛇,在这里得到了体现。那时他们这些画家画山水,讲究风水,一定要让人觉得悠然神往,看画就想去实地实景。现代人画画,不讲求风水。这不是什么迷信,而是一种文化心理。古代的好多山水画都符合依山傍水、风生水起的风水追求。

    再讲讲刚与柔。在中国的太极文化里,刚与柔是相辅相成的。但中国自从文人主导了中国绘画的权力话语以后,就极力强调柔为上。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老子所言。但刚柔应当并济,不偏刚,不偏柔,这也是中国书法的规律。所以黄宾虹也说,书诀也就是画诀。有人说画中国画还写什么字,练什么书法啊,画是画,字是字。不错,从表面上说是这样。但是如果说你要走写意画的道路,书法不过关,不入流,那你的中国画也画不出内涵来,你的底线本身也不会太高。近现代的几位大家,有哪一位是书法很差的?书法家不一定会画画,但这些名画家的书法一定都不会太差。从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李可染、刘海粟等,没有书法差的。即使是写怪字的石鲁,他对书法也有他独特的的见解。有人说我画工笔,练练书法同样也有助你作品品位的提高。赵云壑模仿吴昌硕而达不到,就在于他的书法功力不及;蒲华的竹子画得好,是跟他的字一致。

    中国画推崇以自然为美,这是道家的思维,黄宾虹在美学上也赞同。不期然而然,叫有天趣。对于绘画,潘天寿说,不在天才,不在功力,在天才跟功力之间。平时要认真练功,到画的时候要自然流露出来,甚至身不由己。中国文化是向内而不是向外,只有过来人才能够明白。中国画是中国国粹,我建议大家也涉猎一下其他国粹种类,这对作画深有帮助。中国艺术的玄妙之处就在于难于言说其妙,说也说不出来。说重的时候不全是重,说轻的时候不全是轻。阴阳交合,难于分辨。这其中奥妙需要自己去体会。

    黄宾虹讲求文雅,是个学者型的画家,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做艺术;齐白石是一个抒情写意的人,要表达他的平民情怀。所以黄宾虹画理,齐白石画情。齐白石是情意之中合乎理,黄宾虹是理趣之中有意味。之所以说这两个人,并主要以黄宾虹作品为例,并非说只有黄宾虹是唯一的,是超越所有其他人的。艺术世界的美丽在于风格的多样。推崇黄宾虹在于他最能够说明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有一种代表性。

    中国画的问题是不易言说清的,有很多的难处,只有自己体悟。对于经典,经得住百回读。经不起的绝对不是大家之作。艺术是人,交往多年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就是个有品位有素质的人。相反,他就是个小人,或者对你不重要的人。教你如何不想她的,才真正是你需要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克:陈子庄的艺术
山水画宗师黄宾虹,为何放弃革命事业,步入笔耕不辍的艺术生涯?
黄宾虹绘画的赏与鉴
杜 未 华人频道
石涛:清初的绘画与现代性
文萃专稿之刘继红教授大写意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