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也:直面抑郁,站在地狱里窥见天堂

 

导语:抑郁的反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

前晚,曾出版两本专著18岁高中生林嘉文去世。记者证实,林嘉文去世与抑郁症有关,去世前还给家人及老师留下了遗书上,林嘉文曾被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盛赞:“解放后如此年龄著书写宋史第一人。他的水平,一般博士也达不到!”

联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青年学者江绪林自缢身亡,我们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比癌症可怕的病也就是抑郁症。面对抑郁症,笔者不想祭出鸡汤文,只提供手术刀。

 

一、直面生活中的抑郁

在生活中,笔者碰到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是身边人,办公室同事重度焦虑症伴轻度抑郁症,我丈母娘就是因重度抑郁症撒手人寰的。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不是精神障碍,其实非然。精神障碍者笔者也近距离接触过,大学时邻铺的同学,在精神分裂出走前,我试图跟他交流,但他基本属于到了另一个世界,交流了半天,基本是对牛弹琴。

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行为举止相当正常,拥有正常人的一切,唯一给你的感觉就是被一个问题深深地困扰了。其实,他(她)是通过一种自然的方式告诉身边的人:他(她)正面临着复杂的问题,所有思维都专注于这个问题。纠结于问题到何种程度呢?就是觉得吃饭也变得多余了,甚至连性生活都提不起性趣。

抑郁性“沉思”容不得他(她)半点分心。当然,他(她)认为最大难题的问题,对于你而言可能很可笑,图样图森破,但是对他(她)来说,却是个莫大的坎,是难以逾越的。面对这个坎,他(她)只有三个出路:一是逾越,过去了;二是放弃,退却了;三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抗拒生命,寻求解脱。这种心境障碍最可怕之处,就是他很清醒,并不会发疯,慢慢将自己耗尽,最后冷静、理智地选择死亡。就像林嘉文自杀前都没有任何反常征兆,而且会将后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注意抑郁不是病,抑郁不是病,抑郁不是病,抑郁只是自己脆弱的状态,脆弱的别一种呈现方式。正因为如此,你同情他(她)们,你又是错了,他们没有少胳膊也没少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拥有正常人的思考,甚至比你更会思考问题。此疾之难,就难在这里,因为你想说服他们放弃这种傻念头,基本不可能!

 

二、被激活的“抑郁”物质

抑郁是一种苦闷的精神状态,“沉思”状态中的他(他)已经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往往把自己孤立起来,整天无精打采,在吃饭和性行为等活动中常常难以获得快感,但这不一定意味这一时间的抑郁就是精神分裂,而是一种负面的精神状态,他(她)是无比清醒的,而且比常人还要清醒。

这种状态其实如同感冒发烧时的痛苦症状,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功能障碍一样。感冒发烧的痛苦症状,恰恰说明激活了机体免疫力(也就是白细胞)与病毒作斗争的表现。同样,处于抑郁状态时,人的大脑某一种物质被激活了,而这种物质恰恰是一种人类进化适应性表现,是一种生存策略。

国外医学研究表明:大脑里这种物质叫5-羟色胺1A受体(5HT1A receptor),它是一种位于神经细胞突触上的受体,会吸收一种叫做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而这种物质恰恰与抑郁有关,而且是目前大多数抗抑郁药物的靶标。人在缺少5-羟色胺1A受体时,在应对压力时几乎不会表现出抑郁症状,也就是说,5-羟色胺1A受体在某种意义上能促进抑郁的产生!

那么,人体激活5-羟色胺1A受体干吗?就是让人专注地考虑他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让人陷入沉思之中,试图让他(她)摆脱一切干扰,去解决这个问题。既然如此,那么他(她)们就无暇顾虑到其它问题,“毕其功于一役”。

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的人并非智商低下,恰恰属于“思考过剩”的一部分人,他(她)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大量研究显示:抑郁的人处理复杂问题时,会把整个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每次思考一个小问题,并且执着于这些小问题上。这样的分析方式可以让思维变得更高效,跟原来的大问题相比,分解后的小问题要简单得多,这样一来整个问题也就更容易解决了。

问题是,抑郁症患者集中精力在考虑这些问题,尽量避免参考到其他社会情境而被迫思考其他问题,因此,抑郁的人比较倾向于与社会隔离。同样,感受不到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乐趣可以防止他(她)因为这些活动而从自己的焦点问题中分心,完全是一种“万物隐退,唯我独思”。正因为是这种精神状态之下,你已经完全将你貌似完全合理的说教屏蔽掉了。所以,抑郁症患者并不喜欢别人在他(她)面前blablabla地说教,他(她)心里是抵触的,会给你一句,“理都懂,然并卵!”

可以说,人的抑郁事实上是人类的一种适应能力:一种既给思维带来损耗又能带来实际利益的状态,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时,思维更具分析能力,而且也更专注——这种对解决复杂问题非常有利的反应,可能正是最初触发抑郁的原因。

用我们的旁观者眼光来看,他(她)们已经执着于一念,甚至认为他(她)们选择自杀,也是一念之差。

 

三、抑郁型人格分析

那么,哪些人容易触发大脑产生5-羟色胺1A受体这种物质?以笔者生活经验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人,诱发的概率要高一些:

第一种人有太过顺从的早年经历,以及太过要求他(她)们顺从的早年生活环境。用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克特的话来说:“创造性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状态,顺从对生活来说是疾病的基础。”顺从会抹杀了一个人生命的活力。当他(她)必须乖、必须好的时候,他(她)就失去了一切的主控性,而并行的另外一点是:如果他不乖、不好,会认为自己将会被抛弃,因为无法舒展自己的意愿而充满愤懑,却又由于害怕被抛弃而不敢愤怒。事实上,严重的抑郁患者甚至不知道愤怒为何物,这一情感就从没有被允许,被识别,被表达过。这部分人往往在父母面前、在丈夫或妻子面前向来表现良好,一直乖乖的形象,但内心极其压抑,根本无法发泄出来的。

在内心的煎熬之下,大脑皮层自然就分泌出5-羟色胺1A受体。他(她)在思考一个如何做不一样的自己的问题,很容易上升到“形而上”的层次去,即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这些抑郁症患者在外人看来,恰恰成功人士——官阶职务较高的官员、学术成就斐然的教授、生活品质较高的白领、还可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像史学奇才林嘉文和大学教授予江绪林就是属于这一例。他(她)们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一直为大家活着,但又心有不甘地成为大家认为的那一个。问题是,他(她)们一直乖乖的,不知道如何抗拒,然而内心却有点小小的黑暗,最终他选择了抗拒自己。

第二种工作生活中充满挫败感,而且总是反反复复地发生。这种挫败也可能某个突发事件,比如巨大的情感创伤——亲人离世,情感破裂,甚至婆媳矛盾等等,因为这一系列事件或某个特定事件,产生了“我没有尽力,我没有能力,我不够好,才会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挫败感,然后不断强化这种挫败感,最终也跌入终极思考——人生意义的思考。问题是,每一个挫败感的故事,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印记,大脑就会因为外界的刺激而跟自己翻旧账,而一翻旧账,都满满的负面生存体验,他(她)觉得人生就是失败的,就是毫无意义的。既然人活着是痛苦的,又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为什么要活活受苦?最终为这个问题折腾得心力交瘁,于是,大脑应激产生5-羟色胺1A受体,让全身心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分析这两种人,我们可以看出:他(她)们都是属于“被动型人格”,当然不是“被动攻击性人格”,如果具备那么点攻击性的话,对象也是指向自己的。

正因为抑郁症是大脑皮层分泌出5-羟色胺1A受体,触发出一种非常态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一种适应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要他(她)看一些鸡汤文或求神拜佛,都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他(她)的大脑里已经缺少一种“快乐”物质。关键之所在,还是要抑制5-羟色胺1A受体这种物质,也就是要恢复大脑里的“快乐”物质,直接地说,让“快乐”物质去战胜“抑郁”物质。

 

四、找回“快乐”物质

很多人面前抑郁症患者,总是要求他(她)们体验快乐,因为你是他(她)的亲人,迫于某种责任,他(她)可能会强颜欢笑,但由于身体缺乏“快乐”物质的原因,他(她)们根本快乐不起来,或者说,他(她)的身体已经不具备快乐的能力。

因此,面对抑郁症患者,给出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强求他(她)们体验快乐,只求他(她)们保持活力就好。如果让生命充满了活力,那么身体中自然会产生一种抑制5-羟色胺1A受体的物质,这种物质也是大脑分泌出来的,叫安多芬(相当于脑内吗啡,所以也叫脑内啡)。我们人体里确实有一种“快乐”物质,而这种物质恰恰需要“活力”来激活。

为什么说是活力呢?且听笔者分析:

大家表示很奇怪,为什么体力劳动者很少有抑郁症状的?原因非常简单啊!他们生活艰辛,但“日出而作息,日落而息”有条不紊地生活,让他的身体持续地保持充沛的活力,这样在他(她)大脑皮层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安多芬,这会让我们感觉不错,从而抵消到能让人发生抑郁的5-羟色胺1A受体。这就是为什么生活艰难的农民恰恰可以成为最容易快乐、最容易满足的人。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抑郁症患者吃的药品就是含有安多芬物质的。

同时,大家也表示有奋斗目标的人,也很少出现抑郁的症状。有网友对我说:“我凤凰男一枚,基本不可能抑郁!”我笑着对他说,“你说说给我听!”他就blablabla地说开了:“我是贫苦人家出身,目前在某二线城市国企工作,智商及各种天赋都一般般,一路走来感觉都要比别人多付出很多努力,没有时间多愁善感过,人生各个阶段都有点小理想,并努力奋斗,目前朝着房子努力,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不用像我这辈子为了生存而奋斗,希望将来能给辛苦一辈子的父母一个过得去的晚年生活……就这样,没有时间没兴趣抑郁!”

呵呵,这种人确实很难抑郁的,他充满使命感,为目标在努力奋斗者,因此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身体有了活力也就抑制了大脑产生“抑郁”物质。当然,这种人也容易满足,不会去仰望别人,他知道像马云级别的大成功,除了能力、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时代的机遇以及无数关键节点上的运气,对大多数人没有参考性,他(她)能够接受平凡的自己,一切尽力而为,所以不会为一些“形而上”的问题所困扰。

既然抑郁症患者,是因为身体中“快乐”物质被“抑郁”物质打败了,那么对症下药的话,就必须找回身体中的“快乐”物质。如果抑郁症严重的话,身上的“抑郁”物质过多,作为患者是扛不住的,就必须看医生,借助药物的作用来抑制住“抑郁”物质。但单纯地靠药物的作用是不可行的,会形成药物依赖,而且药一停,“抑郁”物质很快再次上身,会再次陷入抑郁的状态。要想最终走出心理阴影,还是需要机体复位,让身体自行地源源不断地产生“快乐”物质,即安多芬。

正因为如此,一旦发现自己或者别人有抑郁的倾向,就千万别躺着,也不要坐着,起来跑步吧,哪怕跑到一半,思想又陷入迷茫了,那就继续跑吧,把它跑到后面去,不要停下脚步,你浑身大汗,在内心深处有拨云见日般的透亮,你的头脑变得清晰,步伐变得轻盈了,最主要的是,你真的累了,躺在床上已经进入云梦乡。好的睡眠就会让身体恢复活力,这时体内自然产生安多芬。有时候,偶然让自己按点早上早睡早起了,早上出去看看刚升起的太阳,路上的小花,这时多巴胺就开始分泌,你有精神了,也就是意味着你有了活力,让阳光照向你,也能帮助你驱散心中的阴霾。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精神支柱,有精神支柱的人,如同给自己体内安装了强大的活力发动机一般,就像那个凤凰男人,他一直在行动。有些抑郁倾向的人会选择烧香拜佛的,寻找心灵上的寄托,但这种做法是不可行,只会更封闭自己,又进入人生的终极思考——即人生的意义之问。这时如同有慈悲之念,还不如跑到公益组织里做一些义工,参加活动打开自己心扉,并且做些认为有意义的事。

结语

我们要真正的明白:人的一辈子看起来很长,其实很短暂,所以要跟好的人一起过好的时光,承担责任,挑战你负面想法,其实苦恼、难受、辛苦……这些都太浪费时间!抑郁的反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让自己活得鲜活起来!

正因为如此,对于抑郁症患者,不要强求他(她)们体验快乐,需要鼓励他(她)们保持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究竟是谁控制了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活力?患者怎样才能走出抑郁的泥潭?
为什么音乐使人快乐?
为什么会患抑郁症~抑郁症的问题出在哪
吃出来的快乐——抗抑郁食物大集合
既然快乐是分泌多巴胺的结果,那大脑为什么不一直分泌?
陈根:“快乐神经递质”受体结构解析,进一步了解“快乐的源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