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与“西堂村”

  2014年,本人在天涯上连载《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三年多来,我努力整理我的研究成果,又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全部放到书中,经过无数次的整理,终于正式出版了。因资金问题,我先出版前四本,大家就可以在我的淘宝上搜“红楼梦断三百年”能够买到,也可以在微店是购买: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微店,直接购买“红楼梦断三百年”(1,2,3,4)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里提到了一个地址,非常值得研究:

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庚辰眉批:大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壬午重阳日。〗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 ,逐出席外与人斟酒。〖甲戌侧批: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

居然有两条批语都提到了“西堂”,这让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好奇,这个“西堂”是在哪儿呢?主流“红学”认为,曹雪芹祖父曹寅所著的《楝亭集》中有不少关于“西堂”的内容,从诗题看,西堂是曹寅邀集同好题诗、饮酒之处。另外,曹寅也自号“西堂扫花行者”。

杨锺羲《雪桥诗话》:“荔轩(曹寅)自称西堂扫花行者······荔轩殁后,秋屏有‘魂游好记西堂路,同觅仙花扫落芬’之句。”曹寅时代是曹氏家族的鼎盛时期,作为曹寅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西堂自然就成了曹雪芹心中的一个很难磨灭的印记,写到《红楼梦》中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堂”是指康熙时期的著名文人尤侗,因为此人晚年号“西堂老人”,“西堂”是他家的哪个房间。然而此人是个地道的“东林党”人,绝对不可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书,因为作者曹雪芹从骨子里看来是骂“东林党”的,反而对“东林党”的死敌阉党非常支持,并通过王熙凤这个角色对魏忠贤的才能大加赞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不可能是“东林党”人的作品,也就肯定与尤侗无关,更不可能与吴梅村有任何关系。然而令我哭笔不得的是我在努力搜索关于“西堂”资料的时候,找到的大多是尤侗和他写的书,再不就是北京的某个天主教堂,也被称为“西堂”。

从我得到的信息来看,“西堂”并非是谁家西边的堂屋,而应该是个地点,甚至应该是某个村镇,哪会是哪儿呢?在第三回黛玉与宝玉初次相次的情节里有这样的描写: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宝玉提到的“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这是指什么呢?有学者研究发现明代的蒋一葵《长安客话》载:

    京都宛平县西堂村出产黑石,当地妇女多用此画眉,当地人亦称眉石或黛石。

这个地方是在北京的西边方向上,似乎说明宝玉是在北京说这番话的,而不是长安或南京。明代的《帝京景物略》的记载就更详细了:

西堂村而北,曰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为眉石,亦曰黛石也。

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的《画眉山》诗中也提到:

城西百里多名胜,知乐无过山水间。

指点黑龙潭对面,一痕蛾绿画眉山。

顾太清一直是在北京,说明京西当时确实产黛石,另据《一统志》、《钦定日下旧闻考》等书记载,今日京郊著名的旅游地斋堂村,也曾经出产天然画眉石:

原宛平西斋堂村,产石黑色而性不坚,磨之如墨,金时宫人多以画眉,名曰眉石,亦曰黛石。

说明这里的黛石历史悠久,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也说明宝玉所在的京城似乎应该是在北京,所以才提到西方有名为“黛”的石头。

我在几年前对“西堂”进行了研究,认为可能是北京的某个村,首先找到了在北京西边门头沟区有一个村叫“西斋堂村”,很有可能以前被称为“西堂村”,于是我买了好几本与其关系的旧书,然而书中并没有太多的线索,让我很是失望,本来我想亲自去看看,可由于离得太远,几次想动身,都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让我感觉奇怪的是产这种黛石的“画眉”离这个西斋店村非常远,直线距离达三、四十公里,所以怎么史料上说很近呢?说是在西堂村以北就是画眉山,似乎离西堂村几公里之内就是产黛石的地方。这让我一度非常奇怪,这个产黛石的画眉山在北京的北偏西的地方,而西斋堂村在北京的正西,如果要确定画眉山的座标,也不可能用西斋堂村,而用香山比较合理一些。这个画眉山边有温泉,离北京香山不太远。

我找到的记载还称早年间西堂村和画眉山应该属于宛平县,入清以后划给了昌平县,而从西斋村的位置来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算成是昌平县的,慢慢地我感觉西斋堂村应该不是西堂村,那么这个西堂村在哪儿呢?我猜测应该是画眉山附近,离香山不远!而西堂村应该离香山更近,肯定小于三公里,可能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个村了。然而这里并不在北京的西边,应该是北偏西,这让人有些失望。不过还好,因为北京香山一带也被称为西山,似乎在北京人的头脑里这一带是在西边。

我又想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在北京香山一带一直流传着关于曹雪芹的传说,主流“红学家”们坚信这一点,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民俗专家还亲自告诉过我,他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听老人说曹雪芹埋在香山的什么地方,他小的时候还去看过这个“曹雪芹”的坟。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主流“红学”一直对北京香山一带非常迷信,并在那里建了“曹雪芹纪念馆”,想来很有可能是个历史的巧合,也就是说曹雪芹确实在香山一带居住过,然而时代与主流“红学”所确定的不一样,应该是在康熙朝,而不是乾隆朝。而那个离香山不近的“西堂村”也许就是《红楼梦》批语中提到的“西堂”。批语中关于北京的线索有两处,在第二十三回有这样一条批语:

〖庚辰眉批:丁亥春间,偶识一浙省新发,其白描美人,真神品物,甚合余意。奈彼因宦缘所缠无暇,且不能久留都下,未几南行矣。余至今耿耿,怅然之至。恨与阿颦结一笔墨之难若此!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这里提到的“都下”只能是北京,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地方,在第二十四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

〖庚辰眉批:读阅“醉金刚”一回,务吃刘铉丹家山楂丸一付,一笑。余卅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书上不便历历注上芳讳,是余不是心事也。壬午孟夏。〗

有专家考证,这里提到的刘铉丹家山楂丸”就是北京特产,刘铉丹家山楂丸(康熙三十六年(1697),高士奇《果子单》“绀红透骨油拳薄,滑腻轻碓粉蜡匀。草罢军书还灭迹,嘴来枯思顿生津”自注“山楂,煮浆为之,状如纸薄,匀净,可卷舒。色绀红,故名果子单。味甘酸,止渴”。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刘铉丹山楂丸子,能补能消”;潘荣陛为清初大兴人,雍正年间曾在皇宫供职,乾隆初年退休著书。著有《工务记由》、《月令集览》、《昏仪便俗》等书)

如此看来,在北京北边偏西的画眉山旁的西堂村很有可能与曹雪芹有关系,这里离香山很近,这也是为什么香山一带会有关于曹雪芹的传说的原因,很有可能作者是在西堂村创作的《红楼梦》。批语中提到的“西堂故事”以及“西堂产九台灵芝”不是孤立的,甚至作者的名号与“西堂”有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红楼:脂砚斋之迷(四)
[转载]一木解红楼:脂砚斋之迷(之二)
破译红楼时间之谜10
《红楼十二层》:第七层 《红楼》脂砚
我解红楼批书人(一)
史湘云,甄宝玉的知己和爱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