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安一景:窦娥井纪念亭(图片报道)

      脍炙人口的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

      然而,《窦娥冤》虽然妇孺皆知,但是知道窦娥故乡的知之甚少,知道窦娥井具体地点的更是凤毛麟角。近日笔者到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区桃花垠畔的实地进行了探访,请看来自现场的图片报道:


窦娥井纪念亭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韩信北路,靠近周恩来纪念馆的地方有一口井,相传这口老井是当年窦娥用过的,后人为纪念她在这里建了一个亭子。



窦娥井

   

      窦娥井向人们讲述着关汉卿笔下六月飞雪、血溅白练的感天动地的悲情故事。





      窦娥井亭中柱上对联是:感天动地冤海英烈窦女娥,惩恶伸义梨园领袖关汉卿。





关于窦娥冤的民间传说:
      

  窦娥冤案与李毓昌案并称淮安历史文虎两大名案。淮安女子窦娥无罪有冤,被判死刑。这一千古奇冤代流传,令人感叹! 窦娥冤屈而死,感天动地。


      元朝年间的淮安区,称为山阳县。当时,在山阳城北门内有一条蜡烛巷,巷内住着一户姓窦的贫苦人家。户主窦秀才屡试不第,不到50岁,夫妻皆染病身亡,遗下孤女只有7岁的窦端云,被邻居蔡婆婆收养。蔡婆婆靠做女工为生,丈夫早故,只有一儿名蔡昌宗。窦端云被收养后,改名为窦娥,一家三口日子还算过得去。
      窦娥年满15岁那年,已是肌丰冰雪,莲脸生春的俏丽姑娘,大她3岁的蔡昌宗也已文章有成、知书达理,两人似天生一对。于是,就由蔡婆婆做主,给蔡昌宗和窦娥完了婚。小夫妻本来就是青梅竹马,亲如兄妹一起生活,婚后自是相敬如宾,孝顺公婆。
       逢京城大比之年,蔡昌宗要进京赶考,父母、妻子皆不能相陪,只好约请邻居张驴儿作伴。谁知这张驴儿早想把貌美贤惠的窦娥占为己有。一边假献殷勤,一边另打主张。他俩行船进京。蔡昌宗求取功名心切,端坐船头读书至半夜,张驴儿乘蔡文倦怠,猛然将其推落河中。张驴儿返回到山阳,挤出眼泪向蔡家婆媳哭诉说:“蔡昌宗捧书夜读,打盹跌落河中,风大浪急,无力相救,只带回他的书箱、盘缠。”蔡家婆媳听完如五雷轰顶望着张驴儿捧上来的银两盘缠和痛悲的样子,心中并没有生疑,只是自叹命苦。
      过了一些时日,张驴儿不时挑逗窦娥。无奈窦娥心坚如铁,执意不从,张驴儿竟又生一歪点子。先把蔡婆婆害死,最后对付窦娥。一日,蔡婆婆生病,张驴儿见时机已到。偷偷买回砒霜,趁窦娥给婆婆送饭之机投下毒药。然而事偏凑巧,有毒的那碗饭反被张驴儿的母亲误吃了。于是张驴儿再生歹心,跑到州衙门告状,反诬蔡家婆媳毒害了他的母亲。山阳太守胡应举收了贿赂,草菅人命,严刑拷打窦娥,窦娥坚不招供。贪官胡应举无奈,又当窦娥面,对婆婆用大刑,可怜老人本来体弱,加上高龄丧子的折磨,哪经得起这般酷刑?窦娥恐年迈婆母命丧刑下,长叹一声,违心地向胡太守承认张驴儿母亲是自己一人所害,与婆婆无关,于是胡太守释放蔡婆婆,将窦娥长枷重锁关入死牢。
      行刑那天,正值农历六月初六,本该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但窦娥一路呼冤,感天动地,路人无不为之动容。一时山阳城里泪如雨飞。到中午行刑时偏又陡起狂风,刮得天昏地暗,雪花飘落。人人皆称是窦娥冤情感动上苍。恰逢巡案官船路过,冻得巡案大人在船舱中发抖。因惊其怪停船登岸,几经周折,最终问明案情。将贪官胡应举革职问斩。罪大恶极的张驴儿凌迟处死,洗雪了窦娥之冤。这就是元杂剧《窦娥窦》也叫《六月雪》的本来的事实。打那以后,当地人们为了缅怀窦娥的贤惠,就把蜡烛巷改叫窦娥巷,一直到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杂剧: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内容简介
窦娥蒙冤后立下3桩毒誓,“六月飞雪”人尽皆知,其他两项是什么
都说窦娥冤,到底冤在哪儿?
窦娥冤-没来由(音频版)
《窦娥冤》里的银钱
窦娥临死前许下3大愿望,第3条太残忍,还是实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