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城旧事:南新仓史话
userphoto

2022.12.24 河北

关注
作者:胡西林  朗读:荷静
北京东城区的东四十条豁口附近,有一处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在周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中,蹲伏着几幢低矮茁实的古代建筑,这就是历代鼎鼎有名的南新仓,硕果仅存的一点遗迹了。
南新仓是明清两朝代京都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官仓。明永乐七年(1409)在元代北太仓的基础上起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南新仓现保留古仓廒9座,是全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现状保存最完好的皇家仓廒,是京都史、漕运史、仓储史的历史见证。
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皇家粮仓
南新仓的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相当的科学,这里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为"大运河"的区域中,北京市有11处,南新仓属于其中之一。元代郭守敬主持开凿了从元大都到通州的运河,从而使货船可以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码头。这就大大促进了京城仓储业的发展。以前供应京师的较大粮仓大多建在距离北京50余里的通州。通惠河开浚后,京城中陆续建起了一批规模宏大的粮仓。据记载1355年京师有54仓,储粮达百万石。
现存的东西走向古仓廒
元代粮仓大部分靠近城东部,以其地临东护城河,船只运输、装卸方便。南新仓的前身-——北太仓就是当时京城粮仓中的一个。元代粮仓大部分建在城的东部,除了依水而建的考虑外。还充分考虑到粮仓必须有较高的地势,这样才能在雨季来临时使粮食不致浸水;粮仓所处的位置必须通风透气,阳光充足,才能防粮食因潮湿而霉变。明代运粮的路线和元代一样,但是运粮船已经不能进城,只能停泊在通州张家湾。卸下的粮食再由陆路从朝阳门(旧称齐化门)进城。因此在朝阳门门洞北侧墙上,镶嵌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谷穗。所以朝阳门又有粮门之称。
东门仓胡同内的南新仓外墙
明永乐时,北京已发展成为非常繁华的都市。北运的漕粮常常近400万石,数倍于元代。元朝建立的粮仓已远远不能满足京师储粮的需要,于是,明朝开始在元仓的基础上大规模增建粮仓,南新仓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而成的。南新仓为中心仓,管辖8个卫仓。明朝京师共有包括南新仓在内的7座官仓,它们均集中在东城朝阳门附近。北侧有海运仓、北新仓;中部有南新仓、旧太仓、兴平仓和富新仓;南侧有禄米仓。它们共同担负着京师储粮的重任。
南新仓第39号仓廒
清代的粮仓都是在元、明旧物上改造而成的。清初,计有8座粮仓,南新仓为其中的一个。后又扩建了到13座,被称为"京师十三仓"。而通州还有中、西2座仓。清代的京师仓储在规模上、技术上和制度上都达到了顶峰。
在古代,仓是总称,廒是贮粮仓库。明朝时期南新仓的仓廒,在构造上,以廒为贮藏单位,每3间或5间为一廒。每廒面阔约23.8米,进深为17.6米,高约7.5米,前后出檐。
现存的南北走向仓廒
由于是京师储粮重地,在外观上,南新仓与城墙一样按军事标准建造,全部用大城砖砌成,保证其坚固耐用。廒架结构基本采用独棵圆木的中国传统木架结构,木料多产自南方,圆木直径在30--60厘米之间,结构十分稳固。廒砖产自山东临清县,大城砖每块重约25公斤。
古仓廒缩微模型
清代仓廒的建筑十分讲究,其技术较之元、明有较大改进。首先,为了防止水淹,每座仓廒所选地址都比较高,四周筑有高大围墙,地下修有排水管道。其次,为了防潮,每座仓廒的地基都是三合土夯筑的,然后均匀铺洒一层白灰,再用砖铺作地面,上加楞木,铺满松板隔潮:墙壁有护墙板,门有门罩。第三,为了通风透气,每座仓廒除有气楼、闸板外,还"用竹气通高出米顶之上"。并用竹蔑编成隔孔,钉于窗上以防鸟。第四,廒的墙体很厚,底部厚约1.5米,顶部约为1米,建造如此之厚的墙体,可以使粮仓内部保持相对的恒温、使仓粮历久不坏。
南新仓的墙壁
漕运南粮到京仓的时间和数量,根据收获情况、气候和运河水势情况而不同,一般集中在夏、秋季。漕粮来得多时,各仓廒存储不下,只好露天存放。新到的漕粮往往较湿,要先晾晒;常年存放的廪粮还要翻倒、除糠。因此,廒外还有晾晒场,仓中除官员、官役外,还有粮工、车辆、马匹、工具等。
除专司贮粮的仓廒外,另有许多附属建筑,其中有各级人员办公用房:警钟楼、更房为报警巡更人员所用;还建有仓神庙、土地祠、关帝庙等,为祭祀之用;另有多眼水井,为救火水源。在仓的周边街巷,与仓储漕运相关的行业应运而生,如大车店、小饭馆、小酒店等。
开仓放粮表演-宣读“诏书”
清初时南新仓为30廒,后屡有增建,到乾隆时已增至76廒。清中期以后,政治腐败,财政极度困难,贮粮日益减少。仓廒也就逐渐闲置或者改做他用。民国时,南新仓改为军火库。新中国成立后,南新仓作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的仓库使用。之后,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昔日70多座仓廒的南新仓现在仅存留9座。20世纪以来,南新仓被规划为特色文化休闲街区,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步行街总长千余米。由南新仓古仓群、仿古建筑群和南新仓商务大厦底商组成。有多家商户进驻,其中文化类有艺术画廊、音乐传播中心、影视文化俱乐部、文化传媒工作室、昆曲小剧场、会所等;休闲类有特色风味餐厅、酒吧、茶苑等。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
我关注南新仓自有一些特殊因素:因为我有个熟人就一直在北京市百货公司上班,直至退休。而北京市百货公司所在地正是南新仓。我也曾多次到市百货公司取送东西、洗澡,也有机会入内观看了成为百货公司仓库的仓廒建筑。那可真是实实在在的仓库!光墙壁就有一米多厚,里面不潮湿而干燥,不阴冷而通风。从外面看,在周围高大的楼房映衬下,仓廒好像是显得低矮,在仓房里面确是觉得还很高敞的,要不怎么能盛下那么多的粮食?
民国时期曾被用途军火库
在东门仓胡同,可以看到南新仓最东侧的那一排仓廒厚重的后墙。与对面的新保利大厦、中国五矿广场那有着耀眼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在东四十条马路北面,原来临街处也有南新仓的一些仓廒,印象中比路南的仓廒群还要高大些,随着马路的拓宽、随着大厦的建设、随着老建筑的翻新、随着城市的发展,众多的历史痕迹已经很快地被蚕食掉了。马路北面的仓廒早已消失无存。
南新仓一号仓廒
所幸在南新仓原址还保留下那么几幢仓廒。但是当我们再次踏进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区的古仓廒时,那仓廒也仅剩下外观还像原来的样子,里面却装修成为了商店、展厅或餐厅,连门脸都是现代广告。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古代仓廒的气息了!
南新仓是不可再生的文物,尽管建设南新仓文化休闲街之初,就说要严格执行《文物法》,要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重”的原则,但是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开发利用真的合适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志·天天读】北京大运河故事丨南粮北运储“两仓”
攸关京师生计的朝阳门
京城消失的粮仓曾经的“京通十三仓”
仓廪之都会:京通十三仓掇拾
悠悠千年德州仓--南运河德州段历史文化解读六
天下粮仓:南粮如何北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