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群心理学:解析微信抢红包“背后的心理”

社群心理学:解析微信抢红包“背后的心理”

    随着春节微信红包一炮走红,漫天飞舞的红包让大家为之疯狂。在玩乐的背后,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互联网世界带来的奇妙变化,而它在不经意间却已改变了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方式,而且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模式颠覆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红包游戏与熟人社交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句多用在春节拜年时的戏谑语在羊年有了新玩法:一甩过去“讨”红包的羞涩扭捏,进入全民“抢”红包模式,十足的“火药味”和趣味性不仅使这项传统重获生命力,也令微信红包一夜爆红。

    微信红包之所以这么火爆,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年关将近,大家对抢红包有比较强的心理需求;二是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它更贴近于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属性;三是在设计这个产品的过程当中,的确考虑到了一些好玩的元素,比如“拼手气群红包”,让每个人拿到的红包都是随机的,这样拆开时就会感觉到一种意外惊喜。套用一句《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红包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拆开之后里面会是多少。”

  

收发红包的社群心理学

 

  春节前几天,我所在的微信群里不能免俗地开始了哄抢红包的大业,最受欢迎的发放种类是随机金额,虽然大部分时候抽到的钱数也就够喝杯水,不过带来的乐趣却不小。

  而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走亲戚发红包却往往被人视为苦差,给少了担心不落好,给多了钱包受不了。同样是收发红包,心情可谓大不同。何故?一大原因可能在于时代变迁。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互惠互利,才能收获归属感和支持感。但从前我们仰赖亲族相照顾,如今却要靠“多个朋友多条路”。从前一姓就是一村,大家鸡犬相闻,如今亲戚天南海北,一年才聚一回。现代人更重视找到同好的职业圈,共同度过昨天今天明天。当你在一个小社群里投入许多时间精力,这个圈子感觉上就是你的大部分世界,里面的悲喜动荡也会牵动你心。

  圈子要成立,必须靠友谊。朋友与我们并无亲缘,为何我们愿意作出牺牲奉献?这种互惠心理可能来自万年以前。这周你逮到一头猪,下周他猎到一只鹿,如果双方愿意互相接济,就没有人需要挨饿,如果两方都决定吃独食,吃不完的部分可能腐坏,最终就成了经济学上所谓的“边际效益递减”。

  懂得交换,才能双赢。在食物匮乏的远古,双赢的社群战胜了自私的社群。如今我们若有能力,也愿意为社群中的小伙伴一掷千金。事实上,同样是花钱,用在自己身上叫花费,用在小伙伴们身上,则可以视为投资,给花钱者带来更多幸福感。正是因为如此,有些平常节约的人更舍得为他人付出。有美国研究者利用磁共振成像术观察脑部活动,发现同样是花高价买饮料,买给自己会让吝啬鬼心痛不已,买给别人反而让他们松一口气。

  既然是投资,自然有回报。说到底,收发红包是个博弈。参与者想要回报率高,就得在群里形成“你发我发大家发”的风气,从心理学上说,主要靠三点:其一,社群长久存在,相信自己未来还要和这群人打很多交道的人,付出的动力就更强;其二,有人以身作则,随大溜是人之本性,发放红包的人越是多,带动参与进来的人也越多;其三,坚持公平诚信,如果有人明显在“搭便车占便宜”,比如抢完红包后退群,群内的后续热情就会受到重大打击。

  东方文化本就在意“回礼”,出于互惠心理驱动,大部分人在收到红包后会回馈社群。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甜枣,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事实上,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在演化上正是著名的优秀策略,唯有让人认识到你是“合作者”,才可能在未来获得社群的支持。

  对于微信红包发放者来说,“小伙伴们也会给我发”自是一大动力,而收获感谢之词也同样让人感到愉悦。前者是金钱回馈,后者是自尊满足。微信设定了抢到红包者会自动留言祝福,而对于抢到大红包的人来说,再额外多写几句赞美之词也不是难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骨子里害怕社交的人,其实隐藏了这五种心理,你中了吗?
抢红包心理
传说中极好的社群是这样的
心理学:摧毁一个人,简简单单的4件小事就够了
怪才涂:如何发现红利期赚钱机会?
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战胜99%的对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