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要论丨“小故事,大哲理”,一本《周易》就讲实事求是四个字

《周易》的精髓,用最简练的话来概括,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

这是一本用实际生活的小例子来说事,而又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广阔生活范围的哲学手册。它用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和领悟的身边小事情,来说明人世间的大道理,是一本古代版的《小故事 大哲理》。因为它从浅显的具体事例讲起,所以它所讲的道理既容易理解,也容易应用。古人把这种方法叫做“微言大义”。

几千年来,《周易》所讲的道理,一直保持准确,有我们几千年来在《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中的详细历史记录为证。

所以,无论从“小故事”方面看,还是从“大哲理”方面看,都对我们今天和将来的行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十五史,图片来自网络

《周易》虽然如此重要,但中国人从头到尾读过它的并不多,更不要说洋人了。这样一本头等重要的书,却令人望而却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实在是令人遗憾。在当今世界,读过《周易》的人,又自认为读懂了的,寥寥无几。其原因在于它的文字太简练了,简练到很容易发生歧义,以至于解释起来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想读懂它,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国学基础和历史知识作出判断,得出自己的体会,才能对自己有益。就像读《孙子兵法》,小学生读起来和伟大的军事家读起来,肯定会有不同的体会。自己的功底越深,读起来就越有滋味;但并不能因此说,《孙子兵法》和《周易》本身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意义,可以由读者任意解释。

孙子兵法,图片来自网络

有的人对《周易》解释不通,就试图改动它的文字,说这个字错了,那个字没有意义。这种作法自古就有,叫做改经。幸亏西安碑林有唐朝的《周易》石刻,那上面钢铸般的字迹,一个也改不了,不然《周易》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改经的努力,两千余年来,毫无价值。《周易》中有一些被许多人认为没有意义的字,经过本书的解释,每一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这些字没有意义,是因为他们自己看不懂这些字。本书可以帮助他们弄懂这些字,从中得到精神享受。从另一方面讲,《周易》的简练,正是它的美。当你真正读懂它之后,就会被这种美所震撼。如此深刻的道理,居然可以用如此优雅简洁的方法表达出来,使人感到仿佛是站在崇山峻岭之上,听着最喜爱的音乐,感动得几乎要流泪。中华语言之美,在《周易》里达到了顶峰,毫不逊色于《诗经》。它们的区别在于《诗经》是韵文,而《周易》是散文;《诗经》是文学为主,哲学为辅,而《周易》是哲学为主,文学为辅,仅此而已。

在周文王和周公之后,对《周易》贡献最大的人当数孔子,因为孔子著的《十翼》对《周易》做了最好的解释,以至于其中的《彖》、《象》和《文言》已经成为《周易》的一部分。由于他生活的时代离周文王的年代最近,他的学问功底又最为深厚,所以他对《周易》理解得最为深刻,解释得最为准确,文字上也最为优美。参照他的解释,《周易》就变得容易理解得多了。但即便加上他的《十翼》,由于年代的变迁,《周易》对于秦汉以后的广大读者来说,还是太简练了,还是不容易懂。据《晋书》记载,在晋朝能找到个把懂《周易》的人已经是件非常稀奇的事,这种人已经非常令人敬佩。自魏朝王弼以降,历代都有文人试图在《十翼》的基础上,对《周易》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包括朱熹、苏东坡、王夫之这样的大学者都有各自的专著。但他们的解释,还是不够明快。后人并不能在他们的帮助下,轻松地浏览《周易》。更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这些解经的大学者们并不能像孔子那样深刻地理解《周易》,所以他们的解释往往说不到点子上。总的说来,在中国的每个朝代,都有人在《十翼》的基础上对《周易》做进一步的解释。但是,由于他们的见识和学问功底比孔子大为逊色,《周易》的意思往往越经他们解释,就越被搞得艰涩难懂。到了现代,这种情况愈加严重。现在的大书店里,往往会有几个书架塞满关于《周易》的书,但读者很难找到一本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从头读到尾而又心领神会的。这些书表达得不好,是因为书的作者们肚子里并没有很多可值得说的东西。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任何学问,可以深奥到用语言表达不出来。

到了现代,虽然中国的人口总数越来越多,但能够读懂古文、喜欢读古文的人却似乎变得越来越少。重新学习古文,对许多忙于生计的人来说又不太现实。现在,为了不让老祖宗的宝贝闲置,为了去掉人们加在《周易》上的神秘色彩,尤其需要用明快、清晰的现代语言,把《周易》思想的本来面目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人只要愿意读、愿意想,都能够读懂,本书试图完成的就是这个任务。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根阅读《周易》用的拐杖,靠着它,就能读懂《周易》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把它们串起来,使每个段落都形成意思完整、前后呼应、合乎逻辑的篇章,从而通篇读懂《周易》。既然《周易》是“微言”,里面的道理都讲得十分简略,那么对它里面的任何一个字都不能马虎,不然,就不可能串成完整而连续的意思。在必要的地方,本书还举出大量的实例,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更好地体现原文实事求是的风格。读本书的时候,一开始,读者可以先拄着这根拐杖慢慢走,每走一步,必有所得。等到熟悉了一些之后,就可以提着拐杖大步走,跳跃式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读书的乐趣就大了。等到读完本书,读者就可以最后丢掉拐杖,跳过作者提供的解释,细细品味原文的高明之处,让自己的思想腾飞起来。到那时,就可以看到,《周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一个广阔的视野。同时,读者还会有另外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自己的古文阅读水平,已经远非昔比,已经能够欣赏最高级的中国古代经典了。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一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就可以阅读本书,就可以在本书的帮助下读懂《周易》。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问家之一。说起他,不由得使人想起三纲五常那一套封建文化。其实,这只不过是历代帝王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孔子进行歪曲的结果。孔子对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其实并不在这方面,而在于他用《十翼》对《周易》作了精湛的解释。没有他的这一解释,后人对《周易》的研究就没有了指南,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周易》,结果会变得众说纷纭,毫无章法,从而与这一伟大著作失之交臂。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有些人考证说,《十翼》的一部分不是孔子写的,但也说不清是谁写的。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十翼》用前后一贯的说法帮助现在的我们读懂了《周易》,这就是《十翼》的历史意义。至少《十翼》的很大的一部分是孔子写的,这就是孔子的历史地位。在这一点上反对孔子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反对的人连这一点贡献也没有。

孔子在进入老年时才开始读《周易》,读得爱不释手,以至于把捆绑书简的皮绳子磨断了三次,所谓“韦编三绝”。孔子在读过很多遍之后发议论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隋书?志第二十七》中说:“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这些议论都向我们提示,《周易》可以使我们在做事以前,就预测到做事的凶吉,从而少犯错误。这就是这本书在实际生活中的根本价值,也就是为什么王拱辰劝告皇帝应该读这本书的最根本的理由。

(此文摘编自李悦,咏沂,李杭 著《历史无往不复——<周易>大义微言(修订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版,)一书片段,特此说明,鸣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文中的哲理
朱自清:《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三传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读这三本书,养大格局,成大境界
《易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三本奇书之一,但晦涩难懂,有何妙招读懂?
《周易》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