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对“无常”理解透了吗?

当年佛陀考验他的弟子们对于“无常”理解到了什么程度。

有一个弟子说:“我对无常的理解是,今年我看到这朵花开了,但是我不能保证明年我还能不能再欣赏到这个花的开放。”即所谓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另外一个弟子说:“我的理解是,今天我能够看到天上这轮满月,但我不能保证我还能不能看到下一轮满月。因为在下一轮满月的时候,很可能我就不在了,这就是我对无常的理解。”

又有一个人说:“我的理解是,今天晚上我脱去这双鞋子睡觉,但我不能肯定明天早上我还能不能穿上这双鞋。”

第四个人说:“我的理解是,当我这口气呼出去的时候,我不能肯定我是否还能把它吸回来。”生死系于呼吸之间,一呼一吸之间就判定生死,阴阳两隔,这口气出去了还能不能回来,谁能肯定?

佛陀说,对“无常”理解最透的是第四个人。尽管前面三个人对无常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理解得不透彻,不深刻,最为深刻的是第四个人。无常系于呼吸之间,这就是无常。

在《法华经》中,佛陀说道:“佛以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佛陀出现于人世间,只为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生死”二字。

了生脱死是佛法的惟一目的,所有的佛法都是建立在如何认识生死、如何解脱生死之上。“生死”二字是佛家的根本问题。既是佛家的入门处,也是佛家的归宿处。

另外,也正是因为“对‘万物无常’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了很多贪婪的人。

自我始终有一个顽固的倾向,即认为一切似乎都可以永恒。

而事实正好相反:

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衰、亡过程,最后无一例外地必然死亡和消失。

因为自我无故地认定它自己和一切都是永恒的,既然是永恒的,那当然要囤积和占有更多的东西以供日后消费和使用。

如此,贪婪的念头自然地就萌生了。

摘自潘麟导师著作《以心传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面对无常
渊回禅修:什么是十六特胜?佛家文化安那般那呼吸法门的一种方法
及時修行(转载)
不同答案回答相同的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和尚自幼修行,整天在庙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三位高僧的临终偈语,言浅意深,开悟了无数人,读懂受益匪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