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女医林巧稚:所写病历让现代医生汗颜,一生所为堪称医者典范

当病人利益和医生个人前程相冲突时,应该如何抉择?这是无数医生都曾面对过的问题,这个选择题,民国一位名叫林巧稚的女医生曾无数次地给出过同一答案:选择前者!

林巧稚生于1901年,祖籍福建省鼓浪屿,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也是中国第一位妇产科主任。她一生共成功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她还因此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可这样一位医者,她的真正被今时之人熟知却并不是因为其在医学界的贡献突出,而是因为她的一张病历本的被发现。这本病历本之被发现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

一日,北大人民医院妇产医生王世军在坐诊中接待了一位70多岁的老病人,她一来就从包里拿出了一份病历本递给王主任道:

“您看看,我这病严重不?”

王世军打开病历本一看当即就被那娟秀工整异常的字迹折服,一看落款,王世军立马惊呆了:它竟是出自当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之手。

这份病历与今时医生所写病历最大的不同便是:内容极其详尽且字迹端正工整,并且它还有中英文对照。

林巧稚手写病历

在征得老太太同意以后,王世军怀着崇敬用手机拍下了这份有年头的老病历。随后不久,这份颜值极高的病历在媒体引发了广泛热议。随着这份病历的“出世”,“林巧稚”的相关被挖了出来。

此时的世人才知道:这样高颜值的手写病历,林巧稚一共写了70多年,数量已无可计算。

相比这些对于林巧稚而言再普通不过的病历,她无数次为病人牺牲个人利益的可贵精神更加值得被世人铭记。

网传某位现代医生开出的手写病历

1921年,以治病救人为人生理想的林巧稚参加了协和医院的考试,这一年她年仅20岁。

那天,上海天气很闷热,考试中因难耐酷热,与林巧稚同时参加考试的同学余琼英竟因中暑晕倒在了考场上。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考生有很多,但毫不犹豫放下手中笔不顾没答完的英语考卷就去救人的:却只有林巧稚和另一位女生。

林巧稚非常果敢而迅速地与这位女生将余琼英抬到了阴凉处,随后,她做了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前后用时总为10多分钟。

虽然林巧稚用最快的速度对病人进行了急救,可考场上的时间从来宝贵,因为浪费了太多时间,当林巧稚重返考场时她已经无法继续答题了。

考试完后的林巧稚回到家中后,家人紧张问情况时她只淡淡说:“没答完,肯定考不上。”却只字未提她为何未答完。

当时已放弃考取协和医院念想的林巧稚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会在一个多月后顺利收到协和医院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结果让林巧稚惊讶不已,要知道当时协和医院录取学生是非常严苛的,就拿他们那场考试说:总有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可最终录取名额却只有25名。

直到后来,林巧稚才知道,原来她考试当天做急救的全过程全被当时的主考官看在了眼里。事后,该考官还特意去她的座位查看了姓名。在这位考官眼里,能为救助他人而舍弃自己利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位合格医者应有的品质。

后来,这位考官通过调查得知:林巧稚后来没能答完的英语本是她的强项,而她其他科的成绩也均优异,经过慎重考虑,协和医院接受主考官的意见决定破格录取林巧稚。

进入协和医院学习后,林巧稚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了解到学校宿舍每天晚上10点半拉闸断电,等到12点又会重新合上电闸,林巧稚总是10点半先上床休息,过了12点再起床学习。

这样一来,林巧稚就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去弥补新接触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的空缺。

在林巧稚长达8年的学习中,她一直保持着足够的学习热情努力吸收并巩固每一个知识点。因为在校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林巧稚毕业时获得了协和医院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她是获得此奖的第一位女学生。

之后,林巧稚顺理成章地收到了协和医院的聘书,可拿到聘书后,她和家人都看呆了,只见上面写着: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这样的聘书在今日看来是极不人性的,可在当时却似乎并未有太大不妥。实际上,聘书上之所以明确写明“若任职期间结婚怀孕、怀孕、生子就解聘”,乃是因为老协和的管理者认为:

在医生这个最需要极大付出的职业里,没有女人可以同时扮演好贤妻良母和职业女医两种角色,所以只能二选一。

在面对终生幸福和成为协和医者之间,林巧稚最终选择了后者。

选择决定命运,林巧稚的无数次选择最终将她导向了后来的命运轨迹。这些选择中,包括1929年圣诞前夜的一次选择。

当天,因为是假日,医院的医生都去放松狂欢了。可医生有休息日,可病人生病却从来不挑时候。就在这医院没医生值班的当口,一位急救病人被送到了当时还是住院助理医生的林巧稚手里。

林巧稚当下犯了难:这位妇女因为突然大出血生命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若不及时手术,她将随时可能没命,可当时的林巧稚并没有手术的权力。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林巧稚对该病人采取手术,她存活的几率也将非常小,稍有不慎她作为医生的职业就会被迫就此终止。

一边是女病人的命,一边是自己的前程,遇到这种情况,寻常医生多会想想,可林巧稚却想都没想就决定不顾医院规定和自己前程为病人执行手术。

在这人生的第一场手术中,林巧稚以沉着淡定的姿态成功将所积累学识和经验转化成了优秀的实践:她成功挽救了女病人的生命。

林巧稚这次危难间的手术让她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当然也得到了非议。但林巧稚却丝毫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她只继续加倍努力地学习、工作着。

后来,因为各方面表现出众,林巧稚还被提前三个月破格聘用为总住院医生。常人需要5年才能走到的位置,林巧稚却只用了短短半年。这背后,却绝非运气,而纯是靠她精湛的医术和爱人如己的医德。

危难中,林巧稚总是先考虑病人的利益,而在平日的为医日常里,这也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在做的。为了照顾病人,林巧稚不仅把全部的时间精力全部用到了他们身上,还总是切身地为他们考虑。

替病人省钱、节省病人时间、替病人分忧,这些都是平日里林巧稚都会为病人考虑的。

作为医者,林巧稚知道每位病人都难免因病心情不佳,为了让他们心情得到缓解,她总是以微笑对病人。也正因此,她无数次被病患称作“微笑天使”,病人还纷纷打趣说:

“看到林主任,病就去了一大半,因为她的笑容和春风一样让人心生愉悦”。

林巧稚对病人的态度从来一致,几十年来,她始终坚持:只看病不看人。这就意味着,林巧稚从来不会因为病人的身份而将病人区别对待,这种做法,很值得今天的医者学习。

林巧稚虽坚持看病不看人,却也有特殊的时候,每次,当她遇见没钱看病的病人时,她总是格外关注。她在医院工作的几十年里,曾资助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她的同行曾回忆说,有时候她甚至会将工资的一半用来资助病人。

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建曾在谈到林巧稚时说:“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在她身上太常见了。”

有一次,林巧稚在经过医院走廊时听到吵闹声,走进一看才知道:是一位交不起医药费的男家属在与值班医生争执。她走近时,男家属正大声喊:

“求求你们,买我的血,我可以卖几碗给你们换钱给我媳妇看病,求求你们了!”

值班医生一脸无奈:“对不起,我们正规医院不卖血,并且并不是所有人的血都适合用在病人身上。”

男家属一听立马急了道:“那怎么办,她马上要手术了,我上哪找钱啊!”说完,男家属就抱着头蹲到地上蜷成了一团,并使劲用手抓挠着头发发出“呜呜”的声音。

林巧稚看到此景心揪到了一块,但她并未直接上前和病人沟通,而是找到值班医生并悄悄告诉他:“这位病人的钱她来垫付,只需告诉他,等他来日有钱了再还上便可。”

这个“来日”,通常都变成了“没日”,但即便如此,林巧稚依旧坚持着她接济病人的习惯。

在医者仁心的林巧稚眼里,病人的病痛就是她的事,只要见到了,便绝不可见死不救,否则她将寝食难安。

林巧稚写病历总是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的原因在很多年后被她的同事道出了:“无非是生怕病人不认得、认错。”

为了让病患更好地得到医治,在看病时,除了仔细病历外,林巧稚还总是详细地嘱托病人,有时候遇到沟通不好又健忘的,她还得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

为了给病人省钱,遇到来看病的病人她总是告诉病人:“不要挂我的专家号,挂我的普通号就行。”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林巧稚的病人总是愣了半晌才回过神:噢,她是在为病人省钱。

如林巧稚这样的医生,得到同行、病患敬重自是必然。可1941年,因为战争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所有医生一夜之间没了工作,林巧稚也不得不回乡避难。

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病人们不再能找到林巧稚,但此时的林巧稚却并未放弃治病救人,她只是换了地方为病人治病而已。

此间的林巧稚在北平东堂子胡同10号开了一个诊所,在这个小小的诊所里,她依旧如在协和医院一样以仁心医治病患。

有时候,遇到不方便下床的病患,林巧稚还会专门骑着毛驴跑到病人家中诊治。

6年后的1948年,协和医院恢复工作,林巧稚的助手在整理时发现:她在这6年里竟一笔一划写了8887份病历,这些病历如她在协和开出的病历一样,都是中英文对照手写。

林巧稚重回协和后,病人依旧排着长队挂她的号,每次有病人来,她总是告诉他们:排了那么久的队,想起什么都要问清楚。

在那个流行产婆接生且婴儿夭折率高的年代,林巧稚却因为医德、医术高超取得了无数人的信任。就连林徽因的子女、冰心的子女、将军傅作义的小儿子等名人子女,也都是林巧稚接生的。

每一个由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会有她的英文签名“Lin Qiaozhi’s Baby”。这位无数次从鬼门关抢过产妇和孩子性命的医生,后来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生命天使'。

后来,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林巧稚,还被与梁毅文一起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人生从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即便是一心治病救人的林巧稚也是如此。

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将协和医院“收归国有”,林巧稚被革除职务并发配到绒癌病房做护工。

那段时日里,林巧稚这双曾创造过无数奇迹的手,每天只能清洗便盆、倒痰盂。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医生,她之所以一直坚持默守医院只因为:她相信终有一天她还会重新回到岗位治病救人。

后来,林巧稚果然如愿再度回到了岗位。这次以后,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

1978年12月,林巧稚患上了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这一年,林巧稚年78岁。

无儿无女的林巧稚在病中一刻也没有停止为自己奉献一生的医学做贡献,她在轮椅、病床上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

没人知道,是怎样的信念支撑林巧稚在孤独和病痛中完成这一切,信念之外支撑她的,无疑是对病人的仁爱之心。

人说,越付出越爱,为医学事业舍弃了爱情、婚姻和子女的林巧稚,把一生全部心力全部交给了病患,如此,她将病患视若生命便是必然了。

1983年4月21日,年82岁的林巧稚带病接生了6个婴儿,可第二天,她就因病情加重被送到了病床上。

4月22日凌晨,林巧稚在昏迷中急促地叫喊着:“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周围的人听到这话无不动容,即便到了这样的危难时刻,她心心念念的依旧是她最爱的病患。

这声急促叫喊后,林巧稚在安静了许久后含笑说出了她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

可敬!这位在临终前最后一日仍在接生的伟大医者,并没有因为生命停止而终止为病患做贡献,她死后留下三个遗嘱:

一,将一生积蓄3万多元全部捐献给医院托儿所;

二,将自己的遗体捐给医院作医学解剖用;

三,将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林巧稚与托儿所的孩子

到这三个遗嘱,林巧稚便算将毕生所有全部交给了医学事业和病患。

今天,距离林巧稚辞世已经整整36年了,然而,她昔日的声音依旧在影响今天这个时代:

“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现在这个人对你(医生)说,我把生命交给你,那么你还说什么呢?你冷?你饿?你困?”

“作为一个医生,一举一动都要为病人负责。作为一个护士,一言一行都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

祈愿:在林巧稚的影响下,将来,中国会有更多的林巧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份几十年前的病历刷遍朋友圈,她一生未婚未育,告诉你什么叫医者仁心
你知道北京协和医院“三宝”吗?
“东方圣母”林巧稚:一生只为关爱
她一生未嫁无子,却被称为万婴之母,她的墓志铭寥寥数字,却让每一个人由衷钦佩…
面对产科女医生不许结婚生子的无理规定,为了医学她说: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
袁隆平的接生大夫竟是这位……两代大师的“时空之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