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市的由来

南市的由来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4-6-4 05:28 编辑

 


    清朝上海贡生秦荣光(1840年——1904年),字炳如,号月汀,北宋著名诗人秦观的后裔,也是被明祖朱元璋御封为上海城隍神秦裕伯的后人。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潜心讲学四十多年,他创建的三林书院,开创了上海一代学风。他的一首诗“东北吴淞带水环,西南黄浦曲襟弯。中间百里膏腴壤,最是城厢闹阓阛。”全方位地突出了上海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指出了古上海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当属今天的黄浦区(南市)。


    以现在的城隍庙为轴心点的话,那么东北方位就是杨浦区的江面与苏州河一段史称吴淞江,而黄浦的特征也告诉了大家,是条曲曲弯弯的“泽国”内流,没有今天黄浦江如此宏大的气势。黄浦的流域也基本是今天的南浦大桥到龙华,只能行之于小舟。

  

    那么什么时候有了南市的称呼呢?在此,我略微地讲解一下。如果按照现代的行政划分,超过十万人口居住的城市可升级为市,而在古代和近代的释义,市只是单指集市贸易繁荣的地方。《木兰辞》的吟居中就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样表明市的概念。在台湾的城市划分中,有个新店市,但这个新店市只是台北县的所辖市,而不像大陆上的市级比县级大。所以,南市也就是单指有固定商贸集市的地方。那么,这个南市的由来究竟起于何时?


    历史回溯于清朝年间,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蜕变,在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八国联军中几家强国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县城北边建立了租界区,英国在北郊的洋泾浜,法国在护城河以北的地块,而美国在虹口。十年之后,法国又强悍地将租界延伸到东南方的十六铺、小东门处,从此十六铺就成了华界与租界的分界线。由于城厢外以北地区几乎都成了外国人的租界领地,在地块上的商贸主导权也由外国人主权,清政府官员已无力又无权来插足管理,建筑、文化、商贸、市场都开辟出与华夏民族不同的风格。上海老城厢的商贸交易者开始把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一带)日益繁华的商贸市场称作为“北市”或者叫“北海”(我们北部老本地人以前也常常称到市中心去称到“南海”去)。而以十六铺南面到高昌庙之间的中国商人贸易区的集市就称呼为“南市”。


    清政府后期,为规划和整顿城东外沿浦交易市场混乱的局面,沿着黄浦江(此时已合流为一江)修筑了一条“大马路”(近代的外马路),同时成立了“南市马路工程局”,几经周折,这个“南市马路工程局”又更名为“南市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和“南市市政厅”,从整顿外围的马路到监管城厢内的市政,这个“南市”的范围就扩大化了,主持了诸多的市政建设,将南市与城厢结合使用,将整个上海县城的沪南地区包括在一起,“南市”的行政机构区域也就扩大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何时从“上海县”变成“上海市”?
【豫•连载】海派庙市(十五)南市的由来和南市自治
老上海的痕迹(五十五,小北门外八仙桥的弄堂生活)
上海城墙的兴与废
从老地名看上海城市变迁
~~南市老城厢消亡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