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如何学书法

三河市第一中学吴志国

我们为什么要学书法?

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汉代的杨雄曾说过:“字为心画”,即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说,学习书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丑是先天的,但字写得美却可以靠后天努力而获得,字是人的另一个仪表。再者,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而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学习书法从几方面入手:

一、“明师”。要把书法学好靠引导和勤奋练习,引导就是字帖和老师。

好的老师,如果有一名好的老师带自己入门,真的会少走一些弯路,他会告诉你怎么样是正确的,而不是自己盲目的去探索。

学书一般经过选帖、读帖、摹帖 、临帖、出帖、集字创作、创作步骤。

1、选帖

临摹时选帖很重要。选帖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选古代书法家的代表作,二是所选字帖要与自已的情趣相契。书坛对选什么帖入门众说纷,一般主张先临正书(篆、隶、楷)书体。因为它们讲究笔法,而且点画清晰,易于掌握。行、草书结体变化较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于掌握。在篆、隶、楷三种这种书体中,一般又以楷书、隶书入手为多,楷书可选欧阳询《九成宫》,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等。这些唐代楷书法度森严,结体端庄,从笔法,结字法来看十分完美,且碑石清晰,字形完整,利于初学;隶书右选用《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礼器碑》、《乙英碑》等,这些汉碑古朴端庄,容易入门。

2、读帖

选好字帖后,不应急于动笔临,而要先仔细看帖,分析字的特点,这叫“读帖”。读帖可先察用笔,即它的起笔、收笔,藏锋、露锋以及中侧粗细,转折提按等特点,再看笔画的笔势,结字的正侧,向背、疏密、大小的特点,然后再分析一下字与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关系,从用笔、结字、章法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反复揣摩,然后再临写。在写的过程中要力争能将其特点反映出来。读帖中分析得越仔细,理解得越深刻,动笔时就会反映得越全面。

3、摹帖

摹帖是将半透明的纸,如拷贝纸或油光纸等蒙在字帖上,将字的轮廓线用细笔钩描下来,称双钩本;如在轮廓线内再填内墨,称为双钩填廓本。这原是古人用来复制法帖的一种手段,后来初学者了有直接在蒙纸上按帖摹写的,称之为“描红”。摹帖易得字形,是临帖的辅助手段。对学龄儿童来说此法是入门的种方法,但对感觉较好的学书者来说,一般不用此法。不过,在临帖时遇到个别难写的字,写了多遍以后仍然感到有差距,则不妨用摹帖的办法先写一遍,然后再徒手临写,将会有助于进展。

4、临帖

临帖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三种。“对临”是指临帖时边看字帖边完写,看一笔写一笔或看一个偏旁写一个偏旁。临帖时要求点画的用笔及结字的态势尽可能形似,使所写的字与原帖接近。临一定要遵守“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即先认真看字帖,对所要写的字的笔画、笔法、结构特点加以分析、记忆,然后再写。写完后要将年写的字与字帖中的字进行对照,比出不足,然后再写。每个字临写三遍即可,绝对不能只临一启遍而不对照,也不宜一个字临数十次,这样会感到厌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逐渐减少写一个字的看帖次数,直到看一次写一个字,最后甚至不看帖背着写,这叫“背临”。通过较长时间的对临、背临,做到形准神完,形神兼备,则可进入“意临”,即用遗貌取神的办法临帖,使临作与原帖相比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临习实际上已加入了自己的观点。

5、出帖

经过对字帖反复临摹后,对此帖的形神均已基本掌握以后,可换同一类型的字帖继续临习,以巩固学到的技法和造型能力。待这一系统的技法熟悉以后,再转益多师,学别的类型的字帖。这是由初级的“入帖”向高级的“出帖”阶段的过渡。入帖得技法,出帖得已貌,诚如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的:“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先要入,后再出。古人云:“入帖难,出帖更难。”出帖需要有对古人多种风格流派佳作的“入帖”为基础,再加上对多种书体的摹习,以获得变通的能力,从而融会贯通。

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典故: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

2.写书法的时候,笔不仅是手写出来,用笔不仅在力道还有心道。心理平静淡然,所写出的字也有一股正气。

三、执笔方法、书写姿势与运腕

(一)执笔方法

了解执笔的技能技巧,掌握执笔的方法是学习写字的一项基本功。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足见正确执笔的重要性。古代书家根据实践经验,按手指的生理特征,总结了毛笔执笔的五字口决:“擫(ye按)、押(压)钩、格(顶)、抵(托)”。据说这个口决是由王羲之传下来的。

擫(ye按)——用拇指指节首端紧贴笔管内侧,由左向右用力。

押(压)——用食指指节末端斜巾笔管外侧,由右向左用力。

钩——用中指紧钩笔管外侧,由外向仙用力。

格(顶)——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内侧,由内向外用力。

抵(托)——用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起辅助作用。

执笔时注意以下几点:

1、指实,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每一节指肚实实在在地捏住笔管,抓得稳而用力实。写字时用力,提笔时放松,松紧变化适度。

2、掌虚,指关节外凸,掌心空虚如握卵。这样便于手指伸缩、运笔灵活。

3、腕活,物腕不僵硬,便于灵活用笔。

4、笔摆,毛笔行笔时随行笔方向不同而摆动,形成中锋行笔,能拉能推,避免平拖死拉。

(二)书写姿势

写字的姿势又称身法,是书写的一个基本备件,古今书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写字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练字,必须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如果书写大小在10厘米以内的字或篇幅较小的行草书,可采用“坐势”。

坐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就是头部端正,勿歪斜,稍微向前俯视。

身正,是指上身挺直、两肩齐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归纳法抵桌沿,以免妨碍呼吸。

臂开,意思是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之势。笔距前胸一尺左右。

足安,就是两脚自然放平稳,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脚尖等。

坐势是书写的主要姿势,根据书体不同和字型大小,手腕的位置也不所不同:

1、着腕,即手腕贴于桌面。此法多用于写毛笔小楷及钢笔字。

2、枕腕,将右手腕枕于左手背上。此法适宜写小楷和中楷。

3、提腕,也称悬腕,即肘着桌面而虚提手腕。由于手腕提起,转动灵活,旋的幅度加大,所以适合写中楷、大楷以及小行书。

4、悬肘,即腕肘皆离开桌面。这样活动回旋的余地大大增加,笔力也得到充分发挥。适于写大楷、行草书。

立势分立势俯写和立势在必行题壁两种。

立势俯写的要领是:头俯、身躬、臂悬、足开。

(三)运腕

运笔时手腕要放松,不可太紧张,一紧张笔力就搁止在腕部。腕法要灵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正确的运腕,不仅能使全身之力,通过臂腕贯注到笔尖,同时,还可以调整笔锋,产生多变的笔画。因此,在运笔的过程中,物腕不是全歼和固定不动的。正如同一支笔在运笔时不能一成不变地与桌面保持垂直移动一样。在运笔时,在点画的不断交换转折的过程中,为了要经常保持中锋行笔,都需要依靠手腕的协调动作来调整笔锋。同时,用笔中工要提按顿挫,,方圆转折等腰三角形笔法,也都离不开手腕的运动。

具体的说,运腕并不难。要点是腕部不要过分紧张以至僵硬,而要自然地放松,随着笔势的往来,协调地使腕部左右转动。

例如写“竖弯钩”时,当竖画向右行时,腕部自然由左向右翻动,同时笔杆向左侧倾斜。这时,笔毛就侧势铺开,出锋时再顺势挑出,笔画则自然圆满、尖锐。又如写“撇”时,笔向左下出锋时,笔杆略向左上方倾斜,腕部向阳花左上方翻,出锋则饱满有力。

总之,运腕的主要目的在于调锋,学书者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细心揣摩,久之自然会熟练起来。

四、笔法

(一)、笔法

笔法:笔法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古人对用笔十分重视,元代赵孟说过:“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之法包括中侧、藏露、提按、转折、平移等多种笔法。

1、中锋、侧锋

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动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线条,并产生三维窨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侧锋用笔是笔锋偏向于笔画的一边,笔锋运行的一边实,另一边虚,其线条峻秀多姿,有利于承接笔画,加快了书写速度。

2、藏锋起收

笔锋接触纸面的瞬间称为起笔;当完成点画,笔锋离开纸面时称为收笔。

藏锋起笔:下笔时笔锋痕迹被覆盖在笔画中,不露锋芒。这种起笔的方向与点画运行方向相反,故又称逆锋起笔或“逆入”。藏锋起笔有方圆之分。方笔是藏锋起笔后再顿笔方折的结果,圆笔是起笔后再提笔圆转的结果。

藏锋收笔:收笔时笔锋回到点画内再离开纸面,笔画外不露锋芒,又称回锋收笔。藏锋收笔,民不方圆之分,其原理与藏锋起笔相同。

藏锋起笔、收笔使笔画显得凝重储蓄,楷书中的大部伊斯兰教画均采用此种笔法。

3、露锋起收

露锋起笔:起笔时笔锋露在点画外面,又称入锋起笔。这种笔法直接利索,精神外耀。如楷书中的左尖横、上尖竖就使用这种笔法。

露锋收笔:收笔时笔锋表露在笔画外,明显的锋芒,又称出锋收笔。露锋收笔具有增强点画的骨力和使精神外拓的作用。楷书中的悬针竖、撇画、捺画等就属这种笔法。

4、平移

平移,即笔毫在纸上仅作平行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又称行笔、过笔。中腰粗状的横画和竖画。

5、提按

提按,指笔毫在纸上作睛下动动,提笔画细,按笔画粗,提按造成了笔画粗细的节律变化。如出锋芒所向的笔画、腰细的笔画都属于提按用笔。

6、转折

转是指毛笔作圆弧运动时,接触纸面的笔毫部分始终保持不变。如竖弯钩、心钩等笔画。折是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作方向的改变,形成一个折角。如横折、竖折等笔画。

五、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汉字的间架结构,也称“结体”、“结字”、“结构”、“间架”。它所指的是字的笔画之间,结构单位之间的搭配关系和组织形式。也就是说,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点画组成字。结构合理,字就写得好看,否则字就写得不好看。千百年来,历代书法家都非常重视汉字的结体,其中较为详细的有唐代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体八十四法》和清代黄自元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这些著作对后世都有较大的影响,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书体(篆、隶、真、行、草)有不同的结构规则,它们都有一条共同的结字基本原则,那就是笔画之间,结构单位之间的搭配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是要把字的笔画长短、粗细、俯仰、伸缩、曲直、方圆、主次、向背处置好,就是要把字的结构单位的宽窄、大小、高低、斜正、争让等关系处理好,真正做到字的笔画分布匀称,结构单位组织和谐,字的重心安排稳当,字势姿态优美,整齐之中见参差,着意之间见自然。

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可以为两大类,一类叫独体结构,一类称合体结构。所谓独体结构,也叫单体字结构,它是由一些基本笔画组成的字,且不能再分成若干部首或组成单位。这些字笔画少,空白多,形体不规则,没有其它结构单位来支撑呼应,较难安排,容易出现松散疏漏的现象。如:人、七、大、小、口、女、夕、衣、至等等,写这些字要注意重心平稳、点画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得宜,斜中求正、变化参差,纵横适度。

所谓合体字就是由几个单字,或由单体字配上部首组合而成的字。在汉字当中,合体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合体字的结构大致分为若干类型。

1、上下结构(也称“两分”结构)。它是由上下两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1)覆冒,有宀、穴、人等部首在上的字,应上宽下窄,覆冒于其下。

(2)托载,有皿、女、土等部首作底的字,应下宽上窄,托载其上。

(3)上下均等,有思、需、圭等,相同笔画,变化笔法,下半部分略伸展。还有上截笔画多,下截笔画少或上截笔画少,下截笔画多的字,如弊、籍等,要注意妥善安排。

2、上中下结构(也叫“累叠”、“三分”结构)。它是由上中下三个基本笔画组成的,如:霄、意、冀、等、鼻等。这类字各部之间相互避让,中间紧缩,上下较舒展。

3、左右结构(又称“二分”结构)。这类字是由左右两个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有的笔画左少右多,如:渔、德、悟等。要迎让右边,有的笔画左短右长,如:峰、现、晴等,左边部首居中间偏上为好。有的笔画左长右短,如:粒、和、耻等,右边部首居中为佳。有的笔画左多右少,如:鄰、彰、针等,应左宽右窄。有的笔画左右相同,如:双、竹、林等,要避免笔画雷同,应使左小右大,左收右放。有的笔画相同,如:切、约、好等,要左顾右盼,生动有姿。有的笔画相背,如:北、非、驰等,要笔势相连,背中有向。

4、左中右结构(也称“三分”结构)。这是由左、中、右三个偏旁部首组成的。有的字是中间部分窄,左右部分宽,如:仰、柳、辨等,力求紧凑缜密。有的字是中间部分宽,左右部分窄,如:激、谢、微等,两边应向中间靠拢。

5、包围结构。分细点可分为八个类型。

(1)全包围(也称“四面”包围)。如:国、因、圆等。注意包而不死,中间部分应居中。

(2)上包下。如:周、内、尚等。中间部分要稍向上靠拢。

(3)下包上。如:凶、凼、函等。中间部分要紧靠下面,外框不宜过高。

(4)左包右。如:匡、巨、區等。左竖略长,上横略短、中间部分略靠左。

(5)左上包右下。如:度、屏、病等。被包围的部分是主体,应紧靠左上,右下舒展开朗。

(6)左下包右上。如:毡、包、已等。要相互承应,“右起左应”之势。

(7)右包左。如:司、勿、习等。被包围的部分要向右上靠近,以求胸中饱满。横折钩竖段略取斜势。

(8)右上包左下。如:可、戎、虱等。被包围的部分宜靠右上。

6、品字结构。如:晶、磊、鑫等。要注意笔画的变化,紧密匀称,一般来说左下的部分稍小,右下的部分稍伸展。

7、四角结构。如:疆、器、醴等。宜取其四角方正,有的笔画稍细,布置匀称。

8、多体结构。如:鹦、麟、瞩等。注意笔画的穿插,伸缩相揖。

9、参差结构。如:飛、餓、翹等,注意就势安排,相互依丽。

综上所述,汉字结体基本原则是:气势相连,点画得体;穿插有法、重心平稳;欹正恰当,统一和谐;意在笔先,含情见意。

六、持之以恒

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载有这样一段嘉勉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纵观古今已在书法艺术上有造诣的书法大家,有谁未经过这三种之境界?他们最可贵的一点是对认准的事情就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一做到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的运动对书法的影响
行书的用笔和用墨
书法教学
钢笔字书法讲义
青少年书法 | 赵之谦临《杨大眼造像记》
聊一聊:张裕钊行书的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