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能飞的飞起来”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



“让能飞的飞起来”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

现代学校发展的逻辑告诉我们:基于每个学生成长的课程一定是前置而内生的。所谓前置,就是课程的设定既要符合国家意志的刚性要求,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走向,这是课程设定的基本前提。所谓内生,就是课程的呈现必须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必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自洽于学校的文化与传统。这两者的契合,便构成了课程建构的逻辑前提。因为课程的前置而内生,学校才有存在的可能,学生才有学习的可能,教师才有育人的可能。我们如何建构前置而内生的课程呢?置身时代与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建构的方法是不同的。就当下而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架构的生命表达。如何设计和落实?我想离不开对三个问题的回答。




一、价值选择:基于育人基本思考的课程架构




教育凝聚着人的智慧、梦想和远方。有趣的是,这一切往往是在呐喊声中才见其光芒。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说过: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这给了教育人本主义的姿态。有鉴于此,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杭州二中)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关于学校育人的基本思考紧密联系起来。

1. 明晰办学理念

杭州二中始终关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始终坚持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人的育人思想。二中人认为:教育应该基于人的幸福,基于人的成长,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要体现对人的尊重。由此,我们曾提出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育人目标。如今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诉求和学校发展定位,将学生的卓越成长作为我们的办学追求,提出办学理念:追求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人生观,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管理观,开明、开放、开化,宽松、宽容、宽厚,人性、理性、灵性的文化观,卓越的二中人、杰出的中国人、优秀的世界人的成才观。

2. 明晰办学目标

杭州二中从自身的办学理念出发,基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充分研读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适切的办学目标:“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所谓卓越是指主动寻求更高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所谓走向世界是指学校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行走的状态,走向日益美好的世界,走向融入了人类追求与创造的世界。所谓精英人才,我们有四个指向:第一,健全的公民素质;第二,卓越的学业基础;第三,突出的创新品质;第四,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杭州二中基因的精英人才,他们既是卓越的二中人,又是杰出的中国人,还应该是优秀的世界人

在学校现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站在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名校意识三个制高点上来重新审视育人问题。从国家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国育才;从社会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民育人;从名校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还要为校育师。基于此,杭州二中矢志于为浙江省的优秀学生提供第一流的师资和育人环境,让每一位走进学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在未来的1020年里,杭州二中力图在浙江省优秀学生最心仪的理想高中”“被浙江父老乡亲高度认可的、具有广泛美誉度的现代学校的基础上,努力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学校

3. 明晰办学特色

为实现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这一总体办学目标,杭州二中在课改的深化过程中始终强调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三个方面的建设。

现代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包括课程设置现代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设备设施现代化”“德育管理现代化五个方面。

高端化是现代学校的极致追求。我们以自主化选择的课程体系”“自主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自主化管理的课外生活三自主为核心,建设具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高层次的学校文化、高档次的学生社团的高端化学校。

国际化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我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基本思路是,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我们还致力于打造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绿名片、人品金名片、学业银名片,让学校始终浸润着浓浓的教育理想主义情怀。我们的口号是,让能飞的飞起来,让会飞的飞更高。

4. 明晰学校课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确立了学校的课程目标、课程思想和课程的整体架构。

课程目标: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即通过我们的课程设计,培养具有健全的公民素质、卓越的学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品质、开阔的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

课程思想:将必备素养、学业基础、人格成长、智慧成长融为一体,整体架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

课程架构:一体两翼三层四类(见图1)。在这一架构中,一体指向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此称核心课程两翼中的一翼指向促进人格成长的社会类自主课程,另一翼指向促进智慧成长的学术类自主课程三层是指一体两翼三大板块的课程,均按由低到高三个目标层次设计与实施;四类是指包含核心课程、社会类自主课程、学术类自主课程和以现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为内容的学校基础素质课程的四个课程类别。

 

1:杭州二中一体两翼三层四类课程结构图




二、战略选择:基于外“塑”内“修”的课程设计




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基本命题,既给了我们一个如何行走的GPS,又给了我们一幅教育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如何抓住重点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由此,我们形成了两个任务系列

1. 外塑高大上任务系列

所谓高大上,就是以课程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为追求,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我校的课程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校办学目标为追求,以人的全面而自由成长为使命,将目标分类、分解,再依据相应目标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项目,形成的课程构架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我校的课程方案重在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和开放性,较好地处理了若干关系。

1)传承历史,注重实践。我校课程方案基于学校原有课程,通过目标再细化、资源再挖掘、课程再整合而形成。因此,课程基础扎实、课程条件成熟,便于分层实施。

2)关注共性,尊重个性。我校课程方案不仅设置了学校基础素质课程,还在核心课程”“社会类自主课程”“学术类自主课程中设置了三级课程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的共性及个性需求(见表1)。

 

1:杭州二中课程设置

3)动静结合,知行合一。我校课程方案特别注意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理论滋养与实践生成等学习方式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意义,力图通过课程项目予以实现。

4)预留接口,开放课程。我校课程方案充分关注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了许多必须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才能落实的课程项目,预留了足够多的外延式课程接口,为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开放性课程构架保障。

5)有增有减,平衡负担。我校课程方案充分关注到了课程类型丰富之后带来的学生负担问题,力图通过核心课程的分层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由,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还特意开设了AP等大学先修课程,力图让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更高

2. 内修“精气神”任务系列

所谓精气神,就是以人内心的清澈、明亮和高远为追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有真正的心灵生活,从有形走向无形,进而达成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比如: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已成为杭州二中高常态性校园生活。20163月,杭州二中向全社会发布了60本学生必读书目,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数学等类目(见附件1)。

我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文化选择,就是要告知学生:学校不是功利场,学生不是刷题器,学习不是泡题海。阅读人类经典始终是最根本的校园生活。我们还告知学生:人的阅读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讲有五个层次:文艺类(1.0),传统经典类(2.0),文史哲美类(3.0),思想建构类(4.0),文化超越类(5.0)。人的发展同阅读的层次往往呈正相关。我们引导学生不断走向阅读的更高层次,从而拥有真正的人的心灵生活:做一个全面而自由的人。




三、方法选择:基于不同“坐标点”的课程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如何落地?不仅考问着我们的教育情怀,也考验着我们的教育智慧。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维度,以保障核心素养课程的落地。

1. 在办学的历史坐标上寻根

在厚重的办学历史中去寻根问祖,是现代课程建构的灵感起点。我们要化校史为神奇。一个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一定是一个历史演绎的课程。我们在建构课程体系中时常提醒自己:过于推倒重来或者过于标新立意,都是一种幼稚和无知。100年前蕙兰学堂(杭州二中前身)的国文、科学、历史、体育等课程(见图2),不是仍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吗?我们从中寻找杭州二中的课程根基,汲取课程建构的原动力。

2:蕙兰学堂(杭州二中前身)的《中学课程图表》

2. 搜寻并定位自己的“国际坐标点”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杭州二中始终在努力搜寻并定位自己的国际坐标点:从第一阶段的二中看世界,创办浙江省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杭州国际学校,为在杭州的30多个国家的近500位外籍人士子女提供教育;到第二阶段的世界看二中,通过引进各国优秀教师,和世界顶级名校建立合作交流圈,将最前沿的国际理解教育带入二中;再到第三阶段二中在世界中,把二中学子送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

教育的国际化是现代课程建构的基本参照。我们追求教育的国际化,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要与世界名校同舞。我们提出这个理念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引进、感知、分享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学的课程资源、课程形态以及课程效应,让杭州二中在对世界知名大学课程资源的借鉴中大步前行。

3. 在办学的现实坐标点上突破

现代课程建构必然要回应现实、超越现实。这怎么做?我们习惯从教育的原点起步,在现实中寻找突破。一是去功利化,不以分数论英雄。二是去低俗化,让教育有点乌托邦的浪漫情怀。三是去机械化,始终给学生成长预设自由空间

2016年暑假,对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来说,是备战高考的日子,而杭州二中的两位学霸却赶赴上海,参加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钱麒澎同学以人脸跟踪和识别智能防盗系统荣获全国二等奖。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我参加的课外补习班不多,所以课余时间比较富裕,基本上都用来琢磨这事。对他来说,比赛拿奖是次要的,他的最大收获是学了一项技能。俞家琛同学凭智能除臭机拿到一等奖。完成这项发明要过好多难关,吃很多辛苦,但他认为:做有兴趣的事不会累,也不怕花时间。我已经想好了,读大学就选环境工程专业,现在是在做准备,不是比刷题、上补习班更有意义吗?

我们历来主张教育要远离功利,自主、自由、自在,而这要落实在课程的意义追求上。我们一直认为:好的课程一定是以育人为根本的,一定会在育人的追求中不断自我完善,一定会彰显育人的成就并定格于学校的发展中。这样的课程一定是开放的、多元的、国际的、丰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追求的是少谈第一,但求唯一。我们信奉的是成长比成绩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学校支持学生寻找并坚持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是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这就是我们对课程建构的基本思考。

  


叶翠微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原校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府兼职督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功勋教师。


来源:《中小学管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特色课程开发:中小学最该关注哪些问题?
新视野·新路径·新生态
井光进:中小学校长如何建构属于自身的理论体系?
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五向”课程建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以顺峰中学为例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