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利水电快报》热点关注 | 500万人因旱受灾!江西,特重度干旱!——202210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10月11日消息,截至10月11日16时,全省10560座中小型水库中有3337座水库在死水位以下,占比31.60%。

截至10月11日16时,江西全省18.36万座山塘中有5.43万座山塘干涸(九江市最多,达14822座),占比29.60%;较昨日增加80座(上饶市最多,达74座)。

当前,江西全省流域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断流26条,较昨日(10日)减少5条(均在德兴市,其中天然河流1条)。其余断流河流主要分布在赣江尾闾南支、中支、北支,南昌市(南昌县),九江市(濂溪区、德安县、永修县、修水县、武宁县、庐山市、柴桑区),宜春市(樟树、高安市),萍乡市(湘东区),上饶市(万年县),新余市(渝水区),赣州市(于都县)、赣江新区等地,其中:天然干涸河流23条。

01
特重度干旱已持续90天

记者9日从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干旱灾害已造成江西逾500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2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1000万亩。

今年7月以来,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境内江河湖库水位不断走低,多条河流部分河段水位再创新低,水库蓄水锐减、山塘干涸数量增多,土壤缺墒严重,旱情持续加剧。

此前,江西省防指副秘书长、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李世勤表示,此次旱情灾情呈现气温高、降雨少、水位低、水库蓄水锐减、影响范围极广等特点。今年7月以来,江西全省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2℃,列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1高位;全省平均降雨量仅1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多,也列历史同期第1低位。

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2022年10月11日19时10分调整发布干旱黄色预警:7月以来,全省持续干旱少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五河入湖水量偏少近6成。10月6日以来,受长江干流水位上涨影响,鄱阳湖水位出现上涨,当前鄱阳湖星子站水位7.80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269平方公里,容积8.93亿立米,涨幅1.0米;赣江南昌站水位10.70米,低于历史最低水位0.27米。

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鄱阳湖水位继续小幅上涨后转为缓退,赣江南昌河段维持低水位,信江梅港、乐安河虎山、临水娄家村、昌江渡峰坑河段继续维持较小流量。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10月11日18时调整发布枯水黄色预警,提请沿岸相关单位及社会公众加强防范应对,及时做好抗旱节水保水等工作;重点关注鄱阳湖湖区及五河尾闾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及南昌市生活用水需求保障。

此前有网友在九江鄱阳胡鞋山岛附近,拍摄到鄱阳湖因持续干旱,湖床裸露刮起“沙尘暴”。在鄱阳湖入长江口,由于出现大片黄色滩涂,航道变得狭窄。

鄱阳湖长江入口河床大面积裸露 图源:央视新闻

9月25日,江西赣江南昌段大面积河床裸露龟裂,维持着低水位,临水娄家村、昌江渡峰坑河段继续维持较小流量,抚河几乎是断流状态。

赣江南昌段水位持续走低,大片河床显露。图源:财新网

赣江南昌段大面积河床裸露开裂,市民走在开裂的河床上。

李世勤表示,后期江西省发生夏秋冬连旱可能性极大,抗旱救灾形势将更加严峻。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气候中心预计10月华中、华东旱区降水仍将偏少,气温偏高。因此,目前南方地区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的重旱、特旱等旱情在短时间内无明显缓解趋势。

对于干旱的原因,肖潺分析,今年盛夏(自7月初台风“暹芭”及其减弱低压北上以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的大陆高压相结合,导致在我国上空形成大范围的暖高压带。

在强盛的暖高压带影响下,阻断了水汽向我国的输送,导致降水明显偏少,南方大部发生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大范围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我国长江流域至华南北部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

9月以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的影响,上述旱区仍持续晴热少雨的气候特征,高温日数普遍有1~5天,其中湖南中南部、江西西部等地有5~10天;同时,降水普遍偏少5~8成以上,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遭受夏连秋旱。

02
今夏南方降水少到什么程度?

今年夏天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一带不仅气温频频突破40℃大关,降水也是罕见偏少。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受其影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

据了解,2022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79天的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全国平均气温最高、区域性高温过程持续时间最长。

这个夏天,中国中东部地区热成了一团“火”

(图:中央气象台)▼

全国60%的气象站观测到37℃以上的高温,为六十余年来最多。全国有361站(占全国总站数14.9%)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1057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43.6%)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

一年比一年热,这纪录可不兴破啊

(图:国家气候中心)▼

长江流域连片的红色,今年怎么这么热?

(图:国家气候中心)▼

而另一方面,持续高温还伴随着降水的减少,带来严重的干旱天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且降水空间差异明显,中东部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长江流域明显偏少。

热还少雨,导致的干旱堪比雪上加霜

(图:国家气候中心)▼

7-8月,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平均气温偏高2-4℃,川渝黔湘赣浙鄂苏皖沪等10省(市)平均降雨量之少(178.1毫米)、平均气温之高(29.0℃)、高温日数之多(34.1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之最。高温少雨导致上述地区干旱日数普遍有 20~30天,局部超过30天。

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

长江中下游成了特旱重灾区

(图:国家气候中心)▼

这次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区的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影响大,也一度让四川这个发电量排名全国第六的大省,因水电不足,被迫进入“断电”模式。

川渝这次不得已的“高温假”

影响了众多百姓的正常生活

(图: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

进入秋季,长江流域中部的干旱非但没有减弱,反而继续发展。中央气象台连续三十多天发布干旱预警。

而自7月12日开始,江西省局部开始出现重度气象干旱,此后超过70天全省多地持续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近 95%的县(市、区)达到特重气象干旱。

旱的是脚下的地,苦的是农民的心▼

而在湖南,116个县市区出现了重度以上气象干旱,9月2日,湖南省气象局启动干旱四级应急响应,7日就调整为三级响应。

在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的一个月后

湖南、江西两省仍处于旱情中

(图:国家气候中心)▼

从6月23日至9月22日,江西全省平均高温日数(54.3天)与平均气温(29.6℃)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而平均降水量(138.2毫米)偏少7成,为历史同期第1低;平均无雨日数76.1天,为历史同期之最。

旱了快三个月的赣江,快成“干”江了

(图:共生地球)▼

根据中国天气统计,长沙、南昌8月降水量分别只有6.3毫米和0.1毫米,而到了9月以来降水量直接为0,滴雨未下。近一个月,江西湖南成了雨水“空窗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

九月以来的降水量分布

仿佛出现了环江西湖南的零降雨“结界”

(图:国家气候中心)▼

于是我们看到,从夏季到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持续,使得水文条件出现降雨小、来水少、枯水早的特点。最终在秋分这天就出现了开头鄱阳湖枯水的场景。

鄱阳湖的干旱,是长江流域旱情的一个缩影

(底图:NASA)▼

03
干旱:气候变化的致命警告

2022年的气候变化之下,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今年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均遭遇了极端性的气候现象影响。

并且高温,干旱的存在非常强烈,例如:据欧盟哥白尼气候中心指出,欧洲三分之二的区域都因干旱处于不同程度的警戒状态,这可能是欧洲近5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

中国长江流域遭遇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等等,这都说明了极端性干旱严峻。

当然,干旱与其同步的高温也很强,例如:在9月,美国还出现少有的近53度高温。这些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极端性气候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是一个事实。

然而,根据东英吉利大学 (UEA) 发表的一篇在《气候变化》杂志上的研究指出,未来的干旱问题可能会更加严峻,而中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按照研究人员普赖斯表示,依照全球变暖的趋势,就算是我们承诺缓解气候,全球的变暖水平依然可能达到了3度或更高,所以,这个干旱的风险也必然会变得更严峻(概率相对已出现的情况)。

在1.5度的情况之下,巴西和中国的干旱概率预计将增加2倍,埃塞俄比亚和加纳几乎翻倍,印度略有增加,埃及则大幅增加。

在升温 2°C的情况下,巴西和中国发生干旱的概率预计将翻两番,埃塞俄比亚和加纳也将翻倍,印度也是几乎翻了一番,而埃及最为严重,达到90%以上发生的概率。

在升温3°C的情况下,巴西和中国发生干旱的概率预计达到30-40%,20-23%在埃塞俄比亚和加纳,印度为14%,埃及则接近100%发生整体干旱。

所以,这的确说明了干旱会随着升温不断增强,而中国就是干旱敏感区之一,2022年的干旱或是起点,未来更严峻,因为全球变暖还在持续发展之中。

据统计,1900年至2019年间,干旱影响了全球27亿人,造成1170万人死亡。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将受干旱的影响。

科学家普遍指出,世界正经历几十年来范围最广的干旱,一些地方还刷新了气象纪录。突如其来的“骤旱”也日趋普遍。

专门研究干旱的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太空总署)资深科学家本杰明·库克(Benjamin Cook)说:“这一年北半球旱灾处处,相当不简单。北美洲、欧洲、地中海地区和中国同时遭受迫近纪录甚至是破纪录的热旱影响”。

但专家们指出,受严重影响的地区还有东非、南美、亚洲部分地区与澳大利亚局部地区。

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是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东北非)。在连续四个雨季滴水未降,使得一个地区贸易同盟(IGAD;政府间发展组织)的发言人努尔·穆罕默德·谢赫(Nuur Mohamud Sheekh)将之称为“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他说,这估计将对5000万人构成粮食安全风险。

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一份报告称,非洲遭受旱灾的频次比任何一片大陆都要高。报告说,在2000至2019年间所发生的134场旱灾中,70场发生在东非。

从前,典型的干旱需要连续几个季节以至于几年的时间来形成,但科学家们指出,在许多地方,这模式已发生变化。

低降雨和极端高温共同作用,瞬间造成干旱,这是北半球部分地区在这个夏天能看到的现象。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资深科学家罗杰·普尔沃蒂(Roger Pulwarty)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所谓的突发干旱。”

“这也许只会持续一到三个月,但要是这发生在农作物收成旺季,或是丛林大火高危时节,就能造成莫大破坏。”

他指出,容易发生“骤旱”的地方包括巴西、非洲北部萨赫勒地区(Sahel)、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印度、美国中部、俄罗斯西南部与中国东北部。

距离年末还有两个多月,科学家们认为,不能过早定论2022年的干旱情况是否比2012年更严重——当年被视为当代史上干旱最恶劣的一年。

来自20世纪的气象记录也不够完美,因此难以把任何一年排进“长期干旱联赛榜单”上,但科学家们对我说,今年旱灾所波及范围,属数十年来最广。

谈到未来,科学家们的话显得毫无鼓励性。

科学家们早已申明,受降雨减少和空气与土壤湿润度降低影响,全球变暖将增加一些脆弱地区遭受旱灾的风险,他们也预期旱情将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密。

根据UNCCD秘书处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从数字看干旱》(Drought in Numbers)报告,要是全球气温到2100年比现在上升3摄氏度——一如预测,要是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没能得到显著减少的话——农作物歉收与其他干旱所导致的经济代价将比今天高五倍。

NASA科学家本杰明·库克说:“无论气候变化是如何在影响着(今年的)这些旱灾,随着我们迈向日趋暖化的未来,我们必须为这些事态做好准备。”

本期来源:生态中国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鄱阳湖缩小近70%!长江流域为什么“汛期反枯”?
四问长江流域严重旱情:正值汛期为何干旱 雨水何时来解渴?
长江流域干旱致多地江河水位下降,重庆66条河流已断流
多条江河断流?降水异常偏少?关注长江流域旱情
今年会出现罕见的寒冬吗?南方干旱何时了?官方回应
山火频发河流见底!一组数据告诉你极端高温下南方到底有多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