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为了防治水污染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的积极保护与科学管理。
  
  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4世纪,波斯地区居民就有不向河里撒尿、吐痰,不在河里洗手等规定,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水资源保护。现代的水资源保护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初期的水资源保护,主要是防治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以病原体为主的生物污染。在18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伦敦、汉堡等),因饮用水源遭到生物污染,霍乱、痢疾等疾病多次暴发,广泛流行,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开始了初步水源保护,并发展了简易的水处理设施和技术。产业革命以后,城市污水(特别是工业废水)迅速增加,污染物成分日益复杂,水体污染情况日趋严重,而且波及的范围很广。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等)的河流和湖泊污染非常严重,成了社会公害。例如,欧洲的莱茵河几乎成了欧洲最长的下水道;英国的泰晤士河鱼类绝迹,成为一条死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水生物大量死亡。
  
  20世纪50年代,在一些水域或地区相继发生影响很大的公害病。例如,发生在日本国熊本县水俣(音yu)湾的甲基汞中毒而引起的水俣病,发生在富山县的居民饮用受镉污染河水和食用含镉稻米等造成的痛痛病。这时,水污染防治重点,是控制水体中耗氧污染物及砷、氰、汞等有毒有害物质。
  
  70年代以后,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水体受到难以处置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染,一些湖泊、海湾,如日本的琵琶湖、濑户内海等,相继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80年代以来,水污染防治重点已由点污染源(城市和工业废水)及其有机耗氧负荷污染控制,逐步转向因营养物质、有机农药及酸雨等引起的非点污染控制,并加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同时,从单纯污染防治进入到污水资源化技术的开发应用。
  
  中国在70年代以后连续发生了几起水污染事故。1972年官厅水库水质明显恶化,直接影响到首都北京市的饮水卫生。为此,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研究人员从污染源调查入手,进行了水体环境质量研究与评价,研究了污染物在水体中变化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措施,取得了重大成果。随后,又相继开展了白洋淀、蓟运河、松花江上游等水资源保护的研究。70年代后期,中国的水污染治理开始由单源的废水、废气、废渣治理进入到区域防治、综合治理阶段。长江、黄河成立了水资源保护机构。80年代后,开展了水环境背景值、水环境容量、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存在状态和迁移转化等研究,丰富了环境水力学和环境水化学的内容。在水处理技术上,应用生态氧化塘处理城镇污水,取得了成功经验。为了防治水库、湖泊的富营养化和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在环境库容、环境用水、环境流量和最小环境流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主要内容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两个方面。在水量保护方面,主要是对水资源统筹规划,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工农业和节水型社会。在水质保护方面,主要是制订水质规划,提出防治措施。具体工作内容是:制定水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进行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研究水体中污染物质迁移、污染物质转化和污染物质降解与水体自净作用的规律;建立水质模型,制订水环境规划;实行科学的水质管理。
  
  (1)水质调查与评价。主要包括设立监测站网,选择分析化验指标,确定水体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等。
  
  (2)水体污染物质迁移、转化、降解和自净规律研究。主要研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存在形式与光照、温度、酸度、泥沙、水流状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通过稀释、吸附、解吸、凝聚、络合、生物分解等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发生的降解自净过程的机理与规律,为建立水质动态模型、确定水环境容量、制定水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进行水质规划,防止水体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3)水质模型研究。水质模型是定量化研究水体污染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水质规划、水质预测、水质预报的基础,它能揭示污染物质变化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文因子的关系。
  
  (4)水环境保护标准研究。水环境保护标准是控制与改善水环境的依据,主要包括水环境质量标准、排放和各类用水标准等;水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级、部级的和地区级等。
  
  (5)制订水质规划,提出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水体条件和开发利用要求以及排污情况,提出保护和治理规划以及各种治理工程的优化方案。
  
  (6)水质管理。包括水体污染源的管理和河流、湖泊等水体环境的管理;水体污染源管理是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特性、浓度、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测与限制,对其污染治理给予技术上指导;水体环境管理采取行政、立法、经济和技术等综合措施,对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种种因素,施加政治、经济的压力,以促进污染源治理和城市污水的处理。
  
  (7)制订水法。水法是防止、控制和消除水污染,保障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力措施。苏联1918年就颁发了第一个保护水源的法令;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等发达国家均先后制订了水法或水污染控制法;中国于70年代开始,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等,使水资源保护工作逐步进入立法管理阶段。
  
  世界各国水污染防治发展的特点是从局部治理发展为区域治理,从单项单源治理发展为综合防治,即把区域水资源丰度、利用状况、污染程度、净化处理和自然净化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求得整体上最优防治方案。例如,英国泰晤士河、美国特拉瓦河等,都是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复杂的水环境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与现代模拟,对拟定治理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花费较少的投资与时间,获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污染成世界范围难题 看国外如何防治水污染
翟青: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国水资源的污染及其对策
2021年中国水环境治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1-24)
"水十条"的16项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