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话语(下)-----徽风皖韵

 民间话语:韬楼汪公子与耘田农夫对话

(下)

但有清一代,两江一道(好象徽州那时是属江南道的)思想异常活跃,流派纷争不断,徽州的思想家在此阶段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诚如公子所述,此中背景确实值得研究。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谈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把它比喻成一座大楼,深入进去,发现到处是珍宝。列宁批评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是倒洗澡水连小孩一起倒掉。继承先人的文化遗产,我们还是要珍视、珍重、珍惜。

 公子:自明开国以来500年间,先是安徽江苏同属南直隶,清初又同属江南省,康熙年间江南分省,分别成立江苏布政使司和安徽布政使司,但安徽布政使司一直驻南京,直到1760年才迁安庆。科举考试也还是采用统一的江南乡试,没有分开,现在的南京夫子庙就是过去的江南贡院,明清500年苏皖士子鲤鱼跃龙门之地。

所以,要把500年徽州文化和安徽文化说清楚,必离不开南直隶,离不开南京,桐城士子的学术路线是安庆——南京,方苞定居南京,姚鼐辞官南归后大部分时间讲学南京钟山安庆敬敷,四大弟子南京两个(梅曾亮、管同)桐城两个(方东树、刘开,曾国藩复兴桐城派的路线图也是安庆——南京。徽州士子的学术路线是徽州——扬州,也可以说是从不疏园到扬州,这条线路是徽商开辟的,徽州朴学与徽商密不可分,没有资金搜集文献版本文物,哪会有考据的新发现?

公子: 今日中秋佳节,祝农夫和故园诸兄节日快乐。兹录苏东坡词《念奴娇中秋》一首,与诸君子邀月共赏。

农夫:谢公子厚意,借苏子水调歌头中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祝公子中秋快乐。今日十五,报道说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古人借明月为美好象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与公子,还有众网友虽天各一方,仰望明月,大家共在清辉之下,想起“吴牛喘月”、“犀牛望月”、“貂禅拜月”、“猴子捞月”等典故,可能没有了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寂寞。正可谓“莫道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公子提起郭沫若,倒想起郭老在太白楼的一首水调歌头之句:有兴何须美酒,何用月当头?偶们在这谈今论古,何等自由自在。

   公子:中秋已过,对话继续。 昔嘉靖年间,王世贞率三吴文士百余人赴天都,与汪道昆为首的新安文人集团交流,可谓一时盛矣!此次我孤身一人,与诸君子黄山论剑,仍能感受到古风犹存,惜别之情常念。

    农夫:公子所言戴的霸气,也可看作是自信心。作学问有儒雅之气,也有霸王之气,我认为只要你的学问好,可把态度放在其次。其实孔子也有霸气,例如他的“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孟子更是这样: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如果学问好,这些咱就不计较了。

    当今之世,有的人学问没多少,脾气大得很,这种人就要敬而远之或不敬而远之。

 公子:农夫高见!对于戴震,我的心情比较复杂,戴震虽狂妄但却不是妄语,自戴震以后,500年宋明理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进入了朴学和唯物主义的时代,戴震作为从新文化运动到当代都承认的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这一思想转型的先驱,确实如他预言结束了朱子时代。

    但戴震以后的时代也是人心不古思想混乱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寡廉鲜耻的时代,中华5000年文明堕入了最低谷,从桐城派到新儒家认为这都是朴学在中国兴盛的恶果,方东树愤而著《汉学商兑》,唐君毅为近世中国人精神境界的堕落痛心疾首,他们都认为,没有“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神超越,哪会有个体生命和民族生命的再生!西方的强大根本在于禁欲的希伯来精神救世的基督精神敢于牺牲的耶稣精神,这是西方文化的主干。我们自己摧毁了自己的精神长城——宋明理学,我们还会有希望吗?

 农夫:公子所虑不无道理。其实现在的人为功利所惑,对思想往往断章取义,加上自己的片面理解,以讹传讹,使光辉的思想失去其本来面目。

    例如对朱子的“存天理去人欲”,世人多谓不要人们去追求和满足欲望(包括食欲性欲等人的生理之欲),其实并不是朱子思想的本义。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实际上朱熹的这句话反映的是宋儒的理欲之辩,后世的理解有问题。我认为朱熹的这句是继承和发展了孟子以及二程的思想,有其道理所在。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简单地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就今天来说,要想正确地评价一个思想,如果不跳出个人的喜好和利益根本,不可能找到人类共同的思想。大家都为自己的欲望所惑,那天下就是有一个人就有一个理了。

   可悲的是,人们都喜欢从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评判一个观点。

 农夫:对古人和今人的思想,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即要全面理解,不要只听只言片语。有的只言片语能表达一个思想,有的则不能甚至会歪曲原意。例如孔子说的“仁者寿”,并不是每个有仁德的人都长寿。但仁德之人内心坦荡,为人宽怀,自然较少烦恼,也就延长了寿命。这是相比较那些小人而讲的。再如孟子讲的“男女授受不亲”,单讲这一句就歪曲了原意,孟子这里是讲对待礼的态度和权宜之计变通的关系。是有前提的。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礼也。”,“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男女交往不能以身体接触,这是规矩;但是嫂嫂掉水里了,用手去拉,是权宜之计,不拉,就是畜牲了。可见再伟大的思想,也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拘泥于教条。 

可悲的是,我们都把程朱理学当教条了,如果深入其中,正确理解,那是有很多珍宝的。

想起朱子的一首著名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研究学问到这个境界,那才象品味顶级黄山毛峰,喝出点味儿来了。可惜农夫无缘,不知公子有同感乎?

 公子:农夫果真民间高人也!失去了理学这个大本大源,治学者无异于盲人摸象,以偏盖全,自以为是,争执不休,造成了国人思想和人心的混乱。

 公子:农夫真吾知音也!你我抛开世事苍狗白云,每日认认真真读程子朱子王阳明王龙溪王心斋的书,阅后掩卷思索,找寻吾腔子里那一颗真心,时时掏出来擦拭,明心见性后再放回腔子里,真真切切感受天地间那股浩然之气,于是吾等也油然快乐颜子其所快乐也,不亦大乐乎!

 农夫:公子不必客气,讨论研究,面红耳赤是常事,说到会心处,也会有一种如饮甘泉之感,“域外鸡虫事可哀”,吾也欣赏颜回的为人处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达到这个境界其实很难。说到不疏园,我想起古人的三立:立德、立言、立功。古往今来,能立得住的就这三样东西,其它的也就是白云苍狗了,包括今日之政绩。不疏园之所以至今名气尚存,并非那园子如何气派精美,关键在于在这里将徽州文化发扬光大了,她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千古悠悠,人去物非,唯思想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兴也好,亡也罢,捧也好、批也罢,是金子始终闪光。我们要感谢那些为人类思想库添砖加瓦的哲人,包括我徽州诸多思想家。

徽州文化之所以有魅力,其实是进入了“三立”之列,所以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时代在变迁,思想也要不断升华,以最新的科学发展为原料,对古之思想精粹进行再创造。不疏园是徽州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有赖公子一辈学人了。象农夫这种人,说说鳖可以,也只能为你们摇旗呐喊了。

  公子:清代大兴文字狱,严禁自由讲学和自由结社,明末学风渺然难寻。但万山丛中的不疏园是个例外。不疏园在山村,不疏园是徽商模式,不疏园远离政治,不疏园学风严谨。在整个清代为数不多的文人集结中,不疏园模式是个突破,带有鲜明的近代大学特点。而以姚鼐为核心的桐城派文人集结还是延续传统模式,即以书院为基地,以讲学为手段,以扭转世风积习为终极目标。

 农夫:公子所言讲学,我以为是研究学问、传播思想的好形式。那时的讲学,完全是靠思想的魅力和学者的威望吸引学子的。没有政府支持、没有财政支撑,没有组织安排,一切以学问为核心,没有精深的思想和新颖的观点,如何能吸引人?

 想起一则笑话。说某人去演讲,人都跑光了,剩一老太。演讲者热泪盈眶:总算还有一个知音啊。那老太说,你坐的板凳是偶家的,偶等着扛板凳呢。

    里根竞选总统时也讲过一个故事。他是共和党的。他说有一天,一个民主党议员路过农夫的村庄,要向农夫演讲,因没有讲台,就站在一堆牛粪上。讲完后,农夫说,我从未有听过民主党人这么好的演讲。演讲者说:我也从未有在这么好的牛粪堆上演讲过。(挖苦民主党人都是粪堆上的演讲)

    我到过西方,西方的传教者,都是一些信徒,传播宗教的精神也教人佩服。他下班后,开了车子找到你,就向你介绍伟大的主,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吐沫费了不少。问题是第二天到时他又来了。不拿工资,倒贴时间和金钱,可是他乐此不疲。

    我们今天建设徽州文化,也要有这个精神。如果当年不疏园的主人没有一点契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能够在有清一代青色恐怖(偶发明的词)中传承伟大的思想吗?

    祝公子国庆节快乐!

 公子:也祝愿农夫还有故园诸友国庆快乐!往年,在这样的季节,最喜欢和几个文友驾车穿行在皖南的丛山峻岭间,碧空如洗,满目尽是色彩斑斓的秋叶,绚烂之极,辽阔之极,令人恍若到了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而在冬天的时候,我喜欢在黄山北海小住一段时间,感受我所钦慕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雪国》里面晶莹澄澈的世界。早春季节,我喜欢带上几本明清艳情小说,在长江边的安庆西门外沙漠洲徜徉,静静地注视江中远行的的航船,欣喜地体验严寒后生命的苏醒,让心灵重新焕发五彩的希望和憧憬。而在酷热的夏天,我则喜欢牯牛降清凉的夜空,大演的目连戏和傩戏驱走了夏日的暑气,复社领袖吴次尾铮铮铁骨如北斗星光照耀古今。在这样风景和人物同样伟大的地方生存的人民,胸中怎么可能不生发“大爱”?又怎么可能不热爱自己天国般的故园?

 农夫:公子真性情中人,寄情山水亦是文化人一大特色,想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文人,有几个是蜗居僻壤,孤陋寡闻而出成果的。想费尔巴哈当年何等风光,弟子信徒遍天下,后来避居穷乡僻壤,他那锐利的思想失去了光芒。古人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甚是有理。想公子春读艳情、夏享清凉、秋赏红叶、冬慕雪国,委实让我羡慕。公子乃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山水之间乎?

    偶小时常登家乡一高山,山名天堂尖,富有诗情画意之山。极目远眺,能达浙江,远处云遮雾障,其实什么也看不见。但少年的我,由此而勾起无限的遐思,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那时我坐在山头之上,久久地望着远方,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寂静而清凉,一阵山风掠过,松涛的起伏为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那时我什么都没想,也不知道该想什么。也不会想到今天,人啊,有时真想回到少年。是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概叹吗?讲不清楚啊。

    若干年后,我写下了如上述的文字,作为一篇作文作业,老师在下面画了红线,打了问号。并在课堂上讲,红线分两种,曲线表示赞赏,直线表示疑问,而偶的文章中只有直线。

  公子:早就听闻与大演一山之隔的历溪是目连戏鼻祖郑之珍的家乡,以前在大演游玩时,当地文化馆馆长告诉我郑之珍外婆家在大演,郑之珍在大演住过很长时间。那位馆长还陪同我寻觅到了大演名人复社领袖吴次尾的墓,并找来在池州召开的郑之珍及目连戏研讨会的录像带放给我看。这已是去年夏天的事,本来答应人家写一篇关于大演的文章,可至今还没有动笔,又是一笔文债。

 农夫:今天看到一个材料,说中国人“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觉得很有道理.文化这玩意,其实是人们要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正因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极端复杂,才会有多种多样的看法和认识。谁对谁错,谁讲的有理,不是靠领导一句话就解决问题的,那是要让人从心理感觉的。所以,我们徽州出了那么多的学派,既有修心的,也有养身的,更有治世的,但源流无非还是中国的释、道、儒三家。

    农夫: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很有启发,评论刘邦项羽的.讲项羽这家伙不肯学习,读书读到一半不干了.学剑学到一半又不干了,他的叔叔项籍很生气,就说,你不肯学剑敌一人,那就学谋略敌万人吧,项羽学到一半又不学了.他凭着贵族后裔,虽然拉起一支队伍,力量比刘邦大好多,但终于失败了,死时仅31岁.后人对项羽是很惋惜的,例如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喊喊口号,树块标语,写几篇文章就了事的,那是要认真学习,认真思索,长年累月,下苦功夫的。我们徽州文化的发展,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但总是缺少领军人物,缺少开拓创新,缺少新的成果。看来,学习是重要的。

 公子:近日赶一篇稿子,迟到了,农夫见谅!我之所以选择从不疏园出发,是希望徽州文化回到自己真实的原点,去除热闹的,还有虚妄的。老儒江永和几个弟子皓首穷经,间或眼光与映衬在窗外的天都云雾相遇,注视良久,若有所思,这是徽州文人的真实生活。

农夫:极为赞同公子的观点,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思想思想有思有想,而且不是浮光掠影地思与想。“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需要惊涛骇浪般的拍打,需要高山流水般的倾泄,需要峡谷深潭般的沉淀。图热闹、追虚妄、趋炎附势,可以说是不会出思想的。不疏园,不疏,密也,缜密的思想来自不懈的探索,可惜今日少见矣。

   农夫:村人推崇郭老的《水调歌头》,偶也非常喜欢,七十年代初读《李白与杜甫》时,就非常喜爱这首词,是偶能记住的为数不多的诗词之一。开头“久慕燃犀渚,来上青莲楼。日照长江如血,千里豁明眸。”气势不凡。下阙开头“君打浆,我操舵,同放讴。有兴何须美酒,何用月当头。”更是意境脱俗。诵之,眼前就浮现放怀天地的豪放,可惜现在很难读到这种诗了,郭老后来也写不出这种词了。

  公子:农夫,你我切磋一个多月,也该走向尾声了。既云聚散两依依,又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以后你我若有新的心得体会,再来亦不迟。徽州文化赞誉颇多,也是事实,我不再人云亦云,只说两句听了不是很耳顺的话,一是徽州学人不可被徽州文化表面的铅华所迷惑,那些易朽的肉体部分如果没有骨架子支撑,会很快坍塌,这个骨架子是什么?就是徽州的思想史。二是历史上的徽州文化是开放的,而当今徽学研究是封闭的,历史上的徽州人多成就在外,尤其是在南直隶内部区域,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之一,撇开大江南,撇开南直隶,是很难讲清徽州文化的,所以,我希望大家研究地域文化时,适度克制自己的乡土感情,还历史本来面目,还古人本来面目,要有吾爱家乡吾更爱真理的治学情怀,不要只要与我沾一点边,就统统是我的,完全不考虑他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历程。

  农夫:与公子交流月余,受益良多。我本非文化人,更不是思想家,徽州一农夫而已,对公子所言只略知皮毛,讨论徽州文化也勉为其难。但这种讨论不受拘束,知无不言,不装懂,不显摆,赞同与反对,全不用面红耳赤,如此讨论,首先得风气之先,与当今大家都“癞痢头儿子——自已的好”截然不同。诚如公子所言,“吾爱家乡吾更爱真理的治学情怀”,放眼天下,眼界自然开阔。

    将与公子作别,一种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公子不嫌农夫鄙陋,不吝赐教,在下感激不尽。想古之战国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他们并非依仗祖荫享尽荣华富贵,其落难时亦如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然他们有公子的风骨,今人曰之绅士风度。想公子周游世界,历尽沧桑,对比古今中外,所获良多。望公子一如既往,不谈文化,则可品茗赏月,农夫幸矣。

 网友太阿:汪军此次黄山论剑,十分精彩。所倡导的种种良好学术品格,也值得大家借鉴。但只与农夫惜别,恐怠慢了关注此帖的一干兄弟!

 公子:失礼了!还有诸君子,下次若有机会,吾等于黄山北海,烹雪煮茶,面对面论道,岂不快哉!那时,吾与农夫约定后,再通知诸君子,不见不散,不醉不归。北海见!

 网友太阿:汪军先生请客,那就黄山光明顶!

  公子:呵呵!光明顶更具儒者乾阳之气象,新复溪就替旧汪军应诺了,时间安排在明年或后年的冬至前后,我带上自己新出炉的阐释复的哲学的《仙霞关 以死养生》,与诸君子一起欢度我大汉遗民的节日,于地心中欣悦地感受大地之正气,于冬心中惊喜地发现汉家之春光,也不枉此生做一回中国人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天理,灭人欲”,我们都误会朱熹了
朱熹和王阳明思想比较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界定
程默:膜拜戴震
从“朱陆之争”看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内容及影响
日本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93岁写成的王阳明传记,主要讲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