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南地名的历史故事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田家庵、九龙岗、大通)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为了拓展淮南发展空间,更好地开发建设淮南煤田,为国家多做贡献,1972年12月,安徽省革委会批准设立古沟区(后更名为潘集区),使淮南市区向淮河以北延伸。197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阜阳市的凤台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田家庵

田家庵在今天为淮南市辖区名称,但在过去一直与大通、九龙岗并称为“淮南三镇”,也一直是淮南市最繁荣的区域。

田家庵狭义上特指今田家庵码头(大坝)与其邻近区域。古时名为冷水滩,后名为下窑(与上窑相对),为怀远县南部边境。由于来自山东的一田姓夫妇流落至此并常年居住于此,并在渡口搭建茅庵卖茶水为主,人称“老田家庵子”,后命名渡口附近地区为田家庵。

大通

大通与田家庵一样,为原“淮南三镇”之一,在煤矿大力开采前亦为怀远县管辖。

清宣统二年(1910年),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段书云等来此地筹建煤矿,1911年正式注册"大通煤矿公司",是为"大通"之名的由来。

九龙岗

据楚樵先生考证:九龙岗原是一片荒凉的红色砂岩坡地,因有九条土岭隆起,曲折盘旋,象是九条游龙,古时的风水先生说是“九龙穿珠,聚会此岗”,“九龙岗”因此得名。

上窑

上窑在唐代被列为七大陶瓷产地之一,为千年古镇,古称“秦墟”,唐代寿州窑主要分布地

以“秦墟”、“古瓷”并称。上窑在古代长期属寿州管辖,与上游的田家庵(下窑)并立。明初修中都城,曾在此烧制琉璃瓦,得名上窑。

洛河

洛河古称洛口,因位于洛涧入淮口而得名。洛河古属楚地,是淮河流域的千年古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淝水之战”的东部战场,成语投鞭断流的起源地,素有“洛涧古道”之誉。

舜耕

舜耕镇、舜耕小区等地名皆源于舜耕山,相传古时贤君大舜曾经于山脚下躬耕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载:“(寿)州东八十里有舜耕山,相传帝舜耕此。”

舜耕山主峰海拔297米,这里山势绵延起伏,泉涌林茂,雄奇险峻,拥有原始森林植被5000余亩,树木荫荫,遮天蔽日,风光宜人。主要有以洞山和罗山为主的秀峰、怪石、涌泉、洞穴、湖潭(泉山湖和老龙潭)、古树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寺庙遗址、古寨及跑马场遗址、革命活动遗址、日本碉堡群、古墓群、古战场遗址、古建筑等人文景观。

六里站

六里站位于今淮南市田家庵区国庆东路。此地原为民国时期田家庵港口的货物囤积地,初规划四里地,后增加为六里,故称为六里站。

老龙眼

老龙眼位于舜耕山北麓,很久以前,此地有一股泉眼终年向外涌水,水质甘甜,连绵不绝,附近百姓都以此泉为水源。泉眼周围有一巨石酷似龙形,故名“龙眼”,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老龙眼”了。

老龙眼在解放后还在涌水,而且水量很大,后来因为城市建设被填埋,形成了现在的老龙眼水库。据说真正的泉眼现在还存在,位于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矿三院)大院内。

三和

三和镇为淮南市山南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原属寿县,1965年后成为新成立的长丰县一部分。2004年划归淮南市管辖,2012年后成为淮南市政府驻地。

三和原名五叉路,相传当地吴、邹、徐三姓相争,后经和解成为睦邻,故名曰三和。

蔡家岗

蔡家岗目前仅为谢家集区一街道名称,但名气比谢家集大了很多,人们基本用蔡家岗指代淮南市西部城区而非谢家集。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地(今河南上蔡),后叔度反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蔡平侯迁至新蔡(今河南新蔡),后吴国迁蔡昭侯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并改为下蔡,后秦朝于此地置下蔡县。

今蔡家岗地区处于古下蔡南部边界,称为蔡城头。蔡国灭亡后演变为蔡岗,又称蔡家岗。

八公山

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公山镇与寿县八公山乡之名皆直接源于八公山脉,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

八公山脉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是连接淮南市八公山区、谢家集区、凤台县与寿县的一段山脉,也是一片风景区,与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战等连在一起。

八公山因汉淮南王刘安与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八位门客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而得名,后因秦晋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

孤堆

孤堆又称骨堆、古堆,指代坟包。

淮南地区用孤堆命名的地方较多,如曹庵镇大孤堆、孤堆回族乡等,其中李三孤堆、严氏孤堆和颇孤堆较有影响力。

李三孤堆又名李山孤堆、离散孤堆,为楚幽王熊悍之墓,位于安徽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朱集,杨孙路东侧,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可确认的楚国国王墓,出土文物近4000余件,时代明确、文化面貌清晰,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楚大鼎即出土于此。

严氏孤堆相传为三国袁术之墓,袁术于寿春称帝后遭各方讨伐,后死于寿春城外八十里的江亭,而严氏孤堆即为后世对袁术孤堆的误传。

颇孤堆则为赵国大将廉颇墓地,《史记正义》曰:廉颇墓居寿州城北四里。

凤台

凤台古名州来、下蔡,历史悠久。

春秋为州来国,公元前493年蔡昭侯自新蔡迁此,称下蔡。西汉置下蔡县,属沛郡。东汉改属九江郡。三国属魏国。西晋属淮南郡。隋属汝阴郡。唐属颍州。五代周世宗迁寿州治此。北宋时期为寿州、寿春府治所。金仍为寿州治。元属安丰路。明洪武中期并入寿州。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拆寿州淮河以北之下蔡县故地单独置县,县衙设于寿春城北大街,与寿州剩余部分同城分治,同治四年(1865年)县城迁今城关镇。因县内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此,因名凤台县。

寿春

寿春自古以来为江淮地区重镇,寿州、寿县之名皆源于寿春城。

战国有寿春邑。秦置寿春县。西汉初设为淮南国都,元狩元年(前122年)复为九江郡治。东汉属九江郡。三国魏为扬州驻地。西晋为淮南郡治。东晋孝武帝为避郑太后(郑阿春)讳,改称寿阳县。南朝刘宋大明六年(462年)复名寿春县,八年改名睢阳县。北魏复名寿春县。隋大业初寿春县为淮南郡治。唐为寿州治。北宋属寿州(治所驻今凤台县)。两宋之际为寿春府后南宋改设安丰军。元寿春县为安丰路治。明初改安丰路为寿春府,后改为寿州。清为凤阳府寿州。1912年废寿州设寿县。

《寿县志》记载:“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此地为春申君黄歇的食邑,始得名为寿春(寿,长久之义,吉祥之词;寿春含‘为春申君寿’意)。”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徙都寿春,命曰郢”。此后,寿春继湖北江陵、河南淮阳、安徽钜阳后亦名为“郢”。随着各时期行政体制变化与避讳等需要,寿春又改称寿阳、寿州等。

正阳关

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颍口,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记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

“正阳”二字始出于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远游》篇,曰“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安丰

安丰镇为江淮古镇之一,南北朝时即设安丰县,并为安丰郡治。此地早先有“安康丰盈”之称,为典型的鱼米之乡。

安丰塘,古称芍陂,又称期思陂,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寿县中部地区。史载由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安丰塘古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后来的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隋唐时此地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

瓦埠

瓦埠镇为寿县瓦东地区首镇,瓦埠镇来源于瓦埠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600多年。

据《寿县志》记载:“镇西为东淝河故道,后积为瓦埠湖(又称望春湖)”,“瓦埠在汉时曾为成德县治,晋废。元朝称瓦埠站。明清称瓦埠镇。春秋末孔子弟子宓子贱由鲁使吴,病卒葬于此,墓冢尚存,后人建宓子祠,称瓦埠街为“君子镇”。《清一统志·凤阳府二》记载:瓦埠镇“在寿州东南六十里。肥水旋绕,舟楫商贩来往不绝”。

隐贤镇

隐贤镇,古称百炉镇,为三国曹操军营遗地,因当时行军打仗支架数百火炉炼制兵器而得名。唐朝时著名儒士董绍南(史称董子)隐居于此,故名为隐贤镇。

隐贤镇是寿县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地处寿县西南边陲,北接迎河镇,南邻六安市马头镇,西与霍邱县的“西隐贤集”隔淠河相望。“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这首童谣生动地描述了隐贤镇的地理特点。

炎刘

炎刘镇为寿县南部重镇,新桥国际机场产业园所在地,由炎刘庙而得名。

据传炎刘庙始建于汉代,当时的居民多为阎、刘两姓大户,名为阎刘集,后因集西建有大庙,故名为阎刘庙,后人简写为“炎刘庙”,相传至今。

三觉

三觉镇位于寿县南部,其名由三觉寺而来。相传清光绪年间有名觉妙、觉修、觉慧的三个和尚在此建寺宇,传为三觉寺。后在庙旁形成集镇,遂集以寺名。

小甸

小甸镇,位于寿县瓦埠湖以东地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与美丽田园景致,因古代寿州经瓦埠至庐州驿道上的小店而得名,明末清初演称为小甸集。

淮南古代地名演变过程......

春秋时,淮南属蔡国

战国时属楚国,西为楚国后期都城寿春。

秦灭六国,淮南属九江郡

汉承秦制,在郡县以上加州一级行政区,淮南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时依旧为淮南九江郡

三国时,淮南属魏国扬州淮南郡

西晋时淮南属扬州淮南郡

东晋时淮南仍属淮南郡

南朝宋时期,淮南属南豫州南梁郡

南朝梁时期,淮南属梁郡

南朝陈时期,长江以北被北周与北齐占据,淮南属北齐扬州淮南郡

隋朝时期南北再次统一,重新实行郡县制,淮南属淮南郡

唐代实行道州县制,淮南属淮南道寿州

十国吴时期,淮南属寿州忠正节度使

十国南唐时,淮南属寿州清淮节度使

北宋时改唐代道为路,淮南属淮南西路寿州

南宋时,淮南属淮南西路安丰军

元朝开始设置行省,淮南属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

明代更改元代行省边界,淮南属南直隶凤阳府

清代初期南直隶(江南省)一分为二,淮南属凤阳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南行政
原来大淮南的每个地名,都有个传奇的故事!
淮南名胜联
安徽一个县,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也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凤台县城区街道地图_凤台县城道路地图查询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