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庞统临终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首发2023-08-06 05:46·史为今用

前言

三国時期,群雄爭霸,英才辈出。而每位英雄的命运背后,往往隐藏着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其中,蜀汉军师庞统、名将魏延与主公刘备,三人间微妙的君臣情谊,最能折射出当时复杂的人心江湖。

一、东吴才子庞统心怀试探投奔蜀汉

在蜀汉初立的时期,有一位年轻俊朗的军师庞统。他才华出众,曾与当时已名声赫赫的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只因东吴内部派系纠纷,庞统未得重用,遂离开东吴,投奔当时还在积蓄力量的蜀汉刘备。

庞统原本在孙权麾下供职,但他自负自己的才能,觉得在东吴极为憋屈。东吴内部崇尚武力,庞统这般文质彬彬的书生气质,总被人看不起。一次,庞统向孙权献策,提出用计谋离间东吴和西川刘璋之间的关系,但这建议被孙权的武将黄盖当场驳回:“贤弟何必要用这些花言巧语呢?大军压境,直接以武力胜利,才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

庞统咬牙忍气,但终究没有反驳。只因为在东吴,言语上得罪了黄盖这样的猛将,自己可能立刻就要性命不保。

自此之后,庞统对东吴颇有微词。他开始变得多疑而孤僻,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内看书,很少再与人来往。

这时,刘备来信请庞统加入蜀汉。庞统起初犹豫不决,但转念一想,刘备此举恐怕是看中了自己的才能,这正是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于是庞统便离开了东吴,踏上了西行的路途。

然而对刘备,庞统还是存有一份防备。毕竟,自己仅凭一面之缘,就轻易投靠了刘备,实在有失谨慎。刘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手下是否真会重用自己?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为此,庞统暗暗揣测,要设法试探一番,看看刘备是否真的值得托付。

二、庞统两次试探均看清刘备真面目

第一个计策发生在建安十六年,当时刘璋派人前来迎接刘备,希望两军联手对抗张鲁。庞统主动站出来,建议刘备趁机吞并刘璋的益州。

这一计策,的的确确让刘备犹豫了。刘璋对自己刚到蜀地的势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必须慎重考虑。

于是刘备请庞统详谈这个计策的优劣得失。庞统侃侃而谈,语锋犀利。他认为,刘璋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联手对付张鲁只是表面借口,真正目的就是想借刀杀人,消灭蜀汉的力量。如果刘备不先发制人,只怕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会在蜀地风雨飘摇。

刘备微微皱眉,沉吟片刻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我来到蜀地时间还短,刘璋深得人心。贸然攻打恐怕会遭到本地人民的反抗,我们的力量还需时日培育,才能够逐步取得人民的信任。”

庞统闻言,暗自点头。他本意就是想试探刘备有无好战之心,见刘备果然没有轻举妄动,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久之后,刘备与刘璋反目,庞统得以再次考验刘备。

他提出了三个计策给刘备选择:第一是用小股兵力偷袭刘璋,第二是假装回荆州然后绑架刘璋名将,第三是慢慢蚕食刘璋的实力。

庞统本想刘备会选择第三个最稳妥的计策。哪知刘备想都不想,就抓住了第二个计策:“好!就这么定了!朕很欣赏这个计策,你快去准备,别有任何差错!”

庞统现场呆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刘备会这样二话不说地采纳自己明显轻狠的计策。看来,刘备平日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掩藏着一个冷酷无情的内心。

果然,计策很快就实施了。刘备命庞统假装回荆州,半路却绑架了刘璋手下著名的猛将,然后顺利占据了成都。

占领成都之后,刘备还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庆祝胜利。眼看刘备举杯畅饮,庞统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

他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刘备根本不是一个仁德的君主,只是外表装得温文尔雅而已。

三、魏延对恩人刘备忠心不改

魏延与庞统都是荆州人士,两人从小就是知己好友。当年魏延不顾自己小命,开城门放刘备进襄阳城,刘备对他从此刻骨铭心。

后来魏延离开故乡,来到蜀地投靠刘备。这个举动让魏延在乡间沦为过客,甚至有人私下暗讽他是为了权位出卖荆州。

有一次,魏延回乡探亲,路过集市时,竟遭遇到几个儿时玩伴的冷嘲热讽。

“哟,这不是魏延吗?听说你投靠了蜀地的刘备?当官做大了不起吧?”

“是啊是啊,都不把家乡放在眼里了!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做官!”

魏延脸色难看,正要发作,又强自忍耐下来。

他知道,自己选择离乡一定会遭到误解,但如今大势已去,终究也于事无补。当初如果没有刘备收留,以自己的出身,能否有今日的成就还真不一定。

想到此,魏延只是冷冷地瞥了几眼,就跳上车离去。他知道,哪怕全世界的人都误解自己,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还能为刘备尽忠,其他一切都不在话下。

所以,当庞统在宴席上批评刘备时,魏延心里十分不是味道。他明白庞统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想让他早日看清刘备的真面目。但是,魏延就是无法相信,也不愿相信。

在魏延心中,刘备就是自己的恩人,是一个仁德明君。就算庞统百般劝说,他也无法改变自己的想法。

四、刘备表面功夫做足 魏延依然效忠

庞统看出魏延并未听取自己的忠告,也不好再劝。表面上他和刘备装作和好,但内心早已看清刘备的真面目。

事后刘备也细细体会,平白无故得罪一位心腹大将终非上策。当即他便命人请庞统回座,表示一切只是误会,希望庞统不要介意。

庞统心知肚明,刘备分明是得过且过,但为了顾全大局,也只能避重就轻。当下便故作天真地接受了刘备的解释,并表示自己确实口快,望刘备海涵。

两人终于重归于好,旁人也没有再对这场口角过多纠缠。然而只有当事人知道,他们的心结已经埋下,难以调和。

不久后,庞统在战斗中不幸遇难,终年仅三十六。刘备对他的死表示哀悼,为他操办了厚葬,也算是表面功夫做足。

而魏延继续侍奉刘备左右。在刘备在世期间,两人的关系十分和睦。刘备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魏延的功劳,以证明自己当年收留魏延是正确的。

每每刘备这样公开赞扬魏延,魏延都洋溢着骄傲和喜悦。他更加坚信,自己看人的眼光没有错,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个仁德的君主。

五、错失庞统忠告魏延难逃一死

后来,蜀汉大都督诸葛亮发动了多次北伐中原的战争。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病重,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他命令魏延率军断后的重任,但是此时掌权的杨仪却打算让魏延去攻城。

魏延自视甚高,早就对杨仪颇有微词。他认为自己的功劳不下于杨仪,本应该有更高的地位。此时对他发号施令的杨仪,更是让他忍无可忍。

“杨公瑾,我与你一样是先主手下的老部下,今日的成就也绝非偶然得来。先主在世时,从未如此刁难过我。你竟然一而再地藐视我的才能,让我何以服众!”

杨仪冷笑一声,说:“魏将军连军令也不愿听从,难道就不怕被人言语有违国法?你我同为蜀汉大臣,只能各司其职,哪有你揣测先主意图的资格?你今天这番失言,早已构成谋反之罪!来人,将魏延给我押下!”

魏延万没想到杨仪竟然如此歪曲自己的意思,当即大怒:“杨公瑾,你这是诬陷我!我为先主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哪里有过半点谋反之心!我今日就回成都请示陛下,看你还能耍什么花招!”

说罢魏延就要离去,哪知杨仪早有准备,很快就将魏延幽禁起来,不久便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

也有人说,当魏延被推上刑场时,还在自语“主公,您为何不在?”他终此一生都未曾想通,自己最敬佩的主公,也会有不仁不义的一面。

若是当初听从了庞统的劝告,魏延或许就能早日看清刘备的真面目,及时另谋去路,不至于落得这个悲惨的下场。

六、关怀之心方能化解误会

对于魏延最终的悲剧,庞统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庞统其实也不是全无私心,他试探刘备,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主公。可在那个乱世,哪有什么圣人君主?刘备也不过是个普通人,难免会有私心。

只怪庞统过于理想主义,固执己见,反而忽视了人性的复杂。他本想警醒魏延,却没有设身处地为魏延着想。

魏延一生最敬佩的就是刘备,庞统要他一下子否定所有的情分实在太难。也许,庞统如果能更有耐心,采取渐进的方式,让魏延慢慢认识到刘备的不足,结果或许会不同。

结语

这也给我们今人以深思。作为朋友,更需要关怀之心,多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只有用温润的态度,化解误会,方能打动人心,团结友爱之情。

别人的世界观或许与我们不同,但平和的沟通,总比激进的对抗更能化解误会。我们也应秉持宽广的胸怀,多一份包容,少一分偏见,方能与人为善,共创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真正弄懂魏延之死,对蜀汉后期战略布局的认知就仍需深入
庞统死前终于发现刘备真面目:反复提醒魏延和黄忠,可惜没人相信
庞统临死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刘备真正欣赏的大将只有3人,除了魏延之外,剩下两人都是谁?
刘封为何没有和刘备几个儿子一同列传?看了名单之后才恍然大悟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他怎么想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