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索“夏至三庚数头伏”之原理
“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例如2016年6月21日为夏至日,当日干支为“甲戌”;6月27日“庚辰”,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7月7日“庚寅”,是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7月17日“庚子”,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于是,7月17日便是入伏之始,称作初伏,或头伏。
一个庚日距下一个庚日,正好10天。按照一般的认识,一伏10天。头伏、中伏和末伏总计30天。然而,多数年份的中伏却是20天。
为什么?夏至日到立秋日相隔47天,如果在这47天里出现了4个“庚日”,初、中、末伏各10天,三伏总计30天;如果在这47天里出现了5个“庚日”,初伏和末伏各10天,中伏则是20天,三伏总计40天。
为什么以“庚”日为枢纽呢?常言道:逢庚必变。庚在十天干排列第七位,所以,7数是个转折点。
于是,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也就容易推算了。夏至日到第一个庚日的天数,决定了中伏的天数。夏至日到第一个庚日最少不少于0天(当天即庚日),最多不超过9天。凡属0至6天范围内,中伏一定是20天;凡属7至9天范围内,中伏一定是10天。
例如,1950年6月22日夏至,29日是第一个庚日,间隔7天,所以,当年中伏10天。
又如,2016年6月21日夏至,27日是第一个庚日,间隔6天,所以,今年中伏20天。
入伏后为什么气温高呢?这似乎与7数也有关联。
夏至日到第三个庚日之内的天数不少于20天,最多也不超过29天,它们的平均值约25天,25天太阳又向南移动了7°(详细数据请看下文)。
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太阳向北半球移动7°达到夏至日,天气还不是太热,转而又开始向南移动7°,这种重复的照射,使得地表储存了大量的热,再加上太阳的直射,温度迅速增高,酷热难耐,所以,才以“庚”为起始日,进入三伏天。
也可以说,太阳每移动7°,气温就有一定的变化。
如果有人问:今年中伏多少天?不用去查看夏至到立秋之间的所有庚日,只要知道夏至日后第几天遇到第一个庚日,即可知道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夏至后六天之内遇到第一个庚日,中伏20天;七天之后遇到第一个庚日,中伏则是10天。相比之下,中伏20天的年份比较多。
至于末伏的起始日,很好推算。立秋日后的第一个庚日,即末伏开始。末伏和初伏相同,固定为10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起始日。那么,为什么要以“庚日”为三伏的起始日呢?这个“庚”字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❶庚,天干第七位,与“更”相通,具有更新、突破、创新、改变的含义。❷寓意西方。❸寓意秋季,万物肃杀的景象。❹枢纽、转择点。❺完结、结束。❻谚语有:逢庚必变。此谚语是针对天气而言。久不下雨,逢庚日可能降雨;久雨不晴,逢庚日可能放晴。❼属性为金,原义是脱谷的铁器,也象征兵器、利刃、凶器。❽寓意蛮横、暴力、刚强、争战、杀戮、刑法,故有白虎之称。❾指太白金星。早晨,太白金星出现在东方天空,叫启明星。晚上出现在西方天空,叫长庚。当金星处于地球与太阳中间时,遮挡了部分阳光,这叫金星凌日。据说,金星凌日之时,地球上可能遭受重大灾难,或有某种重大变化。❿预测婚姻,庚为男方;预测案件,庚为凶犯。奇门断应期,以庚上之年月日时来决断。
三伏以“庚”为起始日,有其一定的道理,我们先从节气谈起。
所谓节气,是十二节和十二气的合称。
十二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节主要用来指导农时。
十二气: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雨水。十二气反映了天体运行的特征,用以确定太阳视运动的速度、以及太阳黄经度和照射的地表的角度。三伏的确定,与十二气有关。例如,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谷雨在北纬7°、小满在北纬15°、夏至在北纬23°。
纬度1°≈110.7公里;太阳的移动速度3.8天≈纬度1°。因此,7°相当于28天太阳运行了800公里。换句话说,大约28天,气象会有明显变化。同时,太阳运行约800公里,气象也同样有明显的变化,只不过人们难以测量罢了。
试以东经100°一线作以分析:
进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新加坡市)、
进入谷雨日,太阳直射北纬≈7°(越南胡志明市)、
进入小满日,太阳直射北纬≈15°(越南河内市)、
进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纬23°26′的中国广州市花都区。花都区正好在北回归线上,这是太阳运行到北半球的终点。夏至日之后,太阳又开始向南移动。这种往返的重复照射,使得入伏之后气温飙升。
上述数据(均为大约值)可以看出,太阳从一个气运行到下一个气,跨越纬度是7°。庚金在十天干占第7位,因此,古人巧妙地以“庚”日作为三伏的起始日。
其二,庚,属性为金,季节为秋,性质寒凉。太阳南移之时,虽然酷暑难耐,毕竟是天气开始转凉的起点,秋季即将到来。此时,金气逐渐上升,耗泄炎热,最终将炎热耗尽。因此,以“庚”日为三伏的起始日。
其三,夏至日到第一个庚日的天数,决定了中伏的天数。夏至日到第一个庚日时长为0至9天。凡属0至6天范围内,中伏一定是20天;凡属7至9天范围内,中伏一定是10天。看得出来,7天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庚”在天干的第七位,这也就不难理解庚的枢纽角色了。
夏至后,太阳逐渐南移,气温却越来越高
夏至前,太阳向北半球移动;到了夏至日,太阳开始向南半球移动,往返重复地照射地表,地表及建筑物吸收了大量的热。此时,地下阴气上升,天上阳气下降,特别是中伏期间,阴阳之气在地面碰撞抵消,以致阴阳两气升而不升,降而不降,因此,中伏天温度达到了极致,闷热难耐。物极必反,这也正是天气转凉的起点。
进入末伏,太阳直射点已经南移到纬度11°左右,阳光在北半球越发倾斜,此时阴气逐渐增强,阳气越发衰退,阴阳之气在高空中碰撞抵消,天气就一天天转凉。
三伏天,中原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太阳直射点最北在北回归线上。中国广东、海南等少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其它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因此,中原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中国广东花都区恰好在北纬23°的北回归线上,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花都区,也就是太阳在头顶向下直射。次日,太阳便调转了方向,开始向南移动。
河南郑州处于北纬35°左右,属于北温带,太阳永远也不可能在头顶直射。更不可能像风水术中所说的那样,太阳具有“到山到向”现象。
可以说,三伏现象只适用于华北、华中地区,华南沿海地区属于热带,用三伏来描述气温特征不甚明显。
中伏20天的年份,高温日是否偏多?
气温的高低是大自然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降雨。单就三伏天的长短而言,凡是中伏20天的年份,一般情况下,高温天数的确多于常年。
或许,这个“庚”字还隐藏着更深层的含义,有待去研究。
2011年--2016年三伏庚日与郑州地区气温气象
2011年 夏至到三庚日22天
(中伏20天)
初伏  7月14日(六月十四)  庚午---温度24°--35°多云
中伏A 7月24日(六月二十四)庚辰---温度26°--35°雷阵雨
中伏B 8月3日(七月初四)   庚寅---温度20°--28°阴转多云
立秋  8月8日,5时49分
末伏  8月13日(七月十四)  庚寅---温度26°--34°晴多云
2012年 夏至到三庚日23天
初伏  7月18日 (五月三十)    庚辰---温度24°--33°晴
中伏  7月28日(六月初十)   庚寅---温度27°--36°晴
立秋  8月7日,10时30分
末伏  8月7日(七月十二)    庚子---温度24°--34°晴
2013年 夏至到三庚日22天
(中伏20天)
初伏   7月13日(六月初六)  庚辰---温度24°--29°阵雨
中伏A  7月23日(六月十六)  庚寅---温度24°--33°多云
中伏B  8月2日(六月二十六)庚子---温度25°--33°阵雨
立秋   8月7日 ,16时20分
末伏   8月12日(七月初六)  庚戌---温度26°--36°阵雨转多云
2014年 夏至到三庚日27天
初伏   7月18日 (六月二十二) 庚寅---温度23°--33°阵雨
中伏   7月28日(七月初二)  庚子---温度23°--35°晴转多云
立秋   8月7日,22时2分
末伏   8月7日(七月十二)   庚戌---温度20°--27°阵雨
2015年 夏至到三庚日21天
(中伏20天)
初伏   7月13日(五月二十八)庚寅---温度26°--38°晴
中伏A  7月23日(六月初八)  庚子---温度23°--32°雷阵雨转多云
中伏B  8月2日(六月十八)   庚戌---温度27°--36°多云
立秋   8月8日,4时1分
末伏   8月12日(六月廿八)  庚申---温度23°--32°多云
2016年 夏至到三庚日26天
(中伏20天)
初伏   7月17日(六月十四)  庚子---温度22°--29°多云
中伏A  7月27日(六月二十四)庚戌---温度26°--33°晴
中伏B  8月6日(七月初四)   庚申---温度24°--30°多云
立秋   8月7日,9时52分
末伏   8月16日(七月十四)  庚午---温度23°--32°阵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夏至三庚数头伏”之原理(二)
今日夏至,2021年何时入伏,何时出伏,三伏共多少天,时间表来了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夏至过后,今年何时入伏?具体时间如何推算?今天,老农告诉你
?2016年的三伏天是40天
入伏第一天,广西部分地区出现35℃高温!未来几天高温仍持续发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