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被书法困住了吗?此文带您走出困境!

文/吴炜栋1作品中亮点的处理

“亮点”是困扰作者的事。

亮点往往出现于作品的某一字组之中。而字组每行都存在,关键在于每行字组的变化。一幅字犹如一幅画,亮点在你第一眼见到的部位。小品一、二个亮点即可,长卷可适当多几个,但要有个最亮点,其它的依附它即可,要有层次、节奏变化。每行都有亮点,等于没有亮点。2大作品的处理方法。

大作品(主要指屏条、立轴)难处理。

我认为首先是定基调,以什么风格为主,自上而下要统一,但在局部上要变化。较平稳一路的书风很难表现好竖式大作品。大作品取势至关重要,常选明、清一路大家的立轴作为日常研习。势无处不在,每笔即成一势,每字、每个组合至每行皆有势。势的变化越多,章法越丰富。势也要统一,每幅字要有一、两处最强势,长线更能显示出来。强势往往是在作品显要部位,要能吸引眼球为佳。二王一路写大字一定要加强笔画中段行笔的节奏,不能快、滑。

3正确处理“临”与“创”的关系

我认为“临”要准确地临写,把握帖的用笔和结字的规律,把帖中的书写习惯转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但又不能“死临”,要会生发。

帖中的字如能生发出三至五个(或更多)变化的字形,且与帖中字的风格基本吻合,那就是“活临”。“创”是把所临的东西转化成自我的东西,把所临各种风格的帖通过对其笔法、结字、布白、章法等进行灵活的运用,既要有古意,又不失自我。“临”到“创”要通过:临与摹——实临——精临——背临——意临——集字创作——模拟创作——自由创作。每个过程都是积累的过程。积累得越多,创作的元素就越多。久而久之,即能自由创作。4行草手札的临写与创作的方法

古人行草手札(除纯小草)行行草草,开始皆以楷行较平稳,后面渐渐出现几组行草或草书(情绪由静入动)。

手札书写,忌太平,收放聚散不够。古人手札,行楷部较聚收,行草部较放纵。行楷处少牵丝(接近楷书),草书部分有时上下两三字相连,有时单字草书。一幅手札要有一个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全篇之重。中心又不能太突兀,须分层次、节奏,突出最精彩处。字法要活,要有动感,似有感情、有生命之特征,单字拿出来都耐品味。

5行气的表现

帖临多了,字法就多了,造型元素也多了,生发是自然的事。

行气,是靠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产生的,单字的笔意是基础。牵丝连接是行气呼应的一种手段,但有时连接生硬,就不要连,要靠字的大小、组合、揖让、移位、欹侧等手段来处理行气。

6临帖的四个阶段

我认为临帖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顶级四个阶段。

初级阶段是能掌握帖中笔法和结字,在习作中能够尽量挪用,是积累元素阶段,做到初级已属不易,须有大量临帖的积累。书写量是第一位,且要有非凡的记忆力。

中级阶段,在掌握笔法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造字能力生发自如,对汉字的空间布白、造型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自由的表现(此阶段已至审美自觉),对传统哲学(对立与统一、阴阳关系等方面)在汉字美当中的运用已能相对成熟。

高级阶段,应是风格上的把握,或隽永、或遒媚、或质朴、或浑厚、或野逸、或狂狷,线条的质感不同,字形字势的不同,都会造就以上不同的风格。此阶段要有对整个书史的风格学有系统的认知与归纳,进行各种风格流派的尝试,以寻求适合自己相契合的风格。

顶级阶段,须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注入书者之性情。任意挥洒,所谓从有法至无法,道法自然之境。

7拟古的方法

拟古不是按帖的字法、章法去套用,也许偶尔会套上一部分,这部分会在脑中生根。

套不上的是由于汉字造型千变万化。拟古可以开发大脑思维的积极性。悟性是在不断思考、不断感知的基础上瞬间产生的。书法应该不会有固定模式,从二王尺牍的变化中可见一斑。然而,我们模拟的手段要要多样化,把二王的每个帖当作每个模式,也未尝不可。模式多了,自然会打破,就像学武术套路一样,练多了,在实践中,肯定会随机应变。套路中每招每式都是随机抽出,没有先后。

8创作失败的原因解析

创作作品时,往往会总是写不好,导致创作失败有多种因素,孙过庭书谱中“五乖五合”的理论已详尽阐述,大多情况不出其右。然主观因素很重要,体现在底气不足,对古帖探究浅显,应用手段不够,行草书的转换能力不够,节奏的把握混乱(即所谓的音律感)等等。9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尺牍的临习散录

怀仁圣教楷行部分笔画多而茂、画多者细、画少者粗,字内连笔较少,字距疏朗、结字聚收,行草部分画多者省其次要笔画,牵丝多,有粗亦有细处,大多比较放纵。楷行与行草形成各种对比关系。临帖要一板一眼,讲究规矩,规矩像制度,初始似乎觉得僵化,写到自然了则就会打破这种规矩。临帖不管临几行也要成完整作品。圣教的字不宜写得过大,大了,细节做不到,章法也容易松散。

直观讲,临的的不如“创”的流畅,是何原因?是因为圣教本身的构成局限吗?因为临帖受法度制约,临至深处,至法为己用就离流畅不远了。我认为还是要把帖里的细节挖出来,不能只临大概。临的字跟原帖差不多大为好,过大难以把握。

行草主要在尺牍中常见,行书夹草书。小草除字小外,单字独立见多,草法规范,结字严谨,每字一姿态,以韵取胜。大草草法规范且开张,其动态,上下连绵较多,以气势取胜。然而王铎、傅山、徐渭都有行书入大草的情况。兰亭序的临写很容易被其笔法左右,写二王尺牍与圣教更有契合处。兰亭的章法看似平稳,内藏玄机,整篇平和静气、灵动萧散。王羲之酒后书成,应在有意无意间。有意部分,我们可对它进行技术的分析;无意处,却是王羲之当时的情感的流露。每人临习的角度不同,加上个人意趣,章法也会随之变化。

10视觉中心(亮点)的把握

视觉中心是以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四周虚,中部某些部位突出。亮点可以是以下情况:

⑴整幅字里的最大字(如:自叙帖中的“戴”字);⑵整幅字墨色最重的一块部位;

⑶整幅字最长的一笔使周边产生的空白,等等。

亮点一般没有固定的位置,各尺幅形式位置不一。立轴、中堂、斗方等偏中上居多,手卷、横幅偏中后。作品开头字要写小些,不能再开头就处理成亮点(可赏析一下苏东坡的《寒食诗帖》)

11书谱与十七帖,向大草的转换

墨迹与刻帖的比较,墨迹较自然,使转圆润、质感鲜活。刻帖多了道工匠刻工,大相径庭,似乎少了份气血。但对美的理解人人不一。

书谱丰腴中见风流,十七帖遒劲中露风骨。二王体小草向大草发展是当代课题,但首先要深刻理解大草的特征,如:素、旭。明、清草书大家们的大草,机械地把二王放大,可能只是单方面的。大草重气势,线条中段要厚实且有节奏变化,小草重用笔,线短中段少变化,这两点在大草与小草的研习中应引起注意。小草多数情况下单字独立,犹如林间漫步,比较抒情、追求气韵。大草往往上下多字相连,有时成“一笔书”,犹如万马奔腾,激情四射,追求气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写《圣教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会少走弯路,进步更快一些?
张旭光解码:学习王羲之行书,3个步骤千万不能错!
《十七帖》中的字连接
行书临创访谈——以古为徒体悟经典的魅力
20分钟掌握中国书法全貌
学行书为什么一定要临圣教序?学习圣教序的四个误区,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